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原麝-3

安徽原麝-3

安徽原麝-3是一種生物物種,所屬科目是鹿科。資源別名:香獐、獐子、香子。外文名Wikipedia-3,原產地中國徽省大安縣。主要用途:肉用;藥用;保健;研究教學。生活習性圈養,性成熟期1.5歲,繁殖周期年產1胎。形態特徵:全身呈灰褐色,體背及體側的毛色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內側毛色淡,後肢下部後側的毛幾乎近於黑色,頰、額及耳背呈灰黑色,耳殼邊緣黑褐色,耳內為白色,中央為灰褐色,在頸後兩側有兩個白色斑點。體z重大於12千克,體長大於80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安徽原麝-3
  • 別稱:香獐、獐子、香子
  • :動物界
  • :鹿科
  • 氣候帶:亞熱帶
外貌特徵,繁殖性能,中心產區,飼養方式,生態條件,生物學特性,

外貌特徵

原麝體長65-80厘米,肩高小於50厘米,體重8-12千克。全身呈灰褐色,體背及體側的毛色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內側毛色淡,後肢下部後側的毛近於黑色,頰、額及耳背呈灰黑色,耳殼邊緣黑褐色,耳內為白色;頜及喉白色向兩頰伸延,向下沿頸部兩側在胸前連成環狀,中央仍為灰褐色,在頸後兩側有兩個白色斑點。1-2歲的幼麝體背有橫向的橘黃色斑紋,自肩至臀有13條。成年麝斑紋逐漸消退,變斑點,排列成了縱行,股側及近腹處有梅花斑,腰及臀部的斑點沒有行次之分。

繁殖性能

原麝1.5-2歲時性成熟,壽命為12-15年。每當冬季來臨,日照縮短,氣溫下降,原麝就進入了繁殖期。它是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雌獸在一個發情季節內可以出現多次性周期,一般為13-20天,每次發情持續24-36小時。發情期間,常由一隻雄獸和3-5隻雌獸組成一個配種群。雌獸的懷孕期為175-189天。幼仔在5-7月出生,一般一胎生1-2仔。

中心產區

分布在安徽的大別山、桐柏山以及伏牛山區。

飼養方式

要按公母、大小和身體強弱等狀況,分圈飼養,合理搭配飼料。

生態條件

北緯30°15′-31°50′,東經115°20′-116°40′的崇山峻岭之中,多棲息、洽動于海拔500一1500m的針闊混交林,棲息地植被主要由馬尾松、黃山松、衫樹、苦精、茅柔、袍標、麻棟二栓皮棟、青岡棟、構樹、映山紅等植物組成;海拔500m以下的荒山及丘陵地帶也偶見安徽原磨蹤跡。產區年平均氣溫15℃,最低氣溫–11℃,年降水量1000-1400mm。

生物學特性

安徽原麝棲息于海拔1 500 米以下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其活動區域隨季節的交替也有所變遷。春季在低山陽坡灌叢中,夏在高山石崖邊,冬在陽坡溫暖處或樹林中;聽覺、視覺非常靈敏,膽小,善跳躍。
外貌特徵
Top
安徽原麝體長65-80厘米,肩高小於50厘米,體重8-12千克。全身呈灰褐色,體背及體側的毛色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內側毛色淡,後肢下部後側的毛近於黑色,頰、額及耳背呈灰黑色,耳殼邊緣黑褐色,耳內為白色;頜及喉白色向兩頰伸延,向下沿頸部兩側在胸前連成環狀,中央仍為灰褐色,在頸後兩側有兩個白色斑點。1-2歲的幼麝體背有橫向的橘黃色斑紋,自肩至臀有13條。成年麝斑紋逐漸消退,變斑點,排列成了縱行,股側及近腹處有梅花斑,腰及臀部的斑點沒有行次之分。
繁殖性能
Top
原麝1.5-2歲時性成熟,壽命為12-15年。每當冬季來臨,日照縮短,氣溫下降,原麝就進入了繁殖期。它是季節性多次發情動物,雌獸在一個發情季節內可以出現多次性周期,一般為13-20天,每次發情持續24-36小時。發情期間,常由一隻雄獸和3-5隻雌獸組成一個配種群。雌獸的懷孕期為175-189天。幼仔在5-7月出生,一般一胎生1-2仔。
中心產區及分布
Top
分布在安徽的大別山、桐柏山以及伏牛山區。
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Top
北緯30°15′-31°50′,東經115°20′-116°40′的崇山峻岭之中,多棲息、洽動于海拔500一1500m的針闊混交林,棲息地植被主要由馬尾松、黃山松、衫樹、苦精、茅柔、袍標、麻棟二栓皮棟、青岡棟、構樹、映山紅等植物組成;海拔500m以下的荒山及丘陵地帶也偶見安徽原磨蹤跡。產區年平均氣溫15℃,最低氣溫–11℃,年降水量1000-1400mm。
生物學特性
Top
安徽原麝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針闊葉混交林中,其活動區域隨季節的交替也有所變遷。春季在低山陽坡灌叢中,夏在高山石崖邊,冬在陽坡溫暖處或樹林中;聽覺、視覺非常靈敏,膽小,善跳躍。
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Top
原麝所分泌的麝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香料,具有十分高的經濟價值。加之原麝的行動規律固定,近年來遭到過度捕獵,數量急劇減少,急待加強保護。對原麝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利用,一方面發展家庭養麝,擴大家養的規模和數量,開展原麝家養的成活率、繁殖力、產香量及繁殖育種、飼養管理、活體取香的研究,另一方面利用活體取香技術,於每年的2-4月或8-10月在原麝的產地,採取有效的活捕方法將成年雄醉捕獲,待取盡麝香和做上標記後再放回自然界中去。這樣一方面可以起到保護又能起到利用的作用。針對安徽原麝的種群數量和分布範圍,促成安徽原麝種群和棲息地恢復工程的研究和實施。
生產性能
Top
成年雄麝每年的5、7月份為泌香反應期,雌麝無泌香功能;雄麝從1歲開始分泌麝香,但無香氣,呈白色,1歲半開始分泌的麝香具有香氣,呈深咖啡色,有豆瓣香出現;成年雄麝年泌香期為10天,從1歲到20歲的雄麝都有泌香功能;雄麝個體年產鮮香量為14-26g,以3一13歲時產香量為最高。
遺傳指標
Top
華東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利用線粒體DNA(mtDNA)細胞色素b的367bp片段序列差異,對該亞種的分類地位進行再探討,經分析得出,4種麝的DNA序列差異在6.24%~7.90%,處於鹿類動物的種間差異水平,據此認為安徽所產的麝應為一個獨立種,即安徽原麝。
飼養方式
Top
要按公母、大小和身體強弱等狀況,分圈飼養,合理搭配飼料。
生理生化指標
Top
未見報導。
平台資源號

1322C0001000003123
資源編號
CSSMLNA0104-003
種質資源名稱
安徽原麝-3
資源別名
香獐、獐子、香子
種質外文名
Wikipedia-3
科名
Cervidae鹿科
屬名
Moschus麝屬
種名或亞種名
原麝
原產地
大安縣
安徽
國家
中國
來源地
中國
標記信息
資源類型
地方
功能特性
耐粗飼;優質;抗逆
主要用途
肉用;藥用;保健;研究教學
氣候帶
亞熱帶
基本特徵特性描述信息
生活習性
圈養
繁殖周期
年產1胎
性成熟期
1.5歲
生命周期
形態特徵
全身呈灰褐色,體背及體側的毛色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內側毛色淡,後肢下部後側的毛幾乎近於黑色,頰、額及耳背呈灰黑色,耳殼邊緣黑褐色,耳內為白色,中央為灰褐色,在頸後兩側有兩個白色斑點。體z重大於12千克,體長大於80厘米。
具體用途
麝香;麝肉
海拔
500-800
經度
緯度
年平均溫度
13.6
年平均降水量
1000
極端均高溫
40.5
極端均低溫
-16.3
年平均濕度
78
其它描述信息
記錄地址
特性數據信息
圖像
如果有,參考同類圖片
收藏單位信息
保存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
單位編號
1322C0001
保存資源類型
活體
保存方式
保護場
實物狀態
退化
共享方式
共享方式
公益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智慧財產權性交易共享;資源純交易性共享
獲取途經
現場獲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