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衫(長袍的一種)

長衫(長袍的一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衫又稱長褂、中式長衫等,是清朝時漢人以長袍為基礎遵循清朝服制改作的。清朝後期中國人以此為常禮服。長衫於斜部加以割截、縫綴,以表征福田、百納之意,與滿人旗裝、便服不同的是,長衫是無馬蹄袖,長衫是立領,長衫是左右開裾。

長衫是長袍的一種,長袍有棉、夾之分,單者為長衫,雙層者稱為襖。

長衫領袖無鑲滾,衣身合體呈寬體直身的廓形。大襟右衽,單側或雙側開衩,衣身細瘦,窄袖,袖長與馬褂袖齊平且不用馬蹄袖。長至足跟、下擺窄小,在正式場合使用圓領和里襯製成的圓形立領形狀。長衫於斜部加以割截、縫輟,以表征福田、百納之意。清末民國以前我國服裝特點強調的是二維空間效果。服裝的主要結構是直線狀、整片式、平面型的、無曲線,在此基礎上進行以肩部為主要支點的平面式裁剪,注重服裝面料本身的外觀效果和平面性的裝飾表現,暗合中國幾千年“天人合一”的觀念,穿在身上平直寬鬆,即“人為衣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衫
  • 外文名:Cheongsam
  • 又稱長褂
  • 起源:清朝
  • 分類:短衫幫、長衫幫
服飾簡介,服飾類別,文化傳統,歷史影響,

服飾簡介

長衫又稱長褂、中式長衫等,是根據明朝士大夫常穿的道袍遵循清朝服制改作的,主要把道袍的肥大改的相對窄瘦,大領(交領)改成小領(圓領)。但是長衫和清初滿人的袍服有明顯區別,最大的區別是清初長衫的相對於滿人的袍服依舊顯得寬博,沒有馬蹄袖、沒有四開叉(不但兩側開衩,前後也開衩)依舊保留明朝袍服傳統的兩側開叉等等。清朝後期中國人以此為常禮服。長衫於斜部加以割截、縫綴,以表征福田、百納之意,與滿人旗裝、便服不同的是,長衫是無馬蹄袖,長衫是左右開裾。
一般黑色長衫與黑色海青的最大差別在於袖口,海青的袖口寬大,如海鳥的翅膀,不分出家與在家,於禮佛時皆可穿著;長衫的袖口如一般的窄袖,只有出家僧眾可穿。

服飾類別

在清代長衫也代表了身份,因此分為了短衫幫(代表了貧窮的勞動人民)長衫幫(代表了富裕的上層人士或有文化的人)。

文化傳統

相聲是我國曲藝文化中的瑰寶,其以詼諧幽默的語言、滑稽活潑的表演吸引了我們。相聲藝術博大精深,作為一個相聲愛好者,我不敢說自己對它有多深的了解,以下只是我對相聲藝術與服飾文化的一點理解,若有不妥之處,還請多多諒解。
相聲的開山鼻祖,據說是清末的朱紹文先生。朱少文,藝名“窮不怕”,幼習二黃小花臉,後改習架子前臉(彩扮蓮花落的丑角)。據說鹹豐皇帝駕崩之後,勒令百日內不準動樂演戲,朱紹文為生計所迫,同治元年改行到天橋一帶撂地演出。在此之前,相聲的演出全是單口表演,朱紹文則常常與徒弟搭檔表演,開創了對口相聲表演的先河。之後,多人表演的“群口”形式也出現了,至清末民初,相聲不僅僅在京津地區廣為流傳,而且遠傳到了東北、山東、江蘇等地,成為了影響面較大又風格獨特的曲藝形式。
從上面可以看出,相聲藝人是被逼無奈才改行說的相聲,所以最早的相聲藝人並不像如今的演員那么富有,那時候的藝人日子過得很苦,被人看不起,所以,他們並沒有很豐富的服裝和飾品。清朝的主流服裝是大褂,因此藝人們便以最為簡單的行頭(服裝)演出,做一套新大褂,就是自己的演出服裝,下場就換下來穿舊衣服,等演出服舊了就再做一套,原來的那套就可以當便裝。一切都為了節省下幾個錢來養家餬口。而流傳至今,所以相聲也就一直沿用大褂作為主要的服裝了。
過去普通百姓沒有那么多顏色的衣服可穿, 所以相聲演員所穿的大褂,以黑、青、灰、藍為主。穿大褂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大褂裡邊還要穿一件白小褂,外邊再套上大褂,可以露出白袖口和白領口,現在也有的演員直接在大褂的袖子和領口上繃上假袖口和假領口,圖方便、涼快。小褂的扣子和大褂一樣,也是中式紐襻,五個或七個,大褂通常是六個,在領口和身體右側。穿大褂的時候,先穿小褂,穿大褂系紐襻的時候,按照過去的規矩,應該先系腋下的那一個,只有後台掌穴的(領導)才能先系領口的紐襻,因為大褂較長,先系腋下的紐襻也是防止大褂下擺拖地,脫大褂的時候也要注意大褂下擺不要拖地。
解放以後,各種曲藝繁榮發展。大褂的顏色也多種多樣,出現了紅、粉、黃甚至綠色。新興的相聲表演形式隨之出現,大褂也不能再滿足表演的需要,於是相聲的表演又出現了中山裝、“唐裝”、西裝等等。
雖然現在相聲表演時演員服裝多樣了,但是逗哏演員與捧哏演員穿的服裝仍需要搭配。一般是兩人穿同樣顏色款式的服裝,或者顏色相近,可以搭配的服裝。
再說相聲中的“飾”,相聲表演與我們平時的穿戴意義不同,平時是為了漂亮或者遮掩缺陷,而相聲表演不同,一切都要圍繞“尊重觀眾”做。來在舞台表演中,相聲演員是不準佩戴任何飾品的,包括手錶、手鐲、耳環、戒指、項鍊、眼鏡等等,都是不準佩戴的,也不會染髮。
“飾”在相聲藝術中,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它不單單是指演員的配飾,也指其它表演用的道具。總的來說,相聲演員的“飾”,不在身上,而是在表演的場面桌上,桌子上的桌布大多是深色的,其中以深紅、深綠和黑色居多,上邊有的還用金色的穗來裝飾,並繡上相聲團體的名稱。
桌子上一般會放上手絹、扇子、醒木,柳活(唱)節目的時候還會有快板或者玉子板。這些道具就是演員最重要的裝飾,甚至可以說是他們的一部分。
相聲藝術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其文化內涵豐富。

歷史影響

在近代,“長衫”一詞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清朝時期裝上立領在1900~40年代流行一時。特別是在新派知識群體中,穿長衫、戴眼鏡成了當時這一群體的普遍服飾特徵。因此,“長衫”一詞已經脫離了原本的意義,而成了這種男式旗袍的代名詞。
魯迅先生魯迅先生
附加圖片:穿長衫的近代學者原名周樹人(常用筆名:魯迅)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