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地利帝國海軍
- 別名:神聖羅馬帝國海軍
- 成立時間:1804年
1804年,奧地利帝國成立,神聖羅馬帝國海軍改為奧地利帝國海軍。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改為奧匈帝國海軍。創始直到18世紀末之前,奧地利是沒有正式的海軍的,雖然在與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的長期較量...
奧地利軍隊全稱奧地利聯邦軍陸軍,其空軍部隊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而是作為陸軍的一部分。發展歷程 大公國軍隊 奧地利大公國陸軍和奧地利大公國海軍 帝國軍隊 奧地利帝國陸軍和奧地利帝國海軍 奧匈帝國軍隊 奧匈帝國陸軍、奧匈帝國海軍和奧匈帝國空軍 現狀 概況 國防費225億先令,約合15億美元(2001年國防預算)。現役部隊5...
海軍 奧匈帝國海軍存在於1867~1918年,是奧匈帝國的海上力量。德文正式名稱為Kaiserliche und Konigliche Kriegsmarine,既帝國與皇家戰爭海軍,簡寫為k.u.k.Kreigsmarine。奧匈帝國海軍繼承自奧地利帝國海軍,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稱奧匈帝國時海軍也隨之改名。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不再擁有海岸線,於是帝國海軍不復...
威尼斯共和國則被法國和奧地利瓜分,其中威尼斯(連同威內托/義大利語:Veneto)、伊斯特拉半島和達爾馬提亞(今克羅地亞沿海一帶)歸屬奧地利。原屬威尼斯共和國的海上力量與設施都隨之歸屬了奧地利,並成為此後奧地利與奧匈帝國海軍的基礎。1802年,奧地利在威尼斯建立皇家海軍學院。1804年,改為奧地利帝國海軍。後記 奧地利...
1714年代表神聖羅馬帝國簽訂《拉施塔特和約》。1716年至1718年,麾師深入巴爾幹,大敗奧斯曼帝國,奪取巴爾幹重鎮貝爾格勒。此後長期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參與奧地利內外政策的制訂。1733年參加波蘭王位繼承戰爭。1736年在維也納逝世,享年72歲。歐根被認為是奧地利乃至歐洲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法國大元帥赫爾曼·...
1918年波蘭獨立後,大量來自前沙俄、奧匈帝國和德國的波蘭族軍官紛紛應召參加海軍。波蘭共和國最早的兩任海軍部長伯格米爾.諾沃提尼和卡西米爾.波雷比斯基就是分別出身奧地利和俄國海軍。新組建的波蘭海軍向英國訂購了一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和若干魚雷艇,但是都被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否決。經過國際聯盟的協調,在1921年,...
利薩海戰(Battle of Lissa)是普奧戰爭期間,普魯士的盟友義大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在亞得里亞海利薩島附近海域進行的海戰。這場首次以蒸汽為動力的鐵甲艦之間的戰鬥引人注目。世界各國的海軍都深入細緻地在戰術、武備和艦船結構等方面研究了這場戰鬥。鐵甲艦的作用在這次海戰中引起了各國重視,這場海戰標誌著海上戰鬥已經...
馮·特格特霍夫海軍上將--蒸汽時代撞擊戰怪傑奧地利帝國海軍上將。利薩海戰的勝利者,他所表現的創新戰術以及他的無與倫比的勇氣、鼓舞人心的領導。都顯示他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海軍指揮官之一。 早期的職業生涯 出生於奧地利施蒂里亞州馬爾堡,(現在斯洛維尼亞的馬里博爾) ,他的父親雖然只是是一個中學校長,可他的...
但考慮到同樣作為利薩海戰的指揮者,用特蓋特霍夫來命名一艘德國軍艦可能會傷害軸心國盟友義大利的感情,這一方案被放棄,納粹政府選擇了同樣出自奧地利的名將歐根親王來為這艘重巡洋艦命名 下水 1938年8月22日,重巡洋艦在基爾下水,正式命名為“歐根親王”號。前奧匈帝國海軍上將、匈牙利攝政霍爾蒂的妻子瑪格達·馮·...
1906年新型的無畏艦問世後,奧地利海軍獲悉義大利開工建造無畏艦後,很快決定將建造無畏型戰列艦。1910年奧匈海軍在未獲議會批准撥款的情況下擅自先自籌經費開工兩艘無畏艦,在建造中途險遭廢棄。1911年奧匈帝國議會終於通過建造4艘無畏艦的預算,由皇儲佛蘭茨·斐迪南大公監製。聯合力量級戰列艦採用平甲板船型,整體布局緊湊...
卡爾·路德維希·約翰·約瑟夫·洛倫茨(德語:Karl Ludwig John Joseph Lorenz;1771年9月5日-1847年4月30日),奧地利帝國軍事統帥,軍事理論家,切申公爵(德語:Herzog von Teschen),一般被稱為卡爾大公(Archduke Charles)。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與皇后瑪麗亞·路易莎的第三子。卡爾大公出生在托斯卡納大公...
3.中德文對照---奧地利簡述 4.中文大不列顛百科85年版 5.世界軍事歷史全書人物卷--杜派 後世紀念 拉德茨基在義大利取勝後,詩人格里爾帕策賦詩頌讚他,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為他的勝利專門譜寫了《拉德斯基進行曲》進行頌揚。此曲成為如今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年的保留節目。奧匈帝國海軍於1907年開始建造的一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