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從做人開始

學佛要從做人開始

《學佛要從做人開始》選取了三百多個古代禪者充滿智慧和哲理的小故事,並按照上述的五條大道分成了“正精進·禪是一盞燈”、“正念·禪是一陣風”、“正業·禪是一杯茶”、“正命·禪是一顆心”、“正見·禪是一枝花”五個類別。禪是一杯茶,無色無味,每個人會在口渴的時候去喝它。禪雖不可言傳,但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投子大同禪師與嵇山章禪師在室外品茶,大同禪師指著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綠樹、藍天白雲說:“森羅萬象,都在裡邊。”章禪師將茶水潑在地上:“森羅萬象,在什麼地方?”大同禪師說:“可惜了一杯茶。”喝茶是禪,吃飯是禪,脫離日常生活去找禪的智慧則無異於“騎驢覓驢”。禪是一顆心,無嗔無痴,以最真誠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禪師在院子裡種了一園好菊花,山下村子裡的人紛紛來向禪師要幾株種在自家院子裡。禪師答應了,他親自動手挑揀最鮮、枝葉最粗的幾株,挖出根須送到了別人家裡。前來要花的人絡繹不絕。沒幾天院裡的菊花就被送得一乾二淨了。弟子看到滿院的淒涼,說道:“真可惜!這裡本應該是滿院香味的。”禪師笑道: “這樣豈不是更好,三年後一村菊香!”

基本介紹

  • 書名:學佛要從做人開始
  • 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
  • 頁數:318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鑫三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作者:龔宇華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46233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希望讀者能從《學佛要從做人開始》中觸摸到禪的真諦,在物慾橫流的俗世里,擁有一片自己的清涼天地。
時來時不惑,事去時不留。
趙州禪師一生疏散不羈,過著隨遇、隨緣、隨喜、隨眾的生活,從來都是處處無家處處家,而他一生去水,到八十多歲都在外面行腳。有詩說:“趙州八大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趙州禪師行腳,其實是因當初有僧問他:“將來劫火焚燒的時候,四大五蘊的身體還壞也不壞?”
趙州禪師答曰:“會壞。”僧再問:“既然身體會壞,那就隨他去了。”
對趙州禪的回答,其僧甚疑,趙州禪師也猶豫起來,所以就遍歷山川,到處行腳,該師解疑,所謂“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
這一天,他行腳到雲居禪師處。雲居禪師問答:“你年紀這么大了,仍到處奔跑,為什麼還不找個長居安身的住處?”
趙州禪師聽後,像什麼都不懂似的問道:“怎么樣才是我長居安身的住處呢”。
雲居禪師道:“山前有一處荒廢了的古寺基地,你可以把它修復好居住”。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七佛通戒偈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四第一偈
世人多重金,我愛剎那靜。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
龐蘊興家修行偈
希望讀者能從中觸摸到禪的真諦,在物慾橫流的俗世里,擁有一片自己的清涼天地。

圖書目錄

正精進·禪是一盞燈
1. 半路子人與半路子事
2. 非禮勿行
3. 雪竇非郵差
4. 清風是知音
5. 床頭女像
6. 求人不如求己
7. 心空及第
8. 參禪法器
9. 劍客的故事
10. 知非便舍
11. 慧可安心
12. 未卜先知
13. 自己的佛
14. 劍道要訣
15. 一覺成佛
16. 斷指求法
17. 滴水開悟
18. 山高怎阻野雲飛
19. 禪力就是定力
20. 磨磚成鏡
21. 一休曬經
22. 大肚容人
23. 內不心亂為定
24. 馬祖擋路
25. 虛幻之城
26. 沒時間老
27. 泥中蓮花
28. 水滿自溢
29. 行囊空空
30. 並不受矛盾影響
31. 佛祖吃水
32. 悟無生忍
33. 禪師解夢
34. 佛陀論馬
35. 萬丈高樓始於壘土
36. 不作不食
37. 成功在於堅持
38. 聰明在於勤奮
39. 凡事靠自己
40. 自己的價值
41. 關於成功
42. 逸豫使人亡身
43. 養成認真踏實的習慣
44. 禪師的教化
45. 虔誠的心
46. 真正的地獄
47. 絕知此事要躬行
48. 兩個和尚的故事
49. 做意志堅定的人

正念·禪是一陣風
1. 布施有度
2. 黃豆降鬼
3. 比大
4. 無明
5. 撥扇起火
6. 靈利道人
7. 想成佛的皇帝
8. 新婦騎驢
9. 該放下時就放下
10.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11. 俗眼無珠
12. 提起放下
13. 男女無別
14. 道信拒旨
15. 不被迷惑
16. 達摩論寶
17. 無氣可生
18. 愛不執著
19. 鎖虛空
20. 老和尚與小和尚
21. 知色知欲
22. 四大皆空
23. 行腳僧
24. 性天真佛
25. 心滅法滅
26. 放下得道
27. 一念嗔心
28. 跳過時間的紐扣
29. 來來往往
30. 和尚喝粥
31. 黃金毒蛇
32. 空與色
33. 禪言得失
34. 輪迴流轉
35. 悟禪無欲
36. 皆因繩未斷
37. 世上沒有後悔藥
38. 愛的教育
39. 貪得無厭
40. 貪慾是人性最大的缺憾
41. 遠離貪慾
42.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43. 節制欲望
44. 多撿一些
45. 自我解脫
46. 風物長宜放眼量
47. 八折誦經

正業·禪是一杯茶
1. 吃粥與吃茶
2. 一片菜葉
3. 無事不禪
4. 只是一杯茶
5. 鎮州蘿蔔
6. 圓夢
7. 一宿禪
8. 意在钁頭邊
9. 峨山開悟
10. 騎牛覓牛
11. 偈語
12. 每天吃什麼?
13. 我們的禪道
14. 禪是自由
15. 出世入世
16. 禪之不定
17. 風吹雲過
18. 禪師與乞丐
19. 見山忘道與見道忘山
20. 對死的讚美
21. 因果分明
22. 禪師的生活
23. 平常心是道
24. 禪無妄語
25. 佛子天然
26. 美麗的寺廟
27. 雲水隨緣
28. 超度亡狗
29. 一念自在
30. 當下之時
31. 月光滿堂
32. 皆有生死
33. 虎撲先低頭
34. 珍惜今天
35. 做自己的主人
36. 刮金救人
37. 放寬心胸
38. 學會放鬆
39. 心淨國土淨
40. 憐取眼前人
41. 沉默是金
42. 一念之間
43. 致富之道
44. 修養自己的魅力
45. 幽默
46. 另一種心境
47. 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
48. 孝敬父母
49. 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
50. 誠實做人
51. 關於失戀
52. 隨緣

正命·禪是一顆心
1. 鬥雞悟道
2. 廢紙一堆
3. 懷疑生暗鬼
4. 體相本自然
5. 高尾染坊
6. 一口好牙
7. 酒缸里的人
8. 天下第一的茶道
9. 誠實無欺
10. 一村菊香
11。給衣服吃飯
12. 徒為師師
13. 文殊現身
14. 雪霽便行
15. 慈悲
16. 禪師的眼淚
17. 漂泊的詩人禪師
18. 捐血救人的太子
19. 化緣睡覺
20. 自懺他懺
21. 方外之交
22. 善自珍重
23. 為師胸懷
24. 情與無情
25. 禪師的洗腳石
26. 大千世界一禪床
27. 善惡正反
28. 布袋拖耳
29. 禪師與小偷
30. 笑口常開
31. 禪無雜邪
32. 鹽醬人生
33. 不許為師
34. 正受燒書
35. 禪的寬恕
36. 骷髏盛粥
37. 護賊度賊
38. 寒山的處事秘訣
39. 不信是真諦
40. 開悟心自寧
41. 風水與平安
42. 不要拂拭
43. 不要欺世盜名
44. 道信收徒
45. 青梅子不可隨便給
46. 風動幡動
47. 須彌藏芥子
48. 心無外物
49. 乞丐買餅
50. 心有滯,而眾法皆不通
51. 其一其二
52. 自重自律
53. 從容處事
54. 第三個金人
55. 即心即佛
56. 落花無言
57. 到底誰比誰強
58. 有容乃大
59. 不計人間毀譽
60. 謙遜是美德的色彩
61. 快樂的法門
62. 照亮自己
63. 推己及人
64. 人我之分
65. 真誠做人

正見·禪是一枝花
1. 貌美的佛陀
2. 悟性不得模仿
3. 緣起性空
4. 煩惱是佛
5. 靈佑踢瓶
6. 吃蜜謝罪
7. 智閒開悟
8. 虎和尚
9. 衣裹真珠
10. 傳法要傳心
11. 斬蛇悟性
12. 里外之分
13. 有相無相
14. 打坐與參禪
15. 心淨土淨
16. 雲在青天水在瓶
17. 非驢非馬
18. 如水歸水
19. 惟心淨土,自性彌陀
20. 退禮
21. 心性如一
22. 話頭禪
23. 虎頭長角
24. 丙丁童子來救火
25. 一生萬法,萬法皆一
26. 我也有舌頭
27. 變與不變
28. 不在別處
29. 百年一夢
30. 我往西方走
31. 自己的住處
32. 生時操勞,死為休息
33. 什麼是禪
34. 一與三
35. 我是侍者
36. 信馬由韁
37. 剪指教徒
38. 獨超物外
39. 大顛與韓愈
40. 我也不是佛
41. 搶不走
42. 睹影自悟
43. 無形無相
44. 轉穢為淨
45. 責罵與慈悲
46. 銀貨兩訖
47. 真禪無物
48. 枯木嚴寒
49. 心淨生佛
50. 杯水禪機
51. 肉眼心眼
52. 仁者心動
53. 滿招損,謙受益
54. 禪的妙用
附錄:古代先賢參禪

文摘

正精進·禪是一盞燈
1.半路子人與半路子事
成功講耐住寂寞,行百里者半九十,沒有努力堅持到最後常常使我們後悔不已。
一個小和尚因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下山還俗去了。
不到一個月,因為耐不得塵世的口舌,又上山了。
不到一個月,又因不耐寂寞下山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對他說:“你乾脆不必學佛,脫去袈裟吧;也不必認真去做俗人,就在廟宇和塵世之間的涼亭那裡設一個去處,賣茶如何?”
這個還俗的小和尚就討了一個小媳婦,開起一個茶店。老僧的指引很對,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
小和尚沒有恆心,難修正果。人做事如果沒有恆心,難成大事。所以決定各人成就的不只是天資,還有後天的努力。小和尚一半的努力換來一半的成果,也算很公平了。
2.非禮勿行
佛講六根清淨,身體去除浮躁、波動、欲望、喧鬧,以達到澄明之境。
有一學僧元持在無德禪師座下參學,每日精勤用功,卻始終無法對禪法有所體悟。有一次在晚參時,元持特別請示無德禪師道:“弟子進入叢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養,每日一無所悟,請老師慈悲請示,每天在修持、作務之外,還有什麼是必修的課程?”
無德禪師回答道:“你最好看管你的兩隻鷲、兩頭鹿、兩隻鷹,並且約束口中一條蟲,同時,不斷地斗一頭熊和看護一個病人。如果你能做到這一切並善盡職責,相信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
元持不解地說道:“老師!弟子來此參學,身邊並不曾帶有什麼鷲、鹿、鷹之類的動物,如何看管?更何況我想知道的是與參學有關的必修課程,與這些動物有什麼關係呢?”
無德禪師含笑說道:“我說的兩隻鷲,就是你時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禮勿視;兩隻鹿,是你需要把持的雙腳,使它不要走罪惡的道路一非禮勿行;兩隻鷹,是你的雙手,要讓它經常工作,盡善自己的責任——非禮勿動;我說的一條蟲那就是你的舌頭,你應該緊緊約束——非禮勿言;這隻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制它的自私與個人主義——非禮勿想;這個病人,就是指你的身體,希望你不要讓它陷於罪惡。我想在修道上這些實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課程。”
非禮忽視、非禮勿言、非禮忽行、非禮勿動,嚴於律己方能得到自由。
3.雪竇非郵差
無欲則剛,無求品自高。如果我們的心靈能破除虛妄,那么這樣真實的本心,會產生巨大的能量。
雪竇寺在浙江寧波四明山中,歷代出高僧,都以雪竇為名,但禪宗公案中的雪竇禪師是指正脈的雪竇重顯禪師,不可誤認。雪竇大師慈悲心切,誨人不倦地傳播著佛法真諦,讓人徹悟人生的本來意義,在禪林中獨樹一幟,標新立異。天下的學人士子,衲子奇僧,無不趨之若鶩,切磋印證。
大師住到雪竇寺後,莊嚴佛土,氣象一新,成為禪林雲門宗法的新祖庭。這一時期,其他禪宗派系都顯得衰落,獨有雲門一枝獨盛,所以稱為“雲門中興”。
當初,雪竇禪師在淮水旁遇到太守曾會先生。曾會問道:“禪師,您要到哪裡去?”
雪竇很有禮貌地回答道:“也許往錢塘,也許往天台去看看。”
曾會就建議道:“靈隱寺的住持禪師跟我很好,我寫封介紹信給您帶去,他一定會好好地接待您。”
可是雪竇禪師到靈隱寺時,並沒有把介紹信拿出來求見住持,一直在大眾中過了三年。曾會於三年後奉命出使浙江時,便到靈隱寺去找雪竇禪師,卻沒有人知道有這么一個人。曾會不信,便自己去雲水僧所住的僧房內,在一千多位僧眾中找來找去,才找到雪竇,便問道:“為什麼您不去見住持而隱藏在這裡?是不是我為您寫的介紹信丟了?”
雪竇答道:“不敢,不敢,因我是一個雲水僧,一無所求,所以不做你的郵差呀!”
即從袖裡拿出原封不動的介紹信交還給曾會,雙方哈哈大笑。曾會將雪竇引見給住持,禪師甚惜其才,後蘇州翠峰寺缺住持時,就推薦雪竇任其住持。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有些人會選擇成功的捷徑,但往往令人反感,而排除外部因素,有真才實學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4.清風是知音
只有在自己所做的事情里找到樂趣,才能發揮出自己的積極能動性,樂此不疲、持之以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樣,自己快樂,他人也快樂。
佛曲本來是佛教徒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所歌詠的曲調,可樂天和尚卻幾乎達到了曲不離口的程度。無論在寺院裡值更,還是到各地化緣,他總是哼哼唧唧、樂陶陶地唱個不停。從曹植的《魚山唄》到《彌勒佛曲》、《如來藏佛曲》、《釋迦牟尼佛曲》、《觀音佛曲》……他唱了一曲又一曲。
有一天,一個跟隨他化緣的小和尚終於忍受不住心中的疑惑,問樂天和尚道:“師兄,你整天樂顛顛地唱個沒完,究竟是唱給誰聽呢?”“當然是唱給佛陀、唱給菩薩聽了。”樂天一邊哼唱著一邊說。
“在寺院裡是唱給佛陀、菩薩聽,來到鄉間野外,也是唱給他們聽嗎?”小和尚笑嘻嘻地說,“你有時間唱,佛陀和菩薩還不一定有時間聽呢。”
“那就唱給自己聽。”樂天依然樂呵呵地說。
“鑫佛曲唱給自己聽,不是有失敬仰嗎?”小和尚故意裝著嚴肅的口氣部。
“那就唱給清風聽,”樂天和尚笑得更舒暢了,手舞足蹈地說,“對了對了,清風是佛曲的載體,清風是我的知音。”
做事不僅僅是為了他人,也是為了自己。可以不為了達到某種其他的目的,只是為了做該事本身。
5.床頭女像
美好的外表與美好的心靈本來沒有本質的區別,但人們往往只能見到外表,而忽視了內在。
在安積良齋的床頭,無論何時都掛著一個女人的相片,還隨時在相片下供獻珍奇果品。這裡面有一段有趣因緣。
安積因幼年出天花,面貌非常醜陋,疤痕滿臉,像個怪物。他年輕時娶的妻子嫌他面目醜陋,忍受不了,最後和他離婚了。
安積對鏡長嘆,痛苦萬分。有一天,他突然明白了,一個人的價值在於心靈,身體的缺陷無法改變,但心靈是可以淨化提升的。
於是他奮發努力,琢磨心志。後來拜在當時的大學者佐藤一齋門下,以堅忍的毅力,刻苦用功,終於成為當時第一流的大學者。
他把這一切歸功於那個因嫌惡他而離他遠去的女人。他想:“如果當初她不嫌棄我,我就不可能奮發進取,我不能忘記她的大恩。”
於是他把那女人的畫像掛在床頭,以表報答之意。
感謝那些懷疑我們的人,我們因此學會堅信。感謝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我們因此學會頑強。感謝那些迫害,苦難使我們成長。
6.求人不如求己
把希望放到別人的身上,不如把希望放到自己身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佛,都是自己的決策者和希望。
佛印了元禪師和蘇東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時,看到一座觀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禮拜觀音。
蘇東坡看到這種情形不解地問:“觀音本來是我們要參拜的對象,為何他手上與我們同樣掛著念珠且合掌念佛,觀音到底在念誰呢?”
佛印禪師道:“這要問你自己。”
蘇東坡道:“我怎知觀音手持念珠念誰?”
佛印道:“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不知道自己有無盡的寶藏,不求諸己,反求諸人,希求別人的關愛,別人的提攜,稍有不滿,即灰心失望。一個沒有力量的人,
怎么相負責任?一個經常流淚的入,怎能給入歡喜?儒家說:“不患無位,患何以不立。”只要自己條件具備,就能不求而有。觀音菩薩手拿念珠,念稱自己名號,不就是說明這個意思嗎!
有詩云:佛山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我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7.心空及第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參禪是這樣,做事亦如此,天下事大都這樣。
有位老禪僧參禪一甲子,出家數十年,未得慧解,經常悔恨不已。
一天,他見一青年法師和他人論說四聖諦之理,心生欽敬,便很誠懇地向青年法師請求開示。青年法師戲謔老禪僧道:“你只要天天以美食供養我,我一定教你證悟的法門。”
老禪師求道心切,真的以上等美食天天供養青年法師。時日一久,老禪僧要求開悟不得,老是說自己時日無多,不能再等下去了。青年法師想再和他惡作劇一番,因此說道:“好!你跟我來!”
青年法師帶老禪僧進一空屋,至一角落,叫年老禪僧蹲下,用楊柳枝點其頭說道:“這是須陀洹果!”
老禪僧一心專誠,繫念不亂,當下真的即證初果。
青年法師再道:“你雖得初果,卻有七生七死,起來,到另一個角落!”
老禪僧到另一個角落蹲下,青年法師又點其頭說道:“這是斯陀含果!此果尚有往來生死,起來,到另一個角落!”
老禪僧到另一個角落蹲下,青年法師點其頭說道:“這是阿那含果!已證不還,但在色無色界受有漏身,念念是苦。起來,到第四個角落!”
禪僧到第四個角落蹲下,青年法師點其頭道:“這是阿羅漢果!生死已了,好啦!”
老禪僧此時已證得阿羅漢果,歡喜無量,向青年法師頂禮,更設許多美食供養青年法師。
青年法師慚愧地說道:“我跟你開玩笑的,你別再認真了。”
老禪僧此時誠懇地說道:“我真的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了,不是開玩笑的。”
年老禪僧,參禪六十年,未能開悟證果,總是機緣未契,青年法師拿老人取笑,實屬不該,但反助老年禪僧證得阿羅漢果,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老禪僧對禪道六十年的堅持,後對青年法師的恭敬供養,崇尚慧解,“行解並重”,開悟證果則易如反掌矣。
“堅持”二字,說來容易,親恭實難。機緣未契時,仍堅持不懈,這就是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8.參禪法器
在外露謙卑之態,在內胸懷大志,做事如是,求學如是,古今皆然。
法遠圓監禪師在未證悟前,和天衣義懷禪師聽說葉縣地方的歸省禪師有高風,同往叩參。適逢冬寒,大雪紛飛,同參的八人來到歸省禪師處,歸省禪師一見即喝罵驅逐,眾人不願離開,歸省禪師以水潑之,衣褥皆濕。其他六人不能忍受,皆忿然離去,惟有法遠與義懷長跪祈請不退。
不久,歸省禪師又喝斥道:“你們還不離去,難道待我棒打你們?”法遠禪師誠懇地回答道:“我二人千里來此參學,豈能以水潑之便去?就是用棒責打,我們也不願離開。”
歸省禪師不得已道:“既是真來參禪,那就去掛單吧!”法遠禪師掛單後,曾任典座(煮飯)之職,有一次未曾稟告,即取油麵作五味粥供養大眾。
這件事被歸省禪師知道後,就非常生氣地訓斥道:“盜用常住之物,私供大眾,除依清規責打外,並應依值償還!”說後,打了法遠禪師三十香板,將其衣物估價後,悉數償還已畢,就將法遠趕出寺院。
法遠禪師雖被驅逐出山門,但仍不肯離去,每日於寺院房廊下立臥。歸省禪師知道後,又呵斥道:“這是院門房廊,是常住公有之所,你為何在此行臥?請將房租錢算給常住!”說後,就叫人追算房錢,法遠禪師毫無難色,遂到市街為人誦經,以化緣所得償還。
事後不久,歸省禪師對眾教示道:“法遠是真正參禪的法器!”並叫侍者請法遠禪師進堂,當眾付給法衣,號圓監禪師!
浮山法遠禪師一生得力之處就是“為法忍耐”,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經得起考驗。歸省禪師不接受他掛單,罵他、打他、用水潑他,甚至罰他變賣衣單,補償公款,即使睡在走廊檐下,也要房租,這一切都無法打退他千里求法的心愿,難怪最後連歸省禪師都贊他是法器了。
忍寧頭上一把刀。庸人做事淺堂輒止,正是缺乏忍字。
9.劍客的故事
前進的路上,不僅要風雨兼程不停朝著目標前進,更要記得看著腳下的路。
日本近代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壽郎。
當年,柳生拜師宮本。學藝時,柳生問宮本道:“師傅,根據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為一流的劍客?”
宮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
柳生說:“哇,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練,多久可以成為一流的劍客呢?”
宮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
柳生一臉狐疑,又問:“假如我晚上不睡覺,夜以繼日地苦練呢?”
宮本答道:“那你必死無疑,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劍客。”
柳生非常吃驚:“為什麼?”
宮本答道:“要當一流劍客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永遠保留一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現在,你兩隻眼睛都只盯著劍客的招牌,哪裡還有眼睛注視自己呢?”
柳生聽了,滿頭大汗,當場開悟,從此耐心求學,堅持不懈,終成一代名劍客。
保留一隻眼睛反省自己,時刻看著腳下的路,這樣才能走得更順利。
10.知非便舍
正如太陽之下也有影子,事物都是有長有短的。人們往往迷失於那些看上去璀璨的東西,卻忽視了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慧遠禪師年輕時喜歡四處雲遊。
有一次,他遇見了一位嗜煙的行人,兩人走了很長一段的山路,然後坐在河邊休息。那位行人給了慧遠禪師一袋煙,慧遠禪師高興地接受了行人的饋贈,然後他們就在那裡談話,由於談得投機,那人便送給他一根煙管和一些菸草。
慧遠禪師和那人分開以後,心想:這個東西讓人那么舒服,肯定會打擾我禪定,時間長了會惡習難改,還是趁早戒掉的好。於是就把煙管和菸草全部都扔掉了。
過了幾年,他又被《易經》迷住了。那時候正是冬天,地凍天寒,於是他寫信給他的老師,向老師索要一些寒衣,然後托人把信送到老師那裡。但是信寄出去了很長時間,冬天已經過去了,山上的雪都開始融化了,老師卻還沒有寄衣服來,也沒有任何音訊。於是慧遠禪師用易經為自己占卜了一卦,結果算出那封信並沒有送到。
他心想:易經占卜固然準確,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夠全心全意地參禪呢?從此,他再也不接觸易經之術了。
之後,他又迷上了書法,每天鑽研,居然小有所成,有幾個書法家也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他轉念想到:我又偏離了自己的正道,再這樣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為書法家,而成不了禪師了。
從此他一心參悟,放棄了一切與禪無關的東西,終於成為了一位禪宗大師。
明白自己的目標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為了成就目標而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知道了自己的所為與目標相悖,便要立刻改正,這是達到目標的最佳方法。
愛好可廣泛但術業需有專攻。學會取捨,學會比較輕重,才是大智慧。否則,將一事無成。

序言

禪很深奧,又很平常。達摩大師面壁十年,把禪宗植根於華夏大地;趙州禪師卻說禪就是穿衣吃飯,就在身邊等著我們去領會。
禪是一盞燈,無輕無重,在我們筋疲力盡、迷失方向的時候能夠照亮我們的旅程。高節奏的現代生活壓榨著我們的思考時間,沒有了對自我經常的磨練和鞭策,我們時常會丟失自己原來的前進方向。而禪讓我們時時反觀自我,守住自己的本性,不偏移自己的道路。
禪是一陣風,無影無形,十方三世里淡然穿梭,了無掛礙。花花世界,有太多的迷亂,太多的誘惑。放下,放下,禪讓你摒除雜念,放下一切該放下的。只有懂得放下,如無形的風一般自由自在,才不會被這個婆娑世界迷了慧眼。
禪是一杯茶,無色無味,每個人會在口渴的時候去喝它。禪雖不可言傳,但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投子大同禪師與嵇山章禪師在室外品茶,大同禪師指著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綠樹、藍天白雲說:“森羅萬象,都在裡邊。”章禪師將茶水潑在地上:“森羅萬象,在什麼地方?”大同禪師說:“可惜了一杯茶。”喝茶是禪,吃飯是禪,脫離日常生活去找禪的智慧則無異於“騎驢覓驢”。
禪是一顆心,無嗔無痴,以最真誠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禪師在院子裡種了一園好菊花,山下村子裡的人紛紛來向禪師要幾株種在自家院子裡。禪師答應了,他親自動手挑揀最鮮、枝葉最粗的幾株,挖出根須送到了別人家裡。前來要花的人絡繹不絕。沒幾天院裡的菊花就被送得一乾二淨了。弟子看到滿院的淒涼,說道:“真可惜!這裡本應該是滿院香味的。”禪師笑道: “這樣豈不是更好,三年後一村菊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