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
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他的喜劇接近悲劇,戲寫得那樣聰明,沒有人有膽量敢模仿他——
歌德他的榮譽什麼也不缺少,我們的光榮卻缺少了他——
法蘭西學院經歷
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國喜劇作家、演員、戲劇活動家。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始人。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Jean Baptiste Poquelin),莫里哀是藝名。莫里哀是法國17世紀
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建者,在歐洲戲劇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曾享受貴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棄世襲權力,從事戲劇事業。他創立“光耀劇團”,慘澹經營,曾因負債而被指控入獄。後來,他不顧當時蔑視演戲的社會風氣和家庭的反對,毅然離家出走,在外飄流了十多年。由於他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編寫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響的喜劇。最後,莫里哀作為劇團的領導人重返巴黎,此後,他一直在巴黎進行創作演出。
時代背景
莫里哀生活在資產階級勃興、封建統治日趨衰亡的
文藝復興時期。他同情勞動人民,筆鋒所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貴族、坑蒙拐騙的僧侶、無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學的“才子”、還有靠剝削起家而力圖“風雅”的資產者、利慾薰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貸者……他從各個側面勾畫出了剝削階級的醜惡形象。但他還沒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隊伍,因此他筆下的正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諷者的僕人、
佃戶、工匠,這些人總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對方當場現形,讓剝削者在觀眾的笑聲中受到批判。
代表作
1659年,莫里哀創作《
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諷刺了資產者的附庸風雅,抨擊了貴族社會所謂“典雅”生活的腐朽無聊,因而觸怒了貴族勢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並未被嚇倒,連續編演了《丈夫學堂》和《
太太學堂》。《太太學堂》因宣揚新思想,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牢籠而被指責為“淫穢”、“詆毀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奮起還擊,寫了《〈太太學堂〉的批評》和《
凡爾賽宮即興》兩齣論戰性短劇。1664年,莫里哀寫成傑作《
偽君子》,1668年,他又創作了另一部力作《
吝嗇鬼》。
收場
莫里哀是位喜劇大師,但是他的死卻是一場悲劇。為了維持劇團開支,他不得不帶病參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無病呻吟》最後一幕以後,莫里哀咯血倒下,當晚就逝世了,終年51歲。由於教會的阻撓,他的葬禮冷冷清清。
影響
莫里哀給後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劇,我國曾翻譯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部。莫里哀不僅是位傑出的劇作家、出色的導演,還是一位造詣極高的演員,他以整個生命推動了戲劇的前進,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是法國古典主義(Le Classicisme)文學,以及歐洲
文藝復興(La Renaissance)運動的傑出代表。
生平
1622年1月15日 生於巴黎一個具有“王室侍從”身份的宮廷室內陳設商家庭。
1643年 放棄世襲權利,與貝雅爾兄妹等朋友組成“光耀劇團”在巴黎演出。
1644年 取藝名為莫里哀(法語意為長春藤)。
1645-1658年 帶領劇團在法國外省各地巡迴演出
1659年起,由於劇目受到國王
路易十四的賞識,劇團開始長期在巴黎演出,此後的時期也是他創作的高潮期。 但由於長期勞累,莫里哀患上了嚴重的肺病。
1662年 與比他小20歲的妻子結婚。
1673年2月17日 他在身體非常不適的情況下,帶病堅持表演自編劇目《無病呻吟》。他在舞台上的種種虛弱表現被觀眾認為是切合劇目內容非常真實的表演,因而贏得了熱烈的喝彩。演出完畢後幾個小時後,莫里哀與世長辭。
死亡
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國巴黎劇院上演一部喜劇《無病呻吟》,擔任主角的是作者本人─莫里哀。開演前,他妻子懇切地勸他說:“你病得這樣重,就不要登場了吧!”他回答說:“這有什麼辦法呢?假如一天不演出,那五十個可憐的兄弟又如何生活呢?”他忍著病痛參加了演出。劇場裡座無虛席。莫里哀登場了,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劇中人“心病者”是一個掛著醫生招牌的江湖騙子,沒病裝病,而扮演的人卻真正有病,經常痛苦地皺眉咳嗽,觀眾還以為是莫里哀表演得逼真,就熱烈地鼓掌喝彩。由於咳嗽掙破了喉管,當掌聲尚未平息時,他的生命已結束在舞台上了。
莫里哀死的時候,葬禮很簡單,只有兩個教士參加,沒有任何觀眾,而且是在日落黃昏之後,悄悄的進行。但是,不管怎樣,一個伶人終於獲得葬於聖地(著名的
拉雪茲神父公墓)!
次日,全巴黎都知道了這件事——一個伶人,沒有宣布放棄他的職業,沒有經過赦免他演戲、寫戲的罪過居然在宗教認可的聖地上安葬了——這是他為藝術爭得的榮譽。
軼事
傳說莫里哀每寫成一個劇本,喜歡先念給他的女僕聽。女僕聽後總是說好。莫里哀最初認為女僕文化水平低,不過是討主人喜歡而已。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個寫失敗了的劇本念給她聽,女僕立刻瞪大眼睛說:“這不是先生寫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來女僕已經熟知了他作品的風格。
娶妻難,照應妻子更難
曾經有一個國王問莫里哀,為什麼他14歲就開始統轄國家,而到18歲還不允許他結婚呢?莫里哀幽默地回答道:“尊敬的陛下,娶妻難,照應妻子更難。照應自己的妻子,要比治理一個國家困難得多。”
幼年
莫里哀,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1622年出生,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家。父親是掛毯商和宮廷室陳設商。
他父親曾花錢購買了“國王侍從”的身份,希望莫里哀能繼承父業,或者做律師。1635年,父親把他送進貴族子弟學校克萊蒙中學讀書,1638年,又把“國王侍從”的身份過到他名下。1639年,莫里哀中學畢業後,父親還為他買到一張奧爾良大學法學碩士的文憑。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愛戲劇,而不喜歡經商。
成長
1643年他21歲時,走出家庭同貝雅爾兄妹等十來個青年組織了“光耀劇團”在巴黎演戲。演出失敗,劇團負了債,莫里哀為此而被拘押起來,後來由他父親作保獲釋。1645年劇團解散,但莫里哀並不因此而灰心,他又與貝雅爾兄妹一起參加另一劇團,離開巴黎,在法國西南一帶一直流浪了12年。
在這期間,他生活在民間,得以熟悉法國社會,了解人民生活,也學習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鬧劇和以演技著稱的義大利“即興喜劇”,鍛鍊成一個出色的戲劇活動家。
1652年以後,莫里哀成為劇團的負責人,並開始創作劇本。1655年,在里昂上演了他的詩體喜劇《冒失鬼》。1656年,在
貝濟耶上演他的詩體喜劇《愛情的埋怨》。
他的劇作受到觀眾的歡迎,劇團的聲譽也因此而蒸蒸日上,以至名聞巴黎。1658年10月24日,莫里哀劇團應召來巴黎,在
羅浮宮為
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賞識。路易十四下令把羅浮宮劇場撥給他的劇團。從此以後他就一直定居巴黎。
1659年11月18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上演,這是他在巴黎創作的第一個劇本,矛頭指向貴族。劇本通過兩個貴族青年向一對資產者出身而喜歡模仿巴黎貴族習氣的外省女子求婚時的笑話,嘲笑貴族沙龍文體,也諷刺資產階級矯揉造作,附庸風雅的醜態。戲只演了一場就被迫停演。經過疏通,該戲才得重演。1661年,羅浮宮改建門廊,莫里哀失去了劇場,國王又把王宮劇場撥給莫里哀劇團。後來,他的喜劇全都在這裡演出。
1661年上演的《丈夫學堂》和1662年上演的《夫人學堂》,是莫里哀運用古典主義創作規則所寫的兩部喜劇。《夫人學堂》的演出標誌著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誕生。《丈夫學堂》則提出了女子教育問題。劇中兩兄弟分別收養兩個孤女,一個嚴加管教,一舉一動都不放鬆,一個任其自然發展,結果是前者教育失敗。劇本反對封建禮教,擁護順乎天性的教育。女孩子阿妮斯在修道院住了13年,17歲才出院,成了個什麼都不懂的白痴。夫權思想的體現者阿諾夫就希望這樣的女子做他的妻室。但封建桎梏經不起真正愛情的衝擊。阿妮斯與青年賀拉斯相愛,設法逃出了阿諾夫的家庭。
《夫人學堂》演出以後,在社會上頓時引起一陣軒然大波。教會和封建衛道者竭力攻擊這個劇本,還散布了許多流言蜚語。莫里哀便寫了《夫人學堂的批判》一劇來進行反駁。敵對的劇團又搬出攻擊莫里哀的戲來發動攻勢。莫里哀也不示弱,又寫了《凡爾賽即興》一劇來奉答。
從1664年開始,莫里哀的喜劇創作進入了全盛時期,也是他反封建反教會鬥爭最激烈的時期。除了最著名的《偽君子》(又譯作《
達爾杜弗》)外,《
唐·璜》、《
恨世者》、《
慳吝人》和《喬治·唐丹》等,都是這時期的名劇。
《唐·璜》(也譯為《石宴》)借一個西班牙的傳說人物,揭露法國貴族的罪惡。主角唐·璜表面上文雅、瀟灑,還有“自由思想”,實際上無惡不作,正如他的僕人所說,是“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大的惡棍”。他代表了當時社會上那些大貴族,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權,為非作歹,橫行霸道。《
唐·璜》一劇的人物性格複雜,情節發生的地點多次轉換,而且並不遵守“
三一律”,是莫里哀劇作中獨具一格的作品。
《
恨世者》(又譯《
憤世嫉俗》)是一部五幕詩體喜劇的傑作,它以整個貴族社會作為諷刺對象,揭露貴族階層的腐朽、墮落以及貴族社會內部自私虛偽、勾心鬥角的情景。
男主人公阿爾賽斯特看不慣這一切,卻愛上了專好誹謗別人的風騷寡婦色里曼娜。他以為遇到了知己,可以成雙配對。但當他要求色里曼娜拋棄這個自私自利、庸俗無聊的社會時,對方卻捨不得她所誹謗的社會,兩人只好分手。
五幕散文喜劇《慳吝人》(又譯《
吝嗇鬼》)被看作與《
偽君子》齊名的傑作。它的主要情節是從古羅馬喜劇家
普勞圖斯的《一壇黃金》脫胎而來的。主人公
阿巴貢是
高利貸商人,他貪婪吝嗇,愛錢如命,與他的兒女形成了尖銳的矛盾。為了省下嫁妝,他要女兒嫁給年已半百的老頭,他又要兒子娶一個寡婦,他自己則要不花錢娶年輕美貌的姑娘、兒子克雷央特的情人瑪利婭娜,為此而鬧到父子反目。克雷央特的男僕臘麥呂史出了妙計,把阿巴貢埋在花園裡的一萬金幣偷來,再對他進行要挾。阿巴貢發現錢幣丟失後,氣急敗壞地追贓,追到了管家瓦賴爾身上,發現他就是自己女兒愛麗絲的情人。克雷央特對阿巴貢說,只要同意他的親事,便將一萬金幣歸還。正在這時,昂賽末前來簽訂婚約,發現瓦賴爾和瑪利婭娜原是他早先失散的一對兒女,為了成全他們的婚事,昂賽末表示願意承擔全部結婚費用,這才使守財奴阿巴貢同意兩對青年的婚姻。
1669年以後,莫里哀的創作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思想內容上繼續發揮前一時期的主題,在藝術上則著力運用民間鬧劇的藝術傳統。
《布索那克先生》和《醉心貴族的小市民》(是兩齣舞蹈喜劇,也是兩齣嘲笑資產階級虛榮心的喜劇)。它們曾由義大利人
呂利譜曲,首先在宮中上演。布索那克先生是從外省來到巴黎的土財主,同一個小姐結婚,但實際上小姐早已另有新歡。一群流氓包圍了土財主,跟著他,捉弄他,開他的玩笑。他反把捉弄禍害他的人當作大恩人,在落荒逃走時還依依不捨地與之告別。
《醉心貴族的小市民》寫巴黎富商茹爾丹一心想當貴人,被別人玩弄卻還自以為樂,當不成本國貴人就當一個土耳其的假貴人。劇中一個人物自豪地聲稱:“一個又有錢又長得體面的正人君子比一個骯髒而窮酸的貴族可強得多。”
莫里哀去世後,
路易十四曾問
布瓦洛,在他在位期間,是誰在文學上給了他最大的光榮。布瓦羅回答:“陛下,是莫里哀。”
莫里哀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戲劇事業。法蘭西學院成立後,古典主義文藝理論家布阿洛被選為院士,他曾勸莫里哀放棄演丑角的行當,這樣便有可能當上院士,獲得當時文人的最高榮譽,但被莫里哀謝絕了。莫里哀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贏得了他在法國和歐洲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莫里哀去世之後,法蘭西學院在大廳里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著這樣的題詞:
他的榮譽什麼也不缺少,
我們的光榮卻缺少了他。
創作風格
莫里哀的喜劇在種類和樣式上都比較多樣化。他的喜劇含有鬧劇成分,在風趣、粗獷之中表現出嚴肅的態度。他主張作品要自然、合理,強調以社會效果進行評價。他的作品開古典主義喜劇之先河,極大影響了喜劇乃至整個戲劇界的發展。在法國,他代表著“
法蘭西精神”。其作品已譯成幾乎所有的重要語言,是世界各國舞台上經常演出的劇目。
主要作品
《
可笑的女才子》(Les Precieuses ridicules,1659年)
《
太太學堂》(l'Ecole des femmes,1662年)
《
偽君子》又名《達爾蒂夫》(Le Tartuffe,1664年)
《唐璜》(Don juan,1665年)
《
憤世嫉俗》(Le Misanthrope,1666年)
《
吝嗇鬼》又名《慳吝人》(L'Avare,1668年)
《浦爾叟雅克先生》(Monsieur de Pourceaugnac,1669年)
《
貴人迷》(Le Bourgeois gentilhomme,1670年)
《
無病呻吟》(Le Malade imaginaire,1673年)
莫里哀戲劇
在法國,為了紀念偉大的戲劇創作家莫里哀,自1996年起,文化部規定:將每年4月作為莫里哀戲劇月,全國各地上演莫里哀的名作。2011年,該活動創立15周年,在
法國里昂該戲劇周舉辦的尤其盛大,主要的演出作品包括《無病呻吟》、《偽君子》等莫里哀最出名的幾齣作品。有很多場次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