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病原體為人類皰疹病毒6型,病毒顆粒呈球形,直經為200nm。其核衣殼為163個殼微粒組成的立體對稱20面體,其內是由雙股DNA組成的核心,核衣殼外有一層脂蛋白包膜。無症狀的成人患者是本病的傳染源,經呼吸道飛沫傳播。
胎兒可通過胎盤從母體得到抗體,出生後4個月時抗體陽性率為25%,11月為76%,5歲時90%,17歲時達98%。本病多見於6~18月小兒,3歲後少見,春、秋雨季發病較多,無男女性別差異。
臨床表現
本病的潛伏期為7~17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發熱39~40度,高熱早期可能伴有
驚厥,病人可有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
結膜炎,在發熱期間有食慾較差、噁心、嘔吐、輕瀉或
便秘等症狀,咽部輕度充血,枕部,頸部及耳後淋巴結腫大,體溫持續3~5天后驟退,熱退時出現大小不一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初起於軀幹,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皮疹在1~2天消退,無色素沉著或脫屑。腫大的淋巴結消退較晚,但無壓痛。在病程中周圍血白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分類計數可達70%~90%。嬰
幼兒急疹一般是HHV-6,HHV-7/HHV-8導致,可造成多臟器的損傷。
診斷
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特點,發病年齡和發病季節,有以下幾點:
1.驟起高熱,而其他臨床症狀較輕。
2.頸、枕、耳後淋巴結腫大壓痛。
3.周圍血白細胞計數減少,淋巴細胞分類計數較高。
4.發病年齡在2歲以內。
鑑別診斷
上呼吸道卡他症狀重,病初口腔黏膜有Koplik斑,發疹和發熱可同時存在。
出疹前已發熱6~24小時,高熱同時發疹,頸後、枕後淋巴結腫大。
有服藥史,末梢血淋巴細胞不高。
治療
急疹一般預後較好,一般無需進行特殊的治療,只要加強對患兒的護理,並給予對症的治療治療,幾天后便會痊癒。對於
幼兒急疹的判斷,家長可觀察孩子是否有持續高燒3~4天,且體溫在39~40℃之間,熱退後周身迅速出現皮疹,有類似
感冒等症狀。在確診孩子患
幼兒急疹後,家長應要讓孩子多休息,保持室內安靜和空氣的新鮮,減少孩子的活動量,並做好防護和隔離,以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幼兒急疹對嬰兒健康並沒有什麼影響,出過一次以後也不會再出。減少抗病毒、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但有少數患兒可出現併發症,故病程中應注意觀察及進行相應的鑑別診斷。
1.一般治療
患兒臥床休息,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飲水,給予易消化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C等。
2.對症治療
高熱時物理降溫,適當套用含有“撲熱息痛”或“布洛芬”成分的嬰幼兒退燒藥(例如:泰諾林、百服寧、美林等),一旦出現
驚厥給予苯巴比妥鈉或水合氯醛,可適當補液。
3.中醫治療
早期治宜疏風解表,出疹期宜清熱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