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該詞首先描寫了抒情主人公邂逅了一位“伊人”,卻不能相遇相知,表達了詞人內心的無奈之情。結尾也頗為意味深長,表露了詞人無盡的傷痛悵惘之情。全詞情真意切,將詞人內心的無奈與思念之情表達地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納蘭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如夢令1
正是轆轤2金井,滿砌3花紅冷。驀地4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5?誰省?從此簟6紋燈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2. 轆轤:井上汲水的工具。
  3. 砌:台階。
  4. 驀地:突然地。
  5. 省(xing):明白。
  6. 簟(diàn):涼蓆。

白話譯文

正是在清晨時分,滿地的紅花雖紅卻已冷了。忽然之間,在金井旁與你相逢,可以是初見也可以是久別,你的眼神,讓人看不出你的心事。有誰知道?有誰知道?我從此將徹夜難眠,輾轉反側,孤燈難眠。

創作背景

有的論者認為,納蘭除先後娶妻盧氏、官氏外,尚有侍妾一人名沈宛。也有的論者以為,納蘭有表妹,與之曾有婚約,後被選入宮中,但情深不泯,納蘭未入值侍衛時,曾喬裝僧人入宮探視,等等。說法不一,但皆認為作者是因為失去愛人,不能與愛人相見,飽受相思之苦,為表達自己的痛苦相思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短小而情節完整,極似一出獨幕劇。
戲劇的背景應如是:時間——暮春,滿目落紅遍地。地點——一口轆轤金井之側。從背景來看,整個畫面極富暗示性,雖呈現棟麗之色彩,然而卻因花瓣飄零、金井寂寞,反而增添清冷之感。背景相當單純,但蘊含的情感卻極豐沛,容若小令,往往如此。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的。春意剛剛開始消散,一切生機尚在記憶里,情感將起未褪,期望依然殷切的時候,“驀地一相逢”,不期然之際,他和她相遇了。從字裡行間,人們可以推想,這一定不是他們的初次相遇。那些屬於第一次的生澀,那些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而引起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發都沒有出現。不僅如此,隨著情節的發展,人們恍然大悟,他們曾經相遇過,甚至可能,曾經有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輾轉反側”,所以才有這一次的“心事眼波難定”。如果靈魂從未相交,就不會有“心事”二字,自然,人們也可推想,這絕非一次普通的相遇,而是——重逢。重逢,也許在意料之外,也許望眼欲穿,但,這重逢仍只落得“眼波難定”而已。人們無從知曉,人們所知道的,只是一個不算圓滿的故事結局:“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也許是他,也許是她,也許是他以及她,總之,自此以後,他們的思念將如燈下之蕩漾之簟紋,永不可捉摸,日永無休止了。
這樣言簡義豐的詞作,常常出自容若筆下。這樣的故事,是以一而演盡了朝朝暮暮。重逢之際固然欲言又止,而前因後果更是無法言說。這齣劇明明已經落幕了,但幕後的情感似乎才剛剛開始,漫長的一生尚有無盡之歲月,情何以堪,這首小令可謂引人遐想而又不忍卒思。
這首詞結尾頗為意味深長,“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問了,卻無人來相答,最後自己把一句本想讓所思知道的話,“從此簟紋燈影”給了自己,讓自己去受那無盡的傷痛悵惘,這是怎樣的苦悶。所以,這句話是詞本身的戛然而止,更可以說是詞人和詞所傳達的情感的真正開始。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納蘭詞研究者盛東鈴:《納蘭性德詞選》:“在落花滿階的清晨,作者與他所思戀的女子驀地相逢,彼此眉目傳情,卻無緣交談。從此,他的心情就再也不能平靜了。此作言短意長,結尾頗為含蓄,風格與五代人小令相似。”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