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 頒發機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規劃通知,規劃全文,規劃解讀,
規劃通知
教研[2017]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學位委員會、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黨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職業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根據黨中央的總體要求和國務院關於“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總體部署,為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現將《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附屬檔案: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2017年1月17日
規劃全文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目錄
序言 1
一、發展思路和目標 3
(一)發展思路 3
(二)發展目標 4
二、發展改革任務 5
(一)主動適應需求,動態調整最佳化結構 5
(二)改革培養模式,提升創新和實踐能力 7
(三)健全質量評價,完善監督保障體系 10
(四)擴大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 11
(五)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提升研究生教育整體實力 13
(六)拓展育人途徑,推動培養單位體制機制創新 14
三、保障措施 15
(一)形成各方合力支持的投入保障機制 15
(二)強化導師培養責任和能力 15
(三)構建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 16
(四)組織實施重大項目 17
(五)完善工作機制 19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為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深入推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制定本規劃。
序言
研究生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是培養高層次人才和釋放人才紅利的主要途徑,是國家人才競爭和科技競爭的重要支柱,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沒有強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沒有強大的國家創新體系。
我國自恢復研究生教育以來,始終結合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中國特色研究生教育發展道路,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體系,保證了研究生教育基本質量,研究生教育規模從小到大,發展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
“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確立了“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的發展主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取得突破,質量意識和發展水平較大提升,結構最佳化調整取得明顯進展,投入保障明顯改善,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力度加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明顯增強,一批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迅速崛起,若干重點建設高校進入或接近世界前100名,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為“十三五”期間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當前,國際環境錯綜複雜,世界經濟正處於深度調整之中,全球範圍內科技創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知識創新速度加快,科技變革加劇,高端人才在經濟成長和科技創新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教育與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很多國家把研究生教育作為培養和吸引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製造強國戰略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推動理論、制度、科技和文化創新,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必須以高素質人才構建新的競爭優勢,以創新激發新的發展動力。我國研究生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質量觀,大力提升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水平。
與黨中央的要求和人民民眾的期盼相比,與肩負的歷史使命和國際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相比,我國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明顯差距。主動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到位,培養模式不能滿足高水平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人才培養的要求,質量保障和評價機制未能有效發揮作用,國際影響力與國家地位不相匹配。
“十三五”時期,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要繼續堅持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最佳化結構布局,改進培養模式,健全質量監督,擴大國際合作,推動培養單位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學位授予質量,加快從研究生教育大國向研究生教育強國邁進。
一、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教育規劃綱要及教育“十三五”規劃,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更加突出培養模式轉變,更加突出體制機制創新,更加突出結構調整最佳化,更加突出調動各方資源參與研究生教育的積極性,更加突出對外開放,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本強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把服務需求、提高質量作為發展主線。面向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面向教育現代化,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結構適應性、人才培養質量、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切實將學位授予單位的發展重點引導到提高質量、內涵發展上來。
把寓教於研、激勵創新作為根本要求。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突出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把促進研究生成才成長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提倡開放合作和個性化培養,充分激發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方面資源,促進科研優勢資源、行業優質資源與研究生培養的深度融合,科教協同、產學結合培養創新人才。
把分類改革、機制創新作為主要驅動。健全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和指導,增強發展協調性,拓寬發展空間。建立研究生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自主調節機制、以質量為導向的評價機制和資源配置機制。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研究生培養要求,分類改革選拔方式和培養模式。推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研究生培養單位與社會之間良性互動。加強省級統籌。推動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形成主動創新、特色發展的辦學機制。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實現研究生教育向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轉型,基本形成結構最佳化、滿足需求、立足國內、各方資源充分參與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建成亞太區域研究生教育中心,為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規模結構更加合理。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千人註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占比達到60%左右。學位授權布局更趨合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研究生比例更加協調,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
培養質量整體提高。寓教於研、產教結合的培養模式基本形成,更好滿足科技創新和人才市場需求,人才質量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完善。研究生創新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用人單位的滿意度持續提高。研究生對高水平科研成果、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穩步提升。
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地。統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建成一批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研究生培養基地。
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成為吸引海外研究生的區域中心,來華留學研究生占在學研究生的比例達到3%。研究生參與國際學術前沿研究的活躍度大幅提高。境外研究生培養項目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二、發展改革任務
(一)主動適應需求,動態調整最佳化結構
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著力最佳化學科結構和培養結構,改革招生計畫管理模式和授權審核制度,聯動協同,建立健全結構調整最佳化機制。
3.穩步發展博士研究生教育。適度擴大博士研究生教育規模。加強博士專業學位的論證和設定工作。適度提高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比例,以彈性學制打通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階段。適度增加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重點發展地區,以及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培養規模。
4.積極發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保持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合理髮展速度。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機制,加快完善專業學位體系,滿足各行各業對高層次套用型人才的需求。鼓勵和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重點發展以專業學位為主的套用型研究生教育。探索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套用型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辦法,拓展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通道,繼續推動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銜接。
5.增強學位授權審核的最佳化結構功能。統籌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授權審核,健全新增學位授權審核常態化與授權點動態調整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省級學位委員會和學位授予單位的職責,加強學位授權前瞻布局,促進學位授權與研究生培養的有效銜接。加強省級學位委員會對區域學位授權審核工作統籌,明確省級學位委員會在學位授予單位布局、學科與專業學位類別結構最佳化等方面的職責,提高研究生教育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允許部分學位授予單位開展自主審核增列學位授權點。完善學位授權點定期評估制度,建立學位授權點強制退出機制。
(二)改革培養模式,提升創新和實踐能力
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分類推進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6.全面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研究生教育教學全過程。建立健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制。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增強研究生的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科學精神。全面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深入推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加強研究生基層黨組織建設。將學術規範和職業倫理教育課程納入培養方案,構建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大力支持研究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服務工作。
7.加強學術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健全完善博士研究生培養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培養機制。強化問題導向的學術訓練,圍繞國際學術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基礎研究,著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原始創新能力。培養單位根據學科特點和培養條件,實行彈性化培養管理,合理確定培養年限。鼓勵跨學科、跨機構的研究生協同培養,緊密結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或研究計畫設立聯合培養項目。繼續支持培養單位與國際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聯合培養研究生。鼓勵學校設立科研基金,資助研究生獨立選定前沿課題開展科學研究。支持研究生參加形式多樣的高水平學術交流。
8.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依據特定學科背景和職業領域的任職資格要求,分類改革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實踐教學,強化與職業相關的實踐能力培養。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和專業組織的作用,健全分類評價體系,促進專業學位與專業技術崗位任職資格的有機銜接。加大行業企業及相關協會等社會力量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力度,構建互利共贏的套用型人才產學合作培養新機制,支持建設一批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鼓勵高校與行業優勢企業聯合招收培養一線科技研發人員。推動部分專業學位與國際職業資格認證有效銜接。
9. 加強研究生教材和課程建設。加強教材建設,精編細選所用教材,嚴格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強化教材的前沿性和針對性。培養單位承擔課程建設主體責任,加強對課程建設的長遠和系統規劃。加強不同培養階段課程的整合、銜接,面向需求科學設計課程體系,加強研究生課程的系統性和前沿性,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融入課程體系。改革授課方式和考核辦法,構建研究生課程學習支持體系,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探索線上開放等形式的教學方式,建設一批優質研究生網路公開課程。建立規範的課程審查評估機制。統籌使用各類經費,加大對研究生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的常態化投入,完善課程建設成果獎勵政策。
10.深化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完善多元化招生選拔機制。進一步深化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推進分類考試,最佳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考核,加強能力考查,注重綜合評價,建立健全更加科學有效、公平公正的考核選拔體系。建立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選拔機制,強化對科研創新能力的考查。構建科學、規範、嚴密的研究生考試安全工作體系。強化招生單位的招生錄取主體責任,發揮和規範導師作用,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
11.完善研究生培養分流退出制度。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學籍管理辦法,加強研究生課程學習、中期考核、資格考試、論文開題、答辯等環節的過程管理和考核,暢通博士研究生向碩士層次的分流渠道,加大分流退出力度。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激勵機制。
(三)健全質量評價,完善監督保障體系
完善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機制,推進管辦評分離,建立健全主體多元、多維分類、公開透明的評價監督保障體系。
12.健全研究生教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強化培養單位質量保障主體地位和主體責任,增強質量意識,建立與本單位辦學目標和定位相一致的質量標準,爭創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創新校、院(系)研究生教育管理機制,實現管理服務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服務精細化水平。推進信息公開,增強培養單位研究生培養的透明度。完善研究生教育質量自我評估制度,定期對學位授權點和研究生培養質量進行診斷式評估,鼓勵有條件的單位積極參與學科國際評估和國際教育質量認證。培養單位定期發布研究生教育發展和質量報告,主動建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品牌。完善學風監管與學術不端懲戒機制。
13.強化政府質量監控。修訂《學位條例》。根據學位制度改革發展的實踐,積極推動有關法規及規範性檔案的立改廢釋工作,構建位階分明、系統完整的學位法律制度體系。研究建立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測與分析系統,加強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力度,開展研究生培養質量跟蹤調查與反饋。借鑑國際評估加強質量監控。加強省級學位委員會的評估與監督職能,積極推動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區域協作機制建設。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和檢查監督的透明度,引導社會合規合理參與監督。
14.加強第三方監督。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在研究生教育質量調查研究、標準制訂、績效評估及學風建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在需求分析、標準制訂和專業學位質量認證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引導第三方機構積極參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與評估,逐步建立獨立、科學、公正、以社會評價為主的多樣化評估認證機制。
(四)擴大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
樹立開放合作共贏理念,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研究生教育國際競爭優勢。
15.主動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積極對接國家外交戰略,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開展研究生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建設學位資歷框架體系,推進雙邊和多邊學位互認工作,加強與周邊國家、區域的研究生教育合作,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合作格局。鼓勵研究生和導師參與國際大科學計畫和大科學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培養單位到海外開展研究生教育。以“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為引領,積極推進沿線國家學生來華留學。配合中國企業走出去,以海外研發、培訓等基地建設為依託,與企業合作進行定製培養。加快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流能力、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16.推動中外合作辦學內涵發展。支持培養單位與境外高水平大學聯合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深化研究生課程建設、聯合授課、學分互換和學位互認等領域的合作。建立國際科研合作長效機制,探索“政府-大學-企業”多邊國際合作創新模式,與境外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建立一批國際合作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或研發基地,搭建高水平的研究生培養平台。
17.鼓勵支持導師和研究生國際流動。提高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開展任務導向的師資培訓。吸引國外優秀人才來華培養研究生。進一步提高海外交流、訪學的導師和研究生比例,開拓海外實踐基地,加強研究生跨文化學習、交流和工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對研究生海外學習、學術交流的資助力度。
18.提高來華留學生培養能力和管理水平。擴大來華攻讀學位留學生規模,提高留學生生源的質量和多樣性。完善留學生培養目標與培養體系,改進留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促進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加大對來華攻讀學位留學生的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力度,完善以中國政府獎學金為主導,地方政府、教育機構、企業及社會組織等各方參與的多元化來華留學獎學金體系。整合教務管理、校園生活等工作職能,促進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趨同化管理,為留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與生活條件。
(五)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提升研究生教育整體實力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使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
19.發揮研究生教育的引領支撐作用。立足中國國情,把研究生教育作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高水平大學開展各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建立與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相適應的研究生教育質量標準,以提升整體質量為中心,加快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以一流的師資隊伍、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撐高端人才培養,大力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發揮研究生教育在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優秀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20.聚焦學科建設。堅持以學科為基礎,引導和支持高水平大學統籌各類優質資源,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構建跨學科平台,培養跨學科人才。加強學科內涵建設,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形成一流的學術聲譽和品牌,打造更多的世界一流學科和學科高峰,帶動學校發揮優勢、辦出特色。
(六)拓展育人途徑,推動培養單位體制機制創新
以研究生成長成才為中心,著力構建優勢資源和有利因素互補相融的協同培養機制,持續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
22.完善科教融合、產學結合機制。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的資源共享、戰略合作,支持校所、校企、校校聯合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平台,開展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試點,拓展合作育人的途徑與方式。促進教學與科研實踐的融合,建立以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推進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建設,強化創新創業實訓實踐,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力度。
23.深化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全面改革。聚焦質量效益,以體制機制創新作為持續發展的保障。以全面質量觀為指導,推動研究生教育的各項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領導,加快形成以大學章程為統領的研究生培養制度體系,統籌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完善有關研究生培養的學術組織和管理體系,擴大研究生群體在民主決策機制中的作用,加快在人事制度、科研體制機制、資源調配機制、評估評價制度等方面實現有效突破。建立健全社會支持、參與、監督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保障措施
(一)形成各方合力支持的投入保障機制
1.完善多元投入機制。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培養單位多渠道籌集經費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構建科學規範、公平公正、講求績效、有利於質量提升的預算撥款制度。培養單位統籌財政投入、科研事業收入、學費收入、社會捐助等各種資源,確保對研究生教學、科研和資助的投入,完善研究生培養的項目資助制,加大縱向科研經費和基本科研業務費支持研究生培養的力度,穩步提高研究生教育經費生均支出。
2.發揮好獎助政策體系作用。培養單位統籌各類資金,建立健全多元獎助政策體系,激發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積極性,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加大對農、林、水、地、礦、油、核等艱苦行業以及有關基礎學科的研究生資助力度。加強“三助一輔”與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制度政策的統籌最佳化,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採取減免學費、發放特殊困難補助和助學貸款等方式,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資助力度。積極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設立研究生獎學金。
(二)強化導師培養責任和能力
3.強化和完善導師負責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研究生導師工作規範,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和研究、認真教書育人。進一步強化導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充分發揮導師對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學倫理、學術研究的示範和教育作用。導師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第一責任人,保障導師在招生、培養、資助、學術評價等環節中的權力;對培養質量出現問題的導師,培養單位視情況採取質量約談、限招、停招等處理措施。
4.改革導師評聘評價機制。改變單一科研導向,將研究生成長成才作為導師考核要素。建立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分類評聘、分類考核評價制度和崗位動態調整機制,將承擔研究生課程建設和教學工作的成果、指導工作量以及質量評價結果列入相關係列教師考評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要求。
5.加強導師隊伍能力建設。建設教學交流和新任導師培訓平台。加大對導師承擔研究生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項目的資助力度。支持導師合作開發、開設課程,鼓勵國際和跨學科合作。鼓勵教師流動,完善校內外“雙導師”制,聘任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實踐經驗豐富的行業企業專家及境外專家,最佳化導師隊伍結構。支持導師國內外學術交流、訪學和參與行業企業實踐。逐步實行導師學術休假制度。
(三)構建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
6.豐富信息化教育資源和手段。加強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共享,構建信息化學習與教學環境,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加速信息化環境下科學研究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融合,推動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提升個性化互動教學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研究實驗基地、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自然科技資源、科研數據與文獻共享。
7.提高信息共享和公開水平。整合建設覆蓋所有培養單位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體系,實現國家與地方資源資料庫之間系統互聯與數據互通,建設縱向貫通、橫向關聯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統,開展研究生教育大數據分析,加強質量監測與調控。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信息平台建設,面向社會開放。建設在學研究生學業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研究生教育質量信息分析和預警機制。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公布質量標準,發布質量報告和評估結果,接受社會監督。
(四)組織實施重大項目
圍繞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目標,著眼於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加強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為重點,完善激勵和引導機制,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
項目一: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設計畫。按照《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及其實施辦法的要求,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以支撐國家戰略、服務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為基礎,以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為重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著力提升研究生培養水平和質量,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打造一流導師隊伍,形成一批研究創新中心,使一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一流,打造我國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基地。
項目二:未來科學家計畫。培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充實國家未來科學家後備隊伍。國家留學基金委實施未來科學家項目,面向國家急需、薄弱、空白、關鍵領域,聚焦現代科技尖端、前沿領域,每年選派一批科研潛質突出的博士研究生到國外頂尖、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學習、研究,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頂尖創新人才、領軍人才和大師級人才;實施其他公派研究生項目,支持具有科研潛質的研究生出國留學、訪學。鼓勵支持部屬高校統籌使用基本科研業務費等資金,自主設立未來科學家計畫項目,支持品學兼優且具有較強科研潛質的在校研究生開展自主選題的創新研究工作,重點資助具有創新潛力的博士生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
項目三:研究生導師能力提升計畫。國家留學基金委實施博士生導師短期出國交流項目,選派派有學生的博士生導師赴國外進行一個月的短期交流,加強導師對派出學生在外學習的檢查和指導;實施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每年選派西部12個省、市、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地方院校的教學科研骨幹(包括研究生導師)出國訪學,縮小東西部地區導師水平差距,支持西部急需人才培養需要;實施其他公派教師、學者項目,大力推進研究生導師出國訪學。依託“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選派研究生導師到國內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訪學。支持高校研究生導師到企業或相關行業單位交流學習,提高實踐教學能力;鼓勵企業導師到高校學習培訓、合作開發課程,提高學術指導能力。
項目四:課程體系及案例庫建設。將課程體系建設納入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充分發揮課程體系、案例庫在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品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鼓勵各培養單位整體建設和最佳化符合教學規律、突出學習成效的模組化、系統性、多元化課程體系。支持培養單位開展案例教學,整合案例資源,完善信息化支撐平台,建設專業學位案例庫和教學案例推廣中心,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案例教學體系,實現案例資源共享、師資共享、學術成果共享和國際合作資源共享。
項目五:研究生學術交流平台建設。支持學位授予單位開展研究生學術交流,拓寬學術視野,激發創新思維,提升培養質量。通過“學校自籌、政府獎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方式,建立健全研究生學術交流機制,鼓勵高校與行業、學(協)會、企業合作,通過舉辦博士生學術論壇、開設研究生暑期學校、開設短期工作坊、建立博士生國內外訪學制度,搭建多層次、多學科研究生學術交流平台。
(五)完善工作機制
全面落實從嚴治黨、從嚴治教要求,切實加強黨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領導。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戰線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研究生教育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把發展研究生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主動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的改革主線上來。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強化統籌,緊密結合研究生教育發展階段、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圍繞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戰略目標、主要任務、重大措施和項目等,制定本地區、本單位實施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全面推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等組織機構,根據規劃目標任務和職責定位,積極發揮在質量標準制訂、跟蹤評價、諮詢與信息服務等方面的作用。鼓勵支持行業部門、社會機構積極參與規劃的落實、監督,形成合力推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格局。
規劃解讀
近日,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到2020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目標是什麼?
答:到2020年,實現研究生教育向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轉型,基本形成結構最佳化、滿足需求、立足國內、各方資源充分參與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建成亞太區域研究生教育中心,為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規模結構更加合理。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千人註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290萬人(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研究生比例更加協調,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二是培養質量整體提高。寓教於研、產教結合的培養模式基本形成,研究生創新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對高水平科研成果、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穩步提升,更好滿足科技創新和人才市場需求,用人單位的滿意度持續提高。人才質量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完善。三是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地。統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建成一批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研究生培養基地。四是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研究生參與國際學術前沿研究的活躍度大幅提高。境外研究生培養項目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成為吸引海外研究生的區域中心,來華留學研究生占在學研究生的比例達到3%。
2. “十三五”期間,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系列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和教育規劃綱要任務,立足把握研究生教育國內國際發展形勢變化的深刻內涵,提出以下思路:一是把服務需求、提高質量作為發展主線。面向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面向教育現代化,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結構適應性、人才培養質量、科技創新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切實將培養單位的發展重點引導到提高質量、內涵發展上來。二是把寓教於研、激勵創新作為根本要求。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把促進研究生成才成長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倡開放合作和個性化培養,科教協同、產學結合培養創新人才。三是把分類改革、機制創新作為主要驅動。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研究生培養要求,實行分類管理和指導,增強發展協調性,拓寬發展空間。建立研究生教育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的自主調節機制、以質量為導向的評價機制和以績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推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培養單位與社會之間良性互動。推動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形成主動創新、特色發展的辦學機制。
圍繞提出的目標,根據確定的發展思路,提出六項總體任務。一是主動適應需求,動態調整最佳化結構;二是改革培養模式,有效提升創新和實踐能力;三是健全質量評價,完善監督保障體系;四是擴大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五是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提升研究生教育整體實力;六是拓展育人途徑,推動培養單位體制機制創新。
3.將採取哪些措施保障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規劃目標的實現?
答:為實現“十三五”期間研究生教育發展目標,規劃從三個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一是投入保障方面。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培養單位多渠道籌集經費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確保對研究生教學、科研和資助的投入。建立健全多元獎助政策體系,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二是導師隊伍保障方面。加強導師能力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和完善導師責任制。建設教學交流和新任導師培訓平台,支持導師國內外學術交流、訪學和參與行業企業實踐,提高導師能力。改革導師評聘評價機制,將承擔研究生課程建設和教學工作的成果、指導工作量以及質量評價結果列入相關係列教師考評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要求。三是信息化保障方面。以信息化支持和促進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共享,構建數位化學習與教學支撐體系。開展研究生教育大數據分析,加強對質量監測與調控。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公布質量標準,發布質量報告和評估結果,促進培養單位提高質量,接受社會監督。
4.“十三五”期間,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將如何體現“服務需求、提高質量”這一主線?
答:“十三五”期間,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將把服務需求、提高質量作為發展主線,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一是動態調整最佳化結構、主動服務需求。通過改革學科目錄、招生計畫和授權審核等管理機制,最佳化研究生教育學科、層次和類型結構。完善學科設定與管理模式,增強靈活性,支持引導培養單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最佳化學科結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需求,穩步發展博士生教育,積極發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增強招生計畫服務需求的主動性,加強巨觀管理,逐步建立研究生教育規模、結構、布局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動態計畫調整機制。增強學位授權審核的最佳化結構功能,健全新增授權審核常態化與授權點動態調整相結合的工作機制。二是深化綜合改革、提高培養質量。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分類推進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全面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立足人才培養,加強教材建設,嚴格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強化前沿性和針對性;加強課程的系統規劃、整合和銜接,提高教學質量。深化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和完善分流退出制度,把好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入口關”和“出口關”。圍繞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深化培養機制改革。三是健全質量評價,完善監督保障體系。強化培養單位質量保障主體地位,增強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與本單位辦學目標和定位相一致的質量標準,爭創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推動培養單位完善信息公開、自我評估、管理機制、學風建設等方面的制度,主動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強化政府質量監控。推進《學位條例》修訂,加強省級統籌,建立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研究生教育質量檢測與分析系統,開展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加強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力度,開展研究生培養質量跟蹤調查與反饋。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在研究生教育質量調查研究、標準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如何進一步推動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
答: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學歷教育的最高層次,代表著一個國家的人才培養水平。十三五期間,將著力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一是穩步發展博士研究生教育。適度擴大博士學位研究生教育規模。博士學位授權以學術型為主,加強博士專業學位的論證和設定工作。適度增加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重點發展地區需求緊密相關的博士研究生培養數量;適度增加哲學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領域的博士研究生培養數量;通過聯合培養、委託培養等方式,適當增加中西部博士研究生培養數量。擴大高校自主權,探索開展高水平大學自主確定研究生招生計畫。二是著力加強博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健全博士生培養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培養機制。強化問題導向的學術訓練,圍繞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著力提高博士生原始創新能力。鼓勵跨學科、跨機構的協同培養,支持培養單位與國際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三是組織實施若干重大項目。通過實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設計畫”、“未來科學家計畫”、“研究生學術交流平台”等重大項目建立激勵和引導機制,旨在激勵培養單位深化博士生培養機制改革,提高質量,培養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充實國家未來科學家後備隊伍。
6.如何進一步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
答: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套用型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十二五”期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得到全面加強,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十三五”期間,將繼續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一是積極發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套用型為主,重點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逐步擴大省級政府和培養單位確定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的自主權。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機制,加快完善專業學位體系,滿足各行各業對高層次套用型人才需求。鼓勵和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重點發展以專業學位為主的套用型研究生教育。探索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套用技術型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辦法,拓展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通道。二是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分類改革招生錄取機制、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實踐教學,強化與職業相關的實踐能力培養。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和專業組織的作用,健全分類評價體系,促進專業學位與專業技術崗位任職資格的有機銜接。加大行業企業及相關協會等社會力量參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力度,構建互利共贏的套用型人才產學合作培養新機制。推動部分專業學位與國際職業資格認證有效銜接。三是實施“課程體系及案例庫建設”項目。鼓勵培養單位整體建設和最佳化符合教學規律、突出學習成效的模組化、系統性、多元化課程體系。支持培養單位開展案例教學,整合案例資源,完善信息化支撐平台,建設專業學位案例庫和教學案例推廣中心,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案例教學體系,實現案例資源共享、師資共享、學術成果共享和國際合作資源共享。充分發揮課程體系、案例庫在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品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
7. 如何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推動研究生教育發展?
答:建設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雙一流”建設提出五大建設任務: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產學合作與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這五大任務均與研究生教育密切相關,與“十三五”規劃方向一致。
“雙一流”建設對研究生教育整體質量提高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要推動高水平大學開展各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建立與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相適應的研究生教育質量標準;以全面提升質量為中心工作,加快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以一流的師資隊伍、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撐高端人才培養,大力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形成具有示範作用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發揮研究生教育在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優秀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雙一流”建設將構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地,為研究生教育改革開拓思路,提供參考示範,加速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帶動研究生教育整體發展。
8.“十三五”期間,如何進一步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如何更充分地調動導師教學和育人的積極性?
答: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首先要大力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十三五”期間,通過以下措施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和調動導師育人積極性:一是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鼓勵教師流動,完善校內外“雙導師”制,聘任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實踐經驗豐富的行業企業專家或境外專家,最佳化導師隊伍結構。鼓勵教師參與國際大科學計畫和大科學工程。開展任務導向的國際化師資培訓。吸引國外優秀人才來華任教。二是加強導師能力建設。建設教學交流和新任導師培訓平台。加大對導師承擔研究生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項目的資助力度。支持導師合作開發、開設課程,鼓勵國際和跨學科合作。實施“研究生導師能力提升計畫”項目,支持導師國內外學術交流、訪學和參與行業企業實踐。逐步實行導師學術休假制度。三是完善導師負責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和研究、認真教書育人,發揮導師對研究生的示範和教育作用。加強導師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導師在招生、培養、資助、評價等環節的權力。建立以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對培養質量出現問題的導師,培養單位視情況採取約談、限招、停招等處理措施。四是改革評聘評價機制。改變單一科研導向,將研究生成長成才作為導師考核要素。建立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分類考核評價制度和崗位動態調整機制,將承擔研究生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教學工作成果和研究生成長成才列為導師聘任的考核要素。
9.如何進一步擴大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提升研究生教育影響力?
答:擴大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是“十三五”期間發展改革任務之一。一是推進學分學位互認。推動建設有利於國際互認的學位資歷框架體系,推進雙邊和多邊學位互認工作。二是開展國際評估認證。推動部分專業學位與國際職業資格認證的有效銜接;鼓勵有條件的單位積極開展國際評估,主動參與學科國際評估和國際教育質量認證。三是推動中外合作辦學。鼓勵有條件的培養單位到海外開展研究生教育。完善中外合作辦學制度,支持培養單位與境外高水平大學聯合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深化研究生課程建設、聯合授課、學分互換和學位互認等領域的合作。四是推進來華留學。主動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加大政府獎學金資助力度,鼓勵支持利用社會捐助和企業贊助等設立留學生獎學金。推進留學生趨同化培養和管理。建立科學的培養體系與培養目標,改進國際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加強中文教學,促進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五是鼓勵支持導師和研究生國際交流。提高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開展任務導向的師資培訓。吸引國外優秀人才來華培養研究生。進一步提高海外交流、訪學的導師和研究生比例,開拓海外實踐基地,加強研究生跨文化學習、交流和工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對研究生海外學習、學術交流的資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