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手法名。見《針灸大成》。即左右捻轉補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午補瀉法
- 出處:《針灸大成》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子午補瀉法,是建立在子午流注理論基礎上的依時選穴進行針刺的補瀉方法,即左轉為順轉,從子位轉向午位;右轉為逆轉,從午位退向子位。《針灸大成》:“此乃宣行榮衛之法也。故左轉從子,能外行諸陽;右轉從午,能內行諸陰。”又:“男子……以陽為主,故左轉順陽為之補;右轉逆陽為之瀉。女子……以陰為主,故右轉順陰為之補;左轉逆陰為之瀉。此常法也。然病有陰陽寒熱之不同,則轉針取用出入,當適其所宜。假令病熱,則刺陽之經,以右為瀉,以左為補;病寒則刺陰之經,以右補,以左為瀉。此蓋用陰和陽,用陽和陰,通變之法也。”
中醫套用
一、操作方法
在按子午流注理論取準穴位後,用左右捻轉法進行補瀉,向左旋轉者即由子向午,為順為補;反之,向右旋轉者則由午向子,為逆為瀉。如熱病,則刺陽經,以右轉為瀉,左轉為補;如寒病,則刺陰經,以右轉為補,左轉為瀉。
此外,又因患者男女之性別差異而有“男子左轉順陽、補陽”;“女子右轉順陰、補陰”等說法。
二、臨床套用
可補虛瀉實,通調營衛氣血。用於治療運動系統疾病,即各種痹症。取用四肢腧穴時,多用本法。邪氣盛,而出現的疼痛或痙攣者用瀉法;屬正虛而表現為麻木或痿軟時使用補法。痹症初起時的實症套用瀉法;久病虛症,兼肌肉萎枯,瀉法中兼用補法。如正虛較重時,可單用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