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理察·托爾伯特

威廉·理察·托爾伯特

威廉·理察·托爾伯特(William Richard Tolbert,1913年5月13日—1980年4月12日),又譯小威廉·R·托爾伯特。賴比瑞亞第20任總統。托爾伯特1913年出生於巴克利維爾,1934年畢業於賴比瑞亞大學,1943年~1951年擔任眾議員,1951年~1971年擔任賴比瑞亞副總統,1971年~1980年任賴比瑞亞總統,1980年在政變中遇害。

托爾伯特總統在許多方面保持威廉·杜伯曼總統執政時期的連續性,但也有自己的建樹,使賴比瑞亞的經濟得到一定水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部分的提高。同時,托爾伯特總統執政時期,賴比瑞亞的社會和經濟也開始出現一系列非常棘手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理察·托爾伯特
  • 外文名:William Richard Tolbert
  • 別名:小威廉·R·托爾伯特
  • 國籍賴比瑞亞
  • 民族:賴比瑞亞人
  • 出生地:賴比瑞亞蒙特塞拉多州巴克利維爾
  • 出生日期1913年5月13日
  • 逝世日期1980年4月12日
  • 職業:總統、政治家
  • 畢業院校:賴比瑞亞大學
  • 信仰:基督教
  • 主要成就:保持賴比瑞亞經濟發展
    擔任賴比瑞亞總統
早年經歷,為政舉措,政變身亡,個人生活,

早年經歷

1913年,威廉·理察·托爾伯特出生於賴比瑞亞的巴克利維爾(Bensonville),他是黑人移民的後代,其祖先於1878年從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遷往賴比瑞亞,托爾伯特家族在賴比瑞亞是一個很龐大的家族。1934年,托爾伯特畢業於賴比瑞亞大學,之後與維多利亞·戴維結婚。1952年,他出任副總統。1965年出任世界浸禮會聯盟(Baptist World Alliance)主席。1971年,威廉·杜伯曼總統逝世之後,當選賴比瑞亞第20任總統。

為政舉措

1971年,托爾伯特開始擔任總統。托爾伯特總統在許多方面保持威廉·杜伯曼總統執政時期的連續性,但也有自己的建樹,使賴比瑞亞的經濟得到一定水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部分的提高。同時,托爾伯特總統執政時期,賴比瑞亞的社會和經濟也開始出現一系列非常棘手的問題。
威廉·理察·托爾伯特威廉·理察·托爾伯特
反對派運動
70年代,賴比瑞亞出現了針對托爾伯特政府的反對派運動,這場運動主要由學生協會、自助組織和國外居住或學習的賴比瑞亞人組織發起,一個是1973年由多加·納·提伯特(Togba Nah Tipoteh)在賴比瑞亞大學學生中間建立的非洲正義運動,一個是加布里埃爾·馬修斯(Gabriel Baccus Matthews)1974年在美國成立的賴比瑞亞人進步聯盟。提伯特曾在賴比瑞亞政府任過職,後因政見不同被解職。提伯特將非洲正義運動看作是為未來的社會和政治變革做準備的先鋒黨,並同賴比瑞亞境外的民族主義團體建立了聯繫。
1980年1月,賴比瑞亞人進步聯盟正式登記為政黨,取名進步人民黨,3月,進步人民黨向托爾伯特政府發難,號召全國總罷工。
外交政策及成就
他放棄杜伯曼的親西方政策,嘗試在冷戰中保持中立。他在任時,與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歐的一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他在1973年斷絕了同以色列的關係。
吉米·卡特和威廉·理察·托爾伯特吉米·卡特和威廉·理察·托爾伯特
托爾伯特政府的外交政策強調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保持友好關係。雖然在1964年起賴比瑞亞就與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但實際上,全面的外交關係是在1972年建立的,當時,蘇聯在蒙羅維亞建立了大使館。1974年,賴比瑞亞請求蘇聯提供技術援助,在哈珀建設深水港和一所技術學校。1972年,賴比瑞亞羅馬尼亞簽署了一項關於在博米山附近的木材加工綜合企業提供經濟援助的協定和其他項目。同年還同希臘象牙海岸簽署了貿易協定。1974年,首批來自阿根廷希臘幾內亞比索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和朝鮮的大使遞交了國書。1975年同捷克斯洛伐克簽署了貿易協定。1977年,賴比瑞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托爾伯特政府外交政策的另一個鮮明特色就是促進與鄰國幾內亞獅子山象牙海岸的經濟和文化聯繫,如建立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合作共同委員會、與幾內亞在寧巴山等地的鐵礦開展合作項目,以及1973年10月賴比瑞亞、獅子山兩國總統簽署兩國在經濟自由區進行經濟合作的《馬諾河宣言》。1973年12月,賴比瑞亞在多哥首都洛美加入了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並於1975年在蒙羅維亞主辦了西共體的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為了加強西非國家的團結,1978年3月18日,西非六國總統在蒙羅維亞召開會議,期間,托爾伯特促使久存芥蒂的幾內亞、象牙海岸和塞內加爾三國之間達成了和解。為了籌備1978年非洲統一組織會議在蒙羅維亞召開,賴比瑞亞在首都附近的布歇羅島北岸建造了一個現代化的會議中心。
經濟政策及成就
在國內政策上,托爾伯特強調所有賴比瑞亞人機會平等。他譴責派系主義和部族主義,並建議對憲法、國歌和國旗進行修改,以便清除帶有“移民者”標記的內容。在“全體參與”的座右銘下,托爾伯特非常重視為農村一體化發展而制定的地區自助項目。1974年,賴比瑞亞制定了《1972~1982年人力發展指令性計畫》。為了改善賴比瑞亞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經濟和社會結構的不平衡狀況,托爾伯特政府還制定了《1976~1984年的賴比瑞亞社會經濟發展計畫》。
在經濟領域,托爾伯特繼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1974~1979年間,賴比瑞亞年均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不到1%,而賴比瑞亞政府的兩項決定使經濟變得更為困難:一是擴展早已失去效率的半國營部門,二是大力資助1979年在蒙羅維亞召開的非洲統一組織年會。這兩項決定使政府的財政預算赤字從1975年的430萬美元猛增至1979年的1.37億美元,外債也增加了兩倍多。經濟形勢的惡化加劇了政治危機。1979年4月14日發生的米騷動政治風波導致大量資本外流。
20世紀70年代,橡膠價格下降,導致了賴比瑞亞經濟困難,但總統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至於賴比瑞亞能夠對古巴利比亞進行援助。
賴比瑞亞元上的托爾伯特賴比瑞亞元上的托爾伯特
1977年,賴比瑞亞的貿易總額達到9.11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由1970年的3.231億美元增至6.15億美元,稅收從1970年的6650萬美元增至1.7億美元,至1980年,賴比瑞亞人均收入已達到630美元。
人口問題
城市人口膨脹及由此引發的失業問題是托爾伯特政府面臨的一大社會問題。首都蒙羅維亞在1940年還只是一個擁有12000人的寧靜海濱小城,到1974年已經發展為人口超過16.6萬擁擠而混亂的城市,住房、衛生設施、公共設施均嚴重短缺。當時,即使政治覺悟較高、享有特權的學生階層也感到前途渺茫。當地有一句口頭禪,說每一個行業都是壟斷的一部分:黎巴嫩人壟斷了商店幾內亞人壟斷了計程車白人壟斷了管理和技術職位,留給賴比瑞亞人壟斷的只有貧窮。
威廉·理察·托爾伯特在演講威廉·理察·托爾伯特在演講
大米騷亂
1979年,托爾伯特的農業部長佛羅倫斯·切諾維斯向內閣提出大米補助價格由22美元漲至26美元,她認為這樣做可以使米農安心幹活,但政治反對派注意到,托爾伯特家族和切諾維斯家族都有大規模的稻穀種植園,可以從大米漲價中獲得豐厚利潤。
威廉·理察·托爾伯特威廉·理察·托爾伯特
為了表示抗議,賴比瑞亞人進步聯盟在蒙羅維亞舉行和平示威。4月14日,約2000名激進分子向總統府進軍,抗議大米漲價。但在行軍途中,有1萬多名流浪青年混入其中,使有秩序的隊伍頃刻變成了大肆破壞的浪潮,眾多零售商店和米店被洗劫一空,私人財產損失超過4000萬美元,政府調動軍隊增援吃緊的警力,鄰國幾內亞甚至派出士兵來恢復秩序。在持續12小時的暴力事件中,至少40多名示威者和暴亂分子被警察打死,500多人受傷,數以百計的人被逮捕。警察奉命突襲賴比瑞亞人進步聯盟總部。
大米騷亂時的示威者大米騷亂時的示威者
最後,在各方調解下,大米價格維持原價,後來降至20美元,對被關押的人實行特赦,農業部長也在認錯後辭職。
雖然大米事件被平息,但是反對派運動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展開,罷工此起彼伏,托爾伯特政權岌岌可危。

政變身亡

1980年4月12日,賴比瑞亞軍士長塞繆爾·卡尼翁·多伊發動政變,殺死了托爾伯特總統,托爾伯特死後不久,前托爾伯特政府的官員也被處決。托爾伯特政權至此垮台。
威廉·理察·托爾伯特威廉·理察·托爾伯特

個人生活

托爾伯特總統的後代目前生活在紐約和馬里蘭州,托爾伯特總統的弟弟史蒂芬·托爾伯特曾擔任賴比瑞亞財政部長,1975年死於飛機失事。托爾伯特的一個兒子本尼迪克特在1980年政變中遇害。托爾伯特的兩個女兒先後於1971年和1993年去世,托爾伯特的妻子於1997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