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應急管理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工作的實施意見

2008年3月2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皖政辦〔2008〕10號印發《關於推進應急管理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工作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工作措施、保障措施3部分15條。

工作措施是:推進基層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完善基層應急組織體系;加快建設基層應急隊伍;加強基層突發性事件信息報告工作;經常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加強基層應急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做好先期處置工作;協助做好恢復重建;廣泛開展宣教培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應急管理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工作的實施意見
  • 印發機關: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皖政辦〔2008〕10號
  • 印發時間:2008年3月21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應急管理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工作的實施意見
皖政辦〔2008〕10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全國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7〕52號),經省政府同意,從2008年起,在全省開展應急管理“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以下簡稱“四進”)工作。為此,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安徽為目標,以社區、鄉村、企業、學校等基層組織和單位為重點,力爭通過兩到三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基層應急組織體系和預案體系,初步形成“政府統籌協調、民眾廣泛參與、防範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的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機制,使廣大民眾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增強,基層應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強,基層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二)工作原則
屬地管理,落實責任。建立“屬地為主、責任明晰”的基層應急管理工作體系。切實落實基層組織和單位的第一責任,堅持預防為主、防處結合,力爭把問題解決在基層。
依靠民眾,夯實基礎。廣泛動員,發動民眾,群防群治,普及社會公眾的避險、自救、互救知識,整合基層應急資源,加強基層應急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應急工作格局。
典型引路,紮實推進。選擇若干社區、鄉村、企業、學校開展示範點建設,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促進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紮實開展。
二、工作措施
(三)推進基層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力爭到2008年底,所有社區、鄉村、企業、學校等各類基層組織和單位完成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預案要覆蓋各類常見的突發公共事件,並充分發動民眾參與預案編制工作,建立健全預案動態管理制度,不斷根據情況進行修訂和完善。基層組織和單位要有計畫、有重點地開展形式多樣的預案演練,提高基層預案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市、縣(市、區)政府要加強指導和督促,確保應急預案編制工作落到實處,使預案真正做到實效、管用。
(四)完善基層應急組織體系。到2008年底,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明確承擔應急管理工作的辦事機構,落實相關責任人員。居委會、村委會等民眾自治組織,要履行基層應急管理的職責,明確應急工作專管員或協管員。企業和學校要明確內屬部門和人員承擔應急管理具體工作。
(五)加快建設基層應急隊伍。社區、鄉村主要依託基層警務人員、醫務人員、民兵預備役人員和轄區內企事業單位應急人員,廣泛吸收專業技術人員、物業保全、志願者參加,組建專兼職應急隊伍。各類企業要推進以專業隊伍為骨幹、兼職隊伍為輔助、職工隊伍為基礎的應急隊伍建設。各類學校要緊緊依靠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充分發揮保衛幹部、輔導員、班主任的作用,逐步健全校園應急隊伍。各級政府和共青團組織要加快應急志願者隊伍建設,力爭到2010年每萬人中有100名應急志願者。通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基層組織和單位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六)加強基層突發性事件信息報告工作。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要建立和完善24小時值班制度,重要情況及時向上級政府報告,並暢通與居委會、村委會的信息聯繫渠道。居委會、村委會要加強巡查值班工作,企業、學校要建立值班制度。基層組織和單位在重點區域、部位要設立信息員,形成以基層民眾為主體的安全信息報告網路;要通過各種渠道公布應急服務電話,並對及時提供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不斷拓寬信息報告渠道。
(七)經常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改。社區隱患排查著重收集治安案件、火災事故隱患、社區衛生、公共設施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和數據,建立動態應急管理資料庫。鄉村要經常開展農村征地拆遷、社會治安、留守人員安全、農村消防、用電、山體滑坡土石流等方面的隱患排查,定期對校舍、衛生院、敬老院等公共建築及病險水庫、河道堤防、涵閘、排灌站、重點塘壩等水利設施進行檢查。企業要實時、自覺、自主開展安全隱患和污染源登記排查,對隱患較大的應立即停產停業整頓或停止使用,對重大危險源、重大污染源進行定期檢測、評估、適時監控;積極運用科技手段建立完整的安全隱患資料庫,並報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備案。學校要把校園周邊環境、周邊網咖、學生食堂和宿舍作為排查重點,維護校園安全,防止火災、食物中毒、傳染病等事件發生;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要認真排查在招生宣傳、學歷學籍管理、教學質量、收費和後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切實予以整治。基層組織和單位對排查出的隱患,短期內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整改;情況複雜、短期內難以完成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並限期整改,並做好監控和應急準備工作;對自身難以完成整改的,要及時向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
(八)加強基層應急基礎設施建設。社區要按要求配備應急器材,逐步提高通信、供水、供電、供氣等公共設施抗災和快速恢復能力;結合城市人防工程和公共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確定一批避險場所;紮實推進社區服務信息平台和監控系統建設。農村要確定一批房屋質量較好、設施較為完善的校舍、敬老院、村辦公樓等作為應急避難場所,逐步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條件,提高鄉村自身防災抗災能力。各類生產經營企業要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有條件的企業要配備先進的救援救護設備,提高企業安全生產和應急自救能力。學校要重點做好教室、集體活動場所的安全加固工作,加強學生食堂、宿舍、廁所等衛生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校園安全監控體系。
(九)積極做好先期處置工作。對突發公共事件,社區、鄉村、企業、學校等基層組織和單位要見事早、行動快,做好先期處置,努力將事件化解在初發階段,控制在萌芽狀態,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要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組織發動民眾,積極配合上級以及專業救援力量開展處置工作,在現場取證、道路引領、後勤保障、維護秩序等方面充分發揮協助處置的作用。
(十)協助做好恢復重建。基層組織和單位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協助有關方面做好災情核查、善後處置、物資發放、撫恤補償、醫療康復、心理引導、環境整治、保險理賠、事件調查評估和制訂實施重建規劃等各項工作。同時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組織民眾自力更生、重建家園。要特別注意幫助解決五保戶、特困戶和城市低保對象等民眾的實際困難,確保災後生產生活秩序儘快恢復正常。
(十一)廣泛開展宣教培訓。社區要利用活動室、文化廣場、宣傳欄等場所和設施,並印製安全知識卡片、散發宣傳單和手冊以及舉辦應急知識講座,加強應急常識宣傳普及。農村要利用廣播、宣傳欄等形式,宣傳防禦風雹雷擊、山洪土石流、用電、施藥、防火、防食物中毒、防控動植物疫病等常識,努力使應急常識家喻戶曉。生產經營企業要積極開展對員工的應急培訓,使一線職工能夠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有關防範和應對措施。學校要做好公共安全知識和應急防護知識的教育和普及,中、國小校要按照《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有計畫地安排課程,開展活動,利用宣傳欄、圖書室、板報等形式,進行防火、防傳染病、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專題教育。
三、保障措施
(十二)強化組織領導。社區、鄉村、企業、學校等基層組織和單位是社會管理的基本單元,是應急管理工作的基層基礎。各級政府要把推進應急管理“四進”工作作為當前應急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擺在重要位置,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切實解決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各種問題,打牢應急管理工作的基層基礎。省政府應急辦,省經濟、教育、公安、民政、財政、農業、水利、衛生、國資、環保、安全監管等相關部門,要從各自工作職能出發,加強指導、督促,紮實推進“四進”工作。
(十三)落實工作責任。各級政府要建立完善突發公共事件預防和處置制度,並逐級落實責任。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要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和應對工作。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民眾自治組織和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是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各項制度,進一步完善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
(十四)保障必要投入。各級政府要把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經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範圍,對社區、鄉村、學校的應急設施、應急隊伍、避難場所等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安排必要的投入,使人力、物力、財力等要素適應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社區、鄉村、企業、學校要切實加大對應急物資的投入,制訂應急物資保障方案,重點加強防護用品、救援裝備、救援器材的物資儲備,做到數量充足、品種齊全、質量可靠。
(十五)抓好試點示範。省政府在全省選擇若干社區、鄉村、企業、學校,開展應急管理示範點建設。各市、縣(市、區)要結合當地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批試點單位,給予指導和必要的資金支持。通過試點工作,不斷總結、宣傳、推廣典型經驗,創新工作思路,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全面開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