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形象與思想

孔子的形象與思想

《孔子的形象與思想》是現代王民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子的形象與思想
  • 作者:王民
  •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 頁數:209 頁 
  • 類別:哲學
  • 創作年代:現代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前有作者一自序,說明寫此書之原由及此書的主要思想觀念。正文分三大篇,依次如下:
總論篇:第一講:孔子的時代背景;第二講;孔子思想的承傳問題;第三講:孔學之流變;第四講:尊孔與貶孔問題;第五講:孔學與宗教。
形象篇:第六講:孔子形象面面觀;第七講;孔子的外貌,畫像與服飾問題;第八講孔子的氣質與行誼;第九講:孔子的革命生涯;第十講:晚年的孔子形象。
思想篇:第十一講:人道主義與大我主義——仁;第十二講:仁與孝的問題;第十三講:理性主義——一中庸之道;第十四講:知識論;第十五講:正名主義——價值哲學;第十六講:政治理想;第十七講:理想人格——君子。
在這本三篇十七講的書里,作者力求溯本清源,撥開迷霧,還孑L子其人及其思想一個真實面目。作者認為,自孔子死後,其及門弟子、孟荀、漢儒、唐儒與宋明諸儒所說,均自認為得孔子真傳,實則大多偏離了孔子思想的正確路線。因此,要了解孔子思想的真實內容,必須將孔子與孔子門下弟子、孟苟、漢唐及宋明諸儒的思想劃清界限,勿使相混。孔子所重視的是“人道”,並非“性與天道”;孔子所重視的是理性原則與適宜原則,並非封建宗法的保守思想,所以後世對於孔子的攻擊,實際上是都找錯了對象,誤將後世儒者的思想,記在孔子的名下。
作者還認為,後世除了對於孔子的思想多有誤解之外,對於孔子的形象的誤解更多,只知道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與大教育家,忽略了孔子同時也是一位大政治家與大革命家。實際上,孔子在有為之年,為鼓吹人道主義與王道主義,奔走於諸侯之國,近40年之久;道不行,晚年乃返於魯。因為孔於是一位奔走革命的大政治家,所以他為人通情達理,和易可親;同時,明辨真偽、是非、善惡,言行不苟,平凡而偉大,並非高不可攀的神聖。至於孔子的外貌形象,應參照古代典籍所說,後世所傳的畫像、石雕與木刻,均屬有失其真。所以研究孔子,應該還他的本來的面目。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採取了中西對照的方式。作者認為,研究孔子,必須鑽研古代典籍,不過要既能深入其中,又能跳出其外,參研世界哲入各種有關的學說思想。以孔于思想的主要內容而論,與西方的人道主義、社會主義、理性主義和實證主義,就頗為相近;所以參研世界哲人的思想學說,亦可有助於對孔子思想的了解、闡發與貫通。古人說心同理同,所以文化思想是沒有國界的,既不可再遮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偏見,也不可以為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真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出版信息

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88年4月初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