戰役背景
1944年初
義大利戰場上,盟軍被阻止在德軍“古斯塔夫”防線面前,儘管盟軍以美軍第5集團軍、英軍第8集團軍和英軍獨立第5軍組成的第15集團軍群,由亞歷山大上將指揮,總計19個師又4個旅,還得到近4000架
作戰飛機的支援,卻無法突破德軍C集團軍群的堅固防線,該集團軍群由
凱塞林元帥指揮,下轄第10、第14集團軍,共23個師,370架飛機。其中的第10集團軍15個師防禦“古斯塔夫”正面,第14集團軍8個師則位於第10集團軍北部,作為後援,並負責肅清義大利北部的
游擊隊,保障交通線的暢通,同時警戒義大利北部海岸。
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防線,從
那不勒斯以北60餘公里的
地中海沿岸直至
亞得里亞海邊的奧爾托納,橫貫義大利,防線的中樞要點是高聳入雲的卡西諾峰,這座陡峭山峰的腳下就是通往羅馬的必經之路——六號公路,德軍占據著卡西諾峰,就可以居高臨下封鎖六號公路,切斷盟軍向
羅馬的通路。整條防線到處都是構築巧妙的混凝土工事和密布地雷的
雷區,加上又是憑藉著天險之利,絕對是易守難攻,因此盟軍在1943年9月至1944年1月四個月中,付出了數萬人的重大傷亡,依然沒有取得突破。
12月1日剛結束
德黑蘭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的英國首相
邱吉爾覺得盟軍在地中海集結著優勢的海陸空部隊,而諾曼第登入要到次年6月才會發動,他實在不願意足足半年的時間裡,毫無作為,應此強烈要求盟軍地中海部隊採取行動,攻占羅馬,解放義大利全境,威脅德國南部。他與
艾森豪、亞歷山大、
坎寧安等地中海戰區將領進行商議,就這樣已經被束之高閣的“鵝卵石“又提了出來,在邱吉爾的堅持下,該計畫的兵力由1個師增加到2個師。邱吉爾將其比喻成一隻牙尖爪利的野貓,去撕開德國人柔軟的下腹部,一舉抓碎德國人的心臟!
但是當時盟軍地中海戰區並沒有能夠運輸2個師的登入船隻,同一時刻里諾曼第登入戰役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之中,登入船隻是戰役準備的重中之重,而地中海戰區是絕對不能影響諾曼第戰役準備的,一時間,登入船隻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仔細研究了登入船隻的使用,邱吉爾也向美國總統
羅斯福請求增派登入船隻,在羅斯福的親自過問下,盟軍仔細協調了登入船隻的使用,推遲了56艘
登入艦離開地中海的時間,終於拼湊出了87艘登入艦,勉強能夠運送2個師,但這些登入艦隻能供地中海戰區使用兩天,隨後就將調往英國——求戰心切的邱吉爾接受了這一苛刻的條件。
1944年1月8日,邱吉爾批准了“鵝卵石”計畫,以2個師在安齊奧實施登入。
戰役準備
安齊奧,這個小漁港位於“古斯塔夫”防線以北100公里,羅馬以南45公里,在戰前是周末的休假勝地,海灘沙礫晶瑩鬆軟,四周樹木掩映,卻即將成為血腥殘酷的戰場!
盟軍戰役總指揮是剛接替艾森豪就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的坎寧安海軍上將,登入部隊是從美軍第5集團軍序列中抽調出的第6軍,軍長是美國陸軍少將
約翰·波特·盧卡斯,下轄2個師、1個傘兵團和5個海軍陸戰營,共約5萬人,其中由特拉斯科特任師長的美軍第3步兵師和彭尼任師長的英軍第1步兵師都是盟軍的精銳之師,久經戰陣,美3師經歷過
突尼西亞戰役、
西西里戰役和薩勒諾戰役,英1師則參加過遠征法國、
敦刻爾克撤退和
北非戰役,而兩位師長都是深受部下愛戴的,極富軍事才幹的將才!
海軍由美國海軍少將洛里指揮,共150餘艘登入船隻和126艘
軍艦,分為兩個編隊,南部登入編隊由洛里兼任司令,由51艘
運輸船、5艘登入艦、4艘火炮登入艇、34艘步兵登入艇、33艘其他艦艇和1艘
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2艘
巡洋艦、11艘
驅逐艦、1艘防空艦、2艘
護衛艦、2艘
炮艇和23艘
掃雷艇,負責運送美第3師在代號X灘的安齊奧以南灘頭登入。
北部登入編隊由特魯布里英國海軍少將任司令,由3艘步兵登入艦、3艘坦克登入艦、4艘火炮登入艇、29艘步兵登入艇、17艘坦克登入艇、1艘火箭炮登入艇、30艘其他艦艇和1艘潛艇組成,護航軍艦為2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艘防空艦和16艘掃雷艇,負責運送英1師在代號“彼得”的安齊奧以北灘頭登入。
空中支援力量為700架作戰飛機。
此外,還有美軍第45步兵師和第1裝甲師、英軍第56步兵師作為第二梯隊,準備在第一梯隊登入成功後上岸擴張戰果。
德軍認為盟軍根本沒有力量在進攻“古斯塔夫”防線的同時組織側後登入,所以在安齊奧一帶只部署了1個工兵營,兵力極其空虛。甚至還在盟軍登入前的數小時,取消了這個工兵營的戒備狀態。但在德軍諸多傑出將帥中,凱塞林堪稱佼佼者,他仍做了必要的預防準備,制定了周密詳盡的部隊機動方案,在義大利北部乃至德國本土的預備隊,可以迅速根據這一方案南下增援,所有通行的道路都事先進行了準備,即便是在最惡劣的天氣情況下也能保證通過大批部隊,工兵部隊對道路冰封以及橋樑損壞,都有針對性的處置預案。在一些偏僻的叉道上,還處心積慮地設立了很多隱蔽的補給點。
與邱吉爾雄心勃勃相反,“鵝卵石”行動的兩位關鍵人物——美軍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和美第6軍軍長盧卡斯卻憂心重重,克拉克經歷了薩勒諾的慘烈戰鬥之後,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根本不相信英國情報機關通報的德軍主力全都集中在“古斯塔夫”防線,認為這是英國人用以鼓舞士氣的拙劣把戲,而且一想到海軍在部隊上岸兩天后就要撤走,更是覺得心裡沒底。還有好不容易拼湊出的87艘登入艦中,只有14艘是可以攜帶登入艇的新艦,其餘73艘都是只能攜帶兩棲車的老式登入艦,而兩棲車速度慢,載重小,適航行能有差,駕駛人員也沒有經驗,就在1月17日的演習中,就有40輛兩棲車翻沉,不僅淹死了不少人,還損失了10門火炮,基於這些原因,他給盧卡斯的命令中只是要求在確實占領和控制安齊奧及其附近地區後,再向阿爾班山前進,深怕第6軍孤軍深入,遭到全軍覆滅。臨行前還特意囑咐盧卡斯,不要夢想一舉奪取羅馬,千萬不要貿然進兵。第5集團軍作戰部部長布萊恩準將明確指示,第6軍上岸後可以根據情況自行更改作戰計畫。
盧卡斯比他還要悲觀,還要謹慎。在日記里多次流露出對此次作戰的恐懼和擔憂,心底里一直有著濃重的陰影,非常害怕重蹈一次世界大戰中
加利波利戰役的覆轍,那場死傷慘重卻一無所獲的戰役就是由當時擔任海軍大臣的邱吉爾一手策劃指揮的,與現在的情況簡直如出一轍!更要命的是盧卡斯的好友,大名鼎鼎的
巴頓將軍也對此次作戰深表憂慮,這所有的一切,都給此次作戰帶來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戰役過程
登入開始
1944年1月17日,“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的盟軍美第5集團軍和英第8集團軍,發起了全面攻擊,力求取得突破,即使無法突破,至少也要吸引德軍注意力,牽制其預備隊,使其無力顧及安齊奧。同一時間裡,美第6軍開始登船。
1月21日下午,盟軍登入部隊3.6萬人和所有裝備、補給,分乘253艘艦船從
那不勒斯起航。為迷惑德軍,船隊先經
卡普里島向南航行,直至夜幕降臨後,才轉向安齊奧。
午夜前後,登入船隊順利到達換乘海域,隨即開始換乘登入艇等小型登入工具突擊搶灘。盟軍吸取了薩勒諾的經驗教訓,在所有登入艇的艇首都加裝多管火箭炮,對登入海灘實施密集猛烈的
火力準備。
1月22日二時,即預定的登入時間,盟軍首批登入部隊準時上岸,幾乎沒有遭到抵抗,擔負防禦任務的德軍工兵營大部被俘,其中很多人在被俘時還穿著睡衣!
八時,美軍先頭部隊已占領安齊奧鎮。盟軍繼續推進,順利占領了預定目標,美3師到達墨索里尼運河,英1師到達莫萊塔河河口。至二十二時,3.6萬人的登入部隊和3000輛車輛全部上岸,並在海灘建立起了長15公里的環形陣地,德軍只有零星空襲,盟軍損失極其輕微。此時,距海灘僅24公里之遙的阿爾班山和山腳下通往羅馬的六號、七號公路,只有德軍幾個哨所,完全可以說,這一切都將是垂手可得!但盧卡斯置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必須迅速占領阿爾班山的指示於不顧,他打定主意,只要“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盟軍沒有取得突破,他就決不向縱深推進,因此他只是下令加強防禦,鞏固灘頭。22日整整一天,第6軍就在灘頭止步不前。
凱塞林得知盟軍在安齊奧登入的第一反應是瞠目結舌!因為此時從安齊奧到羅馬沿途已無一兵一卒!換言之,羅馬已經是盟軍的囊中之物了!但出乎意料的盟軍竟然在海灘逗留不前,凱塞林不愧是傑出的
軍事家,立即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組織力量進行反擊。他憑藉事先擬訂的計畫,迅速將義大利北部的第14集團軍調往安齊奧。
1月23日,火速趕來的第一批德軍首先控制了咽喉要點——阿爾班山,所有通向內陸的公路均在德軍炮火的控制下,第14集團軍司令馮·馬肯森中將也趕到了,他將負責直接指揮安齊奧一線戰鬥。從第10集團軍、第14集團軍共8個師中緊急抽調出的部隊正陸續到達,開始建立起防線,還有5個師的部隊正日夜兼程趕來。
黃昏時分,德國空軍幾個月來第一次大舉出動,擊沉了盟軍1艘驅逐艦,德軍還使用了HS—293型無線電遙控
滑翔炸彈,盟軍很快掌握了對付這種炸彈的有效方法,對滑翔炸彈的無線電遙控頻率實施無線電干擾,使其改變彈道墜海。至1月29日,在德軍的空襲中,盟軍有巡洋艦、驅逐艦、運輸船和
醫院船各1艘被擊沉,2艘驅逐艦和1艘坦克登入艦被擊傷,此外還有登入艦、掃雷艦、步兵登入艇、掃雷艇各1艘觸雷沉沒,防空艦和驅逐艦各1艘觸雷受傷。
灘頭上的盟軍開始感覺情況不妙了,美第3師師長特拉斯科特和英第1師師長彭尼見盧卡斯坐失良機,聽任德軍集結,心急如焚!強烈要求迅速出擊。而亞歷山大和邱吉爾也都來電質問,為何不迅速占領至關重要的阿爾班山?此時,盧卡斯仍不打算向縱深推進,在上下的壓力,以及考慮到灘頭還比較狹小,這才決定向外擴張,美軍攻占奇斯泰爾納鎮,英軍則攻占卡姆波萊奧火車站。
奇斯泰爾納鎮,位於蓬廷沼澤的邊緣,七號公路和從那不勒斯至羅馬的鐵路都從該鎮經過。卡姆波萊奧火車站則正處在安齊奧通往阿爾班山山腳阿爾巴諾鎮的公路上,兩地都是安齊奧地區的交通要衝,兵家必爭之地。
美3師在進攻奇斯泰爾納鎮的戰鬥中遭到了德軍頑強抗擊,每一條田埂,每一間房屋都要經過激烈爭奪,師長特拉斯科特見正面進攻進展緩慢,便決定實施滲透穿插,投入精銳部隊——陸軍別動隊,這支部隊曾在西西里和薩勒諾一展身手,訓練有素,作風頑強,善打硬仗惡仗,堪稱虎賁勁旅。他們將在夜間穿越德軍防線,突襲奇斯泰爾納鎮。當晚,別動隊沿著被稱作“潘塔諾壕溝”的水溝悄然而行,一路上匍匐前進,穿過德軍防線後,到達距奇斯泰爾納鎮中心街區僅800米,這才一躍而起,衝上公路向附近房屋撲去——說時遲,那時快,德軍的炮火鋪天蓋地傾瀉而下,原來,德軍早已發現他們的行蹤,一直等到他們進入開闊地帶,才以密集火力實施覆蓋射擊,美軍這支精銳之師完全像落入陷阱的獵物,任人宰割!在出擊的767人中只有6人逃回美軍陣地,其餘非死即俘!美軍的行動終以慘痛的損失宣告失利。
英軍首先派出了偵察分隊,沿著通向阿爾巴諾鎮的公路搜尋前進,一直推進了近5000米,才遭到了從卡羅切托村一處有著紅圍牆的堅固建築里的射擊,偵察分隊把這幢紅牆建築稱為“工廠”,實際上一處大型的居住點,是義大利政府為開墾沼澤地的農民修建的。“工廠”是該地區的制高點,居高臨下控制著四周的平原,絕對是雙方的必爭之地。
英1師師長彭尼得到偵察分隊的報告,意識到德軍集結的速度遠遠超過預料,因此必須在德軍大部隊到來之前,儘快奪取“工廠”和卡姆波萊奧火車站。他隨即向盧卡斯請戰,盧卡斯礙於彭尼是友軍,勉強同意這一請求。
英軍於26日凌晨發起攻擊,德軍在“工廠”頑強抵抗,甚至還在兇猛炮火支援下組織反擊,雙方展開激戰,英軍每前進一步,每奪取一幢房屋,都要付出巨大代價。英軍最終以慘重的傷亡奪取了這一重要的據點。
特拉斯科特和彭尼兩位師長都意識到了情況越來越危急,一再要求盧卡斯趁德軍還沒全部到來儘快發動總攻。而邱吉爾、亞歷山大也對美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施加壓力,克拉克於1月28日乘魚雷艇親自到達安齊奧,督促盧卡斯發展進攻。就在同一天,盟軍第二梯隊美第1裝甲師和第45步兵師相繼到達,使盟軍在安齊奧已集結了6.8萬人、500門火炮和250輛
M4中型坦克,盧卡斯這才覺得心裡有了底,決定立即組織總攻。殊不知,此時德軍也已集結了重兵,凱塞林甚至確定了反擊的具體時間表。
1月30日,盟軍終於發動了總攻,左翼英1師和美第1裝甲師為主攻,負責攻占卡姆波萊奧火車站,美3師和45師為右翼,攻擊奇斯泰爾納。
2月1日,右翼美軍由於傷亡慘重,進攻逐漸停頓下來,殘部掘壕堅守,準備應付德軍反撲。
左翼英軍所處的地形比較狹窄,為了發動更為有力的攻勢,英軍首先投入愛爾蘭禁衛營和蘇格蘭禁衛營,奪取有利的攻擊展開線。愛爾蘭禁衛營和蘇格蘭禁衛營面對德軍彈如雨下的火力射擊,拚死衝殺,以巨大的傷亡達到了預期目的,奪取了預定的攻擊展開地域,這樣,英軍已從灘頭向內陸推進了20公里,如同一把利劍深深鍥入德軍陣地!最前沿的英格蘭希羅普郡營已奪取了阿爾班山的第一道山坡,但附近德軍力量在不斷加強,英軍急需美第1裝甲師的增援,然而該地區遍布深溝高壑,坦克幾乎無法活動,唯一可供坦克行動的道路就是通往阿爾巴諾鎮的公路,但在公路上德軍早已設定了大量障礙,而且又是處在德軍火力控制之下,如果裝甲師貿然出擊的話,必將遭受嚴重損失,因此,原來要求坦克支援的英軍,反而要先為坦克掃清障礙!擔負這一任務的是英軍舍伍德山地營,該營越過英格蘭希羅普郡營的陣地,向火車站衝去,但很多官兵好不容易突破德軍迫擊炮、機槍和
自動步槍組成的
交叉火力,衝到羅馬至那不勒斯的鐵路旁,卻根本無法越過鐵軌到達對面的
火車站,因為這裡地形非常不利,鐵路兩邊是山崖,鐵軌路基則正處在中間低洼地上,英軍從山坡上衝下路基,卻正好陷入了致命的絕地!路基一帶簡直成為可怕的屠宰場,英軍士兵就如同活靶子,被德軍的火力成片成排地掃倒!美第1裝甲師的先頭坦克營,竭盡全力提供支援,卻徒勞無功。第1裝甲師師長哈蒙少將面對屍橫遍野的戰場,感慨地說從沒見過在一個地方死了這么多人!此戰之後舍伍德山地營只剩下8名軍官和250名士兵。
盟軍的進攻徒有傷亡,毫無收穫。盟軍官兵開始感受到困惑和擔憂,原來大有成功希望的突襲戰,眼看卻要成為免遭全軍覆沒而進行垂死之鬥了。盟軍被困在正面不足25公里寬,縱深不過25公里的狹小灘頭,“牙尖爪利的野貓”簡直成為擱淺的鯨魚!德軍則於2月3日發起了反擊,攻擊矛頭直指英軍陣地,英軍堅守陣地的第1師第3旅經受了德軍的瘋狂衝擊,德軍先以猛烈炮擊,再以裝甲部隊實施突擊,步兵則穿插迂迴,對英軍實施分割包圍。由於連日大雨,加之戰場上硝煙瀰漫,盟軍空軍無法出動,英軍得不到空中支援,傷亡慘重。彭尼向盧卡斯求援,但盧卡斯卻要求其撤退,在這種情況下,撤退無異於自殺!幸虧盟軍又一批增援部隊英軍第168步兵旅和第1特勤大隊約1800人到達,第168旅原在“古斯塔夫”防線苦戰,剛被緊急調來,就立即在坦克配合下,全力救援,終於擊退了包圍英軍的德軍,第3旅這才冒著密集炮火帶著大部分傷員突出重圍。英軍以巨大代價所奪取的楔形陣地卻失去了。英軍第1師退至“工廠”、馬萊塔河和墨索里尼運河一線構築防線。盧卡斯見德軍攻勢凌厲,開始在英軍第1師防線後面5公里處建立最後防線,以備萬一。
2月7日,德軍對卡羅切托河的渡口發動了
鉗形攻勢,英軍第1師竭盡全力拚死抵抗,守住了渡口,但卻失去了戰略要地——布翁里波索嶺,這個高地俯瞰著通往阿爾巴諾鎮的公路,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英軍還控制著山嶺下的陣地。
2月8日,連日苦戰的英1師拼盡最後力量反擊布翁里波索嶺之敵,激烈異常的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天,英1師投入反擊的部隊傷亡慘重,軍官幾乎全部陣亡,殘部被迫於黃昏時放棄重奪布翁里波索嶺的努力,向卡羅切托河的渡口撤退。當晚,德軍在實施猛烈炮擊之後,發起了總攻,經過連日血戰的英1師,傷亡巨大而又得不到補充,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因此防線很快被德軍突破,潮水般湧入的德軍隨即乘勢向“工廠”猛撲,雙方在“工廠”展開了激烈爭奪,儘管海面上的盟軍軍艦也連連開火,為英軍提供火力支援,但仍未能阻止住德軍的進攻。9日凌晨,德軍占領了已是一片廢墟的“工廠”,隨著英軍防線上這一關鍵陣地的丟失,盟軍態勢更趨險惡。天亮後,德軍集中所有能夠集結的兵力,繼續擴張戰果。
2月10日,英軍蘇格蘭禁衛營堅守的卡羅切托村也告失守,英1師殘部退至卡羅切托河岸大堤,繼續組織防禦。
由於“工廠”失守,以及英軍防線的一再告急,盟軍登入灘頭環形防禦有全線崩潰的危險,盧卡斯投入最後預備隊——2個步兵營和2個坦克連,於2月11日發動反擊。但盟軍的最後反擊,也未能挽回危局,反擊還是以失敗告終。
激戰灘頭
此時,安齊奧海灘上的十多萬盟軍,擁擠在狹窄灘頭陣地上,整天在德軍密集的炮火轟擊下,從將軍到士兵,都明顯感受到了危在旦夕的恐慌!但經過數年戰火考驗的盟軍不再像戰爭初期,一觸即潰,而是寸土不讓,拚死抗擊!2月的安齊奧正值雨季,連日大雨,遍地泥濘,在雨中,在泥中,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完全是一幅人間地獄的慘象。
2月14日,指揮義大利地區盟軍地面部隊的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親自到達安齊奧,在視察了前線後,他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向記者保證,安齊奧絕對不會成為第二個敦刻爾克!然而,盟軍在地中海抽調不出更多的軍艦,也沒有足夠的後備部隊,即便有,也沒有船隻運送;即便有船,狹小的灘頭也容納不下更多的部隊。因此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義大利南線全力猛攻“古斯塔夫”防線,企圖迫使德軍從安齊奧抽調部隊南下,減輕安齊奧部隊的壓力。現實竟然如此具有諷刺意味——安齊奧登入原是要解決無法突破“古斯塔夫”防線的難題,現在正面戰線的盟軍反倒卻要救援那些原本是要幫助他們的部隊。
2月15日,英軍第8集團軍對“古斯塔夫”防線的核心卡西諾峰發動了強攻,英軍中最驍勇善戰的
廓爾喀兵曾一度衝上了山峰制高點的修道院,但隨即被德軍擊退。英軍三次攻擊,均無功而返。盟軍認為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修道院被德軍作為炮兵觀察哨,實際上凱塞林在構築“古斯塔夫”防線時就嚴禁德軍官兵進入修道院,更沒有將其納入防禦體系,甚至還為修道院派出了警戒哨兵,
修道院里一些珍貴文物則被轉交給了
梵蒂岡的
教皇全權代表——盟軍並不知道這些,憑著修道院在卡西諾山峰上的重要位置,想當然的出動近300架次
B-17轟炸機,向這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修道院投下了453噸炸彈,將其夷為平地,這反而使德軍打消了一切顧慮,在修道院斷壁殘垣下的堅固地下室里,建起了理想的炮兵觀察所。
現在,
希特勒也對安齊奧關心起來,因為,近一年多來,德軍在各個戰場上迭遭敗績,正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民心士氣。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在安齊奧取得勝利,必將對英美即將開始的法國登入產生重大影響,迫使英美取消或推遲登入,這樣就可以贏得至為寶貴的時間,先集中力量打敗蘇聯,再騰出手來從容對付英美。正因為如此,安齊奧在整個戰略上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希特勒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務必取得勝利。為了配合軍事行動,德國的宣傳機器也開動起來,通過
無線電廣播、陣地前沿廣播和傳單等手段,一面宣稱安齊奧即將成為第二個敦刻爾克,以渙散盟軍軍心;一面極盡所能挑撥英、美軍隊之間的矛盾。
根據希特勒的指示,德軍不顧盟軍海空火力的打擊,不斷向安齊奧調集部隊,在安齊奧海灘周圍,德軍已集結了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2個摩托化師和1個空降師,總計12.5萬人,超過了盟軍的總兵力,而且還有4個裝備最先進的
虎式坦克、
豹式坦克的坦克營,擁有的地面炮兵火力也絲毫不比盟軍遜色。
2月15日六時,德軍全線總攻開始了,首先是猛烈炮擊,盟軍炮火隨即還擊,雙方的炮戰驚天動地,炮擊還未停止,德軍步兵就在煙霧掩護下發起了衝鋒,德軍計畫先以小群坦克直接支援步兵,以不停頓的攻擊,打開盟軍防線的突破口,然後以“虎式”和“豹式”坦克營為核心的裝甲集群沿安齊奧至阿爾巴諾的公路實施強力突擊,力爭一舉打到海灘,將盟軍趕下大海。德軍還投入秘密武器——280毫米
K5列車炮,該炮實際口徑達283毫米,重218噸,發射CR42特種榴彈時,射程達62公里,威力巨大。
盧卡斯察覺了德軍主攻方向,相應調整了部署,將苦戰多日而殘缺不全的英1師調到距安齊奧10公里,距“工廠”4公里的公路鐵路立交橋,作為預備隊;剛從“古斯塔夫”防線正面調來的英軍第56步兵師第169旅和美軍第45步兵師第157團部署在公路左側;美軍第45步兵師的其餘兩個團,第179團和第180團部署在公路右側;美軍第3步兵師則位於奇斯泰爾納鎮附近。
德軍主攻方向是美軍第179團的防區,德軍攻勢如潮,步兵蜂擁而來,根本不顧同伴的死傷,一味向前猛攻,美軍依託村落的房屋和匆忙構築的野戰工事,頑強抗擊。但德軍的攻擊一波接一波,幾乎沒有停頓,美軍的陣地在德軍優勢兵力的強力衝擊下,相繼失守。眼看德軍就要突破整個防線,直搗海灘。這時,盟軍在海灘上的炮兵和海面上的軍艦,一起開火了,這些炮火早已精確測定了德軍攻擊路線上的坐標,密集而猛烈的炮火呼嘯而來,死亡之網準確覆蓋了德軍的攻擊隊形,德軍先頭團遭到了滅頂之災,軍官幾乎全部陣亡,士兵死傷大半,僥倖逃回陣地的士兵被如此猛烈的炮火完全嚇破了膽,再也不願前來送死!直至黃昏,美軍依然掌握著陣地。
天黑後,德軍改變戰術,集中力量對美軍157團和179團結合部發動夜襲,終於在美軍防線上撕開了突破口。
2月16日天剛亮,德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大舉出擊,奮力擴大夜間撕開的突破口,最終在盟軍防線上打開了一道寬約3公里的缺口!毫無疑問,接下來德軍必將以裝甲部隊從這一缺口直撲海灘。但是為了儘可能發揮裝甲部隊的突擊威力,3公里的寬度還不夠,需要寬度更大的展開地區,因此德軍集中全力向缺口兩側衝擊。盟軍在缺口兩側陣地上的部隊並沒有因為防線出現缺口而崩潰,相反繼續在陣地上拚死奮戰,使德軍始終無法進一步擴大缺口,只能局限在3公里寬的狹長地域。盧卡斯也向克拉克報告了目前的緊急態勢,請求空軍支援。克拉克立即與空軍協商,說服了地中海戰區的戰略空軍暫停對德軍
軍事工業目標的空襲,將全部飛機都投入到安齊奧。
2月17日,義大利南部正面戰場上,盟軍在持續五小時的猛烈炮擊,消耗炮彈達五萬餘發之後,再度猛攻卡西諾峰,依然沒有得手。——凱塞林甚至對“古斯塔夫”防線懶得一看,全心關注安齊奧,根本沒從安齊奧抽調一兵一卒,亞歷山大的企圖落空了,第8集團軍只得停止了進攻。
而在安齊奧,激戰依然在繼續。由於白天盟軍
航空兵和
艦炮的強大火力,德軍的攻擊很難奏效。所以就在入夜後,發揮其擅長的穿插
迂迴戰術,對盟軍防線實施滲透。盟軍戰線上的各個支撐據點都陷入了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很多陣地被德軍一一擊破,但其餘陣地上的盟軍還在頑強戰鬥,死戰不退。
2月18日清晨,德軍發動了第二次總攻。此時盟軍防線已經支離破碎,由於很多陣地失守而組織不起完整的防禦,德軍只需再粉碎美軍157團1個連的抵抗,向前推進900米,就可以到達由英1師殘部防守的立交橋一線的最後防線,一旦突破了英1師那薄弱的防禦就可到達海灘,取得勝利。德軍第一攻擊波為2個步兵團,第二攻擊波為2個裝甲團,作為後援的則是2個摩托化師,無論從戰場態勢,還是兵力對比上,德軍都是處於上風,看來簡直可以說勝券在握了。
德軍很快肅清了美軍最後1個連的微弱抵抗,步兵或是在坦克掩護下,或是伴隨坦克一起向立交橋衝來,此時盟軍在海灘上的大炮和軍艦的艦炮再一次發揮了威力,密如雨點的炮彈在立交橋前的開闊地構成了無法逾越的死亡地帶,數以千計的德軍倒在炮火之下,德軍無法越過盟軍火制地帶,也就無法突破防禦非常薄弱的最後防線。
剛被提升為第6軍副軍長的特拉斯科特,在此危急關頭,表現出了異常的堅毅果敢,他堅決主張在德軍傾盡全力卻未能如願取得突破的情況下,立即實施反擊,來徹底擺脫被動挨打的困境,以扭轉戰局。他計畫以英軍第56步兵師師長坦普勒少將指揮該師第169旅,從立交橋左側出擊;美軍第1裝甲師師長哈蒙少將指揮第1裝甲師和剛到達的美軍第6摩托化師和第30步兵師,從右翼出擊,以鉗形攻勢消滅進犯德軍。就在盟軍積極準備反擊時,德軍投入了最後預備隊,再次組織猛攻,盟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很多人一直戰鬥到最後。海面上,盟軍5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累計發射炮彈達2萬發,與海灘上的地面火炮一起構成了令德軍心驚膽戰的死亡之網!就在立交橋下不足千米的開闊地上,布滿了德軍的屍體。
天黑後,德軍還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盟軍的防線儘管已是
千瘡百孔,卻依然還沒有崩潰。德軍待夜幕降臨後,照例發動了夜襲,盟軍集中所有火炮以綿密火力嚴密封鎖德軍進攻的必經之路,德軍付出慘重的代價,沖入盟軍防線,短兵相接的鏖戰隨處可見,連西方軍隊不大常見的
白刃戰,也在很多地段上發生了。盟軍清楚意識到,此時已經是生死繫於一髮的緊急關頭,將
廚師、
司機等勤務人員甚至連海灘上操縱吊車的工人都組織起來,投入戰鬥。德軍也深知,這是取勝的最後時機,拼盡所有勇氣和力量,作最後的奮力一擊!戰鬥之慘烈難以用語言形容,——2月19日拂曉,盟軍官兵透過淡淡晨霧,驚訝地發現德軍正在從遍布屍體的戰場上後撤!正是盟軍官兵一天一夜英勇卓絕的浴血奮戰,使德軍明白,他們投入了最後的預備隊,耗盡了全部的勇氣,拼光了所有的力量,依然無法突破盟軍的防線,勝利終於與他們擦肩而過。在這次規模空前的攻勢中,德軍傷亡超過了3500人,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還是沒有取得渴望已久的勝利。此後直至戰役結束,德軍再也沒有到達過立交橋一線,而在安齊奧海灘,這片戰前寧靜祥和的土地上,殘酷的戰鬥還將繼續。
盟軍隨即乘勝出擊,坦克引導步兵衝出陣地,德軍剛從戰鬥中撤下來,正在整頓建制,組織力量,沒有料想盟軍會突施
回馬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頓時亂成一團,全線後退數公里,才勉強穩住陣腳。
德軍在不甘心失敗的希特勒嚴令下,重整旗鼓,於2月29日投入4個師,以美3師防區為目標,再次發動攻擊。此時特拉斯科特已接替盧卡斯就任美第6軍軍長一職,由於他一個多月來的卓越表現,深得廣大官兵敬佩,再加之剛剛取得一場艱苦戰鬥的勝利,盟軍的士氣正高,而德軍新敗,又沒有獲得增援,士氣低落,雙方軍隊在心理上的這一差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鬥發展,盟軍輕鬆擊退了德軍的攻擊。
3月2日,連日陰雲低垂的天空終於放晴,幾天來因惡劣天氣而無法升空的盟軍航空兵大舉出動,全天出動飛機高達數百架次,對陣地前的德軍進行了猛烈轟炸掃射,給德軍造成了巨大傷亡,眼看已無取勝可能,德軍終於放棄了最後努力。
勝利結束
自從
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德軍再也經不起集團軍規模的部隊損失,凱塞林只得指揮第10集團軍、第14集團軍不再抱有殲滅安齊奧盟軍的幻想,轉而採取
戰略防禦,準備在義大利實施持久防禦。而盟軍方面,正集中全力準備即將於1944年6月發動的諾曼第登入戰役,地中海戰區既不可能得到地面部隊的加強,也不可能增添新的裝備,所以在義大利戰場,盟軍不論在南部的“古斯塔夫”防線正面,還是在北部的安齊奧地區,都暫處守勢。
1944年3月中旬,在“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的盟軍在500架飛機的支援下,對卡西諾山峰再次發動猛攻,戰鬥中盟軍共發射各種口徑炮彈19萬發,投擲炸彈1000餘噸,但德軍憑險死守,盟軍即便消耗如此巨量的彈藥,仍再一次無功而返。
至此,義大利戰場特別是安齊奧地區,激戰終於沉寂下來,雙方形成了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地戰的對峙局面。但這種平靜,只是表面現象,雙方都在利用這段時間,重整部隊,調配裝備,加緊訓練,準備再戰。在“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盟軍是16個師對德軍6個師,安齊奧盟軍是6個師對德軍5個師。
春季來臨後,隨著諾曼第戰役開始在即,盟軍從戰略上考慮,迫切需要義大利戰場上的盟軍採取積極行動,牽制吸引當面德軍,以配合諾曼第戰役。因此,盟軍經過休整補充後,決定發動進攻,“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盟軍首先開始攻擊,其中英軍第8集團軍以主力12個師進攻卡西諾山峰,美軍第5集團軍則沿海濱地區發展進攻,兩路大軍齊頭並進,向北推進,以求與安齊奧部隊會合。
5月11日深夜二十三時,英軍第8集團軍主力在300架飛機和2000門火炮的強大火力掩護下,對“古斯塔夫”防線發起了總攻,先是40分鐘火力急襲,完全破壞了德軍
通訊系統,接著開始全線衝擊。主攻卡西諾山峰的波蘭軍在安德森中將指揮下,以大無畏的英勇氣概,前赴後繼,攻勢一浪接一浪,卻仍無法突破德軍防禦。
然而,在兩翼的美軍和自由法軍的攻擊卻取得了進展,分別擊潰了當面的德軍,尤其是法軍,攻占了毛奧峰,打通了七號公路,並迂迴到卡西諾山側後的六號公路,嚴重威脅了防線上的德軍,德軍被迫撤退到豐迪,在那裡德軍有預先構築的防禦陣地,並得到了後備部隊加強。但盟軍繼續發展攻勢,德軍堅守了七個月之久的“古斯塔夫”防線,終於被突破了!此時,凱塞林再也不能像2月中旬那樣,對“古斯塔夫”防線置之不理,立即從安齊奧抽調最具戰鬥力的第26裝甲師前來增援。
5月13日,盟軍終於攻占了“古斯塔夫”防線的核心要點——卡西諾峰,德軍開始全線後退。盟軍乘勝向通往安齊奧的七號公路推進。凱塞林決定不惜代價阻止正面盟軍與安齊奧盟軍會合,因此投入全部預備隊3個師中的2個師,在經過激烈戰鬥後,在利里河與薩科河匯流處穩定了防禦,但盟軍仍保持著對德軍的巨大壓力。
5月15日,英軍第8集團軍開始沿利里河谷進攻,眼看英軍即將取得突破,凱塞林不得不投入了預備隊最後1個師。在海濱地區,美軍和法軍以優勢兵力繼續發展進攻,不僅深入德軍第10集團軍的側翼,而且已威脅到了防禦安齊奧盟軍的第14集團軍後方。而凱塞林已經耗盡了所有預備隊。很明顯,如果安齊奧盟軍再發起攻擊,第14集團軍就相當危險了,因為儘管雙方都是5個師的建制,但盟軍每個師是9個齊裝滿員的營,而德軍每師僅6個營,人員和裝備還由於連日戰鬥又沒有及時補充,根本達不到編制數量。所以雙方實際兵力幾乎相差一倍,而且盟軍還擁有絕對優勢的技術裝備和空中支援。
5月22日凌晨,安齊奧盟軍也發動了進攻,英軍第1師在500門火炮支援下率先向外衝擊,作為佯攻。天亮後,盟軍60架飛機趕來助戰,猛轟德軍陣地。美軍第1裝甲師、第3、第45步兵師隨即向奇斯泰納爾鎮猛攻,儘管奇斯泰納爾鎮已成為廢墟,但德軍仍拚死頑抗,一天的激戰,德軍蒙受了慘重的傷亡,也給美軍造成了巨大損失,美軍僅坦克就損失100餘輛,天黑前,盟軍只推進到奇斯泰納爾鎮至羅馬鐵路沿線,進展十分緩慢。
同一時間裡,英軍第8集團軍的攻擊也未取得大的進展。倒是美軍第5集團軍所屬的第11軍越過了加里利亞諾河,前鋒直指特拉切納城,法軍也開始向利里河和薩科河推進,上述兩軍的行動嚴重威脅著德軍兩個集團軍,迫使凱塞林調整部署,將部隊後撤至從西海岸台伯河口到東海岸佩斯卡拉橫貫義大利半島的“愷撒”防線。德軍第10集團軍以堅強部隊擔任後衛,掩護主力後撤,與已經部署在“愷撒”防線的第14集團軍會合。
南線盟軍乘勢推進,5月24日美軍第5集團軍攻占了距奇斯泰納爾鎮僅50公里的特拉切納城,法軍也正在翻越萊皮尼山,向阿爾班山區前進。
安齊奧的盟軍也在一步步向外突進,美3師終於推進到了奇斯泰納爾鎮近郊,美第1裝甲師的坦克穿過已是一片廢墟的奇斯泰納爾鎮,駛上了鎮北面的七號公路,而美加特別勤務大隊也控制了鎮南部的安齊奧至阿爾巴諾的海濱公路,這兩條公路尤其是七號公路是德軍第10集團軍後撤的必經之路,對於處境異常危急的第10集團軍而言是至觀重要的退路,美軍第1裝甲師切斷了七號公路,就切斷了德軍第10集團軍與第14集團軍的聯繫,也就是切斷了第10集團軍的生路。
5月26日,北上的美軍第5集團軍第11軍先頭部隊與安齊奧第6軍的先頭部隊在海濱公路勝利會師。此時,盟軍幾乎已經完成了對德軍第14集團軍正面的突破,而且對德軍第10集團軍也形成了合圍,完全可以圍殲這兩個集團軍,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美軍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卻命令第6軍軍長特拉斯科特率主力直取羅馬,僅以美3師和美加特別勤務大隊奪取瓦爾蒙托內封閉六號公路,特拉斯科特接到這命令也是大吃一驚,因為他明白這樣就會使全殲德軍兩個集團軍的計畫,在即將實現時功虧一簣!但軍令如山,他只好照辦。盟軍第15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和英國首相邱吉爾都對這一命令表示強烈反對,但克拉克對這些都置之不理,仍堅持命令第6軍主力沿七號公路攻占羅馬。
而德軍統帥部卻將戰略預備隊精銳的“戈林”裝甲師調給凱塞林,第14集團軍得到這一生力軍的加強後,先是阻止了盟軍對“愷撒”防線的進攻,但盟軍擁有兵力和技術裝備上的絕對優勢,突破“愷撒”防線是遲早的,因此凱塞林決定果斷放棄“愷撒”防線主動後撤。
5月30日,美軍第36師突破了“愷撒”防線,而法軍也從阿爾班山區以西威脅著德軍的側翼,只要美第6軍扼守住六號公路,就可全殲德軍兩個集團軍,但由於克拉克的愚蠢命令,使幾乎成為瓮中之鱉的德軍得以突破美3師的阻擊,揚長而去。
而美第6軍對羅馬的進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德軍後衛部隊一直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不斷進行遲滯作戰,第6軍不得不一路粉碎德軍的頑抗,奪路前進,推進十分緩慢。
6月2日,凱塞林不願背上破壞羅馬這座歐洲名城的罪名,命令德軍撤出羅馬,並宣布羅馬為不設防城市,德軍在撤出羅馬時,沒有破壞城市設施,甚至連台伯河上橋樑都未破壞,保全了這座歷史名城。
6月4日,克拉克率領美軍第6軍進入羅馬,受到了羅馬人民的熱烈歡迎。
但德軍兩個集團軍殘部卻退至從聖馬利諾到卡拉拉一線的“哥特”防線,繼續作戰。
戰爭結束後很多年,亞歷山大仍對此耿耿於懷,在回憶錄里他這樣說:“我一直向克拉克將軍保證,一定讓他的部隊占領羅馬。我只能這樣認為,他的這一決定與其說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還不如說是受到沽名釣譽的動機所支配的!”
安齊奧戰役,盟軍傷亡傷亡約4萬人,德軍傷亡約2萬人,被俘約1萬。盟軍終於突破了德軍堅固的“古斯塔夫”防線,並攻占了義大利首都羅馬,為全殲義大利境內的德軍,解放全義大利奠定了基礎。
戰役意義
安齊奧戰役經過將近五個月的苦戰,盟軍終於突破了德軍苦心經營的“古斯塔夫”防線,並占領了羅馬,基本實現了戰役企圖。但在戰役初期,盟軍一度險些被德軍趕下海,幾乎到了失敗的邊緣,加上整個戰役時間拖沓之久,人員傷亡之重,物資消耗之巨,可以說盟軍的勝利毫無值得誇耀之處。
很多軍事戰略家和軍事歷史學家都認為發動這樣一場有限登入戰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安齊奧戰役最堅決的倡議者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出發點是不願在諾曼第戰役準備期間近半年之久的時間裡,盟軍在地中海戰區擁有重兵卻無所作為,他希望通過組織這樣一場登入戰,來吸引德軍注意力,牽制分散德軍在法國的兵力,為諾曼第戰役創造有利條件。實際上,對於決定戰爭進程的戰略行動——開闢第二戰場的諾曼第登入,盟軍傾注了極大的精力,投入的兵力、物力,幾乎是傾盡所有,在這樣情況下,對於安齊奧登入,盟軍不可能投入足夠的兵力兵器,就連登入船隻都是千方百計才擠出來的,因此安齊奧登入就顯得有些“先天不足”了,不過,也正是由於德軍認為盟軍是無力同時組織兩次登入的,所以對安齊奧登入毫無防範,盟軍在登入初期確實取得了極大的突然性,以非常微小的傷亡一舉奏效。
但是在登入最初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後,美第6軍軍長盧卡斯以及第5集團軍司令克拉克,對登入作戰的前途悲觀沮喪,呆板地堅持只要義大利南部“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盟軍沒有取得進展就不向縱深推進的原則,部隊在安齊奧登入成功之後整整兩天在海灘上裹足不前!聽任來之不易的大好戰機白白流失,坐視德軍預備隊源源趕來,將一場出敵不意的奇襲戰,變成了步步推進的陣地戰。盧卡斯這一指揮被很多軍事權威認為是安齊奧盟軍初期失利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最負盛名的二次世界大戰軍事歷史家英國人利德爾·哈特卻認為盧卡斯沒有及時利用德軍防禦薄弱的大好時機向縱深推進,不是坐失良機,反而是令盟軍“趨福避禍”,因為盟軍登入部隊僅2個師,區區3.6萬人,如果留下一部分固守灘頭陣地,主力向縱深推進,以德軍的反應和部隊機動速度,極有可能會在縱深遭到德軍優勢後續部隊的合圍,甚至有全軍覆滅的危險,而且盟軍推進的越深遠,遭到的危險也就越大,平心而論這一觀點不無道理。
幾乎所有軍事歷史家公認的是盟軍的海軍在戰役中的表現,可謂完美無缺,登入時換乘、搶灘均頗具章法;在岸上部隊處境危急之時,海軍的艦炮支援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艦炮火力成為盟軍賴以堅持安齊奧最牢固的支柱;戰役中後期,海軍在海灘不斷遭受德軍炮火轟擊,又只有吞吐量很小的港口和平坦的海灘可共利用的極其不利情況下,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難,把4個師約7萬人和50萬噸各種物資運上岸,保障了戰役的順利進行。由此可見,盟軍海軍已經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通過歷次登入戰,從混亂不堪,毫無章法到秩序井然,從“菜鳥”逐步成長為“老手”,戰術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甚至是飛躍性的進步,在這些登入戰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都成為諾曼第登入最寶貴的財富,為諾曼第戰役的輝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軍方面,其迅捷的反應,快速的機動,無疑是極具特色的,這也是險些置盟軍於死地的最重要原因,從中反映出凱塞林元帥出色的指揮藝術和戰略眼光。德軍在盟軍登入時,部署在安齊奧地區僅1個工兵營,但在數小時之後,就不斷有部隊陸續抵達,並迅速控制了具有決定意義的阿爾班山和公路,將盟軍困在狹小的灘頭陣地,要知道,在盟軍優勢航空兵力的空中封鎖下,德軍這樣的反應速度、部隊機動、開進道路的保障以及後勤補給,不能不令人嘆服!
由此,盟軍不由聯想到即將開始的諾曼第登入,德軍在法國駐軍的戰鬥力、機動力和通信能力都遠遠強於在義大利的駐軍,而且法國的公路鐵路情況也要比義大利的好得多,因此完全可以想像,諾曼第登入將會遭到怎樣的情況,——盟軍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周密細緻,甚至不惜代價進行諾曼第登入的各項準備工作,從而保障了諾曼第戰役勝利。毫不誇張的說,安齊奧登入暴露了德軍的底牌,使盟軍能夠採取相應的措施,特別是組織實施精心策劃的戰略欺騙,為諾曼第登入的成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可以說安齊奧是諾曼第的開路先鋒,最終使諾曼第登入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
安齊奧的意義就在於此,正是那些在安齊奧海灘浴血苦戰的將士,他們的生命和鮮血,鋪就了
諾曼第的勝利之路。
參考書目
《第二次世界大戰兵種作戰系列:登入戰》
知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