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社(1923—2005),又名孫連兄,女,1923年9月出生,江蘇建湖沿河鎮樹橋村人;出嫁以後,與丈夫靠木船運輸謀生;1949年4月21日,和丈夫一起踴躍支援渡江作戰,駕駛木船運送解放軍戰士渡江,冒著炮火,往返十幾趟,在最後一趟快到江南岸時,木船前艙被敵炮彈擊中,頓時船毀墜落江中;她不會游水,被一位解放軍連長救護到南岸;1949年5月12日,蘇北支前司令部、政治部在揚州召開慶功大會,授予孫家社“民兵支前模範”稱號,記一等功,並發給由陳毅、粟裕、譚震林簽發的“渡江船工光榮證”、“民兵支前模範”證書和一等功臣獎狀;幾十年來,居功不傲,從未向任何組織和個人表白;1989年夏,她的功臣獎狀等被其兒媳發現,報告組織,才落實應有待遇;2005年9月病逝,享年8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家社
- 別名:又名孫連兄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建湖縣沿河鎮樹橋村
- 出生日期:1923年9月
- 逝世日期:2005年9月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獲“渡江船工光榮證”
獲“民兵支前模範”
人物簡介,人物業績,
人物簡介
孫家社(1923—2005),女,江蘇建湖縣沿河人,在解放南京的渡江戰役中奮勇支前,表現突出,被評為“民兵支前模範”,榮立支前一等功,《鹽阜大眾報》、《新華日報》、《中國社會報》等都曾先後報導過她的模範事跡。
人物業績
1949年春天,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蔣家王朝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江蘇省建湖縣(當時稱建陽縣)是老解放區,縣委、縣政府按照上級指示發布動員令,要求全縣人民有糧出糧,有人出人,有船出船,全力支援渡江戰役。
家住沿河區(今沿河鎮)樹家橋村的25歲青年女農民、共產黨員孫家社在完成淮海戰役支前任務後,新婚剛滿月,就積極回響號召,主動與丈夫商量:“渡江戰役是關係到解放全國、建立新中國的大事。我是黨員,有支前經驗,既識水性,又會撐船、划槳,應該帶好這個頭。”
在徵得丈夫支持後,孫家社毅然駕起家裡的一條12噸的大木船,辭別家人,跟隨縣支前大隊,踏上了支援渡江戰役的征途。
在長江北岸的七圩港,內河港灣停泊著上百條罩著偽裝網的民工船,這就是孫家社所在的建陽縣支前民工營。他們居住在岸邊的工棚里,協同解放軍渡江官兵,開展了緊張的戰前訓練。
孫家社和男民工一樣,白天參加時政學習,訓練搭挑、划槳、掌櫓、爬桅桿、堵漏、排除故障、武裝泅水以及灘頭登入等動作,摸爬滾打,練得渾身是汗,不叫一聲苦,有時還要躲避敵機的轟炸襲擾;晚上參加站崗放哨、執勤,保護農船安全。空閒時主動幫助部隊官兵和男民工洗衣、做飯、燒茶、倒水,各種雜事搶著乾,受到渡江民工營幹部民工的尊敬和一致好評。每次訓練結束,她都以女人特有的細膩,把櫓槳、竹篙和船板擦得亮亮的,把船里的戰備物資收拾得井井有條,時刻準備著,只要上級一聲令下,就能飛舟入江,出色地運送渡江官兵突破長江天塹。
1949年4月21日凌晨3時,紅色信號彈劃破寂靜的夜空,渡江戰役開始了。只見長江北岸萬炮齊鳴,一發發炮彈帶著尖利的呼嘯聲,向江南傾瀉。寬闊的江面上,波濤翻滾,流光閃影,滿載渡江指戰員的戰船千帆競發,乘著東北風勢,冒著敵軍猛烈的炮火,以排山倒海之勢一齊向南岸衝去。孫家社船載25名突擊隊員,扯足蓬帆,像離弦之箭,行駛在船隊的前列。彈雨里,孫家社兩眼緊盯著前方,一邊用雙手使勁地扳著木櫓,一邊配合突擊隊排長指揮戰士們奮力划槳,機智地躲過敵彈激起的一個個巨大水柱。10米、20米、30米。戰船快速地向南岸馳去。船剛至江心,突然一發敵彈擊中船桅桿頂端,帆繩被打斷了,帆蓬“嘩啦”一聲滑落下來,船速一下子減慢了。說時遲,那時快,孫家社腰系蓬繩,冒著敵人的炮火爬上桅桿,迅速結好繩,在解放軍戰士們的幫助下,扯起蓬帆,木船又乘風破浪地前進了。40多分鐘後,終於把25名突擊隊員順利地運送到長江南岸。
就這樣,孫家社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精神和過硬的操船技術,在江面上1趟、2趟、3趟。來回運送官兵11趟,都沒有出現過任何差錯。就在最後一趟,船快到南岸邊時,敵人的一發炮彈落在了船邊,一位解放軍戰士眼疾手快,一把將孫家社推入水中,船被炸翻了,孫家社就和解放軍指戰員們一起在冰冷的江水中遊了20多分鐘。當時孫家社正值經期,江水的刺激使她小腹陣陣劇痛,但她強忍著跟戰士們一起衝上了岸。由於運送部隊連日辛勞,加之寒冷刺激,使孫家社染上嚴重的婦女病,終身不育。
1949年5月12日,第三野戰軍蘇北支前司令部及政治部在揚州召開渡江戰役勝利祝捷大會;孫家社在渡江戰役中表現突出,受到了大會的表彰,被授予“民兵支前模範”稱號,榮記一等功,懷揣由陳毅、粟裕等領導簽發的“渡江船工光榮證”、“民兵支前模範”證書和一等功臣獎狀,孫家社光榮地回到了家鄉。
2005年9月,孫家社因病辭世,終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