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盧固族(泰盧固人)

泰盧固族

泰盧固人一般指本詞條

泰盧固族是屬南亞印度民族,又稱安得拉人。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相鄰各邦亦有分布。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使用泰盧固語,屬達羅毗荼語系東南語族,受梵語影響很大,吸收大量梵語辭彙。字母與坎納拉文近似,系由梵文天城體演化而來。信仰濕婆教和毗濕奴教混合的印度教;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有人認為泰盧固人是雅利安人、達羅毗荼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後裔。公元前3~公元3世紀曾建立安度羅國,有發達的文學藝術。19世紀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備受嚴重剝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盧固族
  • 別稱:安得拉人
  • 人口:約5450萬人(1978)
  • 主要分布:安得拉邦
民族介紹,淵源,舞蹈戲劇,節日,手工藝品,手織品,

民族介紹

泰盧固族南亞印度民族之一。又稱“安得拉人”,約5450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相鄰各邦亦有分布。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使用泰盧固語,屬達羅毗荼語系東南語族,受梵語影響很大,吸收大量梵語辭彙。字母與坎納拉文近似,系由梵文天城體演化而來。信仰濕婆教和毗濕奴教混合的印度教;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有人認為泰盧固人是雅利安人、達羅毗荼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後裔。公元前3~公元3世紀曾建立安度羅國,有發達的文學藝術。19世紀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備受嚴重剝削。印度獨立後,於1953年建立安得拉邦
安得拉邦安得拉邦
多數人以務農為生,種植水稻、菸草、芒果等,部分人從事漁業。男人喜穿無領肥袖長衫,纏一寬大圍褲,包頭布,留翅胡;婦女穿紗麗,無論貧富,從頭到腳戴滿各種首飾,吊一大鼻環,用蕃紅花或薑黃把全身染成黃色,有的文身。
安得拉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當地人喜歡吃辣椒。如果沒有辣椒,什麼食物也是索然無味的。但是當地人不大習慣吃糖和甜食,卻很喜歡喝茶。

淵源

關於安得拉人的來歷有著種種不同的說法,有些學者認為,屬於雅利安人;另一些學者不同意這種說法。在《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兩大史詩中,稱為達羅毗荼人。在阿育王石柱銘文里,凡提到安得拉人的地方,也提到了“普林達人”,但沒有肯定是哪個王國的人。在《梨俱吠陀》的《愛達羅梵書》里說,安得拉人是眾友仙人的後代。據說受到父親的詛咒後,遷居到溫蒂亞(文底耶)山南部,在那裡,同當地的達西安族婦女結了婚,子孫後代便是安得拉人,這就是說,安得拉人是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的混血種。看來,最早的安得拉人要么是一些脫離了雅利安族或者不得不放棄雅利安族而加入達羅毗荼族的原雅利安人;要么就是一些跟雅利安人混合後脫離了其他達羅毗荼族的達羅毗荼人。泰米爾語《往世書》稱是達羅毗荼地區以外的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一書中談到7世紀的安得拉人時曾這樣寫道:“貌黧黑,性猛烈,好學藝”。
舞蹈舞蹈
現在的安得拉人中,除一些土著人仍保留著原來的純血統外,其餘都是混血種,另一個特點是,外貌既不明顯地像北方人,也不明顯地像南方人,似乎既有雅利安、達羅毗荼人的特點,也有蒙古人種的特點。一般身材高大魁梧,臂膀粗壯結實,膚色多種多樣,深黑色、棕色或淺灰色等都有。安得拉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印度教徙特別注重婚事,認為結婚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結婚一般限於同種姓內進行。同外種姓結婚的寥寥無幾。有些種姓禁止家族內通婚,特別是婆羅門種姓更是如此。以前盛行童婚,現已改變了這種陋習,童婚公認是非法的。
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個按語言劃分出來的邦,由原來馬德拉斯北部的泰盧固語地區所組成,它以前屬馬德拉斯的一部分。“安得拉”和“泰盧固”是同義語,但一般把該區的語言叫“泰盧固”,而把該邦的居民稱為“安得拉”。
關於“安得拉”一詞的來源,流傳著幾種說法。一種認為,因這些人定居在登德迦蘭若的森林裡,林木蔽日,終年不見陽光,所以居民被叫做“嗯蒂迦”(黑夜人)。這個詞後來演變成“嗯得拉”,最後又叫“安得拉”。但在《薄伽梵歌》里是這樣說:巴利有六個兒子,最小的叫安得拉。因為是後裔的緣故,這些人也就被叫成了“安得拉”。起初只是一個群體或氏族,並不是一個國家。
第二種說法是:據傳這個國家有位雙目失明的國王,以一種特別的語言向太陽神祈禱,因而恢復了視力,重見光明。所用的那種使他重見光明的語言,據說就叫“泰盧固”語。
第三種說法是:由於上述事情發生在戴里瓦合河岸,所以語言就稱做“泰盧固”。《佛本生經》一書也提到當時的泰盧固人。說他們居住在從戴里瓦合到迪魯巴迪一帶,其京城叫嗯特格普爾。
第四種說法是,這個詞的原意是“像蜂蜜一樣甜”。泰盧固語都是以元音結尾,是一種優美動聽的語言,所以後來就把操這種語言的人也稱之為“泰盧固”,並且把這個地區稱做“泰盧固”地區。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泰盧固”這個名字同古代的羯陵伽有關。說羯陵伽分為兩部分時,北部叫烏特伽爾,南部叫蒂利羯陵伽。蒂利羯陵伽後來簡化成羯陵。蒂利的意思是“三”,陵伽就是“林加”,意思是男生殖器。因為這個地區的三個角上矗立著三座濕婆林加廟,因而把這個地區稱做蒂利羯陵伽。人們認為這種說法似乎更有道理。

舞蹈戲劇

庫奇普蒂舞將音樂戲劇表演合二為一,可以看作是泰盧固族人對於舞蹈藝術的獨特貢獻。這一著名古典舞蹈的名稱取自於距維傑亞瓦達60公里的一個村莊。這種舞蹈—戲劇的表演伴有泰盧固語抒情詩和梵語詩歌的吟唱,與其他的舞蹈形式迥然不同。其他舞蹈會不斷地插入敘述,以迎合大眾的需要,並增加其表現力。
安得拉邦舞蹈的不同風格是以權威論著——喜主的《表演鏡鑒》和《伶海》為基礎形成的。它又下分為“Nattuva Mala”和“劇藝Mala”。“Nattuva Mala”包括兩種類型——祭祀舞蹈,在寺廟的祭品台上表演;迦利伽舞蹈,在所謂“善德帳”里表演。
舞蹈舞蹈
“Nattuva Mala”可分三種,即為敬神而表演的儀式舞蹈、為知識階層表演的迦利伽舞、為一般人表演的聖舞。“劇藝Mala”是一種舞劇,由專業戲班表演。這種戲班只有男演員,女角也由男演員扮演。
最早的泰盧固語原創劇可能是毗離薩林伽姆的《黃月》。1880年,經營性的戲班與自馬哈拉施特拉巡演至此的塔爾瓦達劇團一起在安得拉邦開始演出。隨後來到安得拉邦的還有浦那的桑格爾劇團和孟買的巴瓦利瓦拉·帕爾西劇團。
泰盧固族其他形式的表演藝術還有:
陶魯波馬拉塔
這是一種傀儡影子戲,一種引人入勝的民間藝術。道具是若干皮製的傀儡,施以濃重的彩繪,當地稱作“陶魯波馬魯”。形象則多為神話人物,取自著名的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這些自己不會動的人物用竹竿來控制,背面是華麗的燈光。節奏精細複雜的打擊樂器,配以抒情風格的解說,反映了這種傳統民間娛樂的審美情趣。
韋拉納德雅姆
這是一種大神濕婆之舞。濕婆由於他的第一個妻子薩蒂·提毗遭到羞辱而十分憤怒,遂用自己頭上的一綹殘發創造了毗羅缽陀羅。毗羅穆濕蒂人自稱是毗羅缽陀羅的後裔。他們常在德拉沙拉曼表演這種風格勁健的舞蹈,用坦布拉、索蘭、多魯、塔沙和維爾曼等樂器來伴奏。德拉沙拉曼在安得拉邦的東哥達瓦里地區,該地據信就是德沙瓦提伽,即毗羅缽陀羅誕生的地方。
布塔薄馬魯
這是一種假面舞,為典型的民間形式的舞蹈。布塔·薄馬魯的字義為“籃子”,是一種用樹皮、乾草和牛糞做成的玩具一樣的東西。每一個跳舞的人都戴著不同的面具,套在頭上和肩上,使得自己在表演時體軀顯得很大。他們應和著一種有聲無詞的節奏翩翩起舞,這樣的節奏使他們的舞動更具色彩。
達普
這是一種打擊樂器,系用羊皮和木頭製成的鼓,樣子頗像長鼓。用鼓捶敲擊以形成節奏。其強烈的音響只有配上16到20個舞者佩帶的腳鈴聲才顯得柔和些。在遊行隊伍前面安排一組達普舞蹈,是特侖甘納地方的習俗之一,不管這樣的遊行是為了“賈德拉”而組織的,還是為了其他節慶或結婚儀式而召集的,這種表演實際上成了展示舞蹈中打擊樂器力度的活動。
欽度帕迦瓦坦
作為色彩斑斕、服飾華麗的舞蹈,它是一種充滿活力的藝術形式。表演者濃妝艷抹,服裝亮麗多彩。他們和著鈸鑔、塔博拉和簧風琴奏出的音樂翩翩起舞。舞蹈經常搬演神話題材,觀眾則以村民為多,表演常能獲得滿場的喝彩。
塔佩塔古魯
這是雨神之舞,是一種祈禱性的舞蹈,它用活力、節奏和速度向雨神表達自己的訴求。這種舞蹈也在節日裡表演。表演時,15到20個藝人頸系串鼓,一面振擊出動人心魄的節拍,一面展示著人令人驚恐的絕技。
蘭巴地蘭巴地
一種班加拉人的舞蹈,內容往往和日常工作,如收穫、種植、播種等關聯。班加拉人是半遊牧的部落民,安得拉邦各地都可見到。跳蘭巴地舞的演員身穿綴滿了玻璃珠和鏡片的衣服,戴著象牙手鐲、銅製腳環和華美的首飾。他們踏著自然的節拍,以紛繁的色彩表達著快樂的情緒。在許多活動中,跳蘭巴地舞的場面總是最精彩的。
波那魯
這是一種頂罐舞。波那魯節是流行於特侖甘納地區的民間節日。過節時身著鮮艷服裝的女舞蹈演員表演頂罐舞(波那魯)以示慶祝。她們隨著音樂,踏著節拍,獻舞讚美自己的村神摩罕迦利。男舞蹈演員稱作波塔拉拘。他們腰系翠綠的楝樹葉子,跟在女演員的後面走向寺廟,一路上甩著鞭子,在那本來已經十分喧鬧的喇叭聲和震耳欲聾的打擊樂聲響中,更增添了濃烈的色彩。
迪姆薩
一種流行於山區部落的部落民舞蹈。10到15個婦女排成一排,其中有人操著樂器。她們隨著莫里、突杜馬和達普之類的樂器奏出的節拍翩翩起舞,讚美屬於本地的神明。舞蹈通常在當地的集市上和維沙卡帕特南縣的節慶活動上表演。婦女們穿戴的都是典型的部落服裝和裝飾品。

節日

泰盧固族人慶祝的印度教節日有達薩拉節、迪帕瓦利節、斯里·拉馬納瓦利節、克里希那·柬馬斯塔米節、維那雅迦·查威提節(象頭神誕辰節)和馬哈·希瓦拉特立節。不過,烏賈迪節(泰盧固元旦)、桑克蘭提節、達薩拉節和維那雅迦·查威提節的慶祝活動卻是安得拉邦所獨有的。
節日節日
烏賈迪節
(Ugadi Festival):這一節日標誌著安得拉邦新的一年的開始。人們打掃房舍,穿起新衣。祈禱求福和入寺拜神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烏賈迪節敬神的供品由楝樹葉、鹽、羅望子、芒果、粗糖混合做成,象徵著新的一年的生活將會苦、、香、鹹、甜諸味俱全。
巴塔伽馬節
(Batakamma):這是整個特侖甘納和拉雅拉席馬某些地區最流行的節日。該節為期九天,從印歷7月(公曆9-10月)第一天開始,到杜塞呵拉日前一天的馬哈馬瓦密日結束。這是一個崇拜吉祥女神的節日。吉祥女神在這裡生為巴塔伽馬。過節時家庭主婦們先行沐浴,然後便開始將不同種類、各種顏色的花朵紮成_堵波的形狀,放在葦子或竹子編成的盤子或銅製的盤子上,在堵波上面,安置一尊薑黃做的吉祥女神像,它就叫作巴塔伽馬。敬拜過後,就把它移置在房間的一個角落。到了晚間,所有的家庭主婦們穿戴齊整,輪流擎著巴塔伽馬,將它送到寺廟或者池邊河畔。所有的塑像都放在一塊平整的地面上,婦女們圍著它們唱歌拍手,俯仰轉圈。最後,她們把薑黃做的神像放入水中,讓它們漂流而去,同時唱著敬神的歌曲。
德乾節
(Deccan Festival):這是一個旅遊節,每年2月25日在海得拉巴舉行慶祝。這個為期五天的節日頗能反映德乾文化,突出展示海得拉巴的藝術、工藝和文化。節日裡組織的文化活動項目包括Ghazals、qawalis和mushairas以及詩歌表演等,都是該城所獨有的。活動期間還舉辦珍珠和鐲子展銷會,那裡有晶瑩剔透的珍珠和形式各異的鐲子,皆為當地特產

手工藝品

泰盧固族人在手工藝品製作上有著深厚的傳統,在手藝人的家庭里已傳承了很多代。從皮製傀儡到扎染色織物,該邦擁有豐富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孔達帕利是著名的孔達帕利黑木玩具的製作中心。卡蘭卡利無疑是安得拉邦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一種通常稱作比德里的工藝品是該邦最常見的藝術形式之一,是在黑色金屬表面鑲銀的工藝製品。尼爾馬爾是某些最細緻精巧的木畫和世所罕見的藝術製品的故鄉
工藝品工藝品
比德里器皿
一種金屬工藝品,其名稱取自於這種精細製品的故鄉“比達爾”。這是一種將銀件鑲入黑色金屬的技藝。據說,這種古老而又引人注目的工藝在印度已經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古代的國王們對比德里情有獨鐘,它最初用於裝飾王室寶劍和其他武器,後來,又套用在家庭器皿如雪茄和紙菸盒上。在比德里那讓人嘆為觀止的美感後面,有著藝人們長時間謹小慎微的努力。當初,這種技術是把金或銀件嵌入鋼的或者銅的基座上面。不過,今天製作基座的材料已經改為鋅銅合金。它的黑色是將鋅銅合金的表面緩緩加熱,並用鹵砂與老城土混合塗敷的結果。它的表面還要經過雕刻,或覆以銀或黃銅。比德里的製作要經過四道主要工序,即鑄造、雕刻、鑲嵌和氧化。
銀絲細工飾品
安得拉邦的卡因納加爾一直就以其精細的銀絲細工飾品製作而出名。它是一種極為細緻的手藝,要求巨大的耐心和熟練的技術。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從不會與其他作品雷同。主要的製作材料是絞扭的銀絲。銀匠將細銀絲條彎成鋸齒形,盤繞在較粗的銀條上,構成器物的骨架。繞好後,再將細銀絲條小心翼翼地焊接在骨架上。由於這種工藝品具有獨特的鋸齒形編織結構,看上去就像是細銀絲做成的精美花邊。這種銀絲細工飾品在風格上通常可分為三類,分別為“密納克利”、“庫拉·賈爾”和“枝葉花卉”。它們是純手工製品,對於所用銀的成色要求很高。最常見的花樣是葉子、花朵、樹、動物和飛鳥。
布提迪銅器
這種銅器的名稱來源於它的產地,斯里加古蘭的布提迪村。該村以製作造型漂亮的合金器皿而著稱。布提迪銅器有著細長的頸部和精美的主體形狀,其造型的新穎性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迷人的傳統作品,還是典雅的現代作品都是如此。布提迪藝術的精彩之處在於它的典雅迷人。在形式上,這種銅製藝術品既有傳統的各類炊具,也有符合當代需要的其他器皿,比如花瓶花盆等。它們一般用黃銅製作,器物的外觀常採取幾何形狀,有直線,也有曲線,表現得簡潔而又明快。花卉樣式亦經常採用。
青銅鑄造品青銅鑄造品
青銅鑄造品是安得拉邦的另一種工藝製品。這種工藝能夠將各種大小雕像和其他模仿對象的形狀準確地複製出來,所以製成的塑像常能栩栩如生。男神和女神的偶像都製作得十分完美,因為它們全是按照《工巧論》的指導來鑄造的。《工巧論》在形象尺寸、各部比例、諸神外貌、典型特徵、象徵手法以及審美要求等方面,皆有具體詳細的原則指導。自然物也可拿來當作模仿的原型。眼眉可以取魚或者楝樹葉的形狀,上唇可以取弓的形狀,如此等等。用前述方法製作的鑄造品是十分逼近現實的。做實心偶像鑄件的時候,鑄模是由在一個事先準備好的蠟制模型外加幾個泥質覆蓋層做成的,每個覆蓋層用的泥都不相同,這樣做很重要,可以保證將模型的外形輪廓很好地賦予偶像鑄件。合金融化後,便以細流注入已經燒得火熱的鑄模中。打碎鑄模的時候要十分小心,注意讓頭像最先露出,以為吉兆
扎染色織物
稱作“伊卡特”的扎染技術能夠使紡織品染上極為精細複雜而又色彩豐富的圖案,無論是棉織品還是絲織品,這是一種安得拉邦手工織品最為獨特的工藝形式,其扎染技術至今薪傳不絕。與印度其他地方的扎染方法不同,這裡的紗線是在織成某種類型的織物以前,就紮起染色的。該邦的扎染還包括一種在織“泰里亞·魯馬爾”時需要的新穎技術。“泰里亞·魯馬爾”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紡織品,令見到的人愛不釋手。“泰里亞”一字來自“泰爾”,意為“油”,在織成品前處理紗線時要大量使用。稱作“伊卡特”的扎染技術能夠讓織工精確設計成品織物的色彩類型,方法是在浸入選定的染液以前,先用蠟和泥將它裹好。這樣,以後的染色過程就可以在控制下進行了。這種技術十分獨特,使用也很廣泛。凡是只有一卷緯紗單獨染色,而其他統統保持素色的,稱單扎染。凡是把經紗和緯紗統統染色,以形成複雜圖案的,稱雙扎染。典型的扎染成品有莎麗、毯子、墊子、地毯、小托墊、流行包等。
石雕藝術
遵循傳統的雕刻家們從無規則的粗料石中雕出神的形象,他們靠著自己對神的形體了解和認識,細心地雕鑿出神像,使它們的面貌看上去十分逼真。符合解剖學結構的線條清晰可辨,仿佛具有生命。杜爾吉、阿拉加達和蒂魯帕蒂是三個主要的石雕藝術中心。
木雕藝術
安得拉邦森林資源豐富,為各種類型木雕藝術的興起提供了條件。木雕的主題多為男神、女神、小雕、鳥類、動物等等。其雕刻的精細讓人嘆為觀止。紅檀香木帶有一種特別的紅棕色,令人喜愛。人們經常用它來做壁板和支柱。

手織品

安得拉邦在手織品製作上有著悠久的傳統。這裡製作的莎麗圖案設計精緻而獨特。波恰帕利、文卡塔吉里、加德瓦爾、納拉延培特和達爾馬瓦蘭是全印度家喻戶曉的名字。絲綢的和棉布的莎麗就是從這些地方的紡織機上生產出來的。它們也是各種不同莎麗的原產地。它們的產品風格不一,各具特色,其棉布的精細、刺繡的精心和金線圖案的華麗,無不遠近聞名。
手織品手織品
波恰帕利
波恰帕利製造的紡織品使用的紗線是用扎染技術著色的。不同顏色的紗線在織物上構成幾何圖形。
加德瓦爾
加德瓦爾的紗麗面子使用布料,而邊緣和前身則用絲綢。布料和絲綢分別紡織,然後再縫在一起。邊緣和前身飾有豐富的傳統圖案。圖案中芒果的圖形經常出現。黃色、鸚鵡綠、粉紅和米色是最常使用的顏色。
科塔科達
科塔科達的紗麗與加德瓦爾的相似,邊緣用絲綢,前身飾以大量新穎的包裹金屬線的繡花圖案。邊緣色彩豐富,與面料的顏色形成很大的反差。
納拉延培特
納拉延培特紗麗有布面和絲面的兩種,呈深泥土色,十分搶眼。前身以紅白相間的嵌條裝飾,圖案風格頗為獨特。邊緣寬平,顏色為絳紫或赭紅,並以不太顯眼的白色或其他顏色的線條與面子間隔開。
文卡塔吉里
文卡塔吉里紗麗遍體金光,非常雅致。它們分布面和絲面兩種,邊緣上用純銀金屬線的繡花圖案和織有金銀絲浮花的圖案裝飾。文卡塔吉里紗麗的面子上有金點、金葉和金色的鸚鵡或簡單的幾何圖形裝飾,色調明快,賞心悅目。
達爾馬瓦蘭
達爾馬瓦蘭出產的紗麗素色的邊緣十分簡樸,沒有很強的顏色對比。邊緣一般較寬,有凸金花紋。前身的圖案獨具特色。
班加拉針織工藝品
這是一種地方性的部落手工藝品,製作者為特侖甘納地區名叫班加拉的部落民。它與古吉拉特和庫奇·班加拉的刺繡不同,自有獨特的風格。它的新穎獨到之處和鮮艷明麗的特徵,突出地表現在它那無與倫比的色澤上。精細複雜而又色彩鮮明的針腳,以及珠子、貝殼和鏡片的綴法,無不顯示出巧手幻化之功。繡活是這種工藝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圖案由幾何圖形組合而成,有方形、三角形、菱形等。
卡蘭卡利
卡蘭卡利是一種用繪畫和印刷製作紡織品的工藝。它的名稱來自“卡蘭”,意為“筆”,指用來勾畫圖案的筆。它是應生活裝飾和宗教裝飾的需要發展而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在製作精細的波斯圖案的啟發下,默吉利伯德訥姆和卡拉哈斯提地方的藝人們創造出了一種印花圖案棉織品。圖案故事大多取自《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的神話傳說。除此之外,還製作手刻木版印花的紡織品。這是一種傳自數千年前的古老技藝。在阿格利帕古代遺址曾經發現過裹在一隻銀瓶外面的布片,是用套染法製成的。這使人們相信,卡蘭卡利的傳統技藝確實非常古老。古代佛教的制怛羅精舍就曾用卡蘭卡利布加以裝飾。據說亞歷山大大帝也曾得到過卡蘭卡利布。
卡蘭卡利繪製圖案所用的都是天然染料,只有四種顏色。紅色取自於印度茜草根。黃色取自於石榴籽或者芒果樹皮。藍色取自於靛藍。黑色取自於欖仁樹果。在調製卡蘭卡利所需的顏色時從不使用化學染料。在默吉利伯德訥姆,經常使用的是木刻版印花技術;而在斯里伽拉哈斯蒂則主要使用手繪。每一幅圖案都要經過數天聚精會神的工作始能完成,因為染色和手繪過程都是精工細作的活計。在取得最後結果之前,需要經過許多加工步驟。與別的繪製方法不同,卡蘭卡利繪法在布料上的彩繪工作完成之前和完成之後,都要經過很多道處理程式。
尼爾馬爾
尼爾馬爾是阿迪拉巴德的一個部落城鎮。它是世界聞名的油畫藝術中心。畫作的題材通常取自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木畫和其它木製作品中,尼爾馬爾藝術品的審美情趣有著充分的表達。尼爾馬爾工藝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卡卡提亞王朝。這種工藝品的基本圖案有花卉、阿旃陀和埃羅拉的壁畫以及莫臥兒的細密畫。藝人們使用的土製顏料用金屬、樹膠和草本植物做成。現在常見於尼爾馬爾製品中的金色是從草本植物的汁液中提取的。隨著工藝作品的時間推移,它們默默地閃爍出優美的光彩
孔達帕利玩具
這是一種色彩豐富的木製玩具,用當地出產的木料鑿刻而成,造型多種多樣,有飛鳥、動物、神話人物、水果、蔬菜等等。外觀設計是基礎,而著色則力求鮮艷奪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