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府關於建設森林生態網路體系的決定

安徽省政府關於建設森林生態網路體系的決定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地方性法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政府關於建設森林生態網路體系的決定
  • 發布文號:皖政[2001]98號
  • 發布日期:2001-11-07
  • 生效日期:2001-11-07
【發布單位】81202
【發布文號】皖政[2001]98號
【發布日期】2001-11-07
【生效日期】2001-11-07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森林生態網路體系的決定
(皖政[2001]98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加快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和美化生活環境,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省森林資源穩步增長,城鄉綠化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和自然面貌得到較大改善。但是,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相比,我省林業和生態建設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森林資源的總量不足,分布不均,整體功能不強,林業還沒有建立和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策機制等。為進一步加快林業建設步伐,省政府決定,動員全省人民開展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用5年或更長一段時間,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生態環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一、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
1、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生態建設為核心,以機制創新、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最佳化林業結構為主線,按照林業分類經營、分區指導的原則,大力實施林業生態網路體系建設,提高我省生態環境建設的整體水平,實現森林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2、發展目標:到2005年,全省有林地面積增加到5200萬畝,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2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並初步建立起森林生態網路體系框架,為下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實現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生態環境最好省份之一的目標。
二、生態網路整體布局和建設重點
1、全省森林生態網路整體布局是:以城市、集鎮、村莊綠化和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建設為“點”,以鐵路、公路幹道和江河林帶建設為“線”,以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建設為“面”,營造點、線、面相結合的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網路體系。
2、建設森林生態網路體系,主要實施以下六大重點工程:
--以長江和淮河防護林為主體的林業生態工程。重點建設以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農田林網和護堤護岸林為主的綜合防護林體系,具體抓好我省境內長江、淮河、新安江流域和巢湖流域的綠化造林、封山充分林、退耕還林、平原綠化等工程。
--城、鎮、村綠化工程。縣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5%以上,鄉鎮建成區平均綠化覆蓋率達23%以上;大力發展環村林、村片林,村莊綠化率達50%以上。
--“萬里綠色長廊”二期工程。以新建、改擴建鐵路和國道、省道公路及縣、鄉公路為重點,新增綠化里程1萬公里;人工河渠新增綠化長度過萬公里。全省農田林網建網率達90%以上。
--江淮分水嶺地區“把樹種上”工程。重點是通過新造、改造林木和坡耕地退耕還林,並加大集鎮、村莊造林綠化力度,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的生態林業和商品林業,儘快使該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建設工程。加強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保護,大力發展森林旅遊,不斷滿足人們休閒娛樂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商品林基地建設和林業產業化工程。重點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經濟林、竹林等商品林業基地;以市場為導向,調整最佳化林產品結構,加快林業產業化發展。
3、穩步實施林業分類經營,調整和最佳化林業結構。公益林突出抓好江河及其支流源頭和庫區周圍水源涵養林建設,加強生態脆弱區公益林營造和保護管理,進一步完善平原農區綜合防護林體系建設,逐步構築我省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商品林建設重點發展優質高效經濟林、速生豐產林和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到“十五”末,全省公益林面積發展到2600萬畝,商品林發展到2600萬畝。
4、全省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規劃由省政府批准下達。各市、縣和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抓緊組織制定詳細的建設規劃和年度計畫,並分解落實到部門、單位和鄉、村等基層組織及山場地塊。
三、穩定和完善林業政策
1、保持林業“三定”政策的穩定。責任山承包從第一輪承包期滿後再延長30年(承包契約另有規定的除外);在承包期內,非經承包者同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調整農民承包的責任山。
2、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促進林業機制創新。林業行業全方位對投資者開放,投資者可以收購、聯合、兼併國有、集體林業場圃和企業;在不改變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業經營者可以轉讓、轉包、入股、租賃、互換、抵押、買賣等形式,依法流轉森林、林木所有權、使用權和林地使用權。
3、對以下林業經營行為實行鼓勵政策:
鼓勵以木質原料為主的加工企業定向培育速生豐產用材林。其林木主伐時優先安排採伐限額和木材生產計畫。
鼓勵單位、企業和個人承包林地造林,鼓勵集中成片開發林地。其中對農戶經營的責任山、自留山,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在與農戶協商一致的前提下統一租賃,集中整治,對外招商。對新開發荒山、荒地、灘涂等營造林木的,經濟林、竹林自有收入時起,1-3年內準予免徵農業特產稅;用材林經營規模達500畝以上的,其採伐限額由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單列。
鼓勵開展中幼林撫育間伐。對中幼林撫育的間伐材銷售收入,免徵農業特產稅;對符合作業設計的撫育採伐,採伐計畫不足的,可從林木主伐計畫中調整,也可以縣(市、區)為單位單獨申請,優先安排。
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創辦多種形式的林業經濟實體,大力發展以森林旅遊、森林食品、藥材、香料、野生動物馴養繁殖、野生植物種植等特色產品為主的多種新興林業產業。對實行林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林業加工的龍頭企業和進行森林景觀開發的,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在林業貼息貸款、開發補助資金上給予優先安排,並實行動態管理,扶優扶強。
鼓勵國有林場、苗圃創新機制和搞活經營,發展場圃經濟,促進職工增收。
4、認真落實國家關於林業分類經營和退耕還林的扶持政策。對列入國家公益林的,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生態補助;對列入中央和地方退耕還林計畫的,貫徹落實中央和地方的退耕還林還草扶持政策。
四、加速推進科技興林
1、積極推進林業科技創新。以合肥等林業高科技示範園為龍頭,開展以種苗為先導的林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理論研究、試驗示範和推廣套用。
2、大力推廣林業科技。加強縣鄉林業推廣體系和隊伍建設,鼓勵科技人員到生產第一線開展科技承包、創辦林業科技實體;加快實施林業科技推廣“2111”示範工程,建設一批林業科技推廣示範縣、示範鄉和示範點;創新科技成果套用與轉化的機制,促進林業科技成果商品化,提高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貢獻率。到“十五”期末,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目前的32%提高到40%。
五、切實增加林業投入
1、立足機制創新,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林業投資機制。發展商品林,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受益主體投入為主、政府適當補助的原則,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鼓勵社會資金、民間資本和境內外客商投資我省林業事業;對公益林建設,應按照事權劃分原則,堅持各級財政投入為主。各級政府要切實增加對林業的投入,省及市、縣各級均要逐步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2、堅持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籌集林業發展資金。扶貧資金、江淮分水嶺治理及農業綜合開發等專項資金要適當用於林業生態建設。交通、鐵路、城建、水利、農墾等相關部門,要安排專項資金用於部門綠化;其中屬國務院國發[2000]31號文規定的綠色通道建設範疇的水利、交通、鐵路工程,要將綠化資金納入基建計畫。要按規定認真落實林業長期貸款。
六、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實行依法治林
1、全面加強公益林的保護管理,加大對重點公益林保護力度。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的國家公益林,要立碑保護;對劃為國家和地方重點公益林的,禁止商業性採伐;對發揮生態效益的森林,特別是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內的林木以及野生動植物資源等,要實行特殊保護。
2、加強林業法制建設,依法保護森林資源。通過立法手段規範林業經營管理行為,改善林業執法環境,建立林業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推進依法治林,切實維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認真執行採伐限額管理制度,推行森林資源管理責任制,嚴厲打擊各種亂砍濫伐林木、亂捕濫獵野生動物和亂批亂占林地等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林區秩序穩定;認真執行森林防火和重點森林病蟲害防治行政首長負責制,突出抓好松材線蟲病的防治工作,遏制其擴散蔓延。
七、進一步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
1、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林業作為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措施來抓,建立健全各級政府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切實落實單位和部門造林綠化責任制,嚴格考核,獎懲分明。要加強引導和服務,引入競爭激勵機制,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林業發展機制。各地、各部門要根據本決定要求,結合各自林業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加快林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具體辦法。
2、穩定林業機構,加強林業隊伍建設。建設安徽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必須建立一支適應林業發展需要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高素質林業隊伍,特別是要加強和完善縣、鄉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保持基層林業隊伍的穩定。各級綠化委員會和林業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參謀和協調職能,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投入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為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生態環境最好的省份之一作出應有的貢獻。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00一年十一月七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