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與腎臟

妊娠與腎臟包括兩方面,即妊娠期由於病理生理變化導致腎臟病,或妊娠前已有腎臟病並在此基礎上發生妊娠。妊娠期女性由於解剖及生理變化可增加腎臟負荷,引起腎臟疾病;原有腎臟疾病,妊娠可使病情加重。妊娠並發腎損害可危及母嬰生命,是產科和腎臟病科共同關注和應處理好的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妊娠與腎臟
  • 生理特點:可增加腎臟負荷,引起腎臟疾病
  • 預防:有妊娠意向應首先做好孕前檢查
  • 治療:醫囑進行合理治療
妊娠期泌尿系統生理特點,妊娠與腎臟的相互作用,預防及治療,

妊娠期泌尿系統生理特點

1.妊娠期女性血容量增加約40%,其中水增加較鈉增加更為明顯。腎臟增大,長度可增加1cm,體積增加1~1.5倍,重量可增加20%。腎血漿流量(RPF)增加35%,腎小球濾過率(GFR)升高50%,並在妊娠的第3個月末達到高峰,維持至36周。腎血漿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受體位影響,仰臥位時尿量增加,故夜尿量多於日尿量。由於腎小球濾過率升高,血肌酐、尿素均可下降,血肌酐可下降至(35.1±9.0)μmol/L,尿素下降至(2.9±0.5)mmol/L,濃度低於非孕女性。
2.由於血管擴張、胎盤動靜脈分流、血液稀釋等原因可導致血壓下降。妊娠早期血壓輕度下降,中期舒張壓下降,妊娠28周后血壓開始上升至妊娠前水平,晚期血壓輕度升高,脈壓增大,分娩後血壓再次下降,5d後恢復至正常水平。
3.妊娠期可因尿蛋白濾過增加和腎靜脈受壓出現生理性蛋白尿。尿蛋白濾過增加是由妊娠期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腎小球處於高濾過狀態所導致;同時脊柱前凸導致肝臟壓迫下腔靜脈以及增大的子宮壓迫腎靜脈,致使腎靜脈壓升高。妊娠期女性24h尿蛋白定量為300~500mg。妊娠期由於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可出現尿糖陽性,尿碳酸氫鈉重吸收減少,尿胺基酸排出增多。
4.妊娠期女性的泌尿系統平滑肌受孕激素影響而肌張力下降,妊娠中期腎盂及輸尿管輕度擴張、輸尿管增粗、蠕動減慢、尿流緩慢,且右側輸卵管受右旋子宮壓迫,故妊娠期女性易發生腎盂腎炎,並以右側多見。

妊娠與腎臟的相互作用

1.妊娠期凝血功能發生改變,可出現血栓性微血管病;激素水平變化可導致脂代謝等代謝紊亂;同時妊娠期自身生理性改變、感染、使用藥物以及合併其他疾病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產後大出血等,可導致腎臟缺血性損傷,從而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急性腎損傷、產後急性腎損傷、溶血合併高肝酶及低血小板綜合徵、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疾病。
2.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如合併妊娠,由於腎臟已有損傷或功能不全,妊娠期使腎臟負荷加重,以及妊娠期出現的生理變化,可使原有的腎臟疾病發生進展。同時,部分治療腎臟疾病的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以及腎移植術後套用的部分免疫抑制劑可對胎兒有不良作用。
3.不論是妊娠導致的腎臟疾病還是慢性腎臟病合併妊娠,都會由於腎功能損傷在影響母體健康的同時對胎兒造成影響,包括胎盤損傷、早產、胎兒預後不佳等。

預防及治療

有妊娠意向的女性應首先做好孕前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基礎疾病。如有不宜妊娠的基礎疾病如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腎功能不全等應在治療後,經醫生評估認為適宜後再行妊娠。同時不論是否有基礎疾病,妊娠期女性都應有計畫地進行產檢,並遵醫囑進行合理治療,在緊急情況下應終止妊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