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古鎮

熨斗古鎮

熨斗古鎮距今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驛站古鎮熨斗鎮建在喀斯特地貌的溶岩之上,現存古街多是明清時期建築,尤以“讓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 的吊腳樓最為有特色。古鎮依山傍水而建,富水河緊緊環抱,雖經千百年的時代變遷,仍然保留著昔日恬淡、古樸、優雅的風貌,頗具“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熨斗古鎮
  • 地理位置: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古戲樓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陝西省安康市
  • 建議遊玩時長:半天
  • 適宜遊玩季節:夏秋最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古鎮由來,交通信息,民俗風情,

古鎮由來

筒車壩有個小地名叫苟家壩,水田和地坪九十八畝,其地形像舊時縫紉用的熨斗道光二十三年後筒車壩更名為熨斗壩,後來叫做熨斗鎮。
熨斗古鎮熨斗古鎮
還有一種說法是,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23年)七月,洪水猛漲,沖毀了筒車,就有陰陽先生說水火不相容,想要防治水患必須用火物鎮壓。而熨斗即為火物, 紅燙的熨斗無疑可避水驅水,故將鎮名更名為熨斗鎮。說來也怪,自熨斗名字叫開後,該地竟再也未發生過大的水患,老百姓安居樂業,大自然風調雨順,熨斗鎮就一直叫到如今。
熨斗古鎮距今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是川楚古道上的一座驛站古鎮,屬子午古道的分支。熨斗古鎮現存古街多是明清時期建築,尤以建在喀斯特溶洞之上的地貌以及“讓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吊腳樓最有特色。古鎮依山傍水而建,立於鎮外,極目遠望,可見幢幢木屋磚舍依山分布,重重疊疊,錯落有致。富水河緊緊環抱著古鎮,緩緩流動的河水清澈見底。古鎮處處透著恬淡之美,頗具“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古鎮街道,用青石鋪築而成,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昔日商賈雲集,商貿繁榮時有老字號十多家,名播川陝湖廣。
熨斗鎮是石泉縣歷史上有名的古鎮之一,四十分鐘就可抵達西鄉縣的高川,大半天便可出陝入川。據祖居熨斗鎮的老人們講:解放前在鎮下街頭立有一個閘子門,門額上書“川楚通道”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落款為道光二十年。明清時期每逢集日,熨斗街上川陝客商雲集,商貿興隆,古戲樓上演的漢劇韻味悠長,使人流連忘返。當年熨斗街上有十多家百年老字號,如:源茂盛,天成祥,天成福,天成和,義順和,金盛堂,義順鑫,德懋鴻,昆泰豐,長興久,榮壽堂等。這些老字號大多是藥鋪和旅店,生意十分紅火。據70多歲的吳明森老人講,他家祖上是開旅店的,小時候他就記得每晚至少有十多個馬幫在他家住宿,旅客中有四川客商也有漢中地區的客商。當時有一種民謠叫“白龍下川,黃龍入陝”。白龍指棉花,黃龍指黃表紙。也就是說通過熨斗鎮將陝西的棉花運往四川,將四川的黃表紙和食鹽運入陝西,由此可見熨斗鎮在當時是十分重要的商旅要道。距熨斗鎮15公里的喜河鎮(現名稱),因位於漢江邊,交通便利,市場繁榮,早在西魏廢帝元年(公元552年),就在此設立魏寧縣,古有“小漢口”之稱。早年,川陝的客商趕著馬幫將貨物通過熨斗鎮運到喜河碼頭,再裝船走水路運抵漢口,同時馬幫又將從船上卸下的貨物運回四川以及漢中的西鄉,鎮巴,洋縣等地。
解放後,隨著公路交通的日益發展,繁華了千百年的川楚古道沉寂了下來。現在當你來到熨斗鎮,千年古鎮的風貌仍依稀可見:青石板街,木板門面,古戲樓,關帝廟,以及通往漢中、四川的古商道,這些都已成為見證熨斗古鎮興衰歷史的文物古蹟,彌足珍貴。隨著燕子洞景區的對外開放,熨斗古鎮也將向遊客展現其古樸滄桑的風韻,讓人們從中品味、追尋曾經的喧鬧與繁華。

交通信息

乘車線路:在石泉乘開往熨斗古鎮的班車可達
自駕線路:
1.西漢高速:西安--大河壩(石泉/佛坪,西漢高速155公里)--兩河鎮(210國道11公里)--石泉縣(省級公路39公里)--蓮花古渡/漢江三峽(省級公路9公里)--桂苑(省級公路24公里)---熨斗鎮(全程249公里)。
2.西康高速:西安--五里(西康高速195公里)--馬嶺關隧道(316國道77公里)--蓮花古渡/漢江三峽(省級公路1公里)--桂苑(省級公路24公里)--熨斗鎮(全程311公里)。

民俗風情

熨斗是個多民族集聚地,民風純樸,民俗南介,形成了鮮明而豐富的民俗特徵,茶文化,桑蠶文化更是影響深遠。在此聽漢劇吃特產,使人疑在川中;乘木舟聞漁歌,又似江南別景;在咿咿的方言中,穿行古街,仿佛時光倒流;而古戲樓、牌樓、喬泰和酒樓和吊腳民居常使遊人流連忘返。當地餐飲特色極為突出,無論山珍野味,無論葷素,無論酒水,全采於自然均施以當地特色,實為天下美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