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孟思賢
- 別稱:言賢
- 字號:彥良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湖北鄂州
- 出生時間:未詳
- 去世時間:未詳
- 主要作品:《忠孝圖譜》
- 主要成就:始創鄂城東分孟譜
鄂城東孟《忠孝圖譜》孟思賢 自序
【明】永樂甲辰(公元1424年)天順壬午(公元1462年)山西太原府同知佑,四川華陽縣知縣思賢仝創修續成書
今海內,簪纓世胄之世家常有,而忠臣孝子之世家不常有。但非必端於剖心碎首之謂“忠”;割股傷生之謂“孝”。為人臣者,但能隨職報稱以盡臣職,之所當為;為人子者,但能隨力奉養以盡子力,之所當竭。即此,便是忠臣、便是孝子,又何必拘拘以剖心碎首,割股傷生,而後命為忠孝哉?且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蓋行之於家,而和順以悅親;斯即達之於國,而禮讓以成俗,則孝於祖先,即所以忠於君國,而忠孝有不必分。言者,若吾族豈不然乎?
吾族遠祖子輿氏,但明孔子之教,尊仁義、辟楊墨,蓋不欲使無父無君之徒滋蔓天下也。厥後,世澤流長,至汴(biàn卞)宋·神宗朝,我始祖元公,起家山西絳州曲沃,以軍功授“軍馬都虞侯”,為隆佑皇太后之祖,後,以太后之貴,追贈“東平侯”,生在,贈“博興侯”。在生庾,即隆佑皇太后之兄,官至“西京留守”,庾生忠厚。當宋·欽宗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犯闕,二帝北遷,太后命忠厚持節,迎高宗嗣位。高宗南渡,推恩外家,封忠厚“太師開國公”。一時,以恩澤得官者近八十員。卒,謚“忠獻王”,猗歟盛哉!
孟忠厚之後,六傳至孟宗政,授“大將軍”,封“永國公”,謚“忠毅王”。其第四子珙:攻蔡滅金,雪宋歷世之恥,累官“太師”,贈“吉國公”,謚“忠襄王”。於戲!兩世克勤報國,而又能滅金虜,以復大仇,可不謂忠乎!珙生之經,經生漢。漢,仕元,任永州府祁陽令,以其父之經、祖孟珙、曾祖宗政,三世墳墓皆在武昌(今鄂州),遂揭宅卜居祖墳之邑。嗚呼!以遠宦祁陽之人,至不憚千里之遙而廬墓焉,可不謂“孝”乎。夫孝以傳世、忠以傳家,將見忠孝之後嘗生忠孝,其子孫有不俾昌、俾熾者哉。故漢生楅,楅生壽益,壽益生谷銘,是高祖。高祖生五子,而第四子繼四,棄祖分業,舍西而南,是為曾祖。曾祖生王父春芳,王父生府君禎及叔考佑。府君生思聰、思文、思賢。叔考生思廉、思誠。於戲!自漢公徙武昌(今鄂州),為武昌孟氏始祖,而自楅以下,至王父春芳雖皆隱居樂道,未登《仕版》,然於家無不肖之跡;於國無悖亂之行,其於忠孝傳家之意,猶蘊隆有待也。
今叔考掇巍科,官太原“郡丞”,以覃恩褒封祖父為“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山西太原府“同知”,而府君亦以賢叨一命之榮,循例贈“文林郎”四川成都府華陽“知縣”。五弟思誠,復以“明經”,為“征仕郎”、江西南昌府“寧州衛”經歷。於戲!為臣,而居官無貪墨,不得罪於朝廷;為子,而菽水以承歡,復崇褒其父祖。此正隨職報稱、隨力奉養之義,其於忠臣孝子之名,豈有玷哉?我子孫尚敬,懋之將此,而進於大忠、大孝無已也,幸無負吾序譜,而勖以忠孝傳家之說,可乎!
孟思賢父母誥命
制曰:賢勞丕著,子無曠職之羞,慈訓聿昭親,有宜旌之典。爾廖氏乃四川成都府華陽縣知縣孟思賢之母:和丸示誠,畫荻垂型,“三遷”之遺範,夙嫻五鼎之殊榮,宜賁。茲以覃恩封爾為孺人,於戲!荷龍綸之下逮用,煥徽音喜,象服之初,承藉光潛德。
孟思賢夫婦誥命
制曰:宣力效勞,臣子自循,其常分報功崇德,朝廷宜沛乎殊榮。爾四川成都府華陽縣知縣孟思賢:玉壺貯冰,不愧清呼,一葉虛堂,懸鏡何殊,績著三岑,職守無虧,寵章宜賁。茲以覃恩授爾為文林郎錫之,敕命,於戲!龍綸下逮用,示褒美之榮,鳳詔遙頒,永彰靖共之誼。
制曰:三年報最,嘉循吏之勤勞,一室同心資賢,媛之贊助。爾朱氏乃四川成都府華陽縣知縣孟思賢之妻:內襄外美,女有士風,奉先抒盡孝之忱,相夫守無違之訓,淑德昭垂,宜加優獎。茲以覃恩贈爾為孺人,於戲!內治相成,益助官方之肅,宏庥永荷,用彰閫範之良。
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正月初九日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