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谷香
- 別名:除原名外姚谷香
- 出生地:上海
- 職業:京劇名角
文獻記載,名人評價,名人回憶,杜月笙與京劇,杜月笙唱戲,杜月笙與名家,杜月笙妻室,人物生平,
文獻記載
"姚谷香女士當年以汪派鬚生馳譽滬上,如今年高體胖,唱老生穿「厚底」(靴),家人不大放心,所以比較常演老旦戲,如畲太君、岳母刺字、三進士等。這天眾星拱月,老太太嗓子在家,行雲流水,過癮之至。 " 這是1978年6月4日台灣民報周刊上的文章,介紹了這年5月底台灣一次盛大的京劇演出情況,當然這已經是幾十年前的盛況了,許多名角已經過世了。
名人評價
"蔣夫人也帶領自幼在佛教背景、全無信仰根基的杜月笙太太信主,杜姚谷香女士生長於戲劇世家,信了基督教後,她那卓越的嗓音常在聚會中唱詩,生色不少。"
這則是節錄於民國廿三年(1934年)三月載美國論壇雜誌 宋美齡著
名人回憶
幾年前在津謝世的孫老乙先生,少年時候在天津中南國劇社等票房學演京劇,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拜苗勝春為師,繼續深造,很快成為當地票界的名人。1947年上海組織京劇界工會,他被公推為會長。當年他廣泛結交戲曲藝人,與眾多名家過從甚密,發表過不少戲曲評論文章,出版有《海上名票集》、《當代名伶傳》等專著。十多年前,孫老乙先生從上海遷居天津,與筆者成為忘年之友。我從孫老那裡得知許多他眼見耳聞的梨園掌故和內幕細節,其中包括杜月笙與姚玉蘭、孟小冬的京劇情緣。杜月笙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黑社會的巨頭之一,與黃金榮、張嘯林並列齊名,而且後來居上。他生於1888年農曆七月十五,因這一天皓月當空而得名月生,後改為月笙。
杜月笙與京劇
杜月笙喜好京劇,有"天下頭號戲迷"之稱,他曾兼任多家票房的理事。他自己開設的恆社,專門設有平(京)劇組,名伶馬連良、高慶奎、譚富英、葉盛蘭,名票趙培鑫、趙榮琛、楊畹農等人,都是該社門徒。杜月笙戲癮很大,不光愛聽愛看,他還請專人教授,學會後就到票房裡走票。他第一次登台是1922年,在無錫榮宗敬(榮毅仁的伯父)50壽辰的堂會上,此後便經常粉墨登台。人們記憶最深的幾次大型演出,如1924年為齊(燮元)盧(永祥)戰爭的難民組織募捐義演,杜月笙和張嘯林合演過《連環套》。1930年杭州西湖博覽會開幕時舉辦的義務戲專場,他和張嘯林合演過《打嚴嵩》。1931年上海中華販濟會救濟長江水災募捐義演,他和張嘯林合演過《駱馬湖》。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張慰如主演《玉堂春》,他和張嘯林分別扮演藍袍和紅袍。
杜月笙唱戲
杜月笙喜歡結交戲曲界人士,京津滬的京劇界名人,大都與他有來往。教他戲的老師是天津德勝魁科班出科的苗勝春,此公除了不演旦角,其他行當無所不能,在梨園界得“戲包袱”美譽(會戲極多的意思),伶票兩界無論長幼,一概尊稱他苗二爺。杜月笙虛心向苗二爺學戲,以師尊之,以禮待之。苗二爺平時教他演戲和他票戲時,苗二爺為他扮戲化妝,為他把場。杜月笙不是科班出身,基本功淺薄,在台上拙於做功,苗勝春在行頭上出新花樣,以彌補其表演不足。如他演《連環套》里的黃天霸,先後4次出場,就為他設計了4身相當考究的蘇繡褶子,出一次場換一身。他戴的盔頭,加了許多水鑽作點綴,燈光下熠熠生輝。因為水鑽的分量沉重,戴在頭上很不舒服,他在台上常因此忘記台詞。這時,負責把場的苗勝春便捧著小茶壺走上台去,借給杜月笙飲場的機會,在他耳邊悄聲提詞,把忘詞的尷尬掩飾過去。有一次,杜月笙回到後台,自我解嘲說:“唱一齣戲實在太累,不亞於生場病,我這才是苦中作樂。”
在魏紹昌生前所著《藝苑拾憶》里,有這樣一段逸文:杜月笙唱戲改不了他那浦東方言,尤其他善演的《打嚴嵩》,那段[西皮流水],咬字發聲最為濃重,被獨腳戲名演員王無能編到滑稽段子《杜月笙打嚴嵩》里,到處表演,在市民中廣為傳笑。此事傳到杜月笙的耳朵里,在一次杜公館舉行堂會時,杜月笙差人送柬,請王無能來演這個節目。王無能心驚膽顫,又不敢不到,無奈之下,硬著頭皮表演了一回。唱完,他加了一句話“我唱的是杜派,杜先生已經自成一派了。”杜月笙看得很開心,聽得也舒服。不但未加怪罪,而且連說蠻像、蠻像,出手賞給王無能現大洋200塊。
杜月笙與名家
舊社會,紳商大吏講究舉辦堂會,這在杜月笙家習以為常,其中幾次,論規格,南北各地的私宅恐怕無人能比。譬如,1931年杜家為祝賀浦東祠堂落成舉辦的堂會,除余叔岩未能到場外,其他如旦角演員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生行演員馬連良、言菊朋、高慶奎、譚富英,武生演員楊小樓、李吉瑞,小生演員美妙香、金仲仁,老里演員龔雲甫,丑角演員蕭長華、馬富祿,以及南方名角麒麟童、劉奎官、趙如泉、小楊月樓等京劇名家,全都薈萃於一堂,稱得上是空前絕後的堂會。
又如1947年,為祝賀杜月笙60壽辰舉辦的堂會,連演十天,又是京劇名角畢至,女老生孟小冬專程前往演了一段《搜孤救孤》。此前十多年前,孟小冬只在抗戰勝利後歡迎蔣介石抵達北平時登過一次台,再就是這次為杜月笙祝壽又演了一次,此後再不登台表演。所以這次她登台獻藝,成為京劇舞台的廣陵絕響。杜月笙堂會如此風光,是任何私宅堂會絕難企及的。更足以令杜月笙自豪的是,他自1913年在上海結識梅蘭芳以後,梅總是有求必應,杜宅每次舉辦堂會,梅蘭芳有請必到,而且還陪杜合演過《四郎探母·坐宮》,這是花多少錢也難以買到的榮耀。
杜月笙妻室
杜月笙有五房妻妾,其中的兩位為專業戲曲演員。1921年,成名於天津的第一代河北梆子、京劇兼工的女演員小蘭英,帶領女兒姚玉蘭、姚玉英姐妹到上海黃金劇院演出,經黃金榮的夫人李志清從中說和,將姚玉蘭許給杜月笙為側室。杜月笙婚前兌現不讓姚玉蘭同住華烙臬路杜公館的許諾,在辣斐德路另建一所新宅,婚後出入新宅的客人以戲曲界居多,這使喜好京劇的杜月笙得識不少京劇界的名流以及愛好京劇的票友。按照婚前的約定,姚玉蘭婚後不再從事演戲職業,她只在1931年的一次賑災義演演了一次《刀劈三關》和《轅門斬子》。為了排遣姚玉蘭的生活寂寞,杜月笙約來文武場面(樂隊)到新宅,組織家庭內部排戲吊嗓,這座新宅幾乎變成一所票房。1936年孟小冬到上海做短期演出,就和她好友姚玉蘭一起住在這座新宅。後來著名女演員章遏雲拜杜月笙為義父,認親儀式也在這裡舉行。杜月笙的最後一位夫人孟小冬,出身於梨園世家,她的祖父孟七是清朝同光年間很有名氣的演員。孟七的五個兒子也都唱戲,孟小冬的父親行四,叫孟鴻群,唱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