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黃素

安卡黃素

紅曲色素是我國傳統的由紅曲菌發酵生產的天然功能性色素,作為添加劑在食品特別是肉品工業中有很好的套用前景。紅曲色素組成複雜,已確定結構式的主要有6種:紅色的紅斑胺素(rubropunctamine)、紅曲紅胺素(monascorubramine),橙色的紅斑紅曲素(rubropunctatin)、紅曲紅素(monascorubrin)和黃色的紅曲素(monascine)、安卡黃素(ankaflavine)。

安卡黃素分子式C23H30O5,分子量386.49,是醇溶性色素,一般紅曲色素中的安卡黃素約占 5%,其性質比紅色色素穩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卡黃素
  • 外文名:ankaflavine
  • 分子式:C23H30O5
  • 分子量:386.49
  • 顏色:黃色
  • 分離:薄層色譜法、柱色譜法等
紅曲色素,安卡黃素的概述,安卡黃素的合成,安卡黃素的分離,

紅曲色素

紅曲色素是紅曲菌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聚酮化合物的混合物(,組成較複雜。使用不同的紅曲菌株、培養基、發酵條件所產生的紅曲色素組成有較大差異,因而其生成途徑也有不同。
有關紅曲色素的現代研究日本起步較早,從1890年便開始對其進行分離研究,20世紀30年代紅曲色素傳到了歐美,之後各國都相繼開始了對紅曲菌分類鑑定、紅曲色素髮酵提取工藝及生產套用等方面的研究,對其組分分離、結構鑑定及代謝機理等方面也開展了一些工作,但研究進展緩慢。近10多年來,隨著微生物學的發展,中外的專家學者對紅曲色素進行了大量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紅曲色素分離、結構鑑定及改性、生成機理、菌種改良、液態發酵工藝最佳化、代謝產物基因調控、功能性及安全性等理論和套用方面的研究都卓有成效,不斷拓展著紅曲色素的套用領域。

安卡黃素的概述

紅曲色素是我國傳統的由紅曲菌發酵生產的天然功能性色素,作為添加劑在食品特別是肉品工業中有很好的套用前景。紅曲色素組成複雜,已確定結構式的主要有6種:紅色的紅斑胺素(rubropunctamine)、紅曲紅胺素(monascorubramine),橙色的紅斑紅曲素(rubropunctatin)、紅曲紅素(monascorubrin)和黃色的紅曲素(monascine)、安卡黃素(ankaflavine)。
安卡黃素分子式C23H30O5,分子量386.49,是醇溶性色素,一般紅曲色素中的安卡黃素約占5%,其性質比紅色色素穩定。

安卡黃素的合成

安卡黃素的合成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多聚酮合成途徑,產生生色團;脂肪酸合成途徑,產生中長鏈脂肪酸,經轉酯化作用連線到生色團上。即1分子乙醯CoA和3分子丙二醯CoA在聚酮體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s,PKSs)的作用下生成四酮化合物,四酮化合物再與1分子丙二醯CoA生成五酮化合物,如此循環使酮基化合物碳鏈加長產生聚酮發色團,脂肪酸與乙醯CoA作用生成聚酮酸,聚酮酸與發色團的羥基進行酯化反應,最後生成安卡黃素分子。

安卡黃素的分離

目前主要採用薄層色譜法、柱色譜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等分析研究紅曲色素中的各種組分,前兩種方法過程複雜,精密度差,分光光度法只能以色價反映紅曲混合色素中紅色組分的總量,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對設備要求高,已見報導的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多用於分析紅曲色素的組分,未進行定性定量檢測,張慧娟等建立了以HPLC檢測紅斑紅曲素的方法,但採用HPLC同時測定紅曲色素產品中的多種單一組分的方法國內尚未見報導。一般紅曲色素都呈現偏紅色調的顏色,其中黃色成分含量很少,因而如能檢測紅曲色素中兩種黃色組分的含量即可一定程度的反映色素的純度和質量。
崔莉等採用自製的紅曲素和安卡紅曲黃素對照品,建立了同時檢測紅曲色素產品中紅曲素和安卡黃素的方法:Shim-PackHRC-ODS柱(250mm×4.6mm,5μm);柱溫:室溫;檢測波長:394nm;流動相:甲醇-水溶液(80:20);流速:1.0ml/min;進樣量20μl。通過檢測我國部分紅曲色素產品,顯示紅曲素和安卡黃素含量的不同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紅曲色素產品的組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