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硒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政治,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文物,風俗民情,風景名勝,獲得榮譽,
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痕跡。
西周,屬庸國。
春秋時,魯國魯文公十六年(前611年),楚國聯合秦國、巴國滅庸國,石泉地屬巴國。
戰國時,東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楚國占據漢水中、上游,在西城(今漢濱)設立漢中郡,石泉屬漢中郡西城縣。秦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國取漢中郡地,石泉屬之。
漢高祖九年(前198年),置安陽縣,屬漢中郡。
東漢初平二年(191年),屬漢寧郡。東漢末年,安陽縣廢,魏初復設。
三國時,先歸蜀漢,後屬曹魏。建安十二年(207年),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為西城郡。魏黃初二年(221年),屬魏興郡。
晉太康元年(280年),改安陽縣為安康縣。
南朝劉宋(420~479年),增設安康郡,領安康、寧都二縣。北魏正始二年(505年),分原梁州東部設東梁州,領三郡。梁大同元年(535年),東梁州被梁攻占。西魏廢帝元年(552年),收復東梁州,改為金、直、上三州。直州領三郡。其中,金城郡,與北魏同。安康郡,領一縣,改安康縣為寧都縣。北周時期(557~581年),寧都縣治遷直城。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銷安康、金城郡,並撤銷直城縣,屬直州。大業三年(607年),撤銷直州,屬西城郡,同時改寧都縣為安康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屬西安州安康縣;武德三年(620年),復名直州。貞觀元年(627年),直州撤銷,屬山南道金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東道金州。天寶元年(742年),改金州為安康郡。至德二年(757年),安康郡、安康縣均改稱漢陰。乾元元年(758年),復設金州。
五代十國時(907~960年),屬金州。金州曾一度被後梁攻占,不久又被前蜀占據。前蜀滅亡,則歸後唐。後唐清泰年間(934~936年),又被後蜀占據,後被後晉高祖收復,歷後晉、後漢、後周三代。
北宋時(960~1126年),屬京西南路金州。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漢陰縣遷治新店,屬利州東路金州。
元代(1271~1368年),屬興元路金州。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分漢陰之石泉堡為石泉縣,治在漢江北岸。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割屬漢中府。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屬興安州。
清代(1644~1911年)屬興安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屬興安府。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分石泉五郎關。
民國初,屬漢中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撤銷道制,以省轄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1月30日,石泉解放,屬陝南行署安康專署。
1951年1月,改歸陝西省人民政府安康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漢陰、寧陝、石泉3縣和佛坪縣陳家壩公社合併1縣,縣名石泉縣。
1961年9月,恢復石泉、漢陰、寧陝3縣建制。
1968年9月,隸屬安康專區革命委員會;同年10月,隸屬安康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4月,隸屬安康地區行政公署。
2001年1月,隸屬安康市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泉縣,位於
安康市西北部,東、南與
漢陰縣接壤,西南、西與
西鄉縣毗連,西北與
洋縣、
佛坪縣交界,北與
寧陝縣相鄰,地理坐標在東經108°00′58″~108°28′43″,北緯32°45′49″~33°20′23″之間,東西長43.2千米,南北寬63.9千米,區域面積151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泉縣北依秦嶺,南接巴山,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南北重巒疊嶂,中部河流縱橫,呈“兩山夾一川”之勢,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北部秦嶺山高坡陡,南部巴山山勢稍緩,多呈渾圓狀山脊,中部沿漢江兩岸及池河下游,系在第三紀斷陷基礎上發育起來的串珠式河谷小盆地,俗稱“壩子”。山勢北高南低,多呈“V”型和“U”型峽谷,一般海拔400~1400米,坡度30°~50°。最高為北部雲霧山(2008.9米),最低為南部石泉嘴(332.8米),相對落差1676.1米。
氣候
石泉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冬、春季雨量少,氣候較溫和,夏季氣溫較高,秋季濕潤多雨。主要氣象資料為:年平均氣溫14.5℃,年極端最高氣溫41.4℃,年極端最低氣溫-10.8℃,年平均氣溫14.6℃,氣溫年較差25℃,年平均氣溫日較差10℃,年平均相對濕度73%,年平均降水量873.9毫米,最大凍土深度8厘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自然條件具有南北過度色彩,而以南方特色為主,又兼有垂直差異明顯的特徵。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熱量充足,溫和濕潤,災害性天氣頻繁。在時間分配上,季節差異大,配比不協調。春季升溫快,不穩定,冷暖變化大,常有寒潮、霜凍、大風和浮塵天氣。冬季受蒙古高壓和極地變性大陸氣團影響,天氣較冷,降雨量少,多乾旱;春季暖氣團逐漸增強,氣溫漸高,晚春多陰雨;夏季受蒙古低壓和太平洋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降水集中,局部洪澇,常有伏旱和夏旱發生;秋季冷暖氣團交替發生,陰雨連綿,常伴隨低溫,10月份後,氣溫迅速降低,降水量減少。
水文
石泉縣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有大小河流456條。其中,流域面積0.5平方千米以上329條。主要有池河、子午河、饒峰河、中壩河、富水河等一級河22條,總長249.86千米;二級河29條,總長340.2千米;三級河169條,總長588.82千米;四級河236條,總長502.62千米。河流總長度1740千米,河網密度1.14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121億立方米,年均排澇量162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263億立方米。匯入漢江有子午河、池河、饒峰河、富水河、中壩河5條較大一級支流,共有乾支流45條。境內流域總面積1044.02平方千米。另有大壩河、珍珠河流域面積較大,屬饒峰河支流。7條河流有兩大發源地,除中壩河、富水河源於木竹山外,其餘均源於秦嶺南麓。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石泉縣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5.587億立方米。徑流量地理分布與降水量基本一致,由東北向西南遞增,年際變化值1.038~1.557。每平方千米產水:巴山山區50.7萬立方米,秦嶺山區40.03萬立方米,中部河谷38.84萬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產水43.19萬立方米,人均3593.4立方米。降水時間分布不均,年內時段分配極不平衡,汛期豐盈,旱期枯流。5月至6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總量80%左右,徑流以洪水宣洩,12月至次年3月為枯季,4月出現“桃花”汛,5月至10月為大汛,初夏時節,河流經常枯流。特別是饒峰、池河流域兩岸5月至6月,需水量占境內總水量的45%,而此時段來水量僅占總量的16%。
石泉縣的熨斗、後柳、喜河3鎮分布有較多的地下溶洞,地下水四季不斷,總流量0.98億立方米。如中壩河、富水河、蔡家河等水源絕大多數來自地下水,喜河洞溝瀑布、高洞子瀑布,皆由溶洞水形成。
石泉縣的天然泉水泉眼較多,在城關鎮、池河鎮、後柳鎮均有分布,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池河鎮龍王洞礦泉水產於古生界寒武—奧陶系洞河群組中部矽質岩夾碳質片岩裂隙中,其鍶含量0.42~0.6毫克/千克、硒含量0.014~0.03毫克/千克,屬含鍶、硒重碳酸鈣礦泉水。B級允許日開採量65立方米。
石泉縣的河流水質除熨斗鎮松樹溝村一、二組飲用水源含氟量超標外,大多屬中度硬水,總硬度2.83~4.92。無砷、汞、氰和六價鉻等污染物質,符合生活、漁業及工農業用水標準。唯含磷、氟量低。
石泉縣的河流多年平均水溫14.3°~15.9℃,最高37.8℃,最低0℃。
石泉縣域河流眾多,落差較大,水力理論總蘊藏量61.3萬千瓦,技術可開發利用總量49.04萬千瓦。
硒資源
石泉縣境內,96%的土壤達到富硒標準;地表泉水、溪水全部含硒;50%以上的農副產品達到硒含量標準。
植物資源
種子植物
石泉縣境內有種子植物137科、591屬、1178種(含種以下等級),占全國種子植物總科數45.1%、總屬數19.9%、總種數4.7%。其中,裸子植物6科,即銀杏科、松科、杉科、柏科、三尖杉科、紅豆杉科;被子植物131科。
經濟植物
石泉縣境內有利用價值的野生經濟植物1317種。其中,纖維類115種,澱粉及糖類123種,油脂類179種,鞣料類97種,芳香油類80種,橡膠及硬橡膠類9種,樹脂及樹膠類12種,藥用類534種,有毒植物42種,土農藥類77種,植物色素類、維生素、有機酸類、皂素類、蟲膠及蟲蠟和其他雜類49種。
林木
林木森林樹種分布:石泉縣境內高山區有紅樺、雲杉、冷杉種群樹種;中山區有栓皮櫟、油松、銳齒櫟、華山松種群樹種,還有以松、櫟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低山區有柑橘、油桐、枇杷、櫻桃、茶、烏桕、棕桐等亞熱帶經濟林木;盆地丘陵區是桔橘、油桐、毛竹等亞熱帶經濟林適生區。還有銀杏、樟、楠、桂花、獼猴桃、杜仲、厚朴、金銀花、薇、蕨等。
林木主要樹種:石泉縣境內主要林木樹種有51科,87屬,134種。其中用材林樹種68種,經濟林樹種35種,觀賞樹種7種,其他24種。針葉林樹種12種,闊葉林樹種98種。經濟林主要有生漆、油桐、核桃、柿子等10餘種。省級以上保護野生林木29種。珍貴樹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珙桐;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冷杉、連香樹、白皮松等。
草場植物
石泉縣境內草場植物有73科。其中,禾本科28種,豆科16種,莎草科9種,菊科37種,薔薇科14種,雜草類1570種。有利用價值牧草共214種,占87.7%。
觀賞植物
石泉縣境內觀賞植物有458種。分布廣的主要有金銀花、海棠、菊花、薔薇、紅刺玫、七里香、夾竹桃、桂花、迎春花、芭蕉、美人蕉、老鴉蒜、水仙、石榴花、梔子花、萬年青、秋海棠、杜鵑、牽牛花、牡丹、芍藥、荷花、茶花、百合花、月季花等。
野生果蔬及菌類
石泉縣境內野果資源有54種,主要有獼猴桃、覆盆子、草莓、荸薺、五味子、山楂、山李子等。野蔬植物54種,主要有香椿芽、蕨菜、薇菜、天蒜、魚腥草、雙翅六道木葉、野竹筍、枸杞苗、薺菜、苜蓿、旱菜、灰灰菜、黃花菜等。食用菌主要有香菇、黑木耳、銀耳、地耳、黃絲菌、金針菇、平菇、蘑菇、草菇、裂褶菌、雞冠菌等;常見藥用菌主要有茯苓、豬苓、天麻、竹筍菌、蜜環菌等。
動物資源
哺乳動物
石泉縣境內哺乳動物有2目9科,1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羚牛、雲豹、斑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狗熊(黑熊)、鬣羚(麻羊)、小熊貓、大靈貓、小靈貓、麂子(黃麂)、林麝(香獐)、紅白鼯鼠、豺狼、金貓、猞猁、狍、毛冠鹿、青鼬、刺蝟;陝西省重點保護動物有野豬、狐狸(赤狐)(Vulpes)、果子狸、豹貓4種。
鳥類動物
石泉縣境內有鳥類13目,24科,8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雕、朱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畫雞(白冠長尾雉)、金雞(紅腹錦雞)、蒼鷹、松雀鷹、普通鵟、紅隼、勺雞、紅腹角雉(血雉)、普通鵠、灰林鵠、小天鵝、鴛鴦、鶚、黑冠鵑隼、黑鳶、禿鷲、白腹鷂、鵲鷂、雀鷹、灰臉鵟鷹、貓頭鷹等;陝西省重點保護動物有鷺鳥、翹鼻麻鴨、斑頭雁、綠頭鴨、血雉、雲雀、豆雁、畫眉、赤嘴潛鴨等。
兩棲爬行動物
石泉縣境內有境內兩棲動物有4目,7科,12種。其中,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大鯢、水獺子;屬陝西省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王錦蛇、棕黑錦蛇、烏梢蛇、蟾蜍、黑斑蛙、隆肛蛙、石蛙、旱鯢等。
水生動物資源
石泉縣境內有水生動物3目,6科,15種。魚類10餘種。
礦產資源
石泉縣境內礦藏種類繁多,分布比較零散。金屬礦產中,主要有赤鐵、磁鐵、褐鐵、猛、銅、鋁、銻、釩、鈦;非金屬礦中,主要有石英石、白雲母、磷礦、長石、石棉、大理石、石灰岩;能源礦產有廠炭、泥炭、少量無煙煤。礦產中,以非金屬礦產最豐富,儲量較大。
政治
人口
2022年,石泉縣戶籍人口18.05萬人,其中,男性9.66萬人,女性8.39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15:100。年末常住人口15.15萬人,比上年減少0.6萬人,出生率6.41‰,死亡率8.01‰,自然增長率-1.60‰,城鎮化率48.34%。
經濟
綜述
2022年,石泉縣生產總值98.85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5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47.57億元,同比下降1%;第三產業增加值39.63億元,同比增長4.8%。三次產業占GDP比重為11.8:48.1:40.1,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3.69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64.4%,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9.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39.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8%,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8%(其中製造業同比增長4.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7.4%。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803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79萬元,下降1.63%。全縣稅收收入完成9687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8%,稅收占比89.67%,其中:增值稅下降11%;企業所得稅下降23%;個人所得稅增長34%;資源稅下降8%;城市維護建設稅下降17%;房產稅增長48%;印花稅下降58%;城鎮土地使用稅增長74%;土地增值稅增長72%;車船稅增長3%;耕地占用稅增長11%;契稅下降9%。全縣非稅收入完成111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8%,占比10.33%。全縣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893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39%。
第一產業
2022年,石泉縣穩定糧食播種面積23.7萬畝,比上年增長0.5%。其中,夏糧6.8萬畝,增長0.07%;秋糧16.9萬畝,增長0.6%。油料面積9.1萬畝,增長1.2%。蔬菜及食用菌面積8.1萬畝,增長3.7%。糧食產量5.98萬噸,下降6.7%。其中,夏糧1.34萬噸,增長0.7%;秋糧4.63萬噸,下降8.7%。受極端乾旱天氣影響,全年穀物產量4.01萬噸,下降8.4%。其中,稻穀產量1.80萬噸,增長0.2%;玉米產量2.21萬噸,下降14.9%。
第二產業
2021年,石泉縣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7%。特色工業產值增長10.3%,其中,富硒食品增長12.4%;新型材料增長9.7%;裝備製造增長6.3%;清潔能源增長22.8%;紡織服裝增長10.3%。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34.74億元,同比增長7.1%;實現利潤8.41億元,增長15.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91.42元,比上年增加0.81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24%,增長0.45個百分點。在統計的2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54.2%的產品產量較同期增長,其中29.2%的產品產量增長超過30%,33.3%的較去年同期下降;12.5%的與去年同期持平。建築業增加值6.73億元,比上年增長4.5%。11家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3.11億元,增長6.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總產值1.79億元,增長0.2%。全年簽訂契約額15.89億元,增長5.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76441平方米,下降0.07%。
第三產業
2021年,石泉縣房地產開發投資4.52億元,比上年增長127.39%;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214296平方米,下降19.20%;商品房銷售面積34362平方米,下降53.03%;商品房待售面積52613平方米,增長2.83%。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902.95元,同比增長20%,收入累計2786.13,增長14.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零售額16.63億元,增長17%。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零售額30.84億元,增長15.2%;鄉村市場3.44億元,增長19.5%。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27.56億元,增長15.5%;餐飲收入6.73億元,增長16.2%。全年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單位)實現網上零售0.36億元。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五金、電料類下降22.4%,書報雜誌類增長3.8%,家具類增長46.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1.4%,日用品類增長18.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34.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3%,飲料類增長10.3%,糧油、食品類增長29.3%,菸酒類下降7.4%,汽車類增長50.5%。外貿進出口總額0.4億元,比上年增長5%,其中出口0.4億元,增長5%。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13.81億元,同比增長15.19%,比年初增加15.0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56.09億元,同比增長9.72%,比年初增加4.97億元。存貸比為49.28%,比上年下降2.46個百分點。旅遊業總收入45.16億元,同比增長6%。
交通運輸
石泉縣交通便捷。陽安鐵路、210國道、316國道在縣內交匯,十(堰)天(水)高速、西(安)漢(中)高速橫貫其中,已成為東接襄渝、西連寶成、南通巴蜀、北抵關中的重要交通樞紐,與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等大都市形成了半日經濟圈。2021年,石泉縣在冊運營車輛擁有量581輛,其中,載客汽車260輛,載貨汽車321輛。公路總里程2253.82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8千米,普通國省幹線公路271.518千米,縣鄉村道1982.311千米。公路客運周轉量6273.9萬人/千米(不含110輛計程車、75輛公車數據),公路貨運周轉量50895.9萬噸/千米。縣境內水路航運船舶70艘,水運航運里程60千米,水運客運周轉量35.48萬人/千米,水運貨運周轉量1348.18萬噸/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2年,石泉縣有國小16所(未含國小教學點23個),在校學生10655人;國中10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在校生5055人;全縣學齡前兒童入學率98.69%,國小升學率100%,國中升學率98.44%。有高級中學2所,當年招生956人,畢業852人,在校學生2803人;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當年招生449人,畢業人數649人,在校學生1207人。應屆畢業生就業人數438人,應屆畢業生升學人數210人,畢業學生就業升學率99.8%。有幼稚園18所(其中民辦幼稚園4所),在園5355人。普惠性幼稚園占比達100%,公辦幼稚園占比達77.8%。
文化事業
2022年,石泉縣有圖書館1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2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有廣播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戶終端數)18980戶,其中縣城用戶3921戶,各鎮用戶15059;本年新增用戶70戶。有國家(縣級)綜合檔案館1個,館藏76個全宗,館藏資料17078冊、館藏檔案34935卷、88241件。
體育事業
2021年,石泉縣組織開展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6場次,完善縣、鎮、村(社區)社會體育組織網路建設,指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活動,成功舉辦了太極拳、桌球、柔力球、健身操、象棋等全民健身運動各類比賽。積極探索“體育+旅遊”深度融合,景區健身步道及其他體育設施項目有序實施。
醫療衛生
2022年,石泉縣有衛生健康機構20個,其中:醫院7家(含民營4家),衛生院11家(中心衛生院8家、鎮衛生院3家),衛生防疫機構1家,婦幼保健機構1家。共有床位966張。有衛生人員131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73人(其中執業醫師253人,執業助理醫師43人,註冊護士494人)。
社會保障
勞動就業
2022年,石泉縣城鎮新增就業1202人,登記失業243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02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0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1%。
社會保險
2022年,石泉縣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8794人,比上年增加482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2809人,比上年增加309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105074人;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9276人,其中,在職職工人數13737人,離退休人員人數5539人,擴面新增參保871人。
社會福利
2022年,石泉縣體育彩票銷售網點14個,專營店12個,占比85.7%。全年銷售1724.7萬元,比上年增長88.28%。
老年人事務
2022年,石泉縣有敬老院17所,床位2034張。
歷史文化
文物
馬嶺壩遺址
馬嶺壩遺址,位於石泉縣池河鎮新興村,為秦漢時代的古村落遺址,背山臨水,面積約500平方米,距表層平均深度60厘米處即有明顯文化層。出土大量繩紋板瓦、灰陶、筒瓦、漢磚。繩紋板瓦和筒瓦,出土層似乎系古村落街面。其它粗砂陶片、石斧及碎石料,紅燒土明顯為新石器時代遺物。同時在遺址範圍內,農民曾挖出有三彩陶罐和銅幣,還有明代瓷片。
絲銀壩遺址
絲銀壩遺址,位於石泉縣城關鎮絲銀壩社區,為戰國秦漢時期聚落遺址,分布面積約2萬平方米。據史料記載,子午古、新道由境內而過,現西萬公路也隔河相望,自古盛產絲綢得名。採集有繩紋夾沙紅陶、灰陶、紅陶板瓦、筒瓦、泥質細繩紋灰陶罐、繩紋陶釜等器物殘片標本。
饒峰遺址
饒峰遺址,位於石泉縣饒峰鎮饒峰村,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遺址平面呈不規則四邊形,南北長,東西窄,地勢比較平坦,地表面散布有大量陶片、瓷片,文化內涵從漢代延伸到宋代。代表性遺物有底部灰白胎、白釉的邢窯瓷碗,白胎青釉的龍泉窯瓷片,灰白胎黑釉的建窯瓷片,以及夾沙紅陶片。
獅子堡洞穴遺址
獅子堡洞穴遺址,位於石泉縣喜河鎮長陽村,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洞穴遺址平面大體呈長條形,洞口向里深14.4米,最寬處4米,洞內高2.6米,洞口為人工砌成。洞口寬1.2米,高1.8米。洞內左側有人砌石牆,牆厚1.1米,高2.5米,距門框1.3米之處,有長、寬各30厘米的天窗,窗下70厘米處,有2槍眼。洞內有一水池,用青磚砌成。
風俗民情
民歌
石泉民歌,小調曲調優美,蘊藏量巨大,民歌分有山歌、小調、花鼓子、八岔、船公號子、過山號子、勞動號子、孝歌、新民歌等。且腔調多,有高腔、平腔、撒花調、花鼓調等,韻律優美、動聽,極富情趣,耐人尋味。
民舞
石泉的民舞有舞獅子、舞龍燈、彩蓮船、踩高蹺、打連響等。其中火獅表演集舞蹈、雜技於一體,聚勇氣、智慧於一身。
民間美術
石泉的傳統民間美術豐富,主要有:剪紙、刺繡、編織、石雕、木雕、根雕、紙紮、印染、古陶製作等。其中石泉的根雕在陝西省獨樹一幟,自成一派,不僅注重外部造形,更注重內在神韻。其種類大到人物、飛天、菩薩、桌椅、花架,小到花、鳥、魚、蟲都神形兼備,頗具玩味。
風景名勝
中壩大峽谷景區
中壩大峽谷景區,位於石泉縣後柳鎮,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為廂式峽谷,具有窄、長、秀、奇、清、靈、野、神、險、幽的特點。溪流、峽谷、原生態的自然山村構成了該景區的自然資源要素,純樸的民俗民風是該景區的主要人文資源。
漢江石泉古城景區
漢江石泉古城景區,位於石泉縣城,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現保存有始建於唐代的禹王宮以及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
燕翔洞景區
燕翔洞景區,位於石泉縣熨斗鎮,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天然石灰岩溶洞,是西北地區保存最完好、洞內景觀最豐富、體積最大的溶洞群,洞內有石鐘乳、石瀑、石舟、石柱、石幔、石旗、流石壩、石花、石筍等各種奇石。
鬼谷嶺景區,位於石泉縣雲霧山鎮,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鬼谷嶺又名雲霧山,是石泉境內最高山峰,也是國家森林公園。戰國時期思想家、謀略家、縱橫學派鼻祖鬼谷子曾在此講學授徒。鬼谷嶺主峰被五條蒼勁山脈拱托,喻稱“五龍捧聖”。鬼谷嶺的美景主要由奇峰、奇石、奇樹、奇洞、奇露共同構成,人們稱之為“五奇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