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57年5月1日創刊,創刊號為《安徽師範學院科學研究(文理科綜合版,半年刊)》,由安徽師範學院主辦,12月改名為《安徽師範學院學報(半年刊)》。
1959年7月1日,創辦《合肥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半年刊)》;
1960年在蕪湖創辦《皖南大學學報》(文理科綜合版,半年刊);
1973年7月,試刊出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季刊)》;
1975年9月,經教育部(75)教高字191號檔案批准公開發行,為當時全國公開發行的14家大學學報之一。
1977年,郭沫若先生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題寫刊名。
1997年,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季刊)》,《安徽師大報》以《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為題發表專文,慶賀《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0華誕,學報入編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對外征訂目錄,正式對海外發行。
2000年,經安徽省新聞出版局批准,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2014年)核心期刊。
2015年6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入選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RCCSE中國學術核心期刊”(2015—2016),居全國社會科學綜合類期刊第67名。
2015年4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與中國知網簽訂“優先出版”協定,9月第一批優先出版論文完成(清樣定稿出版)。
2015年12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經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為首批A類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設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詮釋學研究、思想分析研究、徽學研究、中國詩學研究、倫理哲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等特色欄目。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主要發表文學、歷史、政治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宗教學、語言學、傳播學、藝術學等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論文。發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文章、學術爭鳴文章、正高職作者和省部級以上項目主持人的獨撰成果(註明項目名稱、編號)。
人員編制
據2020年12月26日期刊官網顯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編輯委員會有編委20人。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12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共出版文獻量4902篇。
據2020年12月26日維普網顯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共載文4884篇。
收錄情況
影響因子
據2020年12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總下載次數1563656次、總被引次數28684次,(2020)複合影響因子為0.763,(2020)綜合影響因子為0.460。
據2020年12月26日維普網顯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引量10425次,影響因子為0.714。
榮譽表彰
1990年10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評為“安徽省辦得好的期刊”稱號。
1994年,《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獲“安徽省1992—1993年度優秀期刊二等獎”、“首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等榮譽。
1995年,《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獲“1995年度安徽省優秀社科類期刊二等獎”。
1997年11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獲“第二屆安徽省優秀期刊獎”。
2002年8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2004年,《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新聞出版局評為“安徽省高校學報優秀學報一等獎”。
2006年5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第三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2009年8月28日,《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新聞出版局評為“安徽省高校學報優秀學報一等獎”。
2009年12月7日,《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華東地區優秀期刊評審委員會評為第四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2010年10月27日,《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2013年1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華東地區優秀期刊評審委員會評為第五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繁榮人文社會科學,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宗旨。
刊名題字
1977年,
郭沫若先生為《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題寫刊名。
期刊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