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安東內斯庫(安東內斯庫)

揚·安東內斯庫

安東內斯庫一般指本詞條

揚·安東內斯庫(1882年-1946年)羅馬尼亞軍事法西斯獨裁者,首相(1940年~1944年)。1882年6月14日生於羅南部皮特什蒂城。青年時代曾就學於法國的軍事學院。1907年,作為軍隊低級軍官參與鎮壓農民起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軍役。1919年參加對匈牙利革命的軍事干涉。大戰後,曾任羅駐法、英使館武官。1934年任參謀總長。1937年12月任軍事大臣。他利用蘇聯1940年6月出兵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一事,煽動反蘇,鼓吹親德。9月4日任首相。9月6日宣布自己為“國家領袖”,成為軍事獨裁者。10月,允許50多萬德軍進駐羅馬尼亞。11月23日,簽署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的議定書。12月4日,與德國簽訂為期10年的羅、德經濟合作協定,使羅經濟完全適應希特勒德國的需要。1941年6月22日參加侵蘇戰爭,充當希特勒的僕從和幫凶,1944年8月23日安東內斯庫在謁見國王時被捕。由共產黨、王室和軍隊等方面參加的羅人民武裝起義爆發(見羅馬尼亞八·二三武裝起義)。1946年5月17日被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判處死刑,同年6月1日處決。2006年被平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安東內斯庫
  • 外文名:Ion Antonescu
  • 國籍:羅馬尼亞
  • 出生地:羅馬尼亞皮特什蒂
  • 出生日期:1882年6月14日
  • 逝世日期:1946年6月1日
  • 職業:政治家,軍人
  • 信仰:羅馬尼亞東正教
生平,平反,

生平

羅馬尼亞政治家,法西斯獨裁者。二戰時羅馬尼亞親德政府領導人。1882年生於皮特什蒂一個軍人家庭,並繼承了這一家族的傳統,他進入軍事學校,並以班級最優秀的成績畢業。作為一名指揮官,他在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中嶄露頭角,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一名中級軍官威名遠揚。戰爭結束後,當時他為防禦1917年德國對摩爾達維亞的進攻立下汗馬功勞,作為一個強烈的反德主義者,他堅決反對同德國及其同盟國單獨媾和。戰後隨羅馬尼亞王國軍隊去鎮壓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由於安東尼斯庫極端仇視無產階級革命的反動立場,王室對他倍加重用。1922年出任駐法國武官,1923年-1927年任駐英國武官。並在那裡贏得了法國和英國的高度重視。1934年晉升為上將。1937年被破格提任為總參謀長,1938年再升任陸軍大臣
揚·安東內斯庫揚·安東內斯庫
1940年他拜會卡羅爾二世國王,堅決反對國王未經任何軍事抵抗就將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兩個省割讓給蘇聯,並要求國王授權他組成新一屆政府。為此,國王將他拘捕起來,然而,德國的外交干涉迫使國王最終授予他組閣的全權。在德國,安東內斯庫作為一個正直剛正的人也享有崇高的威望,認為他又能力控制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二世指望依靠安東內斯庫和德國的友好關係,以及鐵衛軍和國家自由黨、國家農民黨的領導層去維護他的君主獨裁,然而,安東內斯庫被授予全權之後不到24小時,他聯合尤利烏·馬紐和康斯坦丁·布拉蒂亞努等各黨派首腦要求國王遜位,卡羅爾二世傳位給兒子米哈伊一世後離開羅馬尼亞再次流亡。
1940年9月6日,米哈伊國王繼位,給予自稱國家領袖的安東內斯庫獨裁的權利。當時羅馬尼亞處於巨大的危機之中,在大戰中,羅馬尼亞雖極力保持中立,但三分之一的領土已經割讓給蘇聯、匈牙利和保加利亞。蘇聯紅軍屯兵邊界,謀划進一步控制羅馬尼亞,而法國已經投降,英國正遭受轟炸,無力對羅馬尼亞援助,德國已經控制中歐,為了從羅馬尼亞獲取石油,表現出願意幫助羅馬尼亞的意願。為了這個國家的生存,歷史上的統治者經常訴諸外交上的斡旋或者軍事策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沒有什麼不同。安東內斯庫現除了德國牌已經別無選擇了。他試圖領導這個國家穿過這一片混亂和危險的水域。
安東內斯庫(中舉手者)與希特勒(右)安東內斯庫(中舉手者)與希特勒(右)
1940年10月他同意德軍進駐羅馬尼亞,次年德軍由此進攻南斯拉夫。1940年11月,代表羅馬尼亞正式加入軸心國集團。1941年回月,在希特勒支持下,安東內斯庫清洗了極端暴力團伙鐵衛團,掌握軍政大權。他依照德國和義大利的獨裁體制,宣布羅馬尼亞為“軍團國家”,廢除憲法,取締政黨,在國內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1940年12月4日,安東內斯庫在柏林同納粹德國簽定了羅德經濟10年合作協定。根據此協定,羅方必須按照主要經濟產品銷往德國的方向來改建本國的交通線,並聘請德國專家來管理本國各個經濟部門。而且,為了適應德國戰爭經濟的需要,羅方要降低本國貨幣對德國馬克的比價。這樣一來,羅馬尼亞經濟完全淪為納粹德國經濟的附庸。羅馬尼亞的軍隊和經濟都被德國控制。
1941年1月14日,他獲悉納粹德國準備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後,3次前往德國向希特勒請求羅馬尼亞軍隊參戰問題。他不但保證本國軍隊將站在德國方面對蘇軍作戰,而且允諾承擔德軍通過羅馬尼亞領土前往蘇聯前線的所有費用。蘇德戰爭爆發前夕,安東內斯庫根據同德國達成的協定,在本國進行了戰爭總動員。1941年6月22日,羅軍同納粹德軍一道對蘇聯發起進攻,30多個師近百萬人攻入蘇聯境內,7月27日,羅馬尼亞以戰死10486名士兵的代價收復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因為這一業績,安東內斯庫被晉升為元帥,得到除羅馬尼亞共產黨之外的全民一致支持,但國王和各政黨領袖敦促他撤出戰鬥並把軍隊帶回家。但安東內斯庫沒有聽他們的意見,他深信自己在與德國聯盟中的槓桿作用,他繼續帶軍隊和德國並肩作戰,於10月16日占領了敖德薩,在此戰中,羅軍戰死2.7萬,負傷8.9萬,還有1.4萬失蹤。作為回報,德國給予羅馬尼亞包括敖德薩在內的,從比薩拉比亞德涅斯特河地區的控制權,當地共有2150萬人。占領敖德薩後,安東內斯庫再次否決了要求結束戰爭的懇請。11月28日,蘇聯的盟國英國政府向羅馬尼亞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一個星期內停止對蘇聯的軍事行動,撤回6月22日的邊界內,否則宣戰,作為回應,羅馬尼亞在年底向英國宣戰,並同時向美國宣戰。
揚·安東內斯庫揚·安東內斯庫
1942年夏季羅馬尼亞軍隊跟隨德軍一直挺進到伏爾加河流域。掩護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的側翼,隨著寒冬的到來,蘇軍頓河突破了羅馬尼亞軍隊第三軍團的防線,隨後在史達林格勒以南又突破了羅馬尼亞第四軍團的防線,蘇軍迅速轉入反攻,此時羅軍在蘇聯已損失近半;安東內斯庫又裝備了19個師,繼續為德國服務。
揚·安東內斯庫揚·安東內斯庫
1944年2月,與納粹德國簽定新約,進一步加強德軍在羅馬尼亞的地位,並承諾向德國供應糧食。3月,蘇聯紅軍抵達布魯特河,羅馬尼亞政府中有人開始求和,英美拒絕談判,聲稱沒有蘇聯的同意就不會有任何和平,而蘇聯的條件就是恢復1939年的國界,驅逐德軍,允許蘇軍自由通行。安東內斯庫拒絕這樣做,因為這樣就是承認1941年的對蘇戰爭就不是收復領土而是蓄意侵略了。6月,國家農民黨、社會民主黨羅馬尼亞共產黨達成一致,秘密組建國家民主集團,尤利烏·馬紐同盟國表示,如果安東內斯庫不退出戰爭,他們將推翻他。
1944年8月20日,蘇軍攻入羅馬尼亞,22日密謀集團會見了國王,商定到26日安東內斯庫還不退出戰爭就推翻他。23日,王室單方面採取行動抓捕了安東內斯庫,那一夜,國王米哈伊一世通過無線電廣播向全國宣告,安東內斯庫的獨裁統治已經結束,將由國家民主集團組成新一屆政府,國王的助手康斯坦丁·瑟奈泰斯特將軍被任命為總理,同時宣布和德國斷交,接受同盟國的停戰條件。安東內斯庫被移交給羅馬尼亞共產黨,其後又移交給一周后進駐布加勒斯特的蘇聯軍隊。1946年5月17日,經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審判後,以叛國罪、屠殺人民罪被處以極刑。6月1日執行槍決。
安東內斯庫被槍決瞬間安東內斯庫被槍決瞬間

平反

二戰中德國羅馬尼亞軍方領導人、被“人民法庭”宣判為戰犯並處以極刑的羅馬尼亞獨裁者安東內斯庫,日前被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宣布恢復名譽。
為安東內斯庫和當時政府的22位部長平反的決議,是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在2006年12月25日作出的,不過,直到3月初人們才得知這一訊息。
安東內斯庫的墓地安東內斯庫的墓地
根據法院方面透露,身為教授的羅馬尼亞公民索林,在此之前向法院提出了為他的父親以及安東內斯庫及其政府閣員恢復名譽的申請。索林的父親是安東內斯庫政府的重要成員,在二戰結束後被羅馬尼亞新政府宣判為戰犯,並與安東內斯庫等人一起被槍斃。索林教授認為,當時法院的決議是不公正的。
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在判決書中,為安東內斯庫及其政府閣員在二戰初期追隨法西斯德國進攻蘇聯的罪行做了平反。按照法院的觀點,安東內斯庫領導羅馬尼亞軍隊在1941年春天,從蘇聯的威脅中解放了羅馬尼亞。法院對此解釋說,1939年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議定書,顯示蘇聯企圖侵略羅馬尼亞領土,當時安東內斯庫選擇聯合德國顯然受此影響。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指出,1946年羅馬尼亞人民法院顯然並不知道這一秘密議定書的存在。
今天不少羅馬尼亞人認為,蘇聯軍隊當時進入羅馬尼亞領土是不合法的,在有些方面違背了國際法的準則。不過,提起訴訟的索林教授,連二戰時期羅馬尼亞政府和法西斯德國侵略蘇聯的事實都不承認。
羅馬尼亞憲法的起草者伊爾戈萬,把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的決議說成是“對歷史而言很重要的決議”。羅馬尼亞法律委員會主席安東也指出,每當出現新證據的時候,就應該考慮重新修改歷史。
對於羅馬尼亞地方法院為安東內斯庫平反這一事件,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卡梅寧·列昂尼德耶維奇表示難以接受。卡梅寧認為,羅馬尼亞地方法院的決議試圖重新定義二戰的結果,這是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者的極大侮辱,並試圖使人們忘記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俄羅斯政府希望羅馬尼亞高等法院對這一罪惡昭彰的決議作出反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