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拉邦(安得拉)

安得拉邦

安得拉一般指本詞條

安得拉邦為印度瀕孟加拉灣的一個邦,首府海得拉巴。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個按語言劃分出來的邦,由原來馬德拉斯北部的泰盧固語地區所組成,它以前屬馬德拉斯的一部分。“安得拉”和“泰盧固”是同義語,但一般把該區的語言叫“泰盧固”,而把該邦的居民稱為“安得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得拉邦
  • 首府:阿馬拉瓦蒂
  • 人口:6650萬
  • 面積:27.5萬平方公里
  • 海岸線:974公里
基本概述,名稱由來,區劃,地理和氣候,動植物資源,經濟,歷史,舞蹈和戲劇,節日,手工藝品,手織品,旅遊勝地,

基本概述

安得拉邦,印度瀕孟加拉灣的邦。位於孟加拉灣西岸,東北邊同奧里薩邦中央邦接壤,西北邊同馬哈拉施特拉邦相連,西南是卡納塔克邦,南面是泰米爾納德邦。面積27.5萬平方公里,是印度較大的邦。人口有6650萬(1991年)。 為印度第五大的邦。邦的官方語言是泰盧固語,首府位於海德拉巴。在印度所有各邦中,它的海岸線最長,達974公里。安得拉邦素有印度稻倉之稱。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個按語言劃分出來的邦,由原來馬德拉斯北部的泰盧固語地區所組成,它以前屬馬德拉斯的一部分。“安得拉”和“泰盧固”是同義語,但一般把該區的語言叫“泰盧固”,而把該邦的居民稱為“安得拉”。
安得拉邦安得拉邦
安得拉邦的沿海地區土質肥沃,雨量很大,盛產水稻。高原地區雨量較少,土質貧瘠,人口稀少,但畜牧業較發達。安得拉邦是印度產菸草最多的地方,除銷售本國外,還大量出口。安得拉邦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居全國第二位。主要礦產有:、鐵、錳、雲母、鉛、銅和石棉等。主要工業有皮革、化工、醫藥、造船、化肥等。
安得拉邦獨特的組合歷史、海灘、山脈等旅遊資源,使之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該邦聞名於其眾多的王朝,令人敬畏的提努帕提的廟宇、美麗的語言、泰盧固語、以及瓷漆玩具、漂亮的織物、豐富的文學資源和另人驚奇的酷奇普地舞蹈。安得拉邦的參觀地點有提努帕提的斯里范卡蒂斯瓦拉神殿,查爾米納爾清真寺,薩拉江博物館,海得拉巴的葛爾康堡和納加爾朱納薩加爾佛教寺廟。安得拉邦已經成為了佛教遺產的重要所在地。它還擁有亞洲最大的軟體園區和電影城。
安得拉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當地人喜歡吃辣椒。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辣椒,什麼食物也是索然無味的。但是當地人不大習慣吃糖和甜食,卻很喜歡喝茶
安得拉邦有3個主要地區——(1)北什卡斯或沿海安得拉,包含斯里加古蘭、維維沙卡帕特南、東哥達瓦里河、西哥達瓦里河、奎師那、貢都爾、翁戈爾和內洛爾地區;(2)拉雅拉賽瑪或希底得地區,包含科努爾、古德伯、契托爾和阿嫩達布爾地區;(3)北特蘭伽納,包含坎曼、納爾貢達、瓦朗加爾、梅達克、尼扎馬巴德、阿底拉巴得、馬布那加爾和海得拉巴地區。什卡斯或沿海地區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富裕程度遠遠大於其他兩個地區;拉雅拉賽瑪雖然接近沿海地區,但那裡的降雨量卻小於沿海地區,且經常遭受乾旱;北特蘭伽納地區是以前尼贊的王國海得拉巴,它與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馬拉特瓦達地區和卡納塔克邦部分地區接壤。

名稱由來

關於“安得拉”一詞的來源,流傳著幾種說法。一種認為,因這些人定居在登德迦蘭若的森林裡,林木蔽日,終年不見陽光,所以居民被叫做“嗯蒂迦”(黑夜人)。這個詞後來演變成“嗯得拉”,最後又叫“安得拉”。但在《薄伽梵歌》里是這樣說:巴利有六個兒子,最小的叫安得拉。因為是他後裔的緣故,這些人也就被叫成了“安得拉”。起初他們只是一個群體或氏族,並不是一個國家。
第二種說法是:據傳這個國家有位雙目失明的國王,他以一種特別的語言向太陽神祈禱,因而恢復了視力,重見光明。他所用的那種使他重見光明的語言,據說就叫“泰盧固”語。
第三種說法是:由於上述事情發生在戴里瓦合河岸,所以語言就稱做“泰盧固”。《佛本生經》一書也提到當時的泰盧固人。說他們居住在從戴里瓦合到迪魯巴迪一帶,其京城叫嗯特格普爾。
第四種說法是,這個詞的原意是“像蜂蜜一樣甜”。泰盧固語都是以元音結尾,是一種優美動聽的語言,所以後來就把操這種語言的人也稱之為“泰盧固”,並且把這個地區稱做“泰盧固”地區。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泰盧固”這個名字同古代的羯陵伽有關。說羯陵伽分為兩部分時,北部叫烏特伽爾,南部叫蒂利羯陵伽。蒂利羯陵伽後來簡化成羯陵。蒂利的意思是“三”,陵伽就是“林加”,意思是男生殖器。因為這個地區的三個角上矗立著三座濕婆林加廟,因而把這個地區稱做蒂利羯陵伽。人們認為這種說法似乎更有道理。

區劃

序號縣名泰盧固語天城體拉丁字母轉譯代碼
1
阿嫩達布爾縣
అనంతపురం
अनन्तपुर जिला
Anantapuram
AN
2
契托爾縣
చిత్తూరు
चित्तूर जिला
Chittoor
CH
3
తూర్పు గోదావరి
पूर्व गोदावरी जिला
East Godavari
EG
4
貢都爾縣
గుంటూరు
गुन्टूर जिला
Guntur
GU
5
古德伯縣
ఖమ్మం జిల్లా
खम्मम जिला
Khammam
CU
6
克利須那縣
కృష్ణా జిల్లా
कृष्णा जिला
Krishna
KR
7
卡努爾縣
కర్నూలు
कुर्नूल जिला
Kurnool
KU
8
內洛爾縣
నెల్లూరు
नेल्लोर जिला
Nellore
NE
9
普拉喀桑縣
ప్రకాశం
प्रकासम जिला
Prakasam
PR
10
斯里加古蘭縣
శ్రీకాకుళం
श्रीकाकुलम जिला
Srikakulam
SR
11
維沙卡帕特南縣
విశాఖపట్నం
विशाखापत्तनम जिला
Visakhapatnam
VS
12
維茲亞那格蘭縣
విజయనగరం
विजयनगरम जिला
Vizianagaram
VZ
13
西哥達瓦里縣
పశ్చిమ గోదావరి
पश्चिम गोदावरी जिला
West Godavari
WG

地理和氣候

安得拉邦具有多種多樣的自然地理特徵,從叢山峻岭、起伏的平原到海岸三角洲,各種地理環境都有。
總的說來安得拉邦可以分為三個區域,即沿海地區、特倫甘納地區和拉雅拉席馬地區。海得拉巴是該邦的首府,也是邦內最大的城市。其他的主要城市還有:印度第四大港維沙卡帕特南、重要的商貿中心和主要的鐵路終點站維傑亞瓦達、擁有著名的文卡特斯瓦拉寺的蒂魯帕蒂,以及內洛爾和菸草工業中心貢都爾。
該邦境內自北向南有若干條山脈縱貫中部,將它分成西安得拉和東安得拉;後者又稱濱海安得拉。在安得拉邦的生活和歷史中,這些山脈在地理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矗立於北部的是辛赫恰拉姆山和安納瓦拉姆山。中部有斯里賽拉姆山脈,南部有蒂魯馬拉—蒂魯帕蒂山。東高止山則穿過該邦的整個東境。
安得拉邦有兩條大河,哥達瓦里河和克里希那河。它們發源於馬哈拉施特拉邦的西高止山,向東注入孟加拉灣,一路灌溉著數十萬頃土地,形成了該邦面積最大的常年可耕地。除了這兩條大河之外,還有通加巴德臘河、彭納河以及眾多的小河和溪流。彭納河發源於卡納塔克邦高原,與這個半島其他地方的情況一樣,安得拉邦所有的河流都靠降雨補充水量。
安得拉邦地貌多變,既有東北部的茂密森林、沿海平原的平坦稻田,也有孟加拉灣海邊著名的海灘,以及海得拉巴周圍遍布礫石的荒涼地帶。
安得拉邦的降雨得自於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第一次降雨始於六月的第一周,並一直延續到九月。第二次降雨集中在十至十一月。沿海地區在東北季風期雨量充沛,但也常受龍捲風的襲擊。該邦的降雨量自北向南呈遞降趨勢。這裡夏季炎熱。然而到六月中旬季風來臨以後溫度便會逐步下降。十二月的冬季氣候溫和。西南季風使得北部地區降雨增多,而東北季風則會為南部地區帶來更多的雨量,像拉雅拉席馬就是這樣。

動植物資源

奇爾庫爾莫里加瓦尼國家公園
該公園占地700英畝,距離海得拉巴25公里。這裡的植物群屬於熱帶乾燥落葉林。公園裡生長著600多種植物,有苔蘚類、蕨類、草本植物、灌木、攀援植物和喬木。這些植被宛若織錦,林地草坪交織其間。公園裡還棲息著20種動物,包括水鹿、獵豹、野豬、豪豬、野兔、林貓、靈貓、貓鼬以及115種鳥,包括孔雀、刺嘴鶯、鶥、啄花鳥、鷓鴣、鳳頭麥雞、野鴨、麻鷸和鵪鶉等等。
科萊魯湖鳥類保護區
位於亞洲最大的淡水湖科萊魯湖上。這片面積為673平方公里的沼澤地棲息繁衍著種類繁多的大量水鳥,其中包括白眉鴨、野鴨、張嘴鸛、蒼鷺、火烈鳥和灰鵜鶘。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這裡種類豐富的動植物吸引著來自澳大利亞、西伯利亞、埃及和菲律賓的候鳥。每逢這一季節,科萊魯湖有大約200萬隻鳥光臨,其中包括張嘴鸛、五彩鸛、光華、白、短頸野鴨、針尾鴨、琵嘴鴨、紅頭潛鴨、黑翅長腳鷸、反嘴鷸、普通紅腳鷸、赤頸鴨、赤膀鴨和鸕鶿等等。
帕卡爾野生動物保護區
距離瓦朗加爾50公里,位於帕卡爾湖沿岸地區。這是一個人工湖,在卡卡提亞統治時期於1213年開掘。該保護區延綿880多平方公里,由一大片高地構成,四周環繞著低矮的群山。這裡的植被由熱帶乾燥混合落葉林、竹林和混合柚木林構成。其美妙的自然景觀令人陶醉。這個保護區是許多動物的家園,包括斑鹿、水鹿、藍牛、野豬、蟒蛇、野狗、狐狸、豺、鬣狗、懶熊、豹、虎、野鴨、短頸野鴨、鸕鶿、琵鷺和鸛等等。還有種類繁多的叢林鳥和幾種水鳥在這裡越冬。
內拉帕圖鳥類保護區
坐落在印度第二大深色鹹水湖普利卡特湖畔。占地超過486平方公里的保護區是舉世聞名的許多瀕危珍稀動物的繁衍之地,這些動物包括灰鵜鶘、張嘴鸛、小鸕鶿、琵鷺、白和夜鷺。該保護區還吸引了西伯利亞鶴和近160種遠自美國、中國和南極等地的候鳥。
羅拉帕杜鳥類保護區
距離卡努爾60公里。面積超過614平方公里,是瀕臨滅絕的印度大鴇的家鄉。
普拉納希塔野生動物保護區
距離曼切里亞爾35公里,因在保護區內發現的史前地貌而聞名遐邇。該保護區還是一個化石寶庫。它位於哥達瓦里河支流普拉納希塔河沿岸,占地約136平方公里。這裡棲息著印度豪豬、藍牛、懶熊、虎、豹和一些其它種類的飛禽走獸。

經濟

邦內有兩條重要河流,分別是弧達蛙里河及黑河。安得拉邦的沿海地區土質肥沃,雨量很大,農業發達,盛產水稻,是印度的糧倉。高原地區雨量較少,土質貧瘠,人口稀少,但畜牧業較發達。安得拉邦是印度產菸草最多的地方,除銷售本國外,還大量出口。安得拉邦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居全國第二位。主要礦產有:煤、鐵、錳、雲母、鉛、銅和石棉等。主要工業有皮革、化工、醫藥、造船、化肥等。
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信息技術被譽為金鳳凰。正是由於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使得這個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許多指標都落在印度全國平均水平之下的大邦,在短短几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安得拉邦的變化主要歸功於以推廣信息技術聞名於印度全國的該邦首席部長錢德拉巴布·奈杜。自從他1996年領導安得拉邦以來,邦政府就開始制定了一系列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戰略決策。
在奈杜的倡導下,安得拉邦政府的各個部門都建立了信息技術中心。記者曾到過奈杜的辦公室。這間辦公室雖然不到20平方米,但最吸引人的是他辦公桌上那部大平面、超薄型的電腦工作站。螢光屏上正在顯示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發布的世界各國最新經濟發展指標。通過電腦工作站,奈杜不僅了解了海內外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而且還對該邦政府各部門的工作進行指導。
為了大力吸引海內外投資,奈杜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建起了軟體技術園區。1997年,以開發信息技術為主的高科技城在海得拉巴落成。緊接著,在印度國內外10多家著名信息技術產業公司的資助下,在海得拉巴創辦了專門培養信息技術人才的印度信息技術學院。安得拉邦的工程學院也由1995年的32所增加到現在的102所。
為了吸取世界各國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的經驗和教訓,奈杜專門邀請了比爾·蓋茨等信息技術業巨頭到海得拉巴,諮詢他們對安得拉邦信息技術發展的意見。他本人還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高科技園區進行考察,並出席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會議,同各國經濟界領導人進行交流。
在5年時間內,海得拉巴軟體技術園區吸引了數十家印度國內外著名的信息技術公司。海得拉巴已成為繼班加羅爾和馬德拉斯之後的印度第三大信息技術較發達的城市。1994-1995年度,安得拉邦計算機軟體出口只有2.2億盧比(1美元約合43盧比),1998-1999年度劇增至57.3億盧比,是5年前的26倍。在印度著名商務雜誌《今日商業》今年公布的1999年最佳商業邦中,安得拉邦在印度24個邦中名列第三位,而在1995年安得拉邦排名僅為第22位。
一些經濟分析家認為,安得拉邦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是印度近10多年來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它也為開發中國家樹立了一個發展高科技的良好榜樣。

歷史

很久以前,這塊屬於泰盧固人的土地上就居住著森林居民、山民和其他部落民。今天,安得拉邦仍是眾多部落民的故鄉,數量多達500萬以上。在安得拉邦的八個縣內,居住著大約33個部落,有些部落民居住在沿海地區。儘管有些部落民已經吸收了各種主流信仰的慣例和習俗,但是他們仍然崇拜自己的自然神和女神,固守著他們傳自遠古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他們僅有語言而無文字,其語言基本上屬於非書面語。
歷史上有關安得拉的最早記載見於《愛達羅氏梵書》(公元前8世紀)。當時該地稱作“陀乞那·波陀”。然而,只是到了孔雀王朝時代,作為東南德乾的一股政治勢力,安得拉才在歷史上嶄露頭角。麥伽斯提尼曾經訪問過月護王·孔雀(前322年—前297年)的宮廷,他在描述中說,安得拉國(安度羅)有30座設防的城鎮,軍隊由10萬步兵、2000騎兵和1000頭戰象組成。佛教經典也曾提到安得拉人,說他們沿哥達瓦里河建立了若干王國。阿育王在其第13號石刻詔書中將安得拉人歸為他的屬民。
孔雀帝國衰亡以後,薩陀伐訶那人(百乘王朝)作為一股政治力量而崛起。他們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以後,統治包括德乾在內的安得拉地區約400年。薩陀伐訶那人又稱作薩利瓦訶那人和薩塔卡爾尼人。當時的德乾是一個內陸和海上貿易的商品集散地。在哥達瓦里河克里希納河之間的地區碼頭眾多,交易繁忙。這段時間是佛教興盛的時期,統治者們對於吠陀崇拜儀典也十分熱衷。他們建造了若干佛教堵波、塔廟和精舍。阿馬拉瓦蒂的堵波以其建築精妙而著稱。隨著薩陀伐訶那帝國的衰敗和滅亡,安得拉在政治上陷於混亂。從公元180年到624年之間,甘蔗族人、毗訶陂羅耶那人、娑蘭迦耶那人、毗濕奴昆迪人、瓦卡塔卡人、帕拉瓦人、阿難陀陀羅人、羯陵伽人分別在這裡建立過自己的小王國,統治著安得拉地區。其中堪稱雄強的當屬甘蔗族統治者,他們贊助佛教,同時奉守吠陀儀節。佛教在這一時期內繼續為人們所信仰。大乘佛教提出了廣泛流行的觀點,認為造佛像和菩薩像並且加以膜拜,以及建造堵波等,都能帶來大功德。佛教哲學家龍樹創建了大乘佛教的中觀學派。梵語取代俗語,成為佛教經典使用的語言。
安得拉邦安得拉邦
對於安得拉的歷史來說,介於公元624年至1323年之間的七個世紀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為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包括社會、宗教、語言和文學等方面帶來了巨大變化。在這一時期,一種本地的泰盧固語——德西語地位上升,推翻俗語和梵語的統治地位成為文學創作的語言媒介。這一變化使得安得拉地區獲得了同一性和有別於其他地區的本身特徵,成為印度文化共同體中的重要成員。帶來這一變化的是一些歷史上的強大勢力。體現這種勢力的有東遮婁其人、西遮婁其人、拉什特拉庫特人和早期朱羅人。卡卡提亞人則是在這一時期的後期取得其統治地位的。他們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到整個泰盧固地區,僅有東北部一小塊地方除外。藝術、工藝、語言、文學等在他們的善款贊助下呈現出繁榮景象。
與東遮婁其人處於同一時代的還有統治東北部的東甘伽人和統治南部的帕拉瓦人。東遮婁其人的統治在安得拉邦的歷史上具有突出地位。他們贊助了泰盧固語的發展。遮婁其人征服該地的時候,三大宗教——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都在流行,不過佛教已經處在衰落之中。佛教的林苑被復興後的印度教變成了自己的朝拜聖地。耆那教仍在緩慢地發展,相當部分的人敬拜耆那教聖者。印度教則在整個王國享有全民宗教的地位。寺廟不斷地建立起來,並在人們的宗教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中就有比馬瓦拉姆和德拉沙拉馬的濕婆寺。
德里蘇丹統治時期,蘇丹們曾一再試圖在安得拉建立自己的政權。到14世紀初葉,隨著卡卡提亞人統治的衰落,德里蘇丹統治者成功地在安得拉建立起了一個立足點。1332年,烏魯克·汗在孔達維杜建立了賴第王國。然而,建於1336年的維查耶納伽爾王國統治著安得拉很大的一塊地方,繼續保持著獨立。維查耶納伽爾王國的拉亞在位約30年,建造了規模宏大的濕婆和毗濕奴神廟,並慷慨解囊,予以資助。維查耶納伽爾建築融合了遮婁其和朱羅藝術的諸多因素,建造出了極其美麗的城門。在蒂魯帕蒂和斯里伽拉哈斯蒂等地可以看到最典型的這類建築。泰盧固語和泰盧固語文學獲得了優先發展的地位。泰盧固語被定為帝國的官方語言。
在穆罕默德·圖格魯克統治時代,比賈普爾獨立的巴赫馬尼蘇丹王朝強盛起來。1518年,蘇丹齊利·庫特卜·沙希宣布獨立,建立了庫特卜·沙希王朝。該王朝一直延續到1687年。在它的統治期內,文學、藝術和建築皆有發展。海得拉巴城及其壯麗的紀念性建築也誕生於這一時期。
莫臥兒人於1687年結束了庫特卜·沙希王朝的統治。後來,擁有尼查姆稱號的阿薩夫賈希家族在此崛起。他們在18世紀影響著安得拉邦的發展,直到該邦歸屬於東印度公司。
1953年10月1日,印度政府根據安得拉地區講泰盧固語地區人民的要求,將原來馬德拉斯北部的泰盧固語地區組成安得拉省,定為A類省,1956年11月1日,改名為安得拉邦,安得拉邦將泰盧固語設為邦官方語言,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個按語言劃分出來的邦。“安得拉”和“泰盧固”是同義語,但一般把該區的語言叫“泰盧固”,而把該邦的居民稱為“安得拉”。

舞蹈和戲劇

庫奇普蒂舞將音樂和戲劇表演合二為一,可以看作是安得拉邦對於舞蹈藝術的獨特貢獻。這一著名古典舞蹈的名稱取自於距維傑亞瓦達60公里的一個村莊。這種舞蹈—戲劇的表演伴有泰盧固語抒情詩和梵語詩歌的吟唱,與其他的舞蹈形式迥然不同。其他舞蹈會不斷地插入敘述,以迎合大眾的需要,並增加其表現力。
安得拉邦舞蹈的不同風格是以權威論著——喜主的《表演鏡鑒》和《伶海》為基礎形成的。它又下分為“Nattuva Mala”和“劇藝Mala”。“Nattuva Mala”包括兩種類型——祭祀舞蹈,在寺廟的祭品台上表演;迦利伽舞蹈,在所謂“善德帳”里表演。“Nattuva Mala”可分三種,即為敬神而表演的儀式舞蹈、為知識階層表演的迦利伽舞、為一般人表演的聖舞。“劇藝Mala”是一種舞劇,由專業戲班表演。這種戲班只有男演員,女角也由男演員扮演。
最早的泰盧固語原創劇可能是毗離薩林伽姆的《黃月》。1880年,經營性的戲班與自馬哈拉施特拉巡演至此的塔爾瓦達劇團一起在安得拉邦開始演出。隨後來到安得拉邦的還有浦那的桑格爾劇團和孟買的巴瓦利瓦拉·帕爾西劇團。安得拉邦其他形式的表演藝術還有:
安得拉邦舞蹈安得拉邦舞蹈
陶魯波馬拉塔:這是一種傀儡影子戲,一種引人入勝的民間藝術。道具是若干皮製的傀儡,施以濃重的彩繪,當地稱作“陶魯波馬魯”。形象則多為神話人物,取自著名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這些自己不會動的人物用竹竿來控制,背面是華麗的燈光。節奏精細複雜的打擊樂器,配以抒情風格的解說,反映了這種傳統民間娛樂的審美情趣。
韋拉納德雅姆:這是一種大神濕婆之舞。濕婆由於他的第一個妻子薩蒂·提毗遭到羞辱而十分憤怒,遂用自己頭上的一綹殘發創造了毗羅缽陀羅。毗羅穆濕蒂人自稱是毗羅缽陀羅的後裔。他們常在德拉沙拉曼表演這種風格勁健的舞蹈,用坦布拉、索蘭、多魯、塔沙和維爾曼等樂器來伴奏。德拉沙拉曼在安得拉邦的東哥達瓦里地區,該地據信就是德沙瓦提伽,即毗羅缽陀羅誕生的地方。
布塔·薄馬魯:這是一種假面舞,為典型的民間形式的舞蹈。布塔·薄馬魯的字義為“籃子”,是一種用樹皮、乾草和牛糞做成的玩具一樣的東西。每一個跳舞的人都戴著不同的面具,套在頭上和肩上,使得自己在表演時體軀顯得很大。他們應和著一種有聲無詞的節奏翩翩起舞,這樣的節奏使他們的舞動更具色彩。
達普:這是一種打擊樂器,系用羊皮和木頭製成的鼓,樣子頗像長鼓。用鼓捶敲擊以形成節奏。其強烈的音響只有配上16到20個舞者佩帶的腳鈴聲才顯得柔和些。在遊行隊伍前面安排一組達普舞蹈,是特侖甘納地方的習俗之一,不管這樣的遊行是為了“賈德拉”而組織的,還是為了其他節慶或結婚儀式而召集的,這種表演實際上成了展示舞蹈中打擊樂器力度的活動。
欽度·帕迦瓦坦:作為色彩斑斕、服飾華麗的舞蹈,它是一種充滿活力的藝術形式。表演者濃妝艷抹,服裝亮麗多彩。他們和著鈸鑔、塔博拉和簧風琴奏出的音樂翩翩起舞。舞蹈經常搬演神話題材,觀眾則以村民為多,表演常能獲得滿場的喝彩。
塔佩塔·古魯:這是雨神之舞,是一種祈禱性的舞蹈,它用活力、節奏和速度向雨神表達自己的訴求。這種舞蹈也在節日裡表演。表演時,15到20個藝人頸系串鼓,一面振擊出動人心魄的節拍,一面展示著人令人驚恐的絕技。
蘭巴地:一種班加拉人的舞蹈,內容往往和日常工作,如收穫、種植、播種等關聯。班加拉人是半遊牧的部落民,安得拉邦各地都可見到。跳蘭巴地舞的演員身穿綴滿了玻璃珠和鏡片的衣服,戴著象牙手鐲、銅製腳環和華美的首飾。他們踏著自然的節拍,以紛繁的色彩表達著快樂的情緒。在許多活動中,跳蘭巴地舞的場面總是最精彩的。
蘭巴地蘭巴地
波那魯:這是一種頂罐舞。波那魯節是流行於特侖甘納地區的民間節日。過節時身著鮮艷服裝的女舞蹈演員表演頂罐舞(波那魯)以示慶祝。她們隨著音樂,踏著節拍,獻舞讚美自己的村神摩罕迦利。男舞蹈演員稱作波塔拉拘。他們腰系翠綠的楝樹葉子,跟在女演員的後面走向寺廟,一路上甩著鞭子,在那本來已經十分喧鬧的喇叭聲和震耳欲聾的打擊樂聲響中,更增添了濃烈的色彩。
迪姆薩:一種流行於山區部落的部落民舞蹈。10到15個婦女排成一排,其中有人操著樂器。她們隨著莫里、突杜馬和達普之類的樂器奏出的節拍翩翩起舞,讚美屬於本地的神明。舞蹈通常在當地的集市上和維沙卡帕特南縣的節慶活動上表演。婦女們穿戴的都是典型的部落服裝和裝飾品。

節日

安得拉邦慶祝的印度教節日有達薩拉節、迪帕瓦利節、斯里·拉馬納瓦利節、克里希那·柬馬斯塔米節、維那雅迦·查威提節(象頭神誕辰節)和馬哈·希瓦拉特立節。不過,烏賈迪節(泰盧固元旦)、桑克蘭提節、達薩拉節和維那雅迦·查威提節的慶祝活動卻是安得拉邦所獨有的。
烏賈迪節(Ugadi Festival)
這一節日標誌著安得拉邦新的一年的開始。人們打掃房舍,穿起新衣。祈禱求福和入寺拜神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烏賈迪節敬神的供品由楝樹葉、鹽、羅望子、芒果、粗糖混合做成,象徵著新的一年的生活將會苦、酸、香、鹹、甜諸味俱全。
巴塔伽馬節(Batakamma)
這是整個特侖甘納和拉雅拉席馬某些地區最流行的節日。該節為期九天,從印歷7月(公曆9-10月)第一天開始,到杜塞呵拉日前一天的馬哈馬瓦密日結束。這是一個崇拜吉祥女神的節日。吉祥女神在這裡生為巴塔伽馬。過節時家庭主婦們先行沐浴,然後便開始將不同種類、各種顏色的花朵紮成_堵波的形狀,放在葦子或竹子編成的盤子或銅製的盤子上,在堵波上面,安置一尊薑黃做的吉祥女神像,它就叫作巴塔伽馬。敬拜過後,就把它移置在房間的一個角落。到了晚間,所有的家庭主婦們穿戴齊整,輪流擎著巴塔伽馬,將它送到寺廟或者池邊河畔。所有的塑像都放在一塊平整的地面上,婦女們圍著它們唱歌拍手,俯仰轉圈。最後,她們把薑黃做的神像放入水中,讓它們漂流而去,同時唱著敬神的歌曲。
德乾節(Deccan Festival)
這是一個旅遊節,每年2月25日在海得拉巴舉行慶祝。這個為期五天的節日頗能反映德乾文化,突出展示海得拉巴的藝術、工藝和文化。節日裡組織的文化活動項目包括Ghazals、qawalis和mushairas以及詩歌表演等,都是該城所獨有的。活動期間還舉辦珍珠和鐲子展銷會,那裡有晶瑩剔透的珍珠和形式各異的鐲子,皆為當地特產。

手工藝品

安得拉邦在手工藝品製作上有著深厚的傳統,在手藝人的家庭里已傳承了很多代。從皮製傀儡到扎染色織物,該邦擁有豐富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孔達帕利是著名的孔達帕利黑木玩具的製作中心。卡蘭卡利無疑是安得拉邦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一種通常稱作比德里的工藝品是該邦最常見的藝術形式之一,是在黑色金屬表面鑲銀的工藝製品。尼爾馬爾是某些最細緻精巧的木畫和世所罕見的藝術製品的故鄉。
手工藝品手工藝品
比德里器皿
一種金屬工藝品,其名稱取自於這種精細製品的故鄉“比達爾”。這是一種將銀件鑲入黑色金屬的技藝。據說,這種古老而又引人注目的工藝在印度已經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古代的國王們對比德里情有獨鐘,它最初用於裝飾王室寶劍和其他武器,後來,又套用在家庭器皿如雪茄和紙菸盒上。在比德里那讓人嘆為觀止的美感後面,有著藝人們長時間謹小慎微的努力。當初,這種技術是把金或銀件嵌入鋼的或者銅的基座上面。不過,今天製作基座的材料已經改為鋅銅合金。它的黑色是將鋅銅合金的表面緩緩加熱,並用鹵砂與老城土混合塗敷的結果。它的表面還要經過雕刻,或覆以銀或黃銅。比德里的製作要經過四道主要工序,即鑄造、雕刻、鑲嵌和氧化。
銀絲細工飾品
安得拉邦的卡因納加爾一直就以其精細的銀絲細工飾品製作而出名。它是一種極為細緻的手藝,要求巨大的耐心和熟練的技術。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從不會與其他作品雷同。主要的製作材料是絞扭的銀絲。銀匠將細銀絲條彎成鋸齒形,盤繞在較粗的銀條上,構成器物的骨架。繞好後,再將細銀絲條小心翼翼地焊接在骨架上。由於這種工藝品具有獨特的鋸齒形編織結構,看上去就像是細銀絲做成的精美花邊。這種銀絲細工飾品在風格上通常可分為三類,分別為“密納克利”、“庫拉·賈爾”和“枝葉花卉”。它們是純手工製品,對於所用銀的成色要求很高。最常見的花樣是葉子、花朵、樹、動物和飛鳥。
布提迪銅器
這種銅器的名稱來源於它的產地,斯里加古蘭的布提迪村。該村以製作造型漂亮的合金器皿而著稱。布提迪銅器有著細長的頸部和精美的主體形狀,其造型的新穎性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迷人的傳統作品,還是典雅的現代作品都是如此。布提迪藝術的精彩之處在於它的典雅迷人。在形式上,這種銅製藝術品既有傳統的各類炊具,也有符合當代需要的其他器皿,比如花瓶、花盆等。它們一般用黃銅製作,器物的外觀常採取幾何形狀,有直線,也有曲線,表現得簡潔而又明快。花卉樣式亦經常採用。
青銅鑄造品青銅鑄造品
青銅鑄造品
青銅鑄造品是安得拉邦的另一種工藝製品。這種工藝能夠將各種大小雕像和其他模仿對象的形狀準確地複製出來,所以製成的塑像常能栩栩如生。男神和女神的偶像都製作得十分完美,因為它們全是按照《工巧論》的指導來鑄造的。《工巧論》在形象尺寸、各部比例、諸神外貌、典型特徵、象徵手法以及審美要求等方面,皆有具體詳細的原則指導。自然物也可拿來當作模仿的原型。眼眉可以取魚或者楝樹葉的形狀,上唇可以取弓的形狀,如此等等。用前述方法製作的鑄造品是十分逼近現實的。做實心偶像鑄件的時候,鑄模是由在一個事先準備好的蠟制模型外加幾個泥質覆蓋層做成的,每個覆蓋層用的泥都不相同,這樣做很重要,可以保證將模型的外形輪廓很好地賦予偶像鑄件。合金融化後,便以細流注入已經燒得火熱的鑄模中。打碎鑄模的時候要十分小心,注意讓頭像最先露出,以為吉兆。
扎染色織物
稱作“伊卡特”的扎染技術能夠使紡織品染上極為精細複雜而又色彩豐富的圖案,無論是棉織品還是絲織品,這是一種安得拉邦手工織品最為獨特的工藝形式,其扎染技術至今薪傳不絕。與印度其他地方的扎染方法不同,這裡的紗線是在織成某種類型的織物以前,就紮起染色的。該邦的扎染還包括一種在織“泰里亞·魯馬爾”時需要的新穎技術。“泰里亞·魯馬爾”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紡織品,令見到的人愛不釋手。“泰里亞”一字來自“泰爾”,意為“油”,在織成品前處理紗線時要大量使用。稱作“伊卡特”的扎染技術能夠讓織工精確設計成品織物的色彩類型,方法是在浸入選定的染液以前,先用蠟和泥將它裹好。這樣,以後的染色過程就可以在控制下進行了。這種技術十分獨特,使用也很廣泛。凡是只有一卷緯紗單獨染色,而其他統統保持素色的,稱單扎染。凡是把經紗和緯紗統統染色,以形成複雜圖案的,稱雙扎染。典型的扎染成品有莎麗、毯子、墊子、地毯、小托墊、流行包等。

手織品

手織品故鄉——安得拉邦的莎麗
安得拉邦在手織品製作上有著悠久的傳統。這裡製作的莎麗圖案設計精緻而獨特。波恰帕利、文卡塔吉里、加德瓦爾、納拉延培特和達爾馬瓦蘭是全印度家喻戶曉的名字。絲綢的和棉布的莎麗就是從這些地方的紡織機上生產出來的。它們也是各種不同莎麗的原產地。它們的產品風格不一,各具特色,其棉布的精細、刺繡的精心和金線圖案的華麗,無不遠近聞名。
1、波恰帕利:波恰帕利製造的紡織品使用的紗線是用扎染技術著色的。不同顏色的紗線在織物上構成幾何圖形。
2、加德瓦爾:加德瓦爾的紗麗面子使用布料,而邊緣和前身則用絲綢。布料和絲綢分別紡織,然後再縫在一起。邊緣和前身飾有豐富的傳統圖案。圖案中芒果的圖形經常出現。黃色、鸚鵡綠、粉紅和米色是最常使用的顏色。
3、科塔科達:科塔科達的紗麗與加德瓦爾的相似,邊緣用絲綢,前身飾以大量新穎的包裹金屬線的繡花圖案。邊緣色彩豐富,與面料的顏色形成很大的反差。
4、納拉延培特:納拉延培特紗麗有布面和絲面的兩種,呈深泥土色,十分搶眼。前身以紅白相間的嵌條裝飾,圖案風格頗為獨特。邊緣寬平,顏色為絳紫或赭紅,並以不太顯眼的白色或其他顏色的線條與面子間隔開。
5、文卡塔吉里:文卡塔吉里紗麗遍體金光,非常雅致。它們分布面和絲面兩種,邊緣上用純銀金屬線的繡花圖案和織有金銀絲浮花的圖案裝飾。文卡塔吉里紗麗的面子上有金點、金葉和金色的鸚鵡或簡單的幾何圖形裝飾,色調明快,賞心悅目。
6、達爾馬瓦蘭:達爾馬瓦蘭出產的紗麗素色的邊緣十分簡樸,沒有很強的顏色對比。邊緣一般較寬,有凸金花紋。前身的圖案獨具特色。
7、班加拉針織工藝品:這是一種地方性的部落手工藝品,製作者為特侖甘納地區名叫班加拉的部落民。它與古吉拉特和庫奇·班加拉的刺繡不同,自有獨特的風格。它的新穎獨到之處和鮮艷明麗的特徵,突出地表現在它那無與倫比的色澤上。精細複雜而又色彩鮮明的針腳,以及珠子、貝殼和鏡片的綴法,無不顯示出巧手幻化之功。繡活是這種工藝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圖案由幾何圖形組合而成,有方形、三角形、菱形等。8、卡蘭卡利:卡蘭卡利是一種用繪畫和印刷製作紡織品的工藝。它的名稱來自“卡蘭”,意為“筆”,指用來勾畫圖案的筆。它是應生活裝飾和宗教裝飾的需要發展而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在製作精細的波斯圖案的啟發下,默吉利伯德訥姆和卡拉哈斯提地方的藝人們創造出了一種印花圖案棉織品。圖案故事大多取自《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的神話傳說。除此之外,還製作手刻木版印花的紡織品。
工藝品工藝品
這是一種傳自數千年前的古老技藝。在阿格利帕古代遺址曾經發現過裹在一隻銀瓶外面的布片,是用套染法製成的。這使人們相信,卡蘭卡利的傳統技藝確實非常古老。古代佛教的制怛羅精舍就曾用卡蘭卡利布加以裝飾。據說亞歷山大大帝也曾得到過卡蘭卡利布。
卡蘭卡利繪製圖案所用的都是天然染料,只有四種顏色。紅色取自於印度茜草根。黃色取自於石榴籽或者芒果樹皮。藍色取自於靛藍。黑色取自於欖仁樹果。在調製卡蘭卡利所需的顏色時從不使用化學染料。在默吉利伯德訥姆,經常使用的是木刻版印花技術;而在斯里伽拉哈斯蒂則主要使用手繪。每一幅圖案都要經過數天聚精會神的工作始能完成,因為染色和手繪過程都是精工細作的活計。在取得最後結果之前,需要經過許多加工步驟。與別的繪製方法不同,卡蘭卡利繪法在布料上的彩繪工作完成之前和完成之後,都要經過很多道處理程式。
9、尼爾馬爾:尼爾馬爾是阿迪拉巴德的一個部落城鎮。它是世界聞名的油畫藝術中心。畫作 的題材通常取自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木畫和其它木製作品中,尼爾馬爾藝術品的審美情趣有著充分的表達。尼爾馬爾工藝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卡卡提亞王朝。這種工藝品的基本圖案有花卉、阿旃陀和埃羅拉的壁畫以及莫臥兒的細密畫。藝人們使用的土製顏料用金屬、樹膠和草本植物做成。現在常見於尼爾馬爾製品中的金色是從草本植物的汁液中提取的。隨著工藝作品的時間推移,它們默默地閃爍出優美的光彩
10、孔達帕利玩具: 這是一種色彩豐富的木製玩具,用當地出產的木料鑿刻而成,造型多種多樣,有飛鳥、動物、神話人物、水果、蔬菜等等。外觀設計是基礎,而著色則力求鮮艷奪目。
11、石雕藝術:遵循傳統的雕刻家們從無規則的粗料石中雕出神的形象,他們靠著自己對神的形體了解和認識,細心地雕鑿出神像,使它們的面貌看上去十分逼真。符合解剖學結構的線條清晰可辨,仿佛具有生命。杜爾吉、阿拉加達和蒂魯帕蒂是三個主要的石雕藝術中心。
12、木雕藝術:安得拉邦森林資源豐富,為各種類型木雕藝術的興起提供了條件。木雕的主題多為男神、女神、小雕像、鳥類、動物等等。其雕刻的精細讓人嘆為觀止。紅檀香木帶有一種特別的紅棕色,令人喜愛。人們經常用它來做壁板和支柱。

旅遊勝地

安得拉邦宛若一幅精美複雜的圖畫,交織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它有豐富的歷史遺蹟,擁有許多壯麗的神聖廟宇,吸引著大批來自國內外的朝覲者和遊客。
該邦主要的名勝古蹟包括舉世聞名的薩拉爾瓊博物館,查爾米納爾,戈爾康達城堡,納加爾朱納湖,辛赫恰拉姆山,阿拉庫峽谷,霍爾斯雷山脈,蒂魯帕蒂,斯里賽拉姆山,巴德拉查蘭,列帕科希,阿馬拉瓦蒂,拉馬帕以及瓦朗加爾的千柱寺等等。
1、海得拉巴(Hyderabad)
海得拉巴為安得拉邦的首府,候賽因湖(候賽因薩加爾)將這座城市與其姐妹城市錫康德拉巴德連線在一起,兩座城市皆有400多年的歷史。海得拉巴是一個將歷史遺產、極具包容性的傳統和蓬勃發展的軟體革命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混合體,令人印象深刻。這場革命吸引了微軟公司,使它在這裡建立起惟一的海外基地。海得拉巴是印度第五大城市,人口超過220 萬。海得拉巴以其鑽石珍珠市場、料器鑲嵌手鐲腳鐲和美味的海得拉巴菜系享譽世界。它具有一種印度教—穆斯林文化,擁有許多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遺蹟,例如查爾米納爾,戈爾康達,薩拉爾瓊博物館,梅卡清真寺,奧斯曼薩加爾以及奧斯曼尼亞大學。印度的第一種香菸查爾米納爾就是在這座城市生產的。安得拉邦最古老的奧斯馬尼亞大學建於1919年。
2、查爾米納爾(Charminar) 建於1591年,是海得拉巴的標誌性建築。這是一座宏偉的四方形花崗岩建築,下方建有四座高大的拱門,分別朝向東西南北四方。這些拱門支撐著兩層樓房和拱廊。這座四方形建築的每一角都建有一座高達24米的尖塔,使得該建築的高度達到約54米。正是這四(查爾)座尖塔(米納爾)使得這座建築獲得了查爾米納爾——四塔樓的名稱。每座塔的底座均為蓮葉形,是庫特卜·沙希王朝建築所經常特有的基本圖案花紋。
3、戈爾康達(Golconda) 距離海得拉巴城約8公里,是16世紀庫特卜·沙希王朝統治者的都城。這裡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蹟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戈爾康達城堡。戈爾康達城堡是印度最負盛名的城堡之一。這一名稱源自泰盧固語“戈拉孔達”,意為“牧羊人之山”。這座城堡的修建可溯源於卡卡提亞時期。戈爾康達最初是一座土堡,它經由巴赫馬尼王朝,後傳到庫特卜·沙希王朝(公元1518年-1687年)統治者手中。庫特卜·沙希王朝的前三位國王在長達62年的期間對戈爾康達進行了重建。氣勢恢宏的戈爾康達城堡建築顯示出其獨特的傳聲系統、宮殿建築的宏偉壯麗以及巧妙的供水系統。其先進的傳聲系統設計,可以使城堡門口的一聲巴掌的響聲直接傳到城堡中。此外,通風能力的設計也彰顯出建築師們的高明,這裡的通風系統可使清風送爽,徐徐吹入。
在中古時期,戈爾康達以其豐富的鑽石礦藏聞名於世。庫特卜·沙希陵位於城堡附近。這些陵墓標誌著公元16-17世紀時期建築學的第三個和最後一個階段的繁榮。
4、薩拉爾·詹博物館(Salarjung Museum) 是世界聞名的博物館,以其收藏的世界各國的藝術品數量大、品種多而享有盛譽。這些藝術品是由海德拉巴土邦首相薩拉爾·詹三世收集的,並被收藏在他所建造的一座建築物中。該博物館於1968年遷到這座新建在穆西河南岸的宏偉的建築物中。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個人藏品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個展館是鐘錶館,它藏有300多個鐘,從古時用劍號標示的桑迪亞爾鐘到19-20世紀的近現代巨鐘應有盡有。
5、安得拉邦博物館(The State Museum) 是印度館藏文物和藝術品最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它由尼柴姆七世於1928年建成。這座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是印度—穆斯林建築風格的一個光輝典範。它是一座令人流連忘返的建築,建有兩大兩小四座尖塔。其最不尋常的特色是支撐拱門的高聳柱子和用單塊花崗石雕刻的祈禱壁龕。該博物館包括佛教館、婆羅門教和耆那教館、青銅館、兵甲館、錢幣館、阿旃陀館等等。
6、法拉克努馬宮(Falaknuma Palace) 位於查爾米納爾以南約4公里處。它聳立在一座山上,俯瞰著海得拉巴城。這是一座宏偉的宮殿。法拉克努馬宮曾經用作海得拉巴統治者的王室賓館。
7、梅卡清真寺(Mecca Masjid) 距離查爾米納爾一百碼遠。它因其中央拱門的建築用磚從梅卡運來而得名。最初庫特卜·沙希國王們開始修建這座清真寺,卻未能將其完成。1694年,奧朗則布將其建成。梅卡清真寺是一座雄偉的石建築,其中的一個大殿長67米,高度達到54米。它有15座精美的拱門,三面各有5座,支撐著屋頂。尼扎姆·阿里·汗以及阿薩夫·賈王朝家族的大理石陵墓坐落在清真寺的南端。
8、候賽因納加爾湖(Hussain Sagar Lake) 於公元1562年挖掘。一座世界上最高的整石雕刻的佛像矗立在湖中央的“直布羅陀山”上。該雕像高達72英尺,是一座世界最高的整石雕刻的直立佛像。目前的這座雕像於1992年樹立。這尊整石雕像是用一塊白色花崗岩雕就,重達450噸。200名雕刻家用了兩年時間才將其完成。
9、希特克城(Hitec City) 有許多現代商貿和技術公司,因而人們將海得拉巴稱為賽伯拉巴(Cyberabad,意為計算機城),它體現了海得拉巴的創新精神。今天,它已成為人們引以自豪的地方。希特克城位於海得拉巴郊區,是科技園區的核心,是世界IT業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10、瓦朗加爾(Warangal) 是公元13世紀卡卡提亞王朝的都城。瓦朗加爾以其古蹟、廟宇和城堡吸引著朝覲者、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前往。瓦朗加爾附近的哈南孔達千柱殿是卡卡提亞時期建築風格的優秀典範。
11、孔塔拉(Kuntala) 位於阿迪拉巴德縣,距離卡丹河畔的搏阿特22公里。在這裡卡丹河從大約45米的高度飛流直下,匯入卡納普爾河。這條河形成的瀑布被稱作“孔塔拉瀑布”,是安得拉邦最高的瀑布,展現出一派如畫的景觀。
12、巴薩拉(Basara) 位於阿迪拉巴德縣的哥達瓦里河畔。這裡建有印度兩座娑羅室伐底女神廟中的一座,另一座在查謨和克什米爾。
13、巴德拉查蘭(Bhadrachalam) 這座寺廟位於坎曼縣哥達瓦里河左岸,自從人們猜想大神羅摩曾在這裡居住過一段時間起,這座寺廟之城就被認為是一處聖地。該城因這座羅摩神廟而具有重要意義,此廟據說是由他的忠實信徒坎切拉·戈帕納(亦即被人們稱作“羅摩達斯”的人)建造。
14、維傑亞瓦達(Vijayawada) 該城坐落在克里希那河北岸,是安得拉邦最大的城市和商業中心之一。它還是該邦的主要鐵路樞紐,用鐵路線將金奈、加爾各達、德里和海得拉巴等大城市聯結起來。一些歷史遺址位於該城附近。
維傑亞瓦達市中心的甘地山是一座紀念聖雄甘地的獨特紀念碑。這裡矗立著一個52英尺高的紅色大理石柱,上面刻有代表家庭手工業的各種雕像。柱子下方,建有一座甘地紀念圖書館和會議廳。在山坡上,複製了幾處聖雄甘地生前重要活動的場所,包括他在古吉拉特邦波爾班達爾的住所,在南非的鳳凰靜修處,在艾哈邁達巴德的薩巴馬提靜修處以及他在瓦爾達附近的塞瓦格蘭靜修處。
維傑亞瓦達四周群山環抱,風光旖旎,重要的山峰有錫塔納加蘭(在克里希那河南岸)和因德拉基拉德里。由於該城位於克里希那河畔,故成為印度教徒的朝聖中心。這裡有三座重要的廟宇,即:卡納卡杜爾迦,婆羅摩羅姆巴·馬萊斯瓦拉和維賈耶斯瓦拉。每十二年歡慶一次的克里希那河節,吸引著印度各地的印度教信徒前往。建在克里希那河上的普拉卡薩姆大壩,是風景優美的旅遊景點。
15、阿馬拉瓦蒂(Amaravati) 阿馬拉瓦蒂位於克里希那河沿岸,距離貢都爾35公里。在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2世紀薩陀伐訶那王朝統治時期,安度羅王國盛行佛教。陀羅尼_多或陀尼耶迦多迦(現在名稱為阿馬拉瓦蒂)曾是薩陀伐訶那王朝的國都。由於此地擁有舉世聞名的佛塔和許多屬於公元前2世紀的古蹟古物,故成為重要的歷史中心。這裡的佛塔是印度最大的佛塔之一,其穹頂直徑為49米,高29米。這裡發現的許多佛教雕塑描繪了佛陀生平事跡的場景,體現了各種佛教的象徵和標誌。這裡還發現了一些巴利文銘文。所發現的這些雕塑完美體現了典型的所謂安度羅或阿馬拉瓦蒂的雕塑風格。
16、昌達瓦蘭(Chandavaram) 位於帕卡薩姆的貢德拉卡馬河的右岸,這一地區有許多佛塔和佛教寺院廟宇的遺址。佛塔遺址表明它是建築在高台之上,這種類型的佛塔在安得拉邦是初次發現。考古挖掘發現了24塊裝飾精美的佛教石板,有些上面還刻有銘文。還從地下發掘出一些佛寺,還願佛塔,薩陀伐訶那錢幣、婆羅米字型的銘文,以及其它經測定日期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的早期歷史文物。
17、納加爾朱納康達(Nagarjunakonda) 的佛教遺址於1926年發現。在隨後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數處佛教遺蹟。上世紀50年代,當在克里希那河上修築大壩時,由於納加爾朱納康達遺址將被淹沒,便考慮啟動了楠迪康達計畫。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大約耗時7年,將那些文物搶救出來免遭淹沒。這些發掘出來的文物現在收藏於位於山頂的博物館中。
18、薩利洪達姆(Salihundam) 這是一處古代佛寺地區的遺址,距離萬薩達拉河畔的斯里加古蘭18公里。這裡發掘出大佛塔、還願佛塔、寺院廟宇、講經台以及公元2世紀的銘文。位於一座山頂上的主佛塔直徑為46英尺,而薩利佩塔卡大廟的一個入口呈萬字飾形。具有意義的是,佛教正是從這個地方傳播到蘇門答臘和其他的東方國家。
19、帕尼吉里(Phanigiri) 有大片大片公元1、2世紀的佛教遺址。這裡發現了許多磚砌的佛廟、佛寺和佛塔。在考古發掘期間還發現了石灰石雕刻鑲板和楔塊。
20、托特拉康達(Thotlakonda) 有一處古代佛教用地的遺址,位於距離維沙卡帕特南16公里的一座山頂上。在泰盧固語中,托提意為“水池”,康達意為“山”,托特拉康達意為“水中之山”。這裡的考古發掘出一大片寺廟區,包括一座大佛塔,一些半圓形和圓形拱頂的廟殿,幾座還願佛塔和數個石砌的水池,以及一座大會廳,一些耐火材料和幾條小徑,還有不少羅馬和薩陀伐訶那的錢幣和灰泥殘塊,其日期可測定為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
21、桑卡蘭(Sankaram) 一些佛教遺存位於鄰近桑卡蘭的群山中,由數座獨石佛塔、石窟和建築物構成。名為“佛陀那”或“博吉那”的一尊佛陀坐姿造像在山上的一座石窟中發現。桑卡蘭有數座獨石還願佛塔,一些石窟建築和佛像以及非密教造型的訶利迪造像。在同一座小山上還有一些樸素的小石窟,成為供僧人和徒弟們使用的寺院。在石窟的正面有一尊真人大小的佛陀坐禪造像。
22、內拉康達帕利(Nelakondapalli) 有一處可追溯到摩訶婆羅多時期的古蹟。毗羅吒羅朱是毗羅吒城的國王,正是在他統治時期,般度五子經過十二年的森林流放後在他的宮中做僕役。1977年,考古發掘發現了一些佛塔和佛像。這些古蹟古物包括寺廟的磚石地基、水井、水池、一座大佛塔、一些陶塑像、一尊青銅佛像和九尊石刻佛像、石灰石雕刻的小型佛塔以及其他屬於公元3、4世紀的早期歷史文物。
23、貢土帕利(Guntupalli) 這一處佛教歷史遺址包括數個石窟。在此,人們可以看到12座公元前3世紀的佛塔。這些建築包括一所含有一座獨石佛塔的圓形石刻廟宇,一座宏大的寺院,一座磚廟,一座寬大的柱廳遺址以及6英尺高的大理石佛像。在石窟的入口處裝飾著雕刻複雜的拱門,與阿旃陀石窟十分相似。
24、瓮達瓦利(Undavalli) 位於維傑亞瓦達附近河的南岸。著名的瓮達瓦利石窟開掘於公元4-5世紀。這是一座四層高的石窟。在其中的一個石窟中,一尊由整塊花崗石雕成的5米長的臥姿毗濕奴神像是最早最好的雕像之一。
25、貝盧姆洞(Belum Caves) 距離卡努爾約100公里,最初於1854年發現,後又於1982年重新發現,是印度次大陸第二大自然洞,僅次於梅加拉亞洞。這些地下洞窟位於一片平坦的農田之中,有三口如同洞穴似的井,中間的那口井是通向這些洞窟的主要入口。從入口下行20米後,便進入洞中。該洞呈水平方向,洞長3229米。貝盧姆洞中有長長的通道,寬闊的大廳,水質清澈的河道和溪流。所有這些使得貝盧姆洞無論在地質學方面還是在考古學方面都頗具價值,在世界範圍內引人矚目。
納加爾朱納薩加爾水壩
26、納加爾朱納薩加爾水壩(Nagarjunasagar Dam) 是世界上最高的磚石結構水壩,距離海得拉巴約150公里。它修築在克里希那河上。
27、斯里賽拉姆(Srisailam) 海拔超過1500英尺,位於納拉馬奈山脈最北端的高地上。其自然風光迷人,是印度的一個朝覲聖地。城中,一座濕婆神廟矗立於山頂之上。該廟名為摩利阿周那斯瓦米廟,是印度12個光輝林伽神廟之一。該城的另一座重要廟宇是婆羅摩羅姆巴女神廟,這位女神是摩利阿周那的妻子。這些廟裡布滿塑像。除了宗教上的重要性,斯里賽拉姆還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無論在歷史方面還是在考古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裡保存著維查耶納伽爾王國時期最好的壁畫。維查耶納伽爾風格的雕塑和壁畫中的上乘之作皆可在這裡的寺廟中發現。這裡還有一個號稱印度最大的巨大的難敵石像。
28、蒂魯帕蒂和蒂魯馬拉(Tirupati and Tirumala) 位於契托爾縣,這兩個地方不僅是安得拉邦的聖地,而且還是整個印度的聖地。這裡的主要神祗是大神毗濕奴,在北印度他還被稱作婆羅吉而受到崇拜。蒂魯馬拉位於海拔2,000英尺的塞沙恰蘭丘陵之中。
29、昌德拉吉里城堡(Chandragiri Fort) 距離蒂魯帕蒂約12公里,始建於公元1000年,後又由維查耶納伽爾王國的統治者擴建,其時他們於昌德拉吉里建都。城堡矗立在一座183米高的山上。山的南側圍有堅固的城牆,一條壕溝環繞其周。城堡遺址的下部包括兩個大殿,大殿的下部用石築成,而上部用磚築成。主建築被稱作“王(昌德拉吉里)宮”,外觀雄偉莊嚴。城堡的整體十分美觀,顯得精巧而又牢固。
30、斯里伽拉哈斯蒂 (Srikalahasti) 位於契托爾縣,是一個著名的朝覲中心,這裡的寺廟是濕婆神廟,名為伐由林伽。該地素有“南方的伽屍”之稱。
安得拉邦
31、拉賈蒙德里(Rajahmundry) 位於東戈達瓦地區哥達瓦里河左岸。據說該城是由東遮婁其王朝的統治者羅羅·納倫德拉於公元1022年建成。這裡有11世紀修建的漂亮宮殿和城牆等的遺蹟。跨越哥達瓦里河的聯結科伍爾和拉賈蒙德里的亞洲最大的鐵路橋被認為是一個業績了不起的工程。該城有許多寺廟。十二年歡慶一次的哥達瓦里河節,吸引著全國各地大批的朝覲者。
據甘迪科塔的凱菲亞特一個傳說記載,甘迪科塔的早期歷史始自12世紀。其時,卡爾亞那的西遮婁其國王阿哈瓦馬拉·索梅斯瓦拉一世的一位下屬,某位首領卡卡拉賈於公元1123年建立此城。它還在卡卡提亞、維查耶納伽爾和庫特卜·沙希王朝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32、甘迪科塔城堡(Gandikota Fort) 位於古德伯縣彭納河的右岸。它坐落在野生森林之中,風景優美,意趣天成。四周深谷環繞,山峰險峻,巨大的紅色花崗岩點綴其間。彭納河從城堡西北側下方300英尺奔流而過,為城堡提供了一道堅固的天然屏障。粗略估算,環形城堡方圓約5英里。
33、維沙卡帕特南(Visakhapatnam)該市是安得拉邦一個重要的教育、商業和工業中心。維沙卡帕特南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港口之一。該市有幾處景色如畫的海灘。離城區較近的比穆尼帕特南海灘宜於短期度假。
34、辛赫恰拉姆(Simhachalam) 距離維沙卡帕特南16公里,是一個重要的朝聖中心。因為該城有一座野豬、吉祥天女和人獅廟,寺廟坐落在海拔800英尺高的一座山上。
35、阿拉庫峽谷(Araku Valley) 距離維沙卡帕特南約115公里。它位於東高止山脈,高度為3,100英尺,又被稱作安得拉烏蒂。這個峽谷面積超過36平方公里。峽谷中,幾條小溪緩緩流淌,波光粼粼,泛著銀色的光澤。這裡氣候宜人,果園飄香,阿南塔山山巒起伏,景色之美,令人目迷心醉。100萬年前形成的著名的博拉洞位於峽谷中。
36、博拉洞(Borra Caves) 距離維沙卡帕特南90公里。它延綿於東高止山脈中,占地2平方公里。洞齡長達100萬年的博拉洞其海拔為1400英尺。這些石灰岩溶洞因戈斯塔尼河的流動而形成。這條河流過這些溶洞,形成許多鐘乳石,生出各種景象,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廟宇,有的像清真寺,有的像教堂,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37、維齊亞納加蘭(Vizianagaram) 距離維沙卡帕特南64公里,它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曾是17世紀加賈帕蒂王公們的都城。雄偉的城堡講述著這些土邦王公們昔日的輝煌。
38、科塔古盧(Kota Gullu) 位於甘普爾。它擁有卡卡提亞時期的寺廟建築,包括大約20座形狀不同、大小各異的廟宇,令人印象深刻。寺廟區建於13世紀,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卡卡提亞寺廟建築的博物館。由於變化莫測的自然侵害和連綿的戰爭,寺廟區遭到大面積的損毀。目前,印度考古部正在對這些寺廟進行修復工作。
39、龐吉爾城堡(Bhongir For) 位於龐吉爾的一座獨立的山峰上,其海拔高度超過500英尺,面積超過40英畝。所有的侵略軍皆認為它幾乎是堅不可摧的。這座城堡由西遮婁其的統治者於12世紀建成,為獨一無二的卵形建築。它有兩個入口,掩蔽於巨石之後。環繞城堡的護城河、寬闊的地宮、活板門、軍械庫、馬廄、池塘、水井等等,構成了絕妙的迷人景觀,也顯示出當時印度先進的建築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