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馬(Vault):競技體操項目。跳馬運動是由用木馬訓練騎術演變而來。1896年男子跳馬列入國際比賽項目。現代跳馬器械長160厘米,男子為縱馬,比賽時要做用手臂支撐一下的跳躍動作。技術發展過程20世紀50年代為後擺水平騰越;60年代為手翻騰越和山下跳;70年代“原跳”問世後,跳馬技術進入了手翻接空翻時期。以後又出現了複合多軸空翻。到80年代又向多周轉體發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手翻接空翻2周的動作增多,同時又出現了踺子上板後手翻接空翻動作。在跳馬技術發展過程中,日本運動員原,中國運動員樓雲等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女子跳馬為橫馬,其動作有各種手翻,手翻接空翻,各種第一或第二騰空的轉體,踺子上板後手翻接空翻轉體等動作。技術發展快,難度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運會跳馬比賽
- 外文名:Vault
- 類別:競技體操項目
- 跳馬器械長:160厘米
綜述
跳馬動作可根據人體騰越過馬時的姿態分為水平型和翻轉型兩大類。一個完整的跳馬動作是由助跑、起跳、第1騰空、推手、第2騰空和落地等緊密相聯又相互影響的 6個部分組成。跳馬運動能增強肌腱、韌帶和關節的力量,對發展下肢和肩帶肌肉的爆發力有特殊作用,在體育教學和部隊訓練中這個項目常被採用。一般在做初級練習時使用的跳躍器械還有“山羊”、跳箱。
女子跳馬:跳馬長1.6、寬0.35米、高1.25米,女子跳馬為橫馬。所有跳馬動作必須用雙手撐馬,助跑的長度根據個人安排。跳馬動作可以根據在空中的不同騰空類型分為幾個組別,在跳馬之前教練員所舉的號碼代表了不同的動作。
歷史起源
隨著2001年至2004年體操新規則的執行,體操運動員做跳馬時用的“馬”也要換成新的。新馬的馬面是一段水平面和一段斜面的連線,總長為1.2米,馬內有弓型鋼板以增強彈性,新馬的寬度為0.9米,男女跳馬從外形上完全一樣,只是在高度上不同,男用仍為1.35米,女用為1.25米。
跳馬動作是由用木馬訓練騎術演變而來。如跨上跨下的動作演變為鞍馬的單腿擺越;跳上跳下的動作發展為跳馬運動。1812年德國體操家F.L.楊在體操場上,設定了一種用作跳躍練習的無頭有尾有鞍的木馬。1820年,瑞典體操學派創始人P.H.林的體操館中,除了有3匹有頭有尾的木馬外,還出現了跳箱、“山羊”等跳躍器械。1836年,德國體操家A.施皮斯舉辦的學校體操節中,第1次列入了男子跳馬表演。1877年德國舉行的體操比賽中,男子跳馬規定動作有6步助跑的限制,並規定了從正、側兩個方向過馬和撐手1~2次的動作。1896年,男子跳馬被列入國際比賽項目。1960年以前國際比賽男子用的縱跳馬長1.80米,高1.30米。以後改為長1.60米,高1.35米。男子跳馬的助跑距離目前為25米, 助跳板最高點高度為15厘米(外加1厘米厚覆蓋物)。正式比賽用的跳馬有具體規格要求。
項目介紹
日本運動員在這個項目上一直保持著領先和創新的地位。1979年古巴運動員也做出了前手翻接前空翻兩周的動作。目前,這項運動正向著多周空翻、多度數轉體的方向發展。
女子跳馬為橫跳馬。比賽用的跳馬的長、寬與男子相同。1975年以前,馬高1.10米,隨著女子跳馬技術的發展,第 2騰空難度的增大,從1976年起,馬高改為1.20米。助跳板規格與男子同。女運動員也要完成各種支撐跳躍動作。動作類型有:各種手翻,手翻接空翻,手翻接空翻並轉體,水平騰越,各種第1或第2騰空的轉體動作。50年代初期和中期,女子跳馬動作以倒立轉體、手翻類動作為主。60年代,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進入70年代,有了空翻轉體和跳起轉體再撐馬等類型動作。1974年,羅馬尼亞13歲的N.科馬內奇,首先在巴黎國際體操邀請賽中跳出了當時只有男子運動員才能完成的“冢原跳”。以後,手翻接空翻和手翻接空翻並轉體類型動作遂在女子體操比賽場上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