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喜河鎮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時期的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在建立石泉縣的同時,就在此設立了魏寧縣,清代稱梅湖鎮(因水流迂迴,水面呈梅花形),後因“梅”與“霉”諧音,故改名為喜河,因水運方便,素有“小漢口”之稱。
喜河鎮地處石泉縣最南端,距離縣城35公里,由原4個鄉鎮合併而成,歷史悠久,在西魏時期屬魏寧縣所在地。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喜河鎮位於石泉南部,距縣城21公里(公路里程35公里)。該鎮東至漢江與長陽鄉隔江相望,東南至石泉咀,隔藕溪溝與漢陰縣漢陽鎮毗鄰,西南與
熨斗鎮接壤,北至大王山與後柳、中壩交界。面積約8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該鎮西北多山,東南為丘陵地帶,海拔最高處西北界大王山海拔1381米,最低處石泉咀海拔319米,為全縣最低點。
氣候
該鎮屬亞熱帶邊緣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攝氏14.6度,年均日照數1811小時,冬無嚴賽,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水文
境內主要河流為漢江,由東部邊緣自北曲折行進,境內長約15公里,省重點項目—喜河水電站正在鎮境內距石泉咀約3公里處興建。
行政概況
全鎮總面積145平方公里,轄18個村1個社區,5142戶17688人,共有耕地面積23381畝,其中水田4692畝;林地149036畝。
經濟概況
2011年撤鄉並鎮後,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循環發展”的思路,結合我鎮實際,按照“山上建產業、山下建社區”的建設思路,加大移民搬遷力度“挪窮窩”;調整產業結構“換窮業”;開展教育扶貧“斬窮根”。近年來,累計完成移民搬遷1267戶4512人,其中王家莊安置小區277戶;新建密植桑園850餘畝;培育10張以上養蠶大戶182戶;發展牛、羊、豬、雞等養殖大戶68戶;新建核桃、茶葉等經濟林特園1700餘畝;建成有機蔬菜120畝;發展魚、龍、蝦等水產養殖大戶38戶;覆蓋餐飲、賓館、運輸等三產服務業21戶。實現2014年出欄生豬22250頭,羊7508頭,牛2148頭,家禽11.21萬隻,水產2178噸,產茶48噸,產繭180噸。2014年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825元增長到827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