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年5月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09〕55號印發《安徽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該《規劃》分我省紡織工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調整和振興重點;保障措施;規劃實施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
  • 文號:皖政〔2009〕55號
  • 印發時間:2009年5月6日
通知,規劃,附屬檔案,

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
皖政〔2009〕55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安徽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五月六日

規劃

安徽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我省是農業大省,紡織資源豐富。長期以來,紡織工業一直是我省經濟發展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涉及近50多萬職工和300萬農民的利益,在出口創匯、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前正面臨著效益下滑、減員增加等嚴峻形勢,對我省就業和農民增收等產生了較大影響。保紡織,就是保就業,保增收。為全面落實國家《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已經省政府同意發布的八大支柱產業規劃的基礎上,特編制《安徽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期為2009—2011年,遠期到2020年。
一、我省紡織工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產業現狀。
2008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050戶,比上年增長22%;實現工業增加值115億元,增長19.3%,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3.6%,就業人數占全省工業職工人數的12%以上;實現銷售收入380億元,增長24%;利潤6.0億元,增長15%;出口交貨值90億元,增長20.7%;出口創匯18億美元,增長16.3%。全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增長50%以上。
2008年,全省生產紗42萬噸,比上年下降4%;布5.2億米,下降14%;化纖11萬噸,下降5%。服裝2.5億件,增長30%。擁有華茂、皖維高科、華孚色紡3個上市公司。全行業現已擁有5箇中國名牌,14個安徽名牌,1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二)面臨的形勢。
影響我省紡織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市場需求萎縮,企業生存環境艱難。二是總量小,產業集中度低,優勢規模企業少,帶動性不強。三是創新能力弱,缺少知名品牌。四是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為85%,全員勞動生產率5.2萬元/人,均明顯低於全國行業平均水平。五是投入不足,行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較低。
但從總體上看,我省紡織工業擁有資源、區位、勞動力素質等比較優勢,具備較強的市場適應能力,擁有華茂等優勢企業,產品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同時,國內市場需求還有很大潛力,紡織工業發展仍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國家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在新一輪國家紡織產業振興中,我省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促進我省紡織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創新為中心,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大力推動企業兼併聯合重組,進一步促進優勢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特色骨幹企業做精做專。以面料和服裝為重點,改造和提升棉紡織行業,全力加快發展服裝行業,積極培育生物質面料等特色行業,構建棉、毛、絲、麻、化纖及印染、服裝等行業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的紡織工業新體系,實現我省紡織由資源優勢向科技和品牌優勢的轉變。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開拓國際市場與擴大內需相結合。統籌兼顧國際國內2個市場,採取綜合措施,在鞏固和開拓國際市場、保持出口份額基本穩定的同時,努力培育和擴大國內消費需求。
2.堅持扶持骨幹企業與發展中小企業相結合。發揮骨幹優勢企業在產業調整和振興中的帶動作用,支持優勢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積極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危機,增強具有良好業績和發展潛質的中小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3.堅持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後相結合。抓住對行業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加快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步伐,推動棉紡、印染、毛紡、針織、家紡等行業的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後工藝和產能。
4.堅持招商引資與全民創業相結合。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培育產業集聚,發展工業園,提升產業集群,形成各具特色的紡織服裝產業園區。
5.堅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與加強政策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加強管理,實現優勝劣汰。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保持行業穩定發展,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三)調整和振興目標。
1.確保產銷穩定增長。到2011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75億元,年增長15%;出口交貨值126億元,年增長12%;出口創匯25億美元,年增長12%;紗產量達到50萬噸,年增長5%以上。服裝產量5億件以上,年增長26%。
到202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000億元,年增長21%,爭取進入全國前10位;棉紡錠發展到800萬錠,培育3家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左右的企業集團。
2.進一步擴大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和就業規模。到2011年,全省紡織非公有制經濟產值比重由2008年的85%提高到95%以上;在生產、出口達到既定發展目標的情況下,全行業新增就業人數10萬人。
3.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取得明顯成效。到2011年,全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年降低5%、水耗年降低7%、廢水排放量年降低7%。加速淘汰印染、棉紡、毛紡落後產能。
4.科技進步取得較大進展。實施30個重點技術進步項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紡織技術裝備比重提高到50%,服裝、家用、產業用3大終端產業纖維消耗比例由2008年的65:20:15調整至55:27:18,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至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4家,纖維、紡紗、織造、染整和產品開發與設計5大技術水平有明顯提高。
5.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到2011年,棉紡錠發展到500萬錠,形成5大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創建中國名牌產品9個。培育1至2家年銷售收入50-100億元左右的紡織企業集團、上市公司5家。
三、調整和振興重點
(一)重點行業。
1.以“精、細化”加快推動棉紡織行業產業升級。重點提高精梳紗線、高支紗比重,到2011年,精梳紗比重達到60%以上,無結頭紗比重達到85%以上,無梭布比重達到70%,主要產品質量達到國際烏斯特2007公報5-25%水平。同時發展色紡紗線、差別化纖維、高檔純棉及混紡面料,擴大緊密紡比重。
結合淘汰落後提高產業集中度,支持華茂等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到2011年,使精品基地“華茂”品牌總體規模達到80萬錠左右,棉花深度加工12萬噸以上,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全省新增120萬錠以上,更新改造100萬錠。
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在棉紡行業內,開展學華茂等先進企業壓縮用工提高效率的“對標挖潛”活動,積極有效地推進企業加強管理和減員增效,通過榜樣示範推進全行業的企業管理進步和創新。
2.以“品牌化”全力促進服裝鞋帽發展。加快發展具有勞動力、土地和原材料資源優勢的皖北服裝工業園。提升具有生產成本、創新能力、區域行銷優勢的皖東南服裝產業集群。逐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精細分工、產業配套能力的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營造環境,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強化治理經濟環境,制定優惠政策,交流信息,建設行銷宣傳和各項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服裝加工基地,壯大園區規模,快速提升服裝業的總量並抓好自主品牌的提質增量創名牌。注重新品牌的培育、認證和整合。推進建設設計創意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品牌推廣中心。把具有自主品牌的特色產品做出規模,創出名牌。
3.以“特色化”積極培育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做大。圍繞特色產品做強做大企業,增強合肥普爾德公司、安徽三維無紡布公司等一批產業用紡織品企業的規模競爭力。拓展汽車、房地產和交通、能源、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產業用紡織品的份額,擴大市場占有率,打造優勢產品,形成紡織工業新的經濟成長點。
加快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重點推進以寬幅高強工藝技術為主的土工格柵、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複合材料的開發;加快推廣針刺、水刺、紡粘等先進工藝和高性能纖維在環保過濾用紡織材料生產上的套用;支持多功能蓬蓋材料、膜結構材料等輕量化特殊裝飾用紡織材料的開發套用;支持高性能纖維生產的過濾材料,手術衣、隔離服、紡織仿生器官等醫用紡織品,節水灌溉及儲水材料、緩釋包裝等農用紡織材料的開發。
4.以“配套化”大力扶持家用紡織品企業成長。突出套用配套,堅持走特色化、個性化的道路。堅持高質量、功能性、高科技、高附加值、安全、環保的發展方向,通過招商引資、承接轉移和開展交流合作,推動行業內外產品的互動和優勢互補,滿足急劇增長的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扶持鴻潤、星星等一批家紡骨幹企業,增強規模競爭力。圍繞功能化、時尚化、個性化等不同層面,重點提高中高檔床上用品、手工藝製品和毛巾等產品的配套率,開拓城市、農村等不同需求的市場。
(二)產業布局。
提升5大產業集群:以華茂為龍頭,發展纖維—服裝的棉紡織產業集群;以蕪湖中天印染為龍頭,發展皖東南服裝產業集群;以阜陽京九絲綢為龍頭,發展皖北絲綢等各式服裝鞋帽產業集群;以淮南新南港為龍頭,發展汽車裝飾品產業集群;以蚌埠一毛、二毛為龍頭,發展毛紡織產業集群。
延伸5大產業鏈:以棉紡織企業為龍頭,發展棉纖維及各類新型纖維、紡紗、織布產業鏈;以特色服裝為龍頭,發展機織、針織面料、色織、產業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以及各類輔料產業鏈;以粗精紡呢絨為龍頭,發展毛毯、地毯、毛紗、毛線、服裝產業鏈;以絲綢面料為龍頭,與上遊絲、繭、蠶、桑和下游服裝等製品形成產業鏈;以鴻潤羽絨製品為龍頭,發展水禽生產和羽絨加工及製成品產業鏈。
推動紡織產業園區的形成和壯大:加快建設具有核心紡織產業、具有一定規模和區位優勢的城鎮。通過招商引資、龍頭帶動、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政策扶持多種方式,建設具有特色的紡織產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扶持頗具優勢的望江縣紡織服裝工業集聚區做大做強,壯大岳西縣安徽首家“中國手工家紡名城”的規模。形成各有優勢,各具特色的區域紡織經濟。
(三)重點技術。
有選擇突破纖維、紡紗、織造、染整和產品開發與設計5大技術,突出抓好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對產業帶動作用大的重點項目,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項目,帶動紡織各專業的技術進步。
重點加快棉紡織行業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推進高檔精梳紗線、多種纖維混紡紗線和差別化、功能化化纖混紡、交織織物的生產,加大化纖使用比例;大力提升無卷、無接頭紗、無梭布、精梳紗產品的比重,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場的拳頭產品,帶動全行業的技術進步,進一步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積極開發生產桑蠶絲、麻類、竹、羽絨等天然環保纖維。加快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質纖維的產業化步伐。
著力抓好紡織行業技術進步的核心產品——面料生產,採用國際先進技術,加快印染行業的清潔生產與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解決質量穩定性差、自動化程度低、能耗、水耗和污染排放的問題,推進印染行業的產業升級,中高檔面料比重提高到80%以上。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棉紡行業重點淘汰建國前生產的以及所有“1”字頭型號紡紗和織造設備,A512型、A513型系列細紗機;毛紡行業重點淘汰B250型毛精紡機、H212型毛織機等落後設備;印染行業重點淘汰74型染整生產線、落後型號的平網印花機、熱熔染色機、熱風布鋏拉幅機、短環烘燥定型及其他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後生產工藝設備。
大力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研究推廣適合化纖、紡織、印染和服裝等重點行業管理要求和生產流程、具有行業特點的企業資源計畫系統、製造執行系統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紡織服裝產品出口支持力度。省財政預算安排的企業出口信用險保費補貼、出口存量和增量獎勵、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政策,優先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同時,鼓勵有條件的紡織企業“走出去”,積極爭取實現銷售、研發、生產各個環節在全球範圍內的最佳化配置。
(二)推動企業聯合重組。重點支持華茂等優勢企業以產業鏈為紐帶,以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實施省內外聯合重組,組成棉花、紡織、染整、服裝綜合性產業集團,力爭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同時,實施“強強聯合”和低成本擴張,做大做強棉紡織、麻紡織、服裝服飾、針織、印染以及化纖、工業用裝飾製品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推動形成1至2家年銷售收入50-100億元左右的紡、織、印染、服裝產業集團。同時,積極爭取鴻潤、淮北維科、舒美特化纖、銅陵麻業、蕪湖永年、蕪湖中天等一批有潛質的骨幹企業實現上市。
(三)進一步推動省產紡織品的銷售。凡是省內行業制服和公務用裝,應優先使用本省紡織面料和服裝產品。由省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優先採購本省生產的土工布材料、裝飾裝修用紡織品等產業用品。適時將我省紡織品納入安徽省重點產品扶持目錄。鼓勵外貿企業出口省產紡織產品。鼓勵省內大型商場銷售省產紡織品。支持建設紡織品大市場、紡織品城等形式的銷售平台,大力發展與之配套的流通服務業。
(四)高起點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圍繞重點產品和國家產業政策,繼續高強度、高起點實施技術改造,加大投入,3年擬實施紡織技改項目360項,總投資250億元。同時,加快技術進步,力爭3年內新建10家以上國家級或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五)推動產業集群和園區企業的發展。積極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通過招商引資,打造新型工業園區,為園區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圍繞做大做強紡織工業產業鏈,推動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形成主業突出、差別化競爭、錯位發展的特色經濟。3年內,全省紡織服裝專業鎮達到10家左右,爭取2-3家成為國家級紡織服裝特色名城(鎮)。
(六)切實抓好紡織原料源頭管理。從棉花、蠶繭的良種選用、穩定種植、養殖、加工儲藏運輸和質量檢驗等方面加強分類指導和管理,建立棉農和紡織企業的利益傳導機制,加強生產經營環節的管理,從源頭上杜絕異性纖維對紡織企業的影響。收購資金對重點優質棉加工骨幹企業傾斜。鼓勵棉紡織企業向棉花品種選用、種植、加工延伸,保證紡織工業的健康發展。
(七)堅持推進品牌戰略。著力品牌培育,支持企業按照國際先進標準進行生產管理、產品加工和儲運銷售,樹立品牌意識,積極爭創名牌。壯大一批在國內外同類產品中具有競爭優勢的名牌產品,重振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老品牌,爭創中國紡織名牌。對新獲得中國名牌或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重獎。
(八)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術套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加強與院校、重點實驗室的聯繫,積極推廣各項紡織科研技術成果的轉化。加強自主創新和智慧財產權保護,依法維護髮明權、商標權、著作權。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台,完善其服務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諮詢、質量檢測、產品設計開發、市場開拓等服務,提高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九)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引導行業發展、信息諮詢、公共服務、招商引資、協調企業加強自律等方面的作用,發揮企業、政府之間的橋樑與紐帶作用。同時,為政府決策提供有效的產業諮詢與政策建議,並完成政府委託的各類行業性工作。
五、規劃實施
省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規劃》的工作分工,加強溝通協商,密切配合,儘快制訂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實現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目標。要建立部門聯合發布信息制度,適時向社會發布產業調整和振興的有關信息。省有關部門要適時開展《規劃》的後評價工作,及時提出評價意見。
各市、縣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訂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各市、縣要將具體工作方案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報送省經委。
附屬檔案: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附屬檔案

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序號
工作任務
牽頭單位
參加單位
實施時間
1
加大紡織服裝產品出口支持力度。
省財政廳
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合肥海關、省商務廳
2009年5月
2
推動企業聯合重組
省國資委
省經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勞動保障廳
2009-2011年
3
加大省產紡織品銷售
省商務廳、省經委
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工商聯
2009年5月
4
加大對紡織企業的金融支持
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省銀監局
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省科技廳
2009年5月
5
支持紡織企業技術改造
省經委
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2009年5月
6
支持專業鎮和園區建設發展
省經委、省發展改革委
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國土廳、省勞動保障廳
2009年5月
7
抓好紡織原料源頭管理
省質監局、省農委
省商務廳、省經委
2009-2011年
8
推進品牌戰略
省質監局
省經委、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
2009-2011年
9
加強人才培養和使用
省教育廳、省科技廳
省經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勞動保障廳
2009-2011年
10
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省經委
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等
2009-201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