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世界各國由於情況不同,對婚齡的規定也不同。婚齡為男21,女18的有
丹麥、芬蘭、波蘭等;男20,女18的有
瑞士、越南等;男女均18的有
前蘇聯等;男18,女16的有日本等;男16,女14的有葡萄牙、
菲律賓等;男14,女12的有西班牙、希臘等。美國各州的
法定婚齡高低不一。有些國家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公民規定了不同的法定婚齡。不少國家規定的法定婚齡低於成年的年齡。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因未達成年,除結婚行為能力外,不具有其他行為能力(見自然人)。因此,這些國家法律上有未成年人結婚須得
法定代理人同意的規定,為包辦婚姻提供了法律依據。
婚齡稱謂
中國
美國
1年一紙婚;2年一布婚;3年一皮婚;4年一絲婚;5年一木婚;6年一鐵婚;7年一銅婚;8年一電婚;9年一
陶婚;10年一錫婚;11年一
鋼婚;12年一亞麻婚;13年一花邊婚;14年一象牙婚;15年一
水晶婚;20年一瓷婚;25年一銀婚;30年一
珍珠婚;35年一玉婚;40年一
紅寶石婚;45年一
藍寶石婚;50年一
金婚;60年一鑽石婚。

法國
1年一棉婚;2年一皮婚;3年一麥婚;4年一蠟婚;5年一木婚;6年一銅婚;7年一羊毛婚;8年一
虞美人婚;9年一
陶婚;10年一錫婚;11年一
珊瑚婚;12年一
絲婚;13年一
鈴蘭婚;14年一鉛婚;15年一
水晶婚;16年一藍寶石婚;17年一玫瑰婚;18年一
綠松石婚;19年一印花婚;20年一瓷婚;21年一乳
白石婚;22年一青銅婚;23年一綠玉婚;24年一薩丁婚;25年一銀婚;26年一玉婚;27年一桃花心木婚;28年一鎳婚;29年一絨婚;30年一
珍珠婚;31年一羊皮婚;32年一紫銅婚;33年一斑岩婚;34年一琥珀婚;36年一
梅斯林婚;37年一紙婚;38年一水銀婚;39年一
縐紗婚;40年一
祖母綠婚;41年一鐵婚;42年一珠質婚;43年一
法蘭絨婚;44年一
黃玉婚;45年一朱紅婚;46年一薰衣草婚;47年一開斯米婚;48年一紫晶婚;49年一雪松婚;50年一金婚;60年一鑽石婚;70年一白
金婚;75年一白石婚;80年一
橡樹婚。

英國
1年一紙婚;5年一
木婚;10年一
錫婚;12年一
皮革婚;20年一瓷婚;25年一銀婚;30年一
象牙婚;40年一絨毛婚;45年一絲綢婚;50年一金婚;75年一鑽石婚。
俄羅斯
1年一花布婚;5年一木婚;6年一鋅婚;7年一銅婚;8年一白木婚;40年一銀婚;50年一
金婚;60年一鑽石婚;67年一石婚;70年一福婚;75年一王冠婚。
日本
2年一紙婚;5年一
木婚;10年一錫婚;15年一
水晶婚;20年一
陶婚;25年一銀婚;30年一
珍珠婚;35年一
珊瑚婚;40年一紅玉婚;50年一
金婚;75年一金剛石婚。
朝鮮
另外在朝鮮,夫妻結婚60周年稱為“四婚”。
歷史演變
中國歷史上長期流行著
早婚習俗。有的封建王朝為征
丁稅,驅勞役。還採取一定的措施提倡或迫使人們早婚。
漫畫 最短婚齡四個月例如,
漢惠帝時曾規定: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漢書·惠帝紀》),即交納原應交納稅款的5倍。關於
法定婚齡,唐貞觀令規定男20歲,女15歲;開元令規定男15歲,女13歲;宋嘉定令規定男16歲,女14歲;明洪武令和清通禮中的規定與宋相同。
中華民國時期的民法親屬編規定,男18歲,女16歲即可結婚。但實際生活中的結婚年齡,往往還低於該法的規定。
破除
早婚習俗是中國婚姻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革命根據地的婚姻法令,如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婚姻條例,婚姻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某些地區性的婚姻條例,多以男20歲,女18歲為
法定婚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的婚姻法規定,男20歲,女18歲始得結婚。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計畫生育工作的開展,適當提高婚齡已成為社會生活的客觀要求。1981年施行的婚姻法第5條規定為:“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由於法定婚齡只是最低的結婚年齡,對具體的當事人來說,不一定是最合適的結婚年齡,更不意味著到達法定婚齡就必須結婚。
婚姻法
●1950年誕生:1950年4月13日,新中國的第一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誕生了,當年5月1日起正式執行。這部法律實行了一夫一妻、保護婦女和兒童權益的新
婚姻家庭制度。
●1980年修訂:30年後,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對1950年制定的《婚姻法》作了修訂,通過了現行《婚姻法》。增加了實行計畫生育的規定。
●2001年修訂:2001年4月28日九屆人大常委會修訂1980年婚姻法,原婚姻法37條,修改後增加到51條,共修改了33處。修改後的婚姻法,加大對重婚等行為的遏制力度,對重婚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遏制“
包二奶”,禁止
家庭暴力,確立
無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制度的規定,同年12月,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婚姻法》司法解釋,明確了“家庭暴力”的概念等。
相關觀點
2008年,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赤峰學院副院長
郭麗虹提出將現行《婚姻法》規定的“最低結婚年齡男22周歲,女20周歲”修改為男女相同或女大於男。(性成熟、性衰竭男女分別是16/14,64/49,參考《黃帝內經》,男性16歲前結婚,容易貪色導致早衰。)
郭麗虹代表介紹說,女性平均壽命長於男性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根據世界人口統計,上世紀末此差距為4.3歲(男63.3歲,女67.6歲)。 若建立“兄妹”式的家庭,則夫妻同時生存的時間會縮短,必然會有更多的老年女性寡居,寡居時間也會延長。這種狀況已經十分明顯,如能引導人們擇偶時選擇“
姐弟戀”,則這種狀況將會得到改善。
據
國家統計局2005年全國1%
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當年21、22、23歲三個年齡段,100個女性只能對應不到92個男性,這也是當前大齡未婚女性增多的原因。如能通過修改《婚姻法》引導社會轉變觀念,變擇偶年齡標準為女大於男,不但可減少大齡未婚女性,又能防範20歲以下男多於女所帶來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