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橋村(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樹橋村)

樹橋村(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樹橋村)

樹橋村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洞橋鎮轄村,地處鄞西南洞橋鎮東南,村域面積1.2平方公里,與34省道毗鄰,鄞江河依村而過。2005年,全村共有478戶人家,1200多人口,村集體可支配收入121.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012元。曾先後獲評為省級衛生村,市級文明村和民主法治示範村,區“四型”黨組織先進村,區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多次榮獲區級優秀基層黨組織、“四型”先進村黨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樹橋村
  • 所屬地區:浙江
  • 人口:1200多人
  • 戶數:478戶
經濟狀況,文明建設,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狀況,文化教育,發展方向,

經濟狀況

樹橋村耕地面積1700餘畝。2005年,全村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802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166元。

文明建設

提高思想認識,營造文明氛圍
2001年以來,村黨支部專門成立了以黨支部書記為組長,各村民代表組長共同組成的文明村創建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各項創建措施的落實。同時通過及時召開村三委會,黨員、村民代表會議,專門邀請區、鎮有關領導來村指導上課等各種形式,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形成共識,凝聚合力。經過多方徵求意見,研究制定了《樹橋村創建文明村規劃》,有重點地確立了文明村創建工作的具體目標和措施以及村民應該遵照執行的相關制度,從制度上保證該項工作持續有效開展。
充分利用牆報、板報等開闢宣傳欄目,大張旗鼓地開展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宣傳活動,通過文明制度上牆、文明宣傳標語上牆以及印發文明宣傳小冊子等途徑,形成人人參與文明,宣傳文明的良好氛圍。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樹立文明村風
2001年以來,先後投資10餘萬元建成了擁有1000多冊圖書的文化室,成立了“青年之家”、“民兵之家”、“黨員活動室”、“婦女學校”、“人口學校”等文明宣傳陣地,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業餘文化生活,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村民民眾的日常文化生活。同時充分利用“三點一室”、“星光工程”實施契機,充實圖書資源,添置文體設備,每年專門劃撥5萬元用於民眾性文體活動經費。
村民在村文化公園鍛鍊身體村民在村文化公園鍛鍊身體
提升農村品位,營造文明環境
2002年來,不斷加大基礎投入,加快改善村容村貌。先後投入建設資金220餘萬元,實施了道路、綠化、文明公園等實事工程建設。投入140萬元,在全鎮率先建立了占地8000餘平方米的文化公園和標準籃球場,擴建了老年樂園,安裝了健身設施,購買了各類休閒娛樂器材;投入50餘萬元,完成了原寶豐村等3650餘米的河塘砌石工程;投入40萬元,規範設定各類文明廣告牌80塊,新澆鑄村內弄道道路3700平方米,新增河塘、道路綠化5000餘平方米,使全村道路全部實現硬化、亮化、美化,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
在2005年創建“和美家園”活動中,發動廣大婦女進行家庭庭院整治活動,努力做到“四無四和”。
發揮核心作用,建設文明新村
在重大事項上,堅持集體研究,科學決策,實行重大事項黨員、村民代表公決制,黨務、村務公開制和一年四次財務公開制。在學習制度上,積級利用“七一黨課”、“黨員活動日”等各種形式,組織黨員學理論、學業務、學經濟、學管理,不斷增強廣大黨員駕奴市場經濟的能力。在組織制度上,充分尊重黨員的民主政治權利,實行民主議事和黨內監督制度。在工作制度上,積極組織黨員參與經濟建設,參與村務管理,讓廣大黨員同志在參與經濟建設中經受鍛鍊,增長才幹,從而較好地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黨風帶民風,以民風促村風,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35.00畝(其中:田904.00畝,地431.00畝),人均耕地0.8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751.00畝,草地116.00畝;荒山荒地0.00畝,其他面積98.00畝。有木紋石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78戶通自來水。有378戶通電,有33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7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87.57%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78戶(分別占總數的68.78%和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水泥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41輛,機車5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0戶;建有小水窖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13.00畝,有效灌溉率為65.21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9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4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8萬元,占總收入28.9%;畜牧業收入148萬元,占總收入的26.61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2頭,肉牛376頭,肉羊40頭);漁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004 %;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1.45%;第二、三產業收入274.7萬元,占總收入的40.1 %;工資性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3.8 %。農民人均純收入321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2人(占勞動力的60%),在省內務工425人,到省外務工1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種植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91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木紋石開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木紋石粗加工產業。擁有企業2個。

人口狀況

該村現有農戶378戶,共鄉村人口1555人,其中男性917人,女性638人。其中農業人口1555,勞動力92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464人,彝族89人,傣族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4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1.61 %;享受低保32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78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寧峰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洞橋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7 人,其中小學生175人,中學生42人。

發展方向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水利條件較差,科技意識較低,項目資金短缺,民眾思想意識落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木紋石產業,以科技為依託,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以種植業帶動養殖業,發展運輸業,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