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其子而喪其明

子夏其子而喪其明

子夏其子而喪其明,該語出自戰國時期的作品禮記,描述了子夏因為兒子去世而哭瞎了眼睛的故事,其目的在於告訴世人儒家文化重在“仁”,但仁也應該有限度,如若不然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形成假仁假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夏其子而喪其明
  • 外文名:Mr.zixia lose his eyesight cause he lose his son
  • 作品出處禮記
  •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 作品觀點:勸誡忠告是愛心的體現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讀解,作品出處,

作品原文

曾子吊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③?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4),退而老於西河之上(5),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6),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7)。亦已久矣!”

作品注釋

⑴本節選自《檀弓》上。
子夏:孔子的弟子, 春秋 末期衛國人,名叫卜商,子夏是字。
(3)女(ru):同“汝”,你。
(4)事:侍奉。夫子:孔子弟子對孔子的尊稱。洙泗:古時魯國的兩條水名。
西河:地名,在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
(6)疑:同“擬”,比擬。(7)索居:獨居。

作品譯文

子夏因兒子死了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前去弔唁並說:“我聽說朋友的眼睛失明了,就為他哭泣。”曾子哭了,子夏也哭起來,說道:“天啊!我沒有罪過呀!”曾子氣憤地說:“你怎么沒有罪過呢?以前我和你在洙水泗水侍奉老師,後來你告老回到西河,使西河的人們把你比作老師。這是你的第一條罪過。你父母去世,老百姓連聽都沒有聽說,這是你的第二條罪過。你兒子死了就哭瞎了眼睛。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過。”你卻說:(你沒有罪過)“你怎么會沒有罪過呢!”子夏扔下手杖拜謝曾子道:“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朋友獨自居住太久了。”

作品讀解

儒家講“仁”。仁的內容之一是愛人,是以寬厚之心去愛護他人。這個寬厚之心,並不是沒有原則的姑息遷就,也不是喪失自我立場地隨便附和,而是用德行去感化、影響對方。這種愛法叫做“愛人以德”,用今天的話說,對朋友的真正愛護,是幫助他克服自己的缺點,改正自己的過錯。子夏的故事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儒家的這個思想早已得到人們的認同,並把它當作做人的準則之一。比如俗話說的“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其實便是對“愛人以德”德通俗解說。
忠告朋友告誡朋友,提醒朋友,是愛心的體現這個十分明顯的道理,人們在實際中總是想不通,腦筋轉不過彎。遇到批評就以為是與自己過不去,甚至是故意作對。可是,如果忠告者不看重你,不關心你,犯得著對你進行規勸和提醒嗎?腦筋轉彎兒得要從相反得角度去想想,才會得到正確得答案。

作品出處

《子夏其子而喪其明》出自《禮記》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禮記》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