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區域

學習型區域是建立在區域信息化、網路化基礎上,各區域主體在能動回響各種挑戰和機遇過程中,形成具有柔性化的網路組織的區域。它強調區域是否有對外界環境變化進行整體性快速與柔性反應的能力.以及區域內現代企業、市場、政府、公眾以及其他主體之間是否具有互動與協同關係,更強調學習是學習型區域獲取上述能力與關係的關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習型區域
  • 類型:經濟術語
特徵,原則,措施,

特徵

學習型區域具有以下特徵:
(1)學習型區域具有被區域公眾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的構想,能夠協調個人、部門和區域公共利益,促使個人、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協同一致共同為實現區域發展構想而努力。
(2)學習型區域的基本構成要素是學習型單元。只有區域內的每一個個體、每一個組織都成為不同的學習型單元,整個區域才能成為學習型區域。
(3)學習型區域的本質特徵是善於不斷學習,學習成為實現個人價值、提高組織利益和區域經濟績效的根本途徑。建立在有效的個體學習組織學習和區域學習之上的學習型區域具有高水平的創新能力。其中,區域學習是提高學習型區域創新能力的關鍵。由於區域創新能力的提高,使學習型區域的經濟發展以創新為動力。
(4)學習型區域形成了本地化產業簇群。由於互動學習和知識的本地化轉移,特定的產業在一定地域內集聚。空間接近使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大學和科研院所之間的“互動學習”更加便利,促進意會知識的產生和傳播,實現知識資源共享。產業簇群內部激烈的競爭與合作是形成區域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
(5)學習型區域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本,組織間建立了高度信任關係。學習型區域組織間的相互作用是在市場競爭和現有制度框架下形成的,不僅反映了市場關係,也反映了社會和文化內涵。組織間的高度信任減少了知識交流中的不確定性,降低了交易成本

原則

對於將創建學習型區域作為區域發展戰略目標的區域,由於採納的政策不同以及所處的社會和經濟環境迥異,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也顯示出不同的發展軌跡。不同的區域創新系統具有不同的特色,不可能描繪出一個最優的區域創新系統作為範本。任何不考慮本區域的特殊條件,照搬其他區域成功經驗的做法都注定要失敗。當然,強調學習型區域的特色,並不是否定其共性。區域政策制定者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學習型區域的一般特徵中歸納出政策原則,根據區域的特殊環境和資源狀況,決定這些政策原則的具體套用方式。以下政策原則對於創建學習型區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第一,提供有效的個體終身學習所需的高質量教育體系。
第二,通過教育和培訓,培育有技能和有知識的個體勞動力,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並通過個體學習作用於組織學習來獲取個體學習的全部收益。
第三,在企業內部以及企業和系統中相互作用的其他組織之間,建立適當的網路,以提高組織學習績效。
第四,推動有效的組織學習,不是只針對傳統的高技術部門,而是涉及區域經濟中所有具有發展高水平創新潛力的產業和服務業。
第五,合理利用區域已有的資源,使之為區域創新戰略做出貢獻。
第六,積極回響新的經濟和社會變革,“遺忘”區域以前遺留下來的、不恰當的實踐和知識。
第七,協調各部門和不同的管理層次(區域和國家)的政策。
第八,制定戰略,培育適當的社會資本,使之成為促進有效的組織學習和創新的關鍵機制。
第九,不斷評價個體學習參與、創新和勞動力市場變革之間的關係,解決好區域人口中下崗群體的再就業問題。
第十,確保區域學習和創新戰略的合法性,使之成為區域全體人民的共識。

措施

1.加強個體學習,提高個體的創新能力
第一,加快教育體制改革。一是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打破國家辦教育的單一模式,形成社會多元化辦學的新體制。二是深化學校人事、分配、財務制度改革,著重解決學校管理體制僵化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激活廣大教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第二,大力發展基礎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提高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加快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專業結構,努力培養建設學習型區域所需的各種人才。
第三,改善社會文化環境,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力宣傳和積極引導公民終生學習,確立視學習為生活第一需要的生活觀;建立和完善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使各類學習場所遍及區域各個角落,形成一個強大的、富有吸引力的“學習場”。
2.加強組織學習,提高系統要素的創新能力
第一,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建立獨特的、具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
第二,加快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快套用型科研單位轉制,改革科研院所人事用工制度和分配製度,鼓勵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及科技人員以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或與各種所有制企業合作。
第三,發揮大學的知識源泉的作用。發展大學科技產業。加強大學科研與產業R&D的聯繫,改進大學研究體系,增強產業R&D能力,提高創新水平。同時,鼓勵發展大學科技產業,提高大學科技成果的產出率和轉化率。
3.加強區域學習。促進系統要素間的互動
第一。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繫。是加強本地企業之間的聯繫。由政府通過政策、項目、財稅等手段,促使企業自發或由行業組織牽頭。以共同開發、共建研發機構、共同支持研究機構的研究與開發,形成植根於本地的產業簇群等形式,從互補的人力和技術資源中獲得協同作用,促進企業之間的知識流動。二是加強本地企業與區外企業,特別是國內外大公司之間的聯繫。進行聯合開發,共建技術開發機構;進行資產重組,吸引國內外大公司兼併本地企業。
第二,加強企業與公共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繫。企業要充分利用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與大學和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科研機構要自覺面向市場,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深入了解企業的技術需求,組織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大學要成為知識和科技開發與研究中心,與企業建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關係;人事部門和各企事業單位要為科技人員的流動提供便利條件。
第三,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調控效率。政府對創新的管理應從直接管理方式向以間接管理為主的巨觀調控方式轉變;管理手段從以行政指令和計畫為主,向利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市場機制進行調節與管理轉變;完善科技立法。加強智慧財產權的管理和保護;加強知識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貸款為支撐、外資和社會集資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建立和健全開放的技術市場體系,加強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
總之,創建學習型區域,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科技、經濟、教育、文化及社會的各個部門、各個方面,需要區域內所有行為主體的共同參與。要經歷一個漫長的變革過程,經過長期努力才能見到成效。任何希望在短期內建成學習型區域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創建學習型區域,應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利用人力資本結構資本、社會資本等資源,制定體現地區特色的政府干預政策。確保學習型區域的創建有效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