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縣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是安徽省人民政府2005年5月20日發布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縣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 發文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
- 發布日期:2005年5月20日
- 發文字號:皖政〔2005〕29號
最新動態
檔案內容
為大力發展縣域外向型經濟,促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進一步明確縣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目標要求。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努力消除束縛縣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體制、政策、觀念等方面的阻力和障礙,充分調動縣域積極性,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提高外貿進出口水平,開展對外經濟合作。力爭到2007年,全省縣域利用外資額占全省的比重由2004年的16%提高到30%,2007年當年超千萬美元縣(市)從目前的9個增加到20個;縣域外貿進出口年均遞增20%以上;外派勞務基地縣的數量從2004年的5個增加到8個,有更多的縣域企業獲得對外經濟合作經營資格和到境外投資設廠。
二、充分激發縣域利用外資的內在活力。縣域利用外資是縣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是我省利用外資取得整體突破的關鍵之一,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其釋放巨大發展潛力。今後一段時期內,省對當年實際利用外資成績突出的縣(市)予以經費補助。按照《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由各市視情適時向縣(市)下放3000萬美元以下鼓勵類和允許類外商投資項目申請報告和契約章程的核准權。大力推進縣域園區建設,縣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要用好縣域重點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貼息資金。積極拓展外聯渠道,省、市有關部門要指導和組織縣(市)參加徽商大會、投洽會、高交會等各類招商引資活動,針對縣(市)利用外資的特點,組織縣(市)參加境外小分隊招商。鼓勵縣域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省對縣域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量較大的縣(市)政府進行獎勵,獎勵資金從省級出口促進資金中列支,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三、大力提高縣域外貿進出口的規模和水平。搞活縣域經濟必須立足於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儘快解決阻礙縣域外貿發展的現實問題。減輕超基數出口退稅的縣級財政負擔,從2005年起,省級財政調劑一定資金補助縣級財政所負擔的超基數退稅。運用各項外經貿促進資金推動縣域進出口,對當年出口增長最快的10個縣(市),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中部地區外貿發展促進資金、省級出口促進政策資金的安排和使用上給予傾斜。積極幫助爭取國家出口高新技術產品技改貼息、出口機電產品技改貼息、機電產品研發資金、高新技術產品研發資金、出口信用保險,以及紡織品出口專項資金、輕工產品出口促進專項資金、農產品出口促進資金、出口品牌發展資金等政策支持。積極幫助縣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推動縣域企業獲得出口經營權,組織縣域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等國內外展會,並在攤位上給予適當照顧,鼓勵和幫助縣域企業參加網上交易會。重點培育一批縣域出口生產基地,針對縣域經濟發展特點,在有產業優勢的縣(市)建設一批農產品、畜產品、中西藥、紡織、服裝、玩具、電子元器件等生產加工基地,從政策、稅收和財政貼息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扶植一批縣域農工貿龍頭骨幹企業。加大對縣域加工貿易的指導力度,選擇條件成熟的縣(市)下放加工貿易契約審批權。鼓勵外商租賃、合資、合作建設縣域出口生產基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區,培育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加強縣域出口產品國際認證和品牌建設,幫助和指導更多的縣域企業通過UL、CE、FDA等國際認證,同時加快制定我省出口名牌的評選標準、獎勵辦法,推動更多的企業在境外註冊品牌或進入商務部“中國名牌出口商品”目錄。
四、積極擴大縣域對外經濟合作。開展對外勞務合作、爭取國際援助、推動縣域企業“走出去”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推動外派勞務基地縣與外經企業的合作。發揮縣域人力資源優勢,開展適應性技能培訓,幫助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向國際勞務市場,同時賦予符合條件的縣域企業“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爭取國際多邊、雙邊援助更多地向貧困縣傾斜,將有限的外援項目和資金用於科學種田、農民增收、水土保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婦女兒童等事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一批縣域有優勢、有特色、有技能、有實力的企業到國外投資設廠。
五、加強對縣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領導。建立統一、規範、通暢的商務管理體制是加快我省縣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關鍵。各縣要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和內外貿業務相互融合的發展趨勢,按照國家和省里的總體要求,結合實際,在現有機構限額內,因地制宜地進行內外貿管理職能的整合和機構調整,配備精兵強將,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