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查頓

威廉·渣甸,又譯“查頓”(Dr. William Jardine,1784年-1843年),蘇格蘭人,早年曾是一名在中國從事鴉片貿易的船上的外科醫生,後來創辦了怡和洋行,成為一名強大的商人,並在推動鴉片戰爭中起關鍵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查頓
  • 外文名:Dr. William Jardine
  • 出生日期:1784年
  • 逝世日期:1843年
早年,怡和洋行,渣甸回國和關係破裂,戰爭與中國的屈服,身後遺產,

早年

1784年,威廉·渣甸出生在蘇格蘭鄧弗里斯郡的一個農莊。1800年,他只有16歲,獲得資格進入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臨床和產科學課程。當他還在校時,儘管他的兄弟提供學費,但還不確定渣甸是否能成為實習外科醫生,得到住宅、食物和進醫院實習的推薦。1802年3月2日,他18歲,畢業於愛丁堡醫學院,並得到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文憑,決定加入英國東印度公司。3月15日,威廉·渣甸在滿足了錄取條件後, 獲得了2個月的預付工資,成為一名在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布倫瑞克號"上進行海上服務的外科醫生。為東印度公司服務有一個好處,就是允許每個雇員利用貨艙夾帶自己的2箱或大約一百英鎊貨物。渣甸以異常的機敏,甚至聰明的謊言,參與這項生意,獲取分配給那些對此不感興趣的乘客的貨艙空間。
渣甸的第一次海上亞洲之旅相當平凡,但他在第一次航海時遇到了2個在他後來經商時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第一位是醫生同行,托馬斯·威丁,護航船格萊頓號的外科醫生。第二位是剛剛在1801年初抵達廣州的26歲的查爾斯·馬格尼亞克。
1817年,渣甸離開東印度公司,先是成為孟買幾間小商行的代理商和小股東,最後在1823年在廣州加入了在中國開業的最古老的英國私人公司——馬格尼亞克商行(Charles Magniac Co.)。渣甸在孟買的代理商之一是詹姆斯·傑吉伯伊勳爵,後來成為他畢生的好友,兩人曾在布倫瑞克號上,一同被一艘法國船劫持。傑吉伯伊是維多利亞女王所封的第一位帕西人從男爵,在未來的年代裡變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富有。
在1823年,渣甸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機遇:查爾斯·馬格尼亞克在巴黎去世,丹尼爾·馬格尼亞克繼承了公司,但由於同他的印度情婦結婚,又被迫從公司辭職,將公司交給兄弟霍靈沃斯·馬格尼亞克。霍靈沃斯邀請渣甸進公司擔任經營合伙人,自己只作一個不問業務的合伙人。霍靈沃斯這樣寫到渣甸:
“你會發現渣甸是一個最盡責、最可敬、最仁慈的人,極其慷慨,是商場上一位卓越的商人,他在鴉片貿易和大部分出口商品方面的知識經驗非常有價值。他需要得到認識和恰當的賞識。”

怡和洋行

1820年5月,渣甸遇到了詹姆斯·馬地臣,一位蘇格蘭從男爵的兒子,這個人的名字將和渣甸放在一起,組成東方最強大、最富有、最有影響的公司。1820年代中葉,渣甸邀請馬地臣,組建一個從事中國貿易的企業。馬地臣因為未能將一封重要信件地送給一位船長,剛剛被叔父安排送回英國,但他拒絕離開亞洲,加入了黎薩利公司。合伙人黎薩利去世以後,沒有繼承人,在公司的股份全歸馬地臣。這給了兩人商業合作一個理想的機會。馬地臣被證實是渣甸完美的合伙人。詹姆斯·馬地臣和他的侄子亞歷山大·馬地臣,在1827年加入馬格尼亞克公司。渣甸和馬地臣優點互補,配合默契。渣甸是公司出色的計畫者,強硬的談判高手和戰略家,馬地臣是聽話的職員,掌管公司的檔案和財務賬本。馬地臣熟悉大部分公司的商業運作。兩人形成鮮明對照,渣甸瘦高而馬地臣矮胖;馬地臣有優越的家庭教養,而渣甸來自於卑下得多的背景;渣甸強硬、嚴肅,而馬地臣坦率、活潑;渣甸以工作狂著稱,完全是商業頭腦,而馬地臣愛好藝術、非常有口才。理察·休說:“兩人對於個人和財務方面都謹慎”。兩人都非常尊重印度和中國南部的當地社會,默默地幫助許多陷入經濟困難的人。儘管他們的慈善絕不過分,但大家公認確實出於誠心。渣甸強硬的外表和公正的語言掩蓋了他富於同情心的本性。兩人都不斷寄錢給在蘇格蘭不那么幸運的家人,也提攜他們在公司內工作的侄子們。
他們以誠實經商、創新的管理,和嚴格的財務政策建立了聲譽,在一個經營環境極其不穩定的時期取得了商業運作的成功,那時成功與破產之間的界限極其稀薄。
渣甸以其專橫高傲而知名。他被當地人冠以“鐵頭老鼠”的綽號,渣甸在廣州俱樂部被圍觀者用石頭擊中頭部後,面不改色,只是以頑強的蘇格蘭人的達觀聳肩蔑視傷口。在他廣州十三行的"義和行"(Creek Hong)的辦公室只有一張椅子,只有他自己能坐,客人永遠只能站著,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渣甸是一個很忙的人。渣甸還是著名的危機經理。1822年,他視察廣州分行時,發現分行出現人事危機,雇員和管理層勢不兩立,業務陷入癱瘓。渣甸只用了幾天功夫就將各方面擺平,使分行恢復運營。渣甸的性格非常精明,在沿海鴉片走私期間,甚至能夠說服普魯士傳教士郭實立牧師同意,在這些走私行動期間牧師得到更多的皈依者。馬地臣聲稱擁有亞洲唯一的鋼琴,並且還是一名熟練的演奏者。馬地臣還負責強迫開除一位拒絕在安息日裝卸鴉片箱的船長,他說,"我們每個人都遵守嚴格的宗教原則,但我們擔心太正直的人不適合毒品貿易。"
1832年7月1日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and Company, Ltd.),一個普通合股公司,在中國廣州成立,渣甸、馬地臣是主要合伙人,次要合伙人有霍靈沃斯·馬格尼亞克、亞歷山大·馬地臣、托馬斯·比爾(時鐘和自動機器發明者)等人,中文名稱'怡和',意為'快樂融洽',買賣鴉片茶葉和其他貨物。1833年,國會結束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中英貿易的專營權。怡和洋行抓住了機會,填補東印度公司留下的真空。公司的第一次航海,是渣甸的快速帆船“莎拉號” 運送茶葉到英格蘭。渣甸從東印度公司的主要代理商變成了亞洲最大的英國洋行。這時渣甸被其他商人稱為“大班”,一個中國俗語,意思是'總經理'。

渣甸回國和關係破裂

1841年,渣甸有19艘洲際快速帆船,其競爭對手寶順洋行則有13艘。渣甸還擁有數百艘小船、帆船和走私小艇,從事沿海和上遊走私。渣甸的貿易範圍包括從印度走私鴉片到中國,從菲律賓進口香料,從中國進口茶葉和絲綢到英國,處理貨物包裝和貨物保險,出租船塢和倉庫,貿易金融和其他眾多商業貿易航線。1830年代中葉,對華貿易變得困難起來,因為清朝政府對麻醉品貿易的限制越來越多,以控制白銀的惡性外流。這時已經形成了貿易不平衡的局面,西方商人輸入中國的鴉片,多於他們輸出的茶葉和絲綢。
不過,渣甸醫生希望在中國擴展鴉片貿易,安排馬地臣回到英國去說服政府對中國採取強硬行動,促使其進一步開放貿易。馬地臣在英國的行動不夠成功,當時的英國外相,"鐵公爵"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相當蔑視他,他向渣甸悲痛地報告,他被一個傲慢愚蠢的人所侮辱。1838年,渣甸安排馬地臣回到亞洲,自己回到英國,繼續完成馬地臣的使命。其他外國鴉片商人在他出發前表達了敬意。下面是威廉·亨特書中的一段。
“渣甸從廣州出發前幾天,整個外僑社團在東印度公司的餐廳里招待他。來自所有國家的大約80個人出席,包括印度,直到下半夜才分散。該事件後來經常被外僑們提起,但這一天只有很少人能夠說出。” 清朝政府樂於聽到渣甸的出發,開始制止鴉片貿易。負責查禁廣州的毒品貿易的欽差大臣林則徐說,“鐵頭老鼠,狡猾的鴉片走私頭目,畏懼天朝的憤怒,已經回到煙霧之地。”他命令交出所有鴉片,在廣州銷毀了超過20,000箱鴉片。他甚至命令被捕的寶順洋行經理蘭士祿·顛地,寫信給維多利亞女王,責問她為何容忍毒品走私到中國。

戰爭與中國的屈服

在倫敦,渣甸的首要任務是會見外相亨利·約翰·坦普爾 (帕爾姆斯頓子爵)。他帶著義律寫給帕爾姆斯頓的引薦信,
“這位紳士已經有幾年時間是我們的商業社團的領袖,由於長期以來的慈善行為和公眾精神,光榮地贏得整個外國社團的尊敬。” 1840年,帶著有數百名在亞洲和英國的英國商人簽名的請願書,渣甸成功地說服國會對中國發動戰爭,制定詳細的戰爭計畫、戰略地圖、戰爭策略、保障和政治需要,甚至軍隊和軍艦的補給。這個計畫稱為渣甸計畫(Jardine Paper)。在渣甸計畫中,渣甸對帕爾姆斯頓強調了幾點:完全補償林則徐沒收的20,000箱鴉片,通商條約要組織進一步的敵意,並開放更多的港口貿易,諸如福州寧波上海。渣甸還建議有必要占領廣州附近的一個島嶼或港口,香港由於擁有安全廣闊的港口,最為理想。渣甸清楚表明他所認為完成以上目標需要的足夠的海軍和陸軍數量。他還提供了該地區的地圖和海圖。渣甸在一封精心計算的給國會的建議書中,開創了今天聲名狼藉的'炮艦外交'的先例,渣甸說: “不要正式的購買, -- 不要單調乏味的談判,...發布強制命令給梅特蘭爵士,批准他占領並繼續占有所有這些地方是必要的,騎兵中隊在他的命令下完全勝任,...直到從祖國派出足夠的海軍和軍事力量。到所有這些實現時, -- 不是到那時為止,才可能著手談判下面的條款 - 你拿走了我的鴉片 - 我拿走你的島嶼作為報復 - 因此我們是對等的,從那時如果你讓我們友好共處。你不能保護你的海岸線抵抗海盜。我能 - 所以讓我們互相理解,並學習促進我們相互的利益。”
這封信本身反映了渣甸作為商人的本性,也解釋了為什麼這個人會成為華南沿海最強大的商人。
接替惠靈頓擔任外交大臣的亨利·約翰·坦普爾 (帕爾姆斯頓子爵),決定接受渣甸的"建議",對中國作戰。1840年中,一支龐大的艦隊出現在中國海岸,英國開始了鴉片戰爭。英國軍艦摧毀許多海濱炮台,用密集的炮火轟擊一個又一個城市,甚至向北直接威脅北京紫禁城。清政府被迫屈服,接受英國的要求。理察·休在香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中說, "渣甸已經表明他作為一個士兵和他作為一個大班一樣棒。"
1842年,中英雙方代表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允許開放5個重要的中國港口,給予在華外僑治外法權,賠償損失的鴉片,並正式割讓已於1841年1月26日被英國占領的貿易和軍事基地香港島。由於經營對華貿易,特別是仍然違法的鴉片,怡和洋行,又稱為太子行,成為在東亞最大的英國貿易公司。1841年,渣甸眾望所歸,當選為英國國會議員。1843年初,威廉·渣甸,剛過完他的59歲生日三天,這位英國最富有、最有權勢的人之一,國會議員在英格蘭去世。亨利·約翰·坦普爾 (帕爾姆斯頓子爵)寫道:
“渣甸先生在中國提供給我們在海軍、軍事和外交事務方面,詳細的指導、協助和信息,帶給我們滿意的結果。”

身後遺產

渣甸去世時仍是單身,但他的侄子大衛和安德魯繼續幫助馬地臣經營怡和洋行。馬地臣在1843年退休,將經理職位交給渣甸的另一個侄子大衛·渣甸,然後是羅伯特·渣甸, 家族中布產南-渣甸支脈的祖先。渣甸的另一個侄孫從1874年到1886年擔任經理,威廉 凱撒克 (1834-1912),家族中凱撒克支派的祖先。馬地臣回到英國,填補國會席位中渣甸留下的空缺,充當國會議員長達19年。並領導倫敦的馬地臣公司,前馬格尼亞克·渣甸公司,渣甸在英國的代理商。1912年,怡和洋行和凱撒克家族最終買下了馬地臣家族的公司股份,但公司名稱未變。公司由威廉·渣甸的幾個侄子和侄女及其後裔管理數十年,著名的常務董事包括羅伯特·渣甸、威廉·凱撒克、詹姆士·約翰斯通·凱撒克、本·貝斯、大衛·蘭代爾、約翰·布產南-渣甸爵士、威廉·約翰斯通·"托尼" 凱撒克、休·巴頓爵士、麥可·哈里斯爵士、約翰·奇普思·凱撒克爵士、亨利·凱撒克、西門·凱撒克和阿拉斯戴爾·莫里森。
今天,怡和洋行在香港仍然相當活躍,仍是香港僅次於政府的最大僱主。今日香港的一些地標仍以怡和洋行及其創辦人命名:如渣甸山怡和街渣甸街渣甸坊、勿地臣街、怡和大廈怡和午炮。怡和還活躍在中國北美洲歐洲澳洲中東和部分非洲。經過19世紀和20世紀,怡和洋行經歷了一些重要的內部變化,甚至在1984年,洋行註冊地遷往百慕達,威廉·渣甸醫生的家族成員仍控制著董事會。一些家族成員擔任 怡和洋行現任主席亨利·凱撒克從1970年(31歲)到1975年擔任公司經理,是公司經理中的第6個凱撒克。他的兄弟西門從1983年到1988年擔任公司經理,是公司經理中的第7個凱撒克。兄弟二人是公司中的第四代凱撒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