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廷玉

姜廷玉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正師職,專業技術4級,2008年獲解放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軍事科學學會軍事歷史分會副秘書長,中國中共文獻學會毛澤東思想研究分會常務理事、朱德生平與思想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全軍軍史專家審定組首席軍史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廷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吉林省公主嶺市
  • 職業:軍人,正師職研究員
  • 畢業院校: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 主要成就:軍事史、戰爭史、軍事人物研究
  • 代表作品:《中國軍校發展史》《台灣地區50年軍事史》
主要經歷,社會兼職,主要成就,《台灣五十年軍事史》,

主要經歷

姜廷玉,吉林省公主嶺市人,1969年1月入伍,開始在部隊從事文化工作,後進入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學習,畢業後在石家莊軍械工程學院擔任了10年教員,因教學和科研成績顯著,兩次立三等功。1986年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工作,先後任編輯、編輯研究處副處長、辦公室主任、第一編輯研究處處長、編輯研究處處長兼館學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現為正師職研究員,專業技術4級,享受解放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

社會兼職

擔任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軍事科學學會軍事歷史分會副秘書長,中國中共文獻學會毛澤東思想研究分會常務理事、朱德生平與思想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北京博物館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姜廷玉做客人民網。姜廷玉做客人民網。
被聘請為中央電視台《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人民英模》專家組成員、中央廣播電台軍事中心特約軍事評論員,被總政宣傳部聘請為全軍圖書獎軍事圖書評審專家組成員,被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聘請為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專家組成員。
被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聘為《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歷代軍事人物”、“中國古代戰爭史”、“古代兵器”三個學科副主編。

主要成就

長期從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戰史、人物研究,撰寫和主編了《中華民族抗戰精神永存》、《長征畫典》、《中國人民解放軍70年圖集》、《多視角下的長征》、《長征頌》、《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軍旗飄飄》、《解讀紅色見證》、《外軍名校與名將》、《跨世紀的輝煌》、《軍事證章史話》、《新中國十四次國慶大閱兵》、《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60年》、《解讀抗美援朝戰爭》等20餘部著作。其中有的獲國家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多部書被中宣部、新聞出版總暑評為紀念抗戰60周年、長征70周年、建軍80周年重點圖書。作為課題組長,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九五”社會科學軍事學重點課題《中國軍校發展史》、全軍“十五”軍事科研重點課題《台灣五十年軍事史》。
姜廷玉在查閱資料。姜廷玉在查閱資料。
作為課題組組長主持完成了國家“九五”社會科學軍事學重點課題《中國軍校發展史》、全軍“十五”軍事科研重點課題《台灣五十年軍事史》。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10多篇獲國家和全軍獎。出版的書籍中,有的獲國家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多部著作被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評為紀念抗戰60周年、長征70周年、建軍80周年重點圖書。

《台灣五十年軍事史》

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總參有關部門專家組成課題組、由軍史專家姜廷玉擔任課題組長主持研究完成的全軍軍事科研重點課題《台灣地區五十年軍事史》(1949—2006》,近日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台灣地區50年軍事史》封面《台灣地區50年軍事史》封面
《台灣地區五十年軍事史》,是祖國大陸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台灣現代軍事史的著作。它系統地研究了1949年至2006年台灣五十多年來的軍事歷史;深入分析了台灣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軍事狀況和特點;探討了台灣50多年來在軍事戰略、編制體制、軍事訓練、兵力部署、軍事科技武器裝備、院校教育、政戰工作、戰爭動員、對外軍事合作等方面的發展演變。
《台灣地區五十年軍事史》分為“緒言”和“蔣介石主政時期的台灣軍事”、“蔣經國主政時期的台灣軍事”、“李登輝主政時期的台灣軍事”、“陳水扁主政時期的台灣軍事”等四章32節。全書約40萬字,是了解和研究台灣現代軍事史的重要著作。
“緒言”主要闡明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與中國大陸緊緊相依,台灣的早期住民大部源於中國大陸,兩岸文化一脈相承,兩岸人民共同開發寶島,中國政府很早就在台灣地區駐紮軍隊,並設立行政管理機構;台灣人民具有反抗外國侵略者鬥爭的光榮傳統,先後進行了反抗荷蘭侵占台灣的鬥爭,反抗英、美、法等國入侵和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鬥爭;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回歸祖國,國民黨軍隊接收台灣;1949年國民黨在在大陸兵敗,率領餘部退據台灣。
第一章“蔣介石主政時期的台灣軍事”,主要闡述蔣介石集團率領國民黨軍隊敗退台灣後,制定“反攻大陸”目標,重建三軍領導核心,整頓軍制,並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為了反攻大陸,蔣介石集團不斷調整軍事戰略,從“積極備戰,立足防守”的守勢戰略調整為“厚植反共戰力,伺機反攻大陸”的攻勢戰略,爾後又調整為“以防為主,攻防兼備”的攻防並重戰略;在兩岸軍事對峙中進行軍隊建設,調整加強“國防”軍事體制和陸軍、海軍、空軍組織編制,擴充軍事實力;重建政戰系統和軍事情治系統,加強反共教育,鞏固獨裁統治;續辦各類軍事院校,強化部隊軍政訓練;不斷策劃“反攻大陸”,對大陸進行武裝襲擾和竄擾,派特務和飛機深入內地進行破壞和偵察;爭取美國軍事援助,不斷擴充軍備,組建軍事科研機構,進行武器裝備的研發。中美關係改善後,台灣當局調整與美國軍事關係,在困挫中自保求存,由“依美協防”向“獨立防禦”轉變,在武器裝備上在爭取美援的同時強調自行研製和仿製,在戰備訓練上由台美聯合訓練逐步走向獨立訓練。
第二章“蔣經國主政時期的台灣軍事”,主要闡述蔣經國上台後,根據時局的變化適時調整軍事戰略,從“反攻大陸”向“攻守一體”、“守勢防禦”軍事戰略的轉變,收縮外島兵力,加強本島防禦,建設針對大陸的軍事防禦體系;實行“精兵政策”,不斷減少三軍總員額,調整各軍兵種組織,擴編防空和艦艇部隊,增強制空、制海能力;沿襲蔣介石時期的“軍事第一,唯軍是讓”的原則,不斷增長“國防”預算,重視發展軍事工業和武器裝備的更新,加強尖端武器的研製;變革軍事訓練內容,謀求提高軍事訓練水平,加強諸軍兵種的各種演習,注重發展軍事教育,加強軍事院校建設;為加強對島內軍人實施強化教育與嚴密監控,在軍中層層設立政戰系統,不斷加強政治作戰,繼續發展軍事情治系統,加強對大陸的滲透和軍事情報的蒐集;解除“戒嚴令”,實施《“國家”安全法》,在軍內推行“本土化”,逐步實行軍隊“國家化”;堅持謀求美國的軍事庇護,依賴並擴尋軍事夥伴,力求建立多邊軍事合作。
第三章“李登輝主政時期的台灣軍事”,主要闡述李登輝主政後,由基本實施蔣經國時代的“攻防一體”的軍事戰略,逐步調整為“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軍事戰略;加速推進軍隊“本土化”進程,大力推行軍隊“國家化”;以組建“第二代兵力”為核心,大力實施“兵力調整”,貫徹實施“精實案”,醞釀軍政、軍令一元化和兵役制度改革,以院校教育和“招募人才”為主,以提升軍隊人員構成;籌謀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加速軍品外購,開拓軍事技術合作,不斷提升整體軍事工業水平;強調“為戰而訓”和“島內防禦”,不斷強化軍事訓練,頻繁舉行軍事演習,提升軍隊實戰能力;改革政治作戰體制,加強對軍隊思想掌控;逐步升溫台美軍事關係,不斷擴大對美軍購,雙方軍事關係深化發展。
第四章“陳水扁主政時期的台灣軍事”,主要闡述陳水扁主政期間,不斷向台灣軍隊灌輸“台獨”理念,大力推行“去中國化”,以“本土化”名義全力打造“扁家軍”;調整軍事戰略指導思想,提出“決戰境外”的戰略構想和“雙先戰略”,強調“據敵於境外”攻勢戰略;變革“國防”指揮體制,實行“軍政軍令”一體化;完成“精實案”,實施“精進案”,進行軍事組織與兵力結構大調整,改革兵役制度,試行“募兵制”;大幅裁減政戰系統,調整政戰工作內容,政戰工作全面轉型;“二代兵器”換裝基本實現,現役武器裝備性能改進和提升;不斷強化各類演習訓練活動,企圖增強“以武拒統”實力;調整改革軍事院校體制,加強軍事科技研發體系,制定實施“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變革軍事工業體制;台美軍事互動密切,積極拓展對外交流與合作。
《台灣地區五十年軍事史》(1949-2006)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創新點
該課題完成後,由軍事科學院台海軍事研究中心、總參有關部門、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等單位專家學者組成了專家鑑定組,對課題成果進行了鑑定。專家鑑定後認為,該課題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和創新點:
一是填補了我國大陸對台灣現代軍事史研究的空白。目前,大陸僅有一些反映台灣軍事某一時期或某一側面的著作,缺少全面反映台灣現代軍事史的著作。《台灣地區五十年軍事史》課題的完成,填補了在該學術領域研究的空白,在研究台灣軍事建設方面有重大突破,有較強的學術價值。
二是豐富和補充了中國軍事史。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軍事史不能缺少台灣軍事史。《台灣地區五十年軍事史》課題的完成和出版,豐富和補充了這方面的內容。而且,該課題在“緒言”中追溯了現代台灣軍事史的歷史淵源,從“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鬥爭”、“台灣光復”等與大陸密不可分的歷史中,演化出台灣現代軍事史。在目前的公開出版物中,還沒有如此系統的論述,因此,該課題具有開拓性和和創新性。
三是了解和研究台灣軍事歷史和現狀的有益讀物。該課題在全面反映台灣50多年軍事歷史的基礎上,對陳水扁主政時期的台灣軍事情況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介紹,並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課題的完成,有益於了解和研究台灣軍事歷史及其發展趨勢。
總之,《台灣地區五十年軍事史》(1949-2006),是一部全面反映和研究台灣現代軍事史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不僅為我們了解和研究台灣軍事史提供了有益的讀物,而且豐富了中國現代軍事史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