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電商化是指傳統媒體的電商化轉型。傳統媒體“轉型”,如今成為了一個傳媒生存的焦點問題,電商化則是給傳統媒體植入一個服務商的內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媒體電商化
- 類型:經濟術語
優勢,建議,案例,
優勢
第一,內容生產第一,內容生產質量和話題策劃能力。
這一點是傳統媒體的核心優勢,傳統媒體依靠生產好的優質的內容與讀者建立關係,同時傳統媒體善於做深度的話題策劃,這可以幫助它在做電子商務的時候,更好地將產品信息通過內容表現出來。蘑菇街、美麗說之所以火,就在於很多消費者把它們當媒體在看,這種基於內容帶動的消費驅動力是比較強的。
第二,足夠垂直和細分。
第三,品牌化的運營。
傳統媒體依存的廣告客戶,都是需要建設品牌的,因此,傳統媒體做電商,在如何經營品牌方面有較好的基礎。與單純從流量出發的電商不同的是,傳統媒體是通過品牌來拉動消費者,而不是單純的流量導向。
建議
第一,傳統媒體需要加強對消費人群的洞察能力。
過去傳統媒體只要做好內容,或者即便內容不是太好,消費者也會有一定的忠誠度,消費者認可一個媒體.不會因為某一期的雜誌內容就輕易放棄。但是電商不一樣,做電商需要洞察的是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從消費偏好去思考提供什麼樣的產品,而且電商平台上,“產品力”是非常關鍵的,那么,如何挑選或者提供對味的產品給消費者,這是一個挑戰。對於傳統媒體做電商而言,對消費者的洞察是必須要加強的,尤其是細分族群的消費形態以及生活方式的挖掘和素描。
電子商務非常強調用戶數據,強調如何去做用戶的運營與轉化,如何激活用戶等等。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用戶的運營一直是一個短板,比如過去很多傳統媒體僅僅依靠一些編讀往來,或者小的線下活動在維繫讀者,建立的很多資料庫並沒有充分利用,掌握資料庫和“運營用戶”是兩回事,運營用戶需要建立社區.需要與用戶充分地建立關係。
第三,要做精眾,做到小垂直與獨特性。
有的傳統媒體轉型做電商,進入的是和本身毫不相關的領域,這不能叫轉型。傳統媒體一定要圍繞自身最能打動消費者的核心點去創新,即做的是最細分的精眾人群,這些精眾人群與媒體是基於深度共鳴而建立的關係,豁性就會比較高。引領一個精眾群體的生活方式.是傳統媒體需要去思考的。例如,《1626潮流雙周刊》雜誌的電商網站“1626商城”堅定地只做潮流產品這個細分市場,即一個垂直化的多品牌潮流集合店,這與1626固有的品牌價值形象是統一的,雖然市場小,但是足夠獨特和有區隔性。
第四,要從單向傳播到多向的體驗互動。
第五,媒體屬性如何發揮到最大化?
城市畫報線上下的雜誌上有很多精品店鋪的推薦,同時也經常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線一些精選商品,進行限時銷售或者拍賣,這種將媒體通路價值發揮最大化的做法值得很多傳統媒體關注。傳統媒體做電商,需要建立一個立體化的行銷體系,不只是簡單建設一個電商網站,而所有的傳播通路如何去構建,這在很多傳統媒體中經驗是相對欠缺的。
第六,改變組織架構。
小米副總裁黎萬強說,網際網路時代的公司,組織要足夠扁平化。而電子商務平台面向用戶需要提供簡單便捷的界面,但是後台卻需要協同和統一,前台才能保證有品質、標準化以及比較好的用戶體驗的輸出。因此,過去的編輯部、廣告部的模式和架構需要變革。技術最佳化、客戶服務、品類管理、網路推廣、線下活動等,都是需要考慮的組織模組。
第七,抓住移動電商的機會。
2014年及往後,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移動電商一定會迎來極大的發展機遇。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如何利用包括手機淘寶的微淘、微信店鋪,甚至自己建立垂直的移動電商平台,值得傳統媒體去思考,PC電商現在競爭已經非常激烈。
案例
案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