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表現
教育
在
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官方網站上的這篇題為《男生免費上師範,2016約起來!》的文章中描寫到:2014年6月進行的首次高等院校師範生培養狀況調查顯示,中國27所師範院校中,女生達65.3%,男生僅占34.7%。師範大學的生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教師的比例。這就意味著,由來已久的男教師危機將進一步加劇。可見,高中優秀男生就讀師範專業的意願不強,幼兒師範專業男生更是基本無人問津,導致福建省國小、幼稚園師資隊伍性別結構失衡,男教師稀缺,
陽剛教育缺位。為此,2015年福建省首次實施師範男生免費教育試點,為吸引優秀高中生報考,提供四大優惠政策。
人們驚訝地發現,幾個月前已經抵制過一輪的“福建師範男生免費教育”,不但沒有取消,反而已經正式施行了。這個政策最大的問題不僅僅是免費,而是免試。也就是說,若符合報名條件,只要他是個男生,就比經過考試選拔出來的女生優秀。不僅讓人擔憂擁有福建開了先例,以後是否會陸續增加推行這種政策的學校,減少女孩教育機會,從學校就開始形成重男輕女的觀念,加重中國男女不平等,以及未來免費免試男教師的脾氣、耐心和人品是否能像考試選拔出來的男教師一樣優秀。
就業
目前,大部分女生多於男生的行業都在擴大招收男生,減少招收女生,號稱兩性平等。所有男生多於女生的行業都在宣稱,本行業男生多於女生是因為女生無能力進入,所以也在不斷的招男生而不招女生。女孩正在失去高等教育與職場的應有權利。
據
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一項調查顯示:56.7%的女大學生,在
求職過程中感到“女生機會更少”。除招聘公告上直接寫明類似“僅限男性”的顯性歧視外,隱性歧視更多,也更難以防範。很多單位在簡歷篩選、面試等環節就把女性自動“禁止”掉了。不僅如此,女生在工作過程中也往往會面臨著工資、福利、晉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一項調查顯示:近70%的女生和超過40%的男生都認為“女人成功渠道沒有男人多”,78%的女生和近60%的男生都認為在求職升遷方面“男人更容易獲得更好的機會”,認為機會均等的女生只有16%,男生則有25%。
即使是不存在崗位限制的文科類專業,即便女生的專業成績、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都優於男生,但在求職時依然會遭遇困難:用人單位更傾向於要男生。而且,用人單位的理由很充分。比如:中國小校會說,學校里不能全是女老師;新聞媒體說:一些有危險的採訪任務,還是派男記者去更放心。女生在學歷上的優勢無法轉換為就業優勢。
心理
女性生存壓力加劇,連帶女性得抑鬱症的幾率也居高。而科學研究顯示,女性從生理上比男性有更高的幾率得抑鬱。不少研究報告了青年男女中具有焦慮、抑鬱症狀以及自殺意念和行為的女生是男生的2倍多。
產生原因
能力被貶低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甚至相信著“男擅理科,女擅文”的謠言。不過,這個信條在科學家眼中卻不是那么回事。現象和根源層面的研究紛紛顯示:女孩數學的“天生劣勢”其實是無稽之談。美國
威斯康星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珍妮特·海德博士可以用基於700萬大
樣本的觀察輕易粉碎這個謠傳。
海德博士與同事曾對來自10個國家的700萬名學生進行了標準化的數學測試,並對其測試成績進行了分析,發現男女生在數學平均分數上並無不同,甚至連高分和低分分布也不存在差異。這項研究由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成果刊登在《
科學》雜誌。
一些在數理上秉持女孩性別劣勢觀點的頑固分子大概會拋出
生理基礎論斷:不是說男女兩性的大腦構造並不相同嗎?女孩數學的劣勢難道不是與生俱來的嗎?對此,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伊莉莎白·斯佩爾克博士舉起了反牌:雖說確有一小撮研究顯示男女兩性在某些認知任務的表現上存在差異,但海量的研究表明,決定男女兩性數學運算和科學能力的生理學基礎均在其兒童早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在此階段,男女嬰兒和兒童在數學與科學方面的能力並未呈現任何差異。
事實上,大腦對外界的影響並沒有免疫力,而是善於接納。紐約大學套用心理學副教授約書亞·阿倫森稱:性別意識在提高男孩自信的同時,也讓女孩產生恐懼
理科的心理暗示。例如:在19世紀的美國,物理學、天文學和化學曾被認為是適合女孩學習的學科。波士頓一些名校的統計數據顯示,在19世紀中期,美國女孩在物理學領域的成績超越男孩。到19世紀末期,全美公立中學中選修科學課程的女孩數量超過男孩。
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研究發現,除了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世界各地的15歲女孩在數學和科學等理性學科上的表現都比同齡男孩更差,而且兩性越不平等的國家,這一差距越大。相反,在性別平等、師資強大、國民生活富裕的國家,女孩往往表現更出眾。
美國教育部發現,那些對自己在理科領域有強烈自我意識的女孩,更有可能在中學選修數學、科學課程,選擇與其相關的大學專業和職業,而且表現得比男孩更好。大量研究證明,女孩的數學能力一點也不比男孩差,只是後來在教學環境中,男女受到的心理影響因素不同,導致了在後天數學能力表現上的差異。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專家達里奧·茨文切克認為,讓女孩表現不佳的罪魁禍首,正是女孩=理科差的
傳統觀念。
性別歧視
拿福建的師範男生免費教育舉例子,這種假借矯正性別失衡,搞性別歧視的計策比比皆是。性別失衡的領域通過政策進行平衡是理所當然的,但大部分政策平衡卻在玩
雙標。很多
理工類專業長年缺少女孩,不但從未見過政策向女孩傾斜,鼓勵女孩報考,反而還被視為“女孩不適合學
理科”的證據。原來女孩處於不利地位,是她們本來就不如男孩,她們活該;男孩處於不利地位就得用政策照顧?
全國高考狀元中的女孩比例持續上升,甚至通常是男孩“優勢領域”的理科狀元也逐漸被女孩占領。其實,這只是反映了女孩更易成為頂尖學生,即使是各級各類學校的女孩學習成績優於男孩,也未必表明女孩在
教育領域已占據優勢地位和“陰盛陽衰”的所謂“性別倒掛”已威脅到男孩的生存。不可否認,近20年來,
高等院校女孩比例大幅度增長。從1988年的三分之一上升到2008年的近50%,應該說性別平等在高校入學率方面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如果招生工作徹底貫徹男女平等的原則,女大學生比例或許會更高。
根據調查,許多女孩考分高的專業(
文科為主),都給予男孩降低入學標準的優惠待遇,即在120%(最高為140%)投檔範圍內的男孩,即使分數較低也可優先錄取。一些學校認為女孩比例在50%以上就達到了性別平等,找藉口稱女孩死記硬背、創造性思維差、後勁不足、畢業分配難,甚至以學生宿舍中廁所等設定無法讓更多的女孩入住等各種理由限制或少招女孩。許多學校在某些女孩考分高的專業,通常在20~40%的自主選擇中“惠男抑女”,這已是業內人士眾所周知的“合乎情理”的
潛規則,也是未被公眾所監督的教育不公正的客觀事實。但在某些專業,尤其是所謂的高端專業,即使男孩考分較高或錄取率達70~90%,也很少有學者或學校認為對女孩不公平,並提議或採取將男孩比例限制在50%的做法。也就是說,男高女低、男強女弱依然被社會所普遍認同為常態、合理和公正的,反之則是非常態、不合理和不公正而需要糾正的。
然而,儘管女孩入學率上升較快,但分類統計還是表明:教育層次越高,女孩的比例越低。2008年女孩在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1.9%、48.2%、48.2%和34.7%(參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女孩在高等教育學生總數中的比例作為評估性別平等的主要指標,並認為50%的比例反映了良好的性別平等。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的數據做了統計,在有相關資料的148個國家和地區中,女孩在高等教育學生總數中的比例超過50%的有104個(達70.3%),其中超過60%以上的就有27個,最高的達84.6%(參見
聯合國統計年鑑)。也就是說,女孩學業成績優秀、升學率高是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普遍現象。即使在20年前,包括菲律賓、蒙古、古巴、科威特、阿根廷、牙買加等34個國家高等教育學生中的女孩比例就已過半。而在中國不僅在高校,即使在普通高中、國中和國小,女孩的比例也都只占47%左右。也就是說,從
義務教育到
高等教育,中國女孩的總體教育機會仍少於男孩,農村地區更是如此。
教育行業里男孩弱勢根本說不通,
聯合國提出過一個概念叫作性別賦權指數,即不能只看從業人數的性別比例,如果中高層管理者中女性並沒有達到半數,那么所謂男性弱勢還遠著呢。大學四年綜合成績排名,多數女孩秒殺男孩,論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女孩各個簡歷漂亮。但到了就業市場上,無論女孩再怎么優秀,很多企業仍然“寧要賴男不要好女”。在就業方面仍未落實男女平等的時候,根深蒂固在人們印象中的
重男輕女觀念就迫不及待的等著解決校園中的“
陰盛陽衰“,使得女孩的教育機會減少,更加難以就業。
努力成果被推翻
從某年一條總結高考女狀元逐年增多的新聞開始,人們似乎猛然開始意識到:女學霸越來越多了。事實上,從學業成就來看,女孩的表現確實普遍比男孩好,這也是世界範圍內的趨勢。在美國上世紀6、70年代開始,女孩從幼稚園到高中畢業的成績表現都平均優於男孩。另有
全球範圍內的調查發現:在幾乎所有教育階段,女孩的成績都比男孩優秀。這種優勢並不像人們
刻板印象所認為的那樣僅僅體現在文科項目上,事實上男孩在理科項目上的優勢也不明顯。
格拉斯哥大學與
密蘇里大學一個覆蓋樣本數量超過150萬人的針對15歲青少年的跨國調查研究發現,在這個年齡段,超過70%的國家存在女學霸現象。並且,無論在數學、閱讀還是科學素養方面,女孩的學業表現都優於男孩。女孩成績好是事實,但
男孩教育的倡導者們對這個現象背後原因的歸納卻粗暴無理之至。他們聲稱現有教育制度不適合男孩,而教育系統中女教師居多也影響到了男孩成績和各方面表現。
首先,人類社會自建立至今,大部分規則都是由男性建立的,因而大部分制度和設施(小至洗手間數量和公共場所的室溫設定都是如此),都沒有太多地考慮女性,
教育制度自然也不例外。教育制度從建立開始就從不是為女性而設的,現代國家女性擁有平等教育權也才不過幾十年。一個一直以來圍繞男性設計的制度,在女性參與幾十年後就突然不適合男性了?這個
邏輯怎么看都令人匪夷所思。
將男孩的
學業成績已被女孩超越歸咎於
應試教育無疑是打錯了板子。這首先是因為近年來無論是高考、中考還是各級各類學校的期中、期末考試,越來越偏重於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僅靠死記硬背已難以獲得高分。而隨著試題中
素質教育含量的日趨提高,女孩的成績未見下降卻日漸上升。這只能說明,當今的女孩並非只是擅長死記硬背,她們同時還是素質教育的受益者。
中國科學院的
王極盛教授通過對400多位高考狀元的研究,否定了高考狀元=高分低能的偏頗評價,認為
高考狀元並非聰明絕頂、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她們大多是普通工人的孩子,成為狀元既具有偶然性如臨場發揮好,也有外因如親職教育和學校環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時,她們也不是
讀書機器,而大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科學文化和心理等綜合素質都較高。現在不少人一提到高考狀元或女孩學業成績好,就把女孩與讀書機器、死記硬背相等同,似乎應試教育的制度設計專為女孩開綠燈,女孩是應試教育的寵兒而男孩則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最大犧牲品。女孩自信、自強的提升,她們長期刻苦、勤奮學習的精神以及考試時的沉穩和細心,則極少被提及,這對於女孩來講實在有失公平。
實際上,女孩進入高校比例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重男輕女觀念的減輕,使女孩的價值有所提升。家長對男女孩抱有同樣的期望,在撫養、教育方面提供同等的資源和支持,女孩和男孩一樣承載著繼嗣、養老、帶給父母歡樂和成就感、實現父母未競願望和激勵父母自身成長的功效。家庭中的重男輕女減弱,女孩的自尊、自信隨著
自我價值和責任、壓力的提升而不斷強化,力爭學業成功成為她們及其家庭的主要奮鬥目標。
此外,儘管體力使女孩在職場的優勢弱化,信息社會也給人力資本雄厚者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市場經濟,本能地排斥勞動力成本較高的女孩。尤其是一些
私營、中小企業及
鄉鎮企業無論在招聘、錄用、下崗、解僱,還是在培訓、晉升、福利待遇,或是女職工的特殊保護等方面,更多地作出不利於女孩的制度安排。報章中屢見不鮮的
用人單位在招聘、招工或簽訂
勞動契約時附帶限制結婚、生育等歧視性條件,甚至拒招、限招女性,或在女職工懷孕、生育後以各種藉口將其調離高薪崗位,或迫使其離崗、單方面解除勞動契約甚至辭退等侵權行為,使不少女孩清醒地意識到獲得成功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於是她們對學習更刻苦、勤奮, 考試時也更細心、謹慎。升入高校比例的速增是她們靠自己的實力所獲取的應有回報,而不是社會給予她們的恩賜。
女孩特點
天賦
雖然男女在智力方面是相同的,不過男孩和女孩依然有各自的天賦。
對於聲音,女孩的
敏感度比男孩高太多,女孩所聽到的噪音量是男孩的兩倍。所以對於噪音,男孩不會有女孩一樣的煩躁和不舒適。女孩的聽覺和嗅覺比男孩好,因此,女孩對亮光的反應要比男孩敏感得多,並且能比男孩更好地覺察細節。女孩強大的
感知能力能幫助她們記憶,而男孩存儲感知記憶的神經連線不夠強大,所以需要更多觸覺型的體驗。
男孩的
胼胝體(負責連線左右腦的部分)小,所以他們讓左右腦聯繫起來的能力比女孩弱,交流很難有女孩流暢。女孩使用大腦白質是男孩的10倍,所以女孩能夠更好地把信息結合在一起。
對於情緒的理解,女孩似乎在一出生就會了。她們比男孩更喜歡注視別人,所以女孩總能比男孩讀懂更多有關面部表情的細微差別。男孩的情緒都集中在右腦處理,表達感覺的語言卻在左腦做處理。要想流暢的表達需要左右腦的聯繫,因為聯接的部分小,他們總沒有女孩來得容易和順暢。也許2歲的女孩已經會對父母說,“爸爸媽媽,你生氣了嗎?”,但大多數男孩卻要到3、4歲才知道怎么去正確表達每一種感覺,而且他們依然有可能會用錯詞,比如他們明明想表達自己生氣了,卻會對人說“我恨你”。
女孩大腦中的熱點是那些發展語言能力和鼓勵眼神交流的區域,所以她們從小就對人充滿興趣。想要琢磨別人的情緒,了解別人的情感,所以2、3歲,大部分女孩就已經能像小大人那樣與父母甜蜜互動了。
女孩的大腦功能呈現“擴展性”分布,平衡的散布在左右腦。男孩的大腦涇渭分明,他們會對大腦活動進行劃分區塊。所以女孩更擅長處理多項任務,在快速切換任務時也更具優勢。而頻繁地轉換任務,對男孩而言會很暈。女孩大腦的思維模式集感知、邏輯、直覺於一體,以及更大的腦灰質比例、更厚實的皮層和更精密的前腦結構。
在過去,人們總是認為男孩是堅強的,但就大腦而言,男孩卻比女孩脆弱得多。男孩的大腦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襲,也更容易緊張。他們的大腦額葉也比女孩發展緩慢,所以他們的自制力較弱,對世界的正面或者反面的事件反應得也更激烈。
弱點
體能
毋庸置疑,女孩在運動方面的持久力、爆發力和猛烈程度天生比男孩要弱。男孩腦幹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女孩更多,這使他們精力更旺盛,體力更出色。所以男孩總是有使不完的勁,上躥下跳,他們潛在的荷爾蒙的攻擊性轉化成了動作性的遊戲、競爭性與領袖慾。不過,有興趣從事體能方面工作的女孩也可以嘗試通過後天的改善培養,注重運動的技巧而非力量來追趕上男孩。
情緒
據統計,女孩哭泣的次數比男孩多4倍,她們大多是晚上7點和10點左右哭泣。此外,女孩得抑鬱症幾率比男孩高 ,原因是男孩大腦產生的一種激素,更容易阻止情緒低落。
培養教育
數學興趣
事實證明,父母可以提前為女孩“打疫苗”,使其免受環境影響。取得成功的關鍵是從國小低年級、甚至更早開始努力。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女孩恐懼
理科,但她們總是能以“社會學科”的名義積極接受同樣的原理。天氣預報、氣候變化、飲食、疾病、運輸方式、住宅電力系統——日常生活的種種都與理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運用好這些,可以點燃女孩對理科的興趣。
首先,女孩可以在完全不理解一個概念的情況下,單純地記憶它。父母可以帶女孩玩拼圖、填字和紙牌遊戲,幫助她鍛鍊頭腦,順便也讓自己預防
阿爾茨海默氏症。此外,為女孩準備好字典、電腦和寫字檯。看電視越少,讀書越多,女孩理科學得越好。
其次,營造充滿數學和科學的家庭環境,比如按照菜譜烹飪。稱重、測量大小和計算時間都是像數學習題,烘焙則是用X和Y產生Z的“廚房實驗”。購物中充滿數學問題,特別是如果女孩想要的東西很貴。研究表明,即使年齡增長,女孩仍將保持在家務中學到的數學和科學的能力。
第三,永遠不直接說出答案,也決不接受“我做不到”之類的消極語言。理科學習的目的與其說是得到答案,不如說重在過程。告訴女孩的越多,越傷害她的自尊。告訴她數學和物理很難,但她一定能學好。就像體育運動鍛鍊身體,練習得越多,學習就會越容易。
最後,父母注意了!永遠都別告訴女孩她數學很糟或在科學課上表現很差之類的話。為什麼,還需要解釋嗎?
語言天賦
5歲之前是女孩大腦發育的最關鍵時期,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一個時期。到了5歲之後,她們的大腦發育就要減速了。因此在這一時期父母除了要教會女孩所應學會的那些技能,如說話、控制自己的情緒等之外,還應對她的大腦進行保護。如經常向她灌輸一些好的情感,讓她遠離那些危險、有害的信息。
另外,在5歲之前,女孩的語言天賦已經很好地表現出來了。因此,在這一時期,父母除了要教會女孩說話外,還要引導女孩發揮她的這一天賦。如鼓勵她朗誦詩歌;講故事給她聽,然後鼓勵她複述等,這些都能在女孩語言天賦的基礎上,極大地提高她的語言表達能力。
記憶力
8歲左右,女孩大腦里一個主管記憶的部分——
海馬體開始活躍起來。在這一時期,女孩的海馬體要比男孩大,更重要的是,她們海馬體中神經元的數量和神經傳遞的速度也超過了男孩。所以此時與同齡的男孩相比,女孩表現出了很大的記憶力優勢。這主要歸功於女孩有較好的海馬體記憶。所以,父母可以針對女孩這一階段的特點,去引導女孩發揮記憶力天賦。如鼓勵她背古詩詞、做一些與記憶力有關的遊戲等,把女孩的記憶能力開發到最大。
藝術天賦
10~12歲是女孩大腦中控制思維、想像、語言創造能力的物質——大腦額葉的飛速發展期。這對於女孩的一生來說,將是一個絕對關鍵的時期。當女孩在12歲之後,經常使用的大腦區域會有更多的神經傳遞,而在不經常使用的大腦區域則沒有。而且在那些未使用的大腦區域,大腦會進行自動“減除”——去除多餘的大腦組織。這也就是說,一個女孩在10~12歲時所經歷的關係、親情、體育運動、美術和音樂活動以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很有可能會在她以後的生活中保持或至少重現,而她們在這一階段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在以後是很難做好的。
獨立性
當女孩7歲之後,就必須重視培養她的獨立性了,這一點是許多媽媽容易忽略掉的。父母總是以為女孩還小,還無法獨立去應付一些事。但女孩的獨立性不是長大了自然就會有的,而是需要從小培養。
父母可以試著讓她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例如:鼓勵她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物品,自己安排時間等等。當然,她開始也許不會做得很好,甚至毫無頭緒,父母可以適時地指點她。對於她完全不會做的事情,也可以手把手地教她,但目的是讓她學會之後自己去做。這樣,有助於培養她的獨立性。
當然,在女孩7歲之前,父母也應該讓她試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鍊她的獨立性。不過,父母要遵循女孩獨立的自然規律,也許有些女孩對獨立還不是那么渴望。這時,父母應該慢慢地引導她,一點點地放手,鼓勵她獨立做某些事,但是不能強迫她獨立。如果女孩還不習慣獨立去做某件事,可以先陪她一起做,偶爾讓她獨立一次,然後對她大加讚揚。漸漸地,女孩就會樂於獨立了。假如強迫女孩獨立,她就會很不情願,甚至變得很害怕獨立做事,結果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