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
皖政〔2009〕57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安徽省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五月五日
規劃
安徽省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電子信息產業是全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
高新技術產業的突出代表,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物質技術基礎,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對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拉動經濟成長和增加社會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全面落實國家《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已經省政府同意發布的安徽省八大支柱產業規劃的基礎上,特編制《安徽省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期為2009—2011年,遠期到2020年。
一、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產業現狀。
“十五”以來,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與技術水平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在全國同行業中的規模排位已升至第12位。已形成信息家電、電子材料和元器件、雷達裝備製造等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領域,和軟體、汽車電子、微電子等自主創新突出的新興領域;擁有銅陵電子材料、蕪湖汽車電子2個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和滁州、銅陵、蕪湖3個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十一五”前3年,
工業增加值、
主營業務收入、出口交貨值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達32.1%、27.9%和23.4%。2008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50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6億元,增長22.4%;實現出口交貨值47億元,下降8.5%,產業增長受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明顯。
(二)面臨的形勢。
當前影響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產學研結合程度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企業規模小,產品結構不盡合理,主導產品多處於價值鏈低端等。在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2008年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增速明顯減緩,產品出口減少,形勢嚴峻。但電子信息產業是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我省擁有
科大訊飛、銅峰電子、飛達實業等一批優勢企業,擁有合肥、滁州、蕪湖、銅陵等一批電子信息產業園和產業集群,更擁有中電科技集團38所、41所、43所及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等一批優勢技術力量,隨著國家產業振興規劃的實施,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二、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
科學發展觀,以國家調整和振興電子信息產業規劃為指導,圍繞工業強省戰略,著重以科技創新為引導,加強優勢科技資源整合和關鍵核心技術引進,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以承接產業轉移和促進結構調整為主線,進一步改善投融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鏈高端環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規模效益;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帶動,加大產業投入,促進產業鏈延伸和新興產業發展,加強產業基地(園)建設,培育壯大一批骨幹企業,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以促進信息技術推廣套用為手段,擴大產品套用領域,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提升產業服務於全省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支撐能力。
(二)規劃目標。
1.確保產業穩定增長。
到2011年,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45億元,年均增長18%,產業集聚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增2-3個國家和省級產業基地(園),保持產品出口穩定,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帶動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到2020年,
工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16%,將我省發展為信息家電、
電子元器件和基礎材料生產強省,將軟體、積體電路、汽車電子等發展為行業主導產業,培育形成一批新興產業,將我省發展為全國重要的
電子信息產品研發生產基地。
2.產業創新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軟體、汽車電子、積體電路等重點行業領域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優勢產業領域和重點主導產品技術水平保持國內先進,部分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接近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平均水平;圍繞電子信息科研體制和機制創新,推進建立語音技術、公共信息安全技術、顯示技術3個省級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
3.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取得積極成效。
到2011年,信息家電、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產業實現結構調整升級;軟體、汽車電子、微電子產業實現較大幅度提升,產業規模占全行業30%以上;平板顯示器件、光伏電子、半導體照明、信息服務以及新一代移動通信、
下一代網際網路、數字廣播電視等新興產品領域取得較好發展。
4.服務於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擴大
電子信息產品套用領域,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全面提升產業服務於全省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支撐能力。
(三)主要任務。
1.振興傳統主導行業,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推進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系。
重點引導和推進信息家電、電子材料及元器件、軟體、汽車電子、微電子等行業發展。加強產業科技創新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投入,積極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打造一批自主創新知名品牌。積極推動電子信息相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重點支持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和產品檢驗檢測平台建設。
2.圍繞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和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加強規劃引導,突出產業配套關鍵環節和產業鏈建設。
重點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加快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園)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大對項目建設的服務和扶持,突出對產業鏈關鍵環節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不斷推進產業鏈升級與延伸,提高產業集聚度。加大重點骨幹企業培育力度,發展壯大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3.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套用,以新套用帶動新增長,不斷拓展產業發展領域。
重點圍繞裝備製造、汽車、鋼鐵、交通、能源、電力、醫療等領域的套用需求,加快汽車電子、船舶電子、工具機電子、醫療電子、智慧型交通、工業控制等套用電子產品及系統發展,促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創新發展模式,加強信息技術在服務業各領域的套用,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三、產業調整和振興重點
(一)發展重點。
一是迅速推進現有產學研成果的產業化。扶持
科大訊飛以智慧型語音教具、玩具、汽車電子、語音搜尋為突破口,做大語音產業,將科大訊飛培育成國內第一、國際一流的語音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綜合性產業集團。二是提升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產業,重點建設國家(銅陵)電子材料產業園、合肥平板顯示產業基地。三是加速培育發展合肥、蕪湖、蚌埠等地的汽車電子產業集群。四是依託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術優勢,重點支持捷敏、芯碩、國晶、合晶、三佳等企業,實現微電子產業的突破,形成從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到封裝和專用設備、材料生產完整的產業鏈。五是發揮中電科技集團38所、
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等軍工電子科技的輻射作用和科研實力,以產業化和民用化為目標,在雷達裝備及配套、光電子、微電子、特種光纖光纜等領域加快發展。
(二)重點領域。
1.適應數位化、智慧型化、網路化技術發展趨勢,加速信息家電產品升級,不斷提高產業集聚度。
以合肥、滁州、蕪湖等地信息家電企業為龍頭,抓住數位電視、第三代移動通信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技術產品日趨成熟,相關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更新換代加速的發展機遇,加快數字音視頻產品研發生產,引導傳統家電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促進4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相融合的數字家庭和新型消費電子產品發展,積極發展各類信息小家電產品。
加快信息家電配套業發展,擴大配套產業規模,增強配套能力,重點抓好平板顯示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品產業化,加大關鍵配套環節引進力度,完善信息家電產業鏈。
推進家用電器由“安徽製造”向“安徽創造”轉變,積極培育國際知名品牌,將安徽打造為國內重要的信息家電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
2.積極推進電子材料和元器件部分技術優勢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加快產品產業鏈延伸,大力促進電子信息基礎產業升級。
重點發展新型平板顯示器件及材料,帶動顯示產業轉型。鞏固和發展電容器材料及電容器、電子銅基材料以及電子磁性材料等我省優勢產業。有效整合區域優勢資源,發揮產業聚集、輻射和帶動效應,加強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基地(園)建設,實現產業的專業化分工和規模化發展,提高產業的規模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通過技術引進、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全面提升我省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產品品質和技術水平,重點發展薄膜液晶顯示器(TFT-LCD)、電漿顯示器(PDP)、新型電子元器件、半導體材料、
光電子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特種數據電纜(軍用、鐵路、通信等)、光纖光纜、電子功能陶瓷材料、綠色電池材料以及覆銅板、
印刷電路板、電子封裝材料等產品及技術。
3.加快軟體產業發展,以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社會信息化建設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為目標,增強以套用為主導的產業發展特色。
重點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軟體產品,推進以中文為主的多語種語音信息計算與互動關鍵技術、智慧型交通、信息採集與傳送、節能減排、新型網路、數字音視頻播控、汽車電子、電力監控、信息安全等領域軟體技術與產品的產業化。
支持軟體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打造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良好行業套用背景的行業套用軟體開發企業。提高嵌入式軟體研發水平和能力,重點支持語音軟體技術與硬體產品結合,發展語音嵌入式套用產品,延長語音產品產業鏈。支持用於節能減排和提升傳統產業產品性能的嵌入式軟體產品開發。
加強軟體技術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協調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會資源,合力打造軟體產業綜合服務平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人才培養和交流平台,促進各種形式的技術合作和創新聯盟建設。
4.以我省自主品牌汽車整車為核心,加速培育發展合肥、蕪湖等地的汽車電子產業集群。
抓住國家支持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政策機遇,推動汽車電子企業和汽車整車企業、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建立戰略聯盟,加快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較好發展前景的汽車電子企業。同時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引進一批國際化的汽車電子大型企業,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提升汽車電子產業的整體規模和配套水平。
圍繞汽車產業的區域布局,促進以整車為龍頭的汽車電子產業鏈發展,加快區域性產業帶的建立,推進汽車電子產業的集群化發展,重點推動蕪湖國家級汽車電子產業園建設,逐步提高汽車電子產品的本地化配套能力。
引導和鼓勵汽車電子領域的自主創新,重點發展動力控制系統、底盤控制系統以及汽車安全系統、車身控制系統、車載套用電子等汽車電子的關鍵技術和產品。加強技術、人才、科研資源的整合,推進汽車電子研發中心、汽車電子信息平台、汽車電子試驗和測試平台、汽車電子技術孵化平台建設,逐步建立支持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
5.爭取實現微電子產業較大突破,逐步形成從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到封裝以及專用設備、專用材料生產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提升
積體電路封裝測試企業的產能與技術水平。促進光刻機等積體電路關鍵設備的產業化,擴大積體電路塑封模具生產,研究開發
半導體封裝成套設備。在條件成熟時,以晶片製造業為突破口,培育1至2家具有規模帶動效應的製造企業。推進
積體電路設計企業與電子整機企業合作,加快專用積體電路設計產品的開發與產業化,重點發展消費電子、汽車電子類積體電路設計產品,發展壯大一批設計企業。
發揮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微電子領域的技術、人才優勢,加強資源共享與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積體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人才培訓、政策諮詢、市場開拓、成果孵化等公共服務。
以重點骨幹企業為龍頭,通過重大項目引進,積極推進
微電子產業基地建設。加快積體電路設計、半導體材料與積體電路製造、封裝測試、專用設備製造等產業環節的發展,全面提升產業基地的集聚力和競爭力。
(三)重點工程。
1.語音產業技術水平和產能提升。
主要建設內容:
(1)推進以中文為主的多語種語音信息技術與互動關鍵技術進步,積極支持科大訊飛和
中國科技大學聯合申請國家語音和語言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台建設。為社會各領域提供高水平語音技術支撐,為信息安全、語音套用和推廣等國家戰略服務。
(2)推動科大訊飛語音產業基地建設,促進語音技術產品產業化發展。大力支持智慧型語音教育產業、智慧型語音玩具產業、智慧型語音汽車電子產業、面向3G的智慧型語音搜尋產業發展,推進語音和語言技術在安全等領域的套用示範。
(3)推動語音套用開發公共平台建設和產業創新聯盟建設,大力推進語音產業鏈建設,在合肥形成語音產業配套和產業集群,通過語音技術套用帶動本地產業技術和規模升級。
2.軟體及信息服務業培育發展。
主要建設內容:
(1)鼓勵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嵌入式軟體產品研發,加強嵌入式軟體產品的套用推廣。
(2)推進軟體技術在電信、電力、交通、鐵路、冶金、煤礦、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的示範套用,促進行業套用軟體和
行業解決方案中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3)加強軟體出口和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提升企業的軟體出口和服務外包能力。
(4)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促進信息服務業務和模式創新,重點發展與社會經濟需求相適應的新興信息服務業務。
(5)加大軟體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力度,重點建設軟體測試與信息安全評估平台、軟體開發與實驗平台、軟體構件庫與軟體工具庫以及軟體人才培訓教育平台。
3.平板顯示產業發展和彩電工業轉型。
主要建設內容:
(3)鼓勵特種顯示技術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4)鼓勵彩電企業提升模組一體化整機設計和生產能力。
(5)促進數位電視相關產品開發及產業化。
4.新型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發展。
主要建設內容:
(1)加快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產業的集聚化發展,重點建設國家(銅陵)電子材料產業園,支持園區骨幹企業圍繞電容器材料及電容器、銅基電子材料、晶體及其元器件、
印製電路板等主導產品,加快高技術、高附加值新型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產品的研製生產。
(3)圍繞電子節能技術推廣套用,發展光伏電子、LED照明等節能、環保、綠色電子材料及元器件產品。
(4)圍繞3G和移動通信產業升級,促進3G通信組件研發及產業化。
5.汽車電子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化發展。
主要建設內容:
(1)圍繞國家和省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加強汽車電子技術的自主創新,加快汽車電子產品在自主品牌汽車上的套用。
(2)加強汽車動力系統、底盤控制系統和車身控制系統等汽車電子控制技術的自主研發及產品產業化。
(3)促進車載電子系統、汽車安全及故障診斷系統的開發和產業化。
(4)發展汽車電子產業集群,重點建設國家(蕪湖)汽車電子產業園,扶持汽車電子公共研發服務平台建設。
6.積體電路產業鏈建設。
主要建設內容:
(1)促進
積體電路設計企業發展,推進積體電路設計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套用及產業化。
(2)促進積體電路高精度光刻機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強
半導體封裝設備及模具的綠色環保、自動封裝技術開發,推進半導體測試分選設備研發。
(3)鼓勵
積體電路封裝企業開展先進微電子封裝技術工藝開發,擴大中高端半導體封裝產品生產規模。
(4)圍繞積體電路設備製造技術優勢,加快積體電路引線框架等半導體專用材料產品產業化。
(5)集中積體電路設計方面的資源優勢,建設積體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
7.鼓勵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套用。
(1)圍繞節能降耗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相結合的集成創新,鼓勵信息技術在教育、醫療、社保、裝備製造、汽車、鋼鐵、交通、能源、電力、醫療、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的套用,提高信息技術服務“三農”水平,發展涉農電子產品和信息服務業。
(2)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示範工程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統籌各相關部門,明確責任,加快產學研步伐,著力將現有成熟的科技成果產業化,重點以科大訊飛、
中國科技大學為主,組建安徽省語音技術產業集團;以中電科技集團38所、中國科技大學為主,組建安徽省公共信息安全產業集團;以
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
合肥工業大學為主,組建安徽省特種信息顯示及光電技術產業集團。加大研發投入,實施項目扶持,延長產業鏈,努力形成一批新興產業。
(二)積極促進省產電子信息產品銷售。今後省內所有中國小語音教材用品,優先使用科大訊飛產品。省內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數字廣播電視網路產品優先使用本省產品。鼓勵我省信息家電企業參與家電下鄉工程,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引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根據外部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加大對出口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推動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軟體外包服務產業發展。
(三)加強產業基地園區建設。合理調配行政服務資源,重點支持產業基地和園區的服務體系建設。圍繞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重點提高合肥、蕪湖、滁州、銅陵、巢湖、馬鞍山、蚌埠等地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度,鼓勵地方政府制定區域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園)發展規劃,出台專項扶持政策,儘快將合肥建成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加快銅陵電子材料、蕪湖汽車電子兩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園區發展,重點支持園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競爭力。
(四)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圍繞國家和我省重點發展領域,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三年規劃實施電子信息技改項目255項,總投資368億元。選擇50戶左右重點企業,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突出政策扶持與資金引導,儘快形成一批帶動產業規模提升和產品技術升級的龍頭骨幹企業。
(五)利用多種方式,依託現有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信息家電、軟體、電子材料及元器件、汽車電子、積體電路等重點發展領域,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逐步形成的政策和區位優勢,發揮產業集聚區的載體作用,實施重點項目引進落戶工程,對重大招商項目建設急需的技術、人才、研發中心引進,優先落實相關政策。各級各部門要加強配合,認真組織開展國際招商與承接國內產業轉移專題招商活動。
(六)推進信息技術套用。積極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結合其他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建立完善相應的組織協調機制,省相關部門加強配合,針對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點領域,抓緊研究制訂相應的信息技術推進計畫,以套用帶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對科大訊飛、美亞光電、工大高科等一批以信息技術為核心、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有明顯成長潛力的企業,予以優先支持,促進企業快速上規模。
(七)加大產業發展投入。省財政根據財力,逐步增加省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從國家爭取的新增資金投入要向電子信息產業傾斜。省政府有關部門要合理調配相關專項資金,加大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力度。
(八)加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和使用。建立完善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引進、激勵機制,加大高層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鼓勵建立各類信息產業人才培養和實訓基地,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規劃實施
省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規劃》的工作分工,加強溝通協商,密切配合,儘快制訂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實現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目標。要建立部門聯合發布信息制度,適時向社會發布產業調整和振興的有關信息。各有關部門要適時開展《規劃》的後評價工作,及時提出評價意見。
各市、縣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訂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各市、縣要將具體工作方案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報送省經委。
附屬檔案: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附屬檔案
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對電子信息企業進一步支持措施 | | | |
| | | | |
| 貫徹實施進一步支持軟體產業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 | | |
| | | | |
| 執行政府國產軟體促進計畫,加強重要部門安全軟體管理 | | | |
| | | 省財政廳、省信息產業廳、省廣電局、省地稅局、省國稅局、省科技廳 | |
| | | 省信息產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合肥海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