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陀羅笈多,又譯月護王,
印度孔雀王朝第一任君主(公元前324—300年在位)
印度在歷史上向來分多合少,即使在統一時代也存在著眾多維持半獨立狀態的地方
土邦。但
政治上的分裂並不能掩蓋印度各地在文化上的同一性。
種姓制度、
宗教信仰等都為印度所共有。旃陀羅笈多抵制了
希臘人的入侵,在文化上、政治上避免了印度成為又一個希臘化的地區,他的勝利也是
印度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本土政權抗擊外來入侵的重要勝利之一。作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大體統一的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羅笈多顯然應該進入這個帝王排行榜中,他位居第79位。
說到孔雀王朝,人們更熟悉的是大力推行佛教的
阿育王。實際上,這個王朝的開創者旃陀羅笈多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歷史人物。
公元前4世紀20年代,
南亞次大陸的星空上,來自東西方的兩顆巨星相互擦身而過。一方是決心探索世界邊界的
亞歷山大大帝,抱著將東西方文明聯結為一體的雄心,揮戈直逼
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雖有很多王公,但缺乏協調統一的抵抗,很快一個個都成為亞歷山大大帝的馬下之臣。另一方則是一個名叫旃陀羅笈多的年輕人,他來到
旁遮普地區,見過亞歷山大,因語言冒犯而差點被處死,後來僥倖逃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根本沒有把這個年輕人放在心裡,他想繼續揮戈插向印度的腹心,但思鄉心切、水土不服、疲憊不堪的亞歷山大的將士們拒絕繼續前進,使這個高傲的征服者不得不第一次屈從了部下,在留下了代理人之後,心有不甘地離開了這塊熱土,一去而不再復返。
在印度河流域,一部精彩的歷史大劇才剛剛揭開了序幕。亞歷山大前腳一走,印度人民就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起義,王公們乘機推波助瀾,企圖恢復原來的統治。但在這些起義中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正是上文所述的名叫旃陀羅笈多的年輕人。旃陀羅笈多出身於印度一個世代養孔雀的家族,名叫莫里亞家族(另一種說法,“孔雀”的名稱只是出於對“莫里亞”的音譯)。旃陀羅笈多出身於寒微還是富貴家族有不同的說法,從他能夠親會亞歷山大來看,地位應該不低,但不管如何,當時的旃陀羅笈多已相當落魄,從亞歷山大那裡逃跑之後,一個叫橋底利耶的婆羅門的幫助又使他時來運轉。橋底利耶看中了旃陀羅笈多的才能,便在他身上投資,幫他弄到了第一桶金,又利用這些錢財招募了一支軍隊。在旃陀羅笈多的出色領導下,這支軍隊發展壯大,終於在反馬其頓人的鬥爭中成為主力。
面對印度人的反抗浪潮,亞歷山大留下的代理人終於抵擋不住,帶領大部分兵力跟隨亞歷山大的腳步撤走了。印度還是印度人的印度。旃陀羅笈多成為這裡新的統治者,建立了孔雀王朝,時間是公元前324年。他同樣雄心勃勃,下一個征服目標是恆河流域的摩揭陀王國。
摩揭陀王國當時正處在難陀王朝的統治下,已經統一了恆河流域,國勢正盛,據說有20多萬軍隊,還有數千戰象和戰車。如果不是受亞歷山大入侵打斷的話,首先統一印度河流域的可能是難陀王朝。當然,歷史是不容假設的,在氣勢如虹的孔雀王旃陀羅笈多的進攻下,難陀王朝的防線一潰千里。首都華氏城很快成為旃陀羅笈多的戰利品。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在歷史上第一次統一在同一帝國的統治下,旃陀羅笈多成為這一歷史榮譽的擁有者。
但旃陀羅笈多很快又遇到了另一個強勁對手。亞歷山大死後,他龐大的帝國被他幾個部將瓜分,亞洲部分主要被
塞琉古取得。塞琉古想恢復馬其頓人在印度的統治,於公元前305年帶兵入侵。已入暮年的旃陀羅笈多依然寶刀未老,打敗了馬其頓入侵者。雙方簽訂了和約。和約明顯對獲勝方孔雀帝國有利,塞琉古的軍隊撤走,並將印度河以西的一些土地也讓給了旃陀羅笈多。雙方締結婚約,結成世代友好鄰邦。
旃陀羅笈多是個虔誠的耆那教信徒。耆那教是筏陀摩那在公元前6世紀所創立的宗教,同印度教和佛教一樣,相信靈魂解脫,業報輪迴,主張非暴力、不殺生、行善積德,而對禁慾和苦行的提倡則遠超過佛教和印度教,其部分教派甚至主張信徒裸體修行,以示一文不名。旃陀羅笈多在俗世間的業績已圓滿,便轉而追求靈魂上的價值。為了更好地以一個耆那教信徒的方式生活,他拋棄了王位出家,最後竟至絕食而死,時間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旃陀羅笈多的以身作則,也對耆那教的傳播起到了作用。
旃陀羅笈多打下的基業,由他的兒子賓頭沙羅和他的孫子阿育王繼承並發揚光大。到阿育王時代基本同一了印度(半島最南端除外),孔雀王朝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基本統一了印度的政權。
孔雀王朝統一印度的時間不長。印度在歷史上向來分多合少,即使在統一時代也存在著眾多維持半獨立狀態的地方土邦。但政治上的分裂並不能掩蓋印度各地在文化上的同一性。種姓制度、宗教信仰等都為印度所共有。旃陀羅笈多抵制了希臘人的入侵,在文化上、政治上避免了印度成為又一個希臘化的地區,他的勝利也是印度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本土政權抗擊外來入侵的重要勝利之一,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大體統一的王朝的建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