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越飛聯合宣言(孫文越飛宣言)

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孫文越飛宣言一般指本詞條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在反對封建軍閥的道路上連遭失敗。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和中國的誕生,使孫中山看到了新的力量和希望。1922年8月,孫中山因廣東軍閥陳炯明叛亂,離開廣州到達上海。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對處於困境中的孫中山表示支持。

1923年1月,孫中山會晤蘇俄政府代表越飛,發表了《孫文越飛聯合宣言》。宣言表明蘇俄政府對中國革命的同情和對孫中山的支持;孫中山表示歡迎蘇俄政府的幫助,公開確立了國民黨的聯俄政策。這是孫中山不顧帝國主義的阻撓,毅然依靠社會主義的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支援,走上新的革命道路的一個重大步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 中方代表孫中山
  • 蘇俄代表:越飛
  • 簽約地點上海
  • 問題:存在實用主義
  • 頒布時間 :1923年1月26日
背景介紹,內容,歷史評價,

背景介紹

1922年6月16日, 陳炯明叛變後,孫中山從廣東退居上海,絕境中得到共產國際的幫助。
1923年( 中華民國12年)1月16日,蘇聯特使越飛來到上海,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內與孫中山會晤,商討改組國民黨、建立革命軍以及共產國際援助中國革命的問題。以此為精神,蘇俄代表越飛與孫中山在26日簽訂了《孫文越飛宣言》。宣言的簽訂,表明孫中山開始拋棄對帝國主義的幻想,並表達了尋求國際進步勢力援助的願望。
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孫中山

內容

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越飛
一、“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無使此項共產制度和蘇維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況也。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感。且以為中國最要最急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與完全國家的獨立之獲得。關於此項大事業,越飛君並確告孫博士,中國當得到俄國國民最摯熱之同情,且可以俄國援助為依賴也。”
二、“為明了此等地位起見,孫逸仙博士要求越飛君再度切實聲明1920年9月27日俄國對中國通牒所列舉之原則。越飛君因此向孫博士重行宣言,即俄國政府準備且願意根據俄國拋棄帝政時代中俄條約(連同中東鐵路等契約在內)之基礎,另行開始中俄交涉。”
三、“因承認全部中東路問題,只能於適當之中俄會議解決,故孫逸仙博士認為現在中東鐵路之管理,事實上現在只能維持現況;且與越飛同意,現行鐵路管理法,只能由中俄兩政府不加成見,以雙方實際之利益與權利,權時改組。同時孫逸仙博士以為此點應與張作霖將軍商洽。”
四、“越飛君正式向孫博士宣稱(此點孫自以為滿意):俄國現政府決無亦從無意思與目的,在外蒙古實施帝國主義之政策,或使其與中國分立。孫博士因此以為,俄隊不必立時由外蒙撤退。緣為中國實際利益與必要計,中國北京現政府無力妨止因俄兵撤退後白俄反對赤俄陰謀與抵抗行為之發生,以及釀成較現在尤為嚴重之局面。”

歷史評價

《宣言》標誌著孫中山聯俄政策的確立,但並不意味著他贊成共產主義,而是出於實際的需要。這就是從俄國方面獲得人力、財力、物力的支援以幫助他進行旨在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鬥爭。正是從這一實際需要出發,他在與蘇俄接觸的同時,仍在尋求英、美帝國主義的承認和支持;在與直系馮玉祥聯合的同時,仍在尋求反直的張作霖的同情和支持。這就是孫中山,一個把“信仰的理想主義與策略的實用主義”固完美地結合起來的資產階級革命家。
《宣言》表達了蘇俄政府和人民對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關心和支持。但蘇俄並沒有擺脫民族利己主義的束縛。為了粉碎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包圍,保衛新生的政權,蘇俄不僅需要中國共產主義者的支持,而且也需要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的支持,並且在極力尋求北京政府的承認和支持。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它並不因孫中山的反對和《宣言》的簽署而放棄對北京政府的爭取。《宣言》發表之後不久,1923年9月,蘇俄政府派出以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加拉罕率領的代表團到達北京,繼續與北京政府談判,終於在1924年5月31日簽訂了《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事實表明,蘇俄政府以支持孫中山為由使孫中山承認蘇俄在中國的既得利益,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府應有的態度。這說明,十月革命後,蘇俄政府的外交雖然是革命外交,卻依然存在著民族利己主義的成分。這種不良因素後來惡性發展為大國強權外交,在中東鐵路問題和外蒙問題上給中蘇關係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陰影。
但無論如何,《孫文越飛聯合宣言》的簽訂,奠定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礎,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