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砂水電站

安砂水電站

福建安砂水電站位於永安市安砂鎮九龍溪上,距永安市區44km。壩址位於永安市安砂鎮上游約1公里九龍峽谷,距永安市區44公里。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灌溉、養殖和改善航運等功能。是閩江支流沙溪流域的龍頭水電站, 是福建省“四五”計畫重點建設項目的中型水電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砂水電站
  • 地址:福建省永安市安砂鎮
  • 功能:發電、防洪、改善航運、灌溉養殖
  • 竣工:1978年12月
簡介,工程地質,工程設計,工程建築,引水系統模型試驗,

簡介

安砂水電站
安砂水電站安砂水電站
福建安砂水電站位於永安市安砂鎮九龍溪上,距永安市區44km。是閩江支流沙溪流域的龍頭水電站, 是福建省“四五”計畫重點建設項目的中型水電站。電站總裝機容量115MW(1×75MW+2×20MW)。 安砂水電站水庫水庫正常蓄水位265m,相應庫容6.4億立方米,調節庫容4.4億立方米,屬季調節水庫。大壩為2級建築物,採用混凝土寬縫重力壩,按百年一遇頻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頻率洪水校核,最大壩高92 m。
工程於1970年12月動工,1975年11月首台機組發電,1978年12月竣工驗收。
壩址以上集雨面積513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60立方米/秒,年來水總量為50.4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時的水庫庫容為6.4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11.35萬千瓦,多年平均年發電量為6.14億度。
壩址位於安砂鎮上游約1km九龍峪谷,河谷呈“V”形,河流自西向東,橫切岩層走向,兩岸地形陡峭,河中礁石累累,流急灘險,為著名的“九龍十八灘”的最後一處,峽谷中沖積層不發育,河床有深切河槽,深達10餘米,為明顯下切地形。兩岸基本對稱,兩岸高程24米以上為懸崖陡壁,邊坡為40-50°左右,絕對高程為340-360米,相對高度150-170米。

工程地質

安砂壩址位於泥盆統南靖群地層的變質地區,基岩為石英礫岩,間夾千枚岩和糜棱化千枚岩等軟弱夾層。壩址是一個強烈褶皺區,岩層褶曲起伏變化大,且受多條斷層切割,基岩風化破碎,完整性差,工程地質條件複雜。軟弱夾層因受構造擠壓和錯動,均產生強烈的褶皺和片理化,夾 層厚度變化很大,小的1-2厘米,大的40-30厘米,大部分呈全風化狀,有的呈高嶺土化和葉臘石化,性質滑膩,遇水即崩解泥化。風化的千枚岩和糜棱岩本身滲透係數不大,但其兩側均有風化破碎的石英砂礫岩接觸帶,成為很好的滲透通道,這些夾層對壩基防滲、抗滑和防止沉陷都很不利,尤其是對單薄的右岸壩頭山體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壩基防滲就成為基礎處理的主要關鍵。為了提高兩壩頭的防滲能力,左右岸分別在△224-△269m,△251-△269設定了齒槽,齒槽開挖寬度為3.3m。5#、6#壩段也設齒槽,增強該壩體的抗滑穩定,斷層處理採用打豎井並擴大的辦法來挖除斷層,小斷層採用槽挖處理後回填混凝土壩基防滲處理採取了以混凝土防滲牆為主,底部加接水泥帷灌漿的防滲結構形式,防滲牆寬度為2米,深度各處不一,最大高度達77米。同時為改善基岩的力學性質提高壩基的整體性,均勻性和承載能力,以及減小壩基滲透,基礎全部布置了固結灌漿。為了加強壩基混凝土和基岩之間的結合能力,提高壩體抗滑穩定,也設定了接觸灌漿。
安砂水電站安砂水電站

工程設計

水利樞紐由攔河壩泄水孔引水隧洞調壓井、廠房、開關站、竹木過壩設施、灌溉取水管以及電站永久房建等組成。
安砂水電站安砂水電站
攔河壩為強重力壩。最大壩高92m,壩頂長度163m,河床中間設定三孔溢洪道,淨寬48m,用三扇高14.0m,寬16m鋼質弧形閘門控制。水庫放空的泄水孔及灌溉取水孔設在左岸擋水壩段內。竹木過壩設施採用門機和桅桿起重機聯合吊運,布置在右岸擋水壩段的下游壩坡平台上。
引水隧洞布置在左岸,總長約300m,其中高壓管道長約127m,內徑7.5m,分別採用鋼筋砼和鋼板襯砌。隧洞末端設定下井直徑為12m,上井直徑為14m,井深60.4m圓筒阻抗式調壓井。廠房位於大壩下游約130m左岸山傍,為地面式廠房。主廠房長67.5m,寬21m,高37.4m,副廠房布置在主廠房的上游側。

工程建築

建築工程量為:土方開挖17.04萬立方米,石方44.85萬立方米,砼及鋼筋砼52.94萬立方米,金屬結構製作及安裝770號噸,鋼管制作與安裝637噸,臨建房屋85384平方米,高峰時施工人數達7300人,工程總造價為8313萬元。比概算8618萬元節省305萬元。

引水系統模型試驗

安砂水電站有壓水系統的科學研究工作,自1972年開始至1978年結束。電站建設前,在實驗室內進行正態模型試驗,當電站完建後,為了驗證理論計算與試驗成果共進行三次原形觀測。主要內容包括:電站甩負荷及機組過渡過程的原形觀測及模型成果,以及調壓井事故快速平板閘門動水關閉原形及模型成果。提出了有壓引水系統中各點水錘力、水錘波傳播及反射的情況、水錘波速、調壓井涌浪與水錘壓力的相互關係及調壓井中事故快速平閘門跳動的原因、關閉的全過程、閘門持住力的變化及機組轉變過程等,在模型上還進行電站起負荷運行試驗。
模型試驗與原型觀測的成果相對比,可以看出二者是接近的,基本規律是一致的。這些成果是在福建省委及水電局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各單位全體同志的努力完成的,模型試驗及原形觀測是成功的,取得了安砂水電站引水系統全面的,豐富的試驗數據,為今後設計運行科研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本崇高包括以下幾項報告:壓力管道分流試驗報告;安砂水電站壓力管道水錘試驗報告;福建省安砂水電站有壓引水系統模型試驗及原形觀測上側;福建省安砂水電站有壓引水系統第三次原形觀測報告;福建省安砂水電站3號機組超負荷有壓引水系統模型試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