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字義疏證》,清代戴震的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孟子字義疏證
- 作者:戴震
- 創作年代:清代
《孟子字義疏證》,清代戴震的著作。
《孟子字義疏證》,清代戴震的著作。《孟子字義疏證》3卷。其初稿題為《緒言》,修正稿題為《孟子私淑錄》,定稿為《孟子字義疏證》。成書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在這部書中,戴震通過解釋《孟子》一書中的“理”、“天道”、“性...
《孟子字義疏證》是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一本儒家著作,從考證訓詁而闡發“理”、“天道”、“性”、“才”、“道”、“仁義禮智”、“誠”、“權”等哲學範疇的根本意義,故名曰“字義疏證”,以反對“宋以來儒書之言”。
《讀仁齋《語孟字義》》是宋恕所著作品,出自於《宋恕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昔者東原先生著《孟子字義疏證》,憤宋儒之以心為理、以理殺人,嘗謂弟子段玉裁曰:“生平所著此為第一,所以正人心也。”及阮元集刊《...
一、孟子白文共7卷,孟軻撰,線裝1冊。二、孟子趙注共14卷,趙岐撰,線裝4冊。三、孟子叢說共2卷,許謙撰,線裝1冊。四、孟子註疏共14卷,孫奭撰,線裝8冊。五、孟子集注共7卷,朱熹撰,線裝4冊。六、孟子字義疏證共3卷,...
第一節 《孟子》義理研究關注重點 一 人性論 二 理氣論 三 理欲論 四 仁政論 第二節 《孟子師說》:清人心一元論之重鎮 一 《孟子師說》的學術成就 二 《孟子師說》的學術特色 第三節 《孟子字義疏證》:討...
第一節 《孟子》義理研究關注重點 一 人性論 二 理氣論 三 理欲論 四 仁政論 第二節 《孟子師說》:清人心一元論之重鎮 一 《孟子師說》的學術成就 二 《孟子師說》的學術特色 第三節 《孟子字義疏證》:討理學之檄文 ...
“欲者,血氣之自然,其好是懿德也,心知之自然”(《孟子字義疏證·理》)。此所謂“自然”,可理解為本能。這是孟子的性善論。“由血氣之自然,而審察之以知其必然,是之謂理義”(同上),由血氣自然之本能而審知以知其必然...
積非成是,漢語成語,拼音是jī fēi chéng shì,指長期所形成的錯誤,往往被當作正確的。出自《孟子字義疏證·原善序》。成語出處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原善序》:“治經之士,莫能綜貫,習所見聞,積非成是,余言恐未...
此三者,乃“血氣心知之自然也”(《孟子字義疏證·才》)。這裡的“欲”,指的是包括“色聲嗅昧”等的基本生活欲望;“情”,指的是人的“喜怒哀樂”的思想情感;“知”,指的是辨別美醜是非的能力。戴震認為社會之所以動亂,“...
返觀內照,漢語成語,拼音是fǎn guān nèi zhào,原為佛教語。指用佛性對照檢查。後亦指自我反省。出自《孟子字義疏證·理十五》。成語出處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十五》:“於此不得其解,而見彼之捐棄物慾,返觀內照...
《原善》是戴震創作的作品。內容簡介 中國清代思想家戴震的著作,共3 卷。書成於乾隆十八年(1753)至乾隆二十八年期間。這個思想在以後的《孟子字義疏證》一書中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和完善。在認識論上,《原善》認為,人的認識起源於耳...
《釋理》是劉師培所著作品,出自於《劉師培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說文》云:理,治也。段氏訓理為剖析,又援戴氏《孟子字義疏證》說以闡其誼。今考《禮記》《樂記》鄭注云:理,分也。蓋理與厘同,其義取於...
正本溯源,漢語成語,拼音是zhèng běn sù yuán,意思是從根本上整頓和尋找原因,出自《孟子字義疏證序》。成語解釋 從根本上整頓和尋找原因。成語出處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諸制度禮樂,是以為...
焦氏服膺戴東原之學,其孟子正義在清儒諸經新疏中為最佳本,但文頗繁,宜備置案頭,遇不解時,或有所感時,則取供參考。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乃戴氏一家哲學,並非專為注釋《孟子》而作,但其書極精闢,學者終需一讀,最好...
《孟子章句》原七卷,漢劉熙所撰,是漢人注釋《孟子》著作之一,本次校點,以《叢書集成續編》影印《郋園先生全書》本為底本。校點者為劉豐。《孟子字義疏證》,清代戴震所撰,本次校點,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理》:“反觀內照,近於切己體察。”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二章:“兩個人不管彼此如何稱呼,都可以使人體察到那種極其深厚的、無比關切的階級感情。”2、實地考核;親自考察。元·曹瑞《留鞋記》第三折...
所著的《孟子字義疏證》從考據訓詁闡發“理”、“天道”、“性”、“才”、“道”、“仁義禮智”、“誠”、“權”等儒家哲學範疇的根本意義,以反對“宋以來儒書之言”為主要宗旨。主張情與理和諧,也就是天理與人慾調解得當。...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性》:“人之血氣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2、猶知心。指好友或情人。唐 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詩:“ 丹陽 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唐 李鹹用 《送進士劉松》詩:“滔滔皆 魯 客,難得...
”(《孟子字義疏證》)翻譯 1、聶文濤譯:上天的指令也是人性的內容。2、常見的其他翻譯及分析 (1)天命就是本性(性本善)。(2)上天所給予人的氣質叫做性。分析:先秦“性”的概念很大。性命、心性、物性、人性、生性都是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