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原麝-1

安徽原麝-1

安徽原麝體長65-80厘米,肩高小於50厘米,體重8-12千克。全身呈灰褐色,體背及體側的毛色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內側毛色淡,後肢下部後側的毛近於黑色,頰、額及耳背呈灰黑色,耳殼邊緣黑褐色,耳內為白色;頜及喉白色向兩頰伸延,向下沿頸部兩側在胸前連成環狀,中央仍為灰褐色,在頸後兩側有兩個白色斑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原麝-1
  • 體長:65-80厘米
基本信息,外貌特徵,繁殖性能,中心產區及分布,飼養方式,產區自然生態條件,生物學特性,

基本信息

種質資源名稱
安徽原麝-1
資源別名
香獐、獐子、香子
種質外文名
Wikipedia-1
科名
Cervidae鹿科
屬名
Moschus麝屬
種名或亞種名
原麝
原產地
大安縣
安徽
國家
中國
來源地
中國
標記信息
資源類型
地方
功能特性
耐粗飼;優質;抗逆
主要用途
肉用;藥用;保健;研究教學
氣候帶
亞熱帶
基本特徵特性描述信息
生活習性
圈養
繁殖周期
年產1胎
性成熟期
1.5歲
生命周期
形態特徵
全身呈灰褐色,體背及體側的毛色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內側毛色淡,後肢下部後側的毛幾乎近於黑色,頰、額及耳背呈灰黑色,耳殼邊緣黑褐色,耳內為白色,中央為灰褐色,在頸後兩側有兩個白色斑點。體重小於8千克,體長小於65厘米。
具體用途
麝香;麝肉
海拔
500-800
經度
緯度
年平均溫度
13.6
年平均降水量
1000
極端均高溫
40.5
極端均低溫
-16.3
年平均濕度
78

外貌特徵

1-2歲的幼麝體背有橫向的橘黃色斑紋,自肩至臀有13條。成年斑紋逐漸消退,變斑點,排列成了縱行,股側及近腹處有梅花斑,腰及臀部的斑點沒有行次之分。

繁殖性能

原麝1.5-2歲時性成熟,壽命為12-15年。每當冬季來臨,日照縮短,氣溫下降,原麝就進入了繁殖期。它是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雌獸在一個發情季節內可以出現多次性周期,一般為13-20天,每次發情持續24-36小時。發情期間,常由一隻雄獸和3-5隻雌獸組成一個配種群。雌獸的懷孕期為175-189天。幼仔在5-7月出生,一般一胎生1-2仔。

中心產區及分布

分布在安徽的大別山桐柏山以及伏牛山區。

飼養方式

要按公母、大小和身體強弱等狀況,分圈飼養,合理搭配飼料。

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北緯30°15′-31°50′,東經115°20′-116°40′的崇山峻岭之中,多棲息、洽動于海拔500一1500m的針闊混交林,棲息地植被主要由馬尾松、黃山松、衫樹、苦精、茅柔、袍標、麻棟二栓皮棟、青岡棟、構樹、映山紅等植物組成;海拔500m以下的荒山及丘陵地帶也偶見安徽原磨蹤跡。產區年平均氣溫15℃,最低氣溫–11℃,年降水量1000-1400mm。

生物學特性

安徽原麝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其活動區域隨季節的交替也有所變遷。春季在低山陽坡灌叢中,夏在高山石崖邊,冬在陽坡溫暖處或樹林中;聽覺、視覺非常靈敏,膽小,善跳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