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代親王

孔代親王

法國波旁家族的一個重要分支,名稱來源於法蘭德斯伯爵下的一個鄉下采邑,當盧森堡聖保爾的瑪麗嫁給旺多姆伯爵(1470-95)時,將這塊封地帶到了波旁家族,他們的兒子在其遠房表親波旁公爵夏爾三世1527年死後成為繼任公爵夏爾四世,夏爾四世的兒子路易成為第一代孔代親王,這個封號在家族男系中傳了10代,一直到1830年。與其他貴族相比,這個家族具有較好的教養,其中有幾位能以文學自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代親王
  • 國籍:法國
  • 民族:法蘭西
  • 出生地:法國
  • 職業:孔代親王
  • 信仰:基督教
家族簡介,起源,波旁公爵,榮升親王,風波之後,頭銜,孔代居所,歷代親王,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

家族簡介

起源

孔代親王是旺多姆家族——現代波旁家族先人的後裔。從來沒有孔代封國或領地。這個名字僅僅是路易以父親,旺多姆公爵波旁的查理四世(1489-1537)的領地起源——香檳的孔代命名,包括孔代城堡和巴黎以東大約50英里的十來個村莊。
孔代家徽孔代家徽
它曾由阿維森那(Avesnes)領主手中轉到聖波爾(St.Pol)伯爵手中。當盧森堡-聖波爾的瑪麗於1487年嫁給旺多姆伯爵弗朗索瓦時,孔代成為了波旁-旺多姆家族的領地。

波旁公爵

波旁公爵於1527年絕嗣後,弗朗索瓦的兒子查理(1489-1537)通過聖路易的幼子,克萊門特伯爵(1256-1318)的男系繼承為波旁家族的族長。在旺多姆的查理的兒子中,長子安東尼成為納瓦拉的共治國王,還是亨利四世的父親。
幼子路易繼承了密克斯,諾根特(Nogent),孔代和蘇瓦松為領地。路易在1557年1月15日的法院檔案中得到了空地親王的頭銜,儘管沒有王族血親的地位以外的合法權威,他們還是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中保留著這個稱號。他的兒子波旁的亨利一世繼承孔代親王頭銜。
第一代親王路易實際上將孔代的領地給了幼子蘇瓦松伯爵查理(1566-1612)。查理的獨子路易於1624年將孔代和蘇瓦松給了嫁入薩伏伊奧爾良-郎多維爾家族的女性繼承人。

榮升親王

亨利四世於1589年登基後,他的表弟孔代親王亨利(1588-1646)在1601年之前一直是王位假定繼承人。儘管亨利自己的後嗣後來取得了法國王太子的優先權,1589至1709年間,孔代親王還是非常巧合的保有王室首席親王(premier prince du sang royal)的稱號,並享有相應的收入,優先權和儀式特權(如在宮廷中只有他們可以使用親王殿下(Monsieur le prince)的稱號)。
但是王室首席親王的位置於1710年轉到奧爾良公爵手中,所以第七代親王路易三世(1668-1710)停止使用該稱號,而更傾向於波旁公爵的世系頭銜——畢竟他還可以因此被稱作“公爵爵爺”(Monsieur le Duc)。後來的繼承人也更喜歡公爵頭銜。

風波之後

孔代親王,波旁的亨利三世於1709年去世後,家族仍然定期出入宮廷。後來波旁-孔代的路易(當時已經叫波旁公爵了)迎娶了路易十四的婚生女兒,弗朗希絲-埃森奈夫人(ma?tresse-en-titre Fran?oise-Athéna?s),蒙特斯潘侯爵夫人,波旁的路易絲-弗朗希絲。
孔代家族譜系表孔代家族譜系表
他們生下了許多孩子,孔代的頭銜和土地後繼有人。他們的兒子是波旁公爵,波旁-孔代的路易·亨利。他生活平靜,在於1723年失去王室首席親王稱號後被稱作公爵爵爺。他死後家族退出了宮廷生活,但是孔代親王波旁的路易·約瑟夫在組建孔代軍營救大革命期間被監禁的表哥路易十六中起了核心作用。他保有該頭銜78年,是時間最長的一人。
他的兒子與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的妹妹結婚。她被稱作奧爾良的路易絲·瑪麗·特蕾莎·巴希爾蒂Marie Thérèse Bathilde d'Orléans)。她是最後一位孔代郡主,是昂吉安公爵,波旁-孔代的路易·安東尼·亨利的母親。他被拿破崙一世在文生尼宮處決。隨著昂吉安公爵的死,孔代親王頭銜的最後保有者就是他父親了。
他於1830年去世,之後孔代的土地傳到了最後一位親王的表弟,奧姆爾公爵,奧爾良的亨利·歐也尼·菲利普·路易手中,他的次子後來從父親手中得到了孔代親王頭銜。

頭銜

孔代親王的長子使用昂吉安公爵的稱號,在1709年他們的父親優先使用波旁公爵之前一直被稱作“公爵爵爺”。孔代親王還是1629至1818年間興旺發達的康提親王和1566-1641年間存在的蘇瓦松伯爵的男系祖先。
雖然波旁家族的這些直系的兒子和女兒都有親王和郡主的稱號,法國從沒形成在教名前加上親王和郡主頭銜的習慣。兒子取法國貴族的頭銜——以封地為後綴的伯爵或公爵;而未婚女兒使用其父次要領地的名字組成正式名稱,如“克萊門特夫人”(mademoiselle de Clermont)。

孔代居所

孔代宮是孔代家族在巴黎第六區的居所。它於1780年為建造劇院被拆毀了。
家族在巴黎外有兩處居所:在恩河(Aisne)邊的孔代的孔代城堡,他們自己於1624年將其脫手。另一處是尚蒂利(Chantilly)城堡,它是大孔代(Grand Condé,路易二世,1621.9.8-1686.11.11)從宮廷流放時的居所,還於1671年舉行了紀念路易十四的宴會。法國大革命時它被沒收,最終成為國王路易·菲利普的財產,他將它賜給幼子,奧姆爾公爵奧爾良的亨利
尚蒂伊城堡尚蒂伊城堡
孔代親王路易三世的妻子,波旁的路易絲-弗朗希絲是巴黎波旁宮設計者。1722年施工開始,它完工後就成為波旁-孔代家族的主要居所。

歷代親王

一世

路易一世·德·波旁(Louis I de Bourbon,1er prince de Condé,1530年5月7日—1569年3月13日),法國軍人和政治家,孔代家族的始祖。
孔代親王第一孔代親王第一
路易一世波旁公爵查理四世·德·波旁之子,旺多姆公爵安托萬·德·波旁的弟弟,波旁王朝創建者亨利四世的叔叔。從血緣上看,他屬於波旁家族的旁支,他的後代因此都被波旁王朝封為親王。
路易一世·德·波旁在很早就以指揮戰鬥聞名,並且參加了1557年反對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入侵的聖康坦戰役。
法國宗教戰爭時期,路易一世是胡格諾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軍事指揮官。1559年起他領導胡格諾派進行反對天主教徒壓迫的軍事行動。他是1560年安布魯瓦陰謀的策劃者之一,在這次事件中,胡格諾教徒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他們企圖劫持國王弗朗索瓦二世,推翻在法國宮廷中居統治地位的吉斯家族,結果被發覺遭到無情鎮壓,他也被下獄等待處死,恰逢國王在比武中暴死,王后凱瑟琳·德·梅第奇地位不穩,不敢處決王室血親,他遂被釋放。在法國宗教戰爭全面爆發之後,路易一世·德·波旁作為胡格諾派主要的依靠力量參加了多次著名戰役,包括1562年的德勒戰役,他在這次戰役中被俘;1567年的聖但尼戰役和1569年的雅爾納克戰役。他在雅爾納克戰役中被殺,其後代形成一個龐大的孔代家族。
後代
亨利一世·德·波旁第二代孔代親王
夏爾·德·波旁蘇瓦松伯爵
弗朗索瓦·德·波旁孔蒂親王

二世

亨利一世·德·波旁Henri I de Bourbon, Prince de Condé,1552年—1588年),繼其父第一孔代親王領導胡格諾派。1570年《聖日耳曼和約》簽訂後隱退到貝阿恩,1572年聖巴托羅繆之夜大屠殺時和表親納瓦拉亨利一起不得不偽稱信奉天主教。他雖然名義上是皮卡迪總督,但一直被監視。1574年逃亡阿爾薩斯。開始為胡格諾派招募軍隊,在以後的內戰中,他使納瓦拉的亨利十分受窘,1580年他到國外求援無效,1585年在法國西部作戰也遭失敗,1587年10月在庫拉特戰役中受傷,不久死去。
孔代親王第二孔代親王第二

三世

亨利二世·德·波旁Henry II of Bourbon,1588年9月1日—1646年12月26日),第二孔代親王之子,在父親死後出生,生母被指責為謀殺親夫,因此對他的生父的身份也產生懷疑,不過亨利四世還是承認他為堂弟及假定繼承人,直到路易十三誕生為止。由母親撫育成天主教徒。1609年與夏洛特·德·蒙莫朗西(Charlotte of Montmorency)結婚,又擁有了蒙莫朗西公爵爵位,然而這位新的親王夫人早就吸引了國王亨利四世,孔代無奈那妻子送往國外,然後自己也離職出逃。以躲避國王的憤怒。
孔代親王第三孔代親王第三
亨利四世遇刺後,他在1610年返回法國,並同其他貴族競相向攝政太后瑪麗·德·美第奇提出種種要求,在遭到拒絕後,以公開叛亂相要挾。當王太后堅持要路易十三娶西班牙公主時,孔代召集大貴族和新教徒反對太后和她的寵臣孔契尼,他雖然沒能阻止這場婚姻,但迫使太后在1616年5月給了他一大筆錢和領地作為交換,但9月太后就接受親信的建議把他關在牢房三年,從此他效忠於王室。
1620年攻打叛亂貴族,1621—1629年攻打胡格諾派,並在邊境戰役中作戰直到1638年入侵西班牙遭到慘敗。所獲賞賜包括:對勃艮第的統治以及其內兄被沒收的大部財產。在奧地利的安娜攝政期間,他支持紅衣主教馬薩林

四世

路易二世·德·波旁Louis II de Bourbon,4me prince de Condé,外號為“大孔代”le Grand Condé,1621年9月8日—1686年11月11日)法國軍事家和政治家,孔代親王和昂基安公爵,孔代家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是17世紀歐洲最傑出的統帥之一。
路易二世·德·波旁是孔代親王亨利二世·德·波旁之子,母為夏洛特·瑪格麗特·德·蒙莫朗西,生於巴黎。童年時在布爾日的耶穌會學校受教育。他在父親在世時的封號是昂基安公爵。1640年至1641年,年僅20歲的路易參加了法國北部的戰役,在戰鬥中表現勇敢。
大孔代大孔代
在路易的年輕時代,首相黎塞留主宰著整個法國。路易的父親,第三代孔代親王亨利極力討好這位有無限權力的紅衣主教;路易因此被迫放棄自己深愛的女子米耶·瑪泰·迪·維日昂,而與黎塞留的侄女克萊拉·克萊芒絲結婚,後者是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不僅駝背,而且身材矮小,他們生下的孩子在以後兩代中都繼承了這個特徵,成為家族特徵。
1643年在三十年戰爭後期,昂基安公爵路易受命指揮法軍在法國北部與西班牙軍隊作戰。1643年5月19日,路易在羅克盧瓦戰役中獲勝。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因為路易面對的是長期稱霸歐洲的西班牙陸軍,而且他的對手都是有經驗的將領,而他只是個23歲的青年指揮官。此役終結了西班牙在歷史上的陸上優勢,標誌著法國地面霸權的到來。在一系列勝利之後,路易返回巴黎,直到1644年被派往德國支援在那裡作戰的法軍統帥蒂雷納。這次他被授予整個軍隊的指揮權。1645年夏季的戰役異常激烈,蒂雷納被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的統帥弗朗茨·馮·梅西伯爵擊敗。但是在北林根的輝煌勝利中,梅西被昂基安公爵打敗,本人陣亡。昂基安也多處負傷。1646年,昂基安跟隨奧爾良公爵加斯東在佛蘭德作戰。在加斯東返回巴黎後,昂基安單獨指揮戰鬥,攻克了敦克爾克。
1646年亨利二世·德·波旁去世,路易二世·德·波旁繼承了親王稱號。他的政治生涯與法國歷史上著名的投石黨運動(“福隆德”)緊密聯繫在一起。孔代的赫赫軍功使他成為法國貴族的首領,這些貴族對黎塞留的繼承人、年幼的國王路易十四的首相馬薩林削弱貴族權力、擴大王室實權的政策十分不滿。在馬薩林執政時期,孔代又參加了在低地國家的一些戰役。
1648年8月,在法院福隆德的關鍵時期,法國攝政奧地利的安娜(路易十四之母)下令逮捕高等法院的領袖皮埃爾·布魯塞爾等3人。此舉引起民眾極度憤怒,8月26日,巴黎發生市民起義,王室與馬薩林被迫出逃。9月,奧地利的安娜緊急召回孔代,希望獲取他對王室和馬薩林政府的支持。孔代十分勉強地同意了這個要求,並在猶豫再三後領導了圍攻巴黎的軍隊。
在法院福隆德結束之後不久,路易二世·德·波旁與王室和馬薩林決裂。他的高傲和野心使他非常不受奧地利的安娜歡迎;在安娜的授意之下,1650年1月18日政府逮捕了路易二世·德·波旁及他的主要追隨者孔蒂親王(路易的弟弟)和隆格維爾公爵。孔代的其他支持者,包括蒂雷納等人成功出逃。出逃的貴族領袖們積極策劃營救親王等人,他們實際已經開始造反,從而拉開了親王福隆德的序幕。隆格維爾公爵夫人(路易的妹妹)與法國的敵人西班牙談判以期獲得援助;路易的妻子、年幼的孔代王妃的身邊集結起一支軍隊占領了波爾多。婦女們的積極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1651年1月,奧地利的安娜釋放了被關押在勒阿弗爾的孔代等三人。孔代獲釋後即與西班牙結盟向宮廷和馬薩林挑戰。這次他難以獲得人們的支持,王室和前法院福隆德成員被迫聯合反對孔代,混亂的內戰開始。1652年7月2日在巴黎聖安托萬區,孔代與蒂雷納(此時已站到王室一邊)這兩位當時最偉大的將領展開決戰。孔代被蒂雷納所壓制,幾乎陷入絕境;只是因為他的同黨、奧爾良公爵的女兒說服巴士底獄的大炮倒戈向蒂雷納開火,孔代才得以重新發動攻勢。1652年9月,勢單力孤的孔代逃亡西班牙。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授權孔代指揮西班牙軍隊與法國作戰,並把盧森堡賜封給他。他取得了很多勝利,但不久就被蒂雷納阻止。1658年6月14日在敦克爾克附近,孔代被蒂雷納徹底擊潰,後者得到了英國護國主克倫威爾的民軍的有力支援。西班牙被說服與法國議和,在1659年庇里牛斯和約中,孔代獲得了已經親政的路易十四的寬恕,於是他又開始為法國效力了。孔代在1667年~1668年的遺產爭奪戰爭中表現耀眼,他與蒂雷納的再度組合令人望而生畏。
大孔代親王的榮歸大孔代親王的榮歸
大孔代雕像大孔代雕像
1673年,波蘭貴族一度希望選擇孔代為波蘭國王。但是路易十四猜忌孔代的一切業績,最終把這個建議否決了。不久孔代又被捲入低地國家的事務,在法荷戰爭中指揮法國軍隊。1674年,路易二世·德·波旁完成了他的最後一次偉大勝利(在塞納夫戰役中擊敗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
路易二世·德·波旁常常被評價為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他的戰術意識很強,但在戰略方面略遜於蒂雷納。孔代善於獨立思考,既不聽命於上帝的教誨,也無視王室的權威;很有文化教養,獲得莫里哀和拉辛的支持。

五世

亨利三世·德·波旁(1643年7月29日—1709年4月11日),大孔代的長子,曾隨父征戰。1646年成為當甘公爵,在投石黨運動期間,他隨母親顛沛流離,後又隨父流亡異域。1659年返回法國。1663年與巴伐利亞的安娜結婚,此時也被提名為波蘭王位的候選人。其父有意培養他從事軍務,但他志不在此。1686年其父去世後,他主要擴建裝修孔代家族的別墅尚蒂依城堡。他對科學藝術頗有興趣,但行為怪異,晚年精神失常。
孔代親王第五孔代親王第五

六世

路易三世·德·波旁Louis III of Bourbon,1668年11月10日—1710年3月4日),1709年他父親亨利三世去世後承襲爵位。但不能採用親王稱號,因孔代家族不再享有王族親王爵位,乃繼續稱為波旁公爵。在法荷戰爭中功勳卓著。他身材矮小,頭大面黃,為人狠毒,聲名狼藉。但作為軍人,作戰勇敢,尤以在施泰因科克之戰和內爾溫登戰役中名震於世。世稱公爵大人,1685年他與路易十四的私生女南特小姐結婚。
孔代親王第六孔代親王第六

七世

路易·亨利一世·德·波旁Louis Henri Joseph,1692年8月18日—1740年1月27日),路易三世·德·波旁之子。路易十四世死後成為波旁公爵,任大攝政王,1723年12月奧爾良公爵去世,他作為王族最年長者出任首相(1723~1726),在情婦的影響下,他任命迪維爾內為財政顧問,而迪韋爾內試圖增稅引起普遍不滿。他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這使他的政權更加失去人心。為防止路易十五一旦死去而王位落入奧爾良支系的手中,他取消了路易與西班牙公主瑪麗亞娜的婚姻,理由是瑪麗亞娜年幼,無法生子。1725年,他將波蘭廢王之女瑪麗·萊辛斯卡許配給路易,此舉引起西班牙的敵意,導致西班牙和奧地利兩國結盟,1726年路易十五罷免了他,任命老師弗勒里主教為首相。
孔代親王第七孔代親王第七

八世

路易·約瑟夫·德·波旁Louis Joseph of Bourbon or Louis V,1736年8月9日—1818年5月13日),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流亡親王,波旁公爵的獨生子,父親死(1740)後繼承親王爵位。1753年與戈德里弗里德結婚。
孔代親王第八孔代親王第八
他從小接受軍事教育,曾在七年戰爭中服役,1789年巴士底獄失陷後,他是最先流亡國外的親王之一。1791年在沃爾姆斯定居,開始招募流亡貴族組成“孔代軍”。並參加1792-1796年的反革命戰役。1797年法奧簽訂和約,他去俄國。1799年他為俄國效勞。第二年投奔奧地利,1801年又去英格蘭。1814年回國,4年後死於巴黎。

九世

路易六世·亨利·約瑟夫·德·波旁Louis Henry II of Bourbon or Louis VI,1756年4月13日—1830年8月30日),孔代親王的最末一代(1818—1830)。
孔代親王第九孔代親王第九
1770年與奧爾良的路易-瑪麗·泰雷莎(1750~1822)結婚,1772年生下兒子當甘公爵(Louis-Antoine-Henri de Bourbon-Condé, duc d'Enghien,1772—1804),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他隨父攜子流亡。1795年到達英格蘭。為阿圖瓦伯爵(以後的查理十世)的旺代遠征做準備。1804年法國保皇黨刺殺拿破崙失敗,拿破崙命搜捕黨羽,並且派兵出境,綁架路易十六可能繼承人當甘公爵路易·安東·亨利·德·波旁-孔代,途中被處決,從而粉碎了拿破崙與波旁王族之間的一切和解希望。1814年返回法國,出任騎士團團長,百日期間試圖在安茹組織抵抗。第二次復辟前逃到西班牙。1818年其父去世,他繼承但未採用孔代稱號。1830年查理十世七月革命被推翻後,他在宏偉的聖勒莊園臥室內懸樑自盡。關於死因,有人說是對前途絕望,也有人說是他的情婦圖謀他的財產進行的謀殺。他沒有別的兄弟或近支堂兄弟,孔代家族在1830年他死後絕嗣,產業遺贈奧爾良公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