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契約式避險
- 目的:使企業的總頭寸為零
- 屬性:經濟學術語
- 領域:經濟學
具體操作,相關方式,期權契約避險發展現狀,相關案例,
具體操作
美元與英鎊的即期匯率為:$1.7640/£ 3個月的遠期匯率為:$1.7540/£
英國3個月的貸款利率為10.O%(每年) 英國3個月的存款利率力8.O%(每年)
美國3個月的貸款利率為8.O%(每年) 美國3個月的存款利率為6.O%(每年)
在上述條件下,A面臨著如下的選擇:
不採取任何避險措施,聽其自然;
在遠期外匯市場避險;
在貨幣市場避險;
在期權市場避險。
下面分別討論這四種情形:1、不採取任何措施。即在交易當天下作任何行動,3個月後收入£1000000,再以當時的市價賣出去,收回美元。其過程可用如下簡圖表示:
2、在遠期市場避險。A可以在交易當天在遠期外匯市場賣出3個月遠期£1000000,3個月後再收入£1000000貨款,履行遠期 台約,收回$=754000。其過程用簡圖表示如下:
3、在貨幣市場避險。即A在交易當天在英國以年率10%借入一筆為期3個月的英鎊貸款,並當天換成美元,在美國進行投資,英鎊貸款的本金正好等於3個月後即將收到的貨款£1000000。 貸款額為:£
換成美元為:£975610×$1.7640/£=$1720976
3個月後投資收益為:
存入銀行可得本利:$1720976×(l+1.5%)=$1746791
貸給其他人,可得本利:$1720976×(1+2%)=$I75396
直接用於本企業投資,可得回報:$1720976×(1+3%)=$1772605
這一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由於在遠期市場避險的收入為$1754000,其回報率相當於: r=$1754000/$1720976-1=0.0192(季)
因此,只要在貨幣市場上存在回報率超過7.68%(每年)(0.0192×4)的投資,如果風險相當的話,那么,A不可能選擇遠期外匯避險。
4、在期權市場避險。由於存在兩種形式的期權,因此,必須首先比較期權避險的成本。
1)在費城證券交易所的避險成本為:
每鎊成本為 $337.50/£12500=$0.0273
需要購買的契約數量 £1000000/£12500=80
80個契約的總成本為 80×$337.50=$27000
折成美元為:
£15000X$1.7640/£=$26460
比較而言,在場外市場購買賣出期權更為有利。因此,可以選擇利用OTC(OverTheCounter)期權進行避險。即在交易當天在OTC購買執行價格為$1.75/£的賣出期權,3個月後收入£1000000,當3個月後即期匯率超過或等於$1.75/£時,放棄執行期權,按市場匯率出售英鎊;當匯率低於$1.75/£時,執行期權,收回$1750000。但是,在與其他避險措施進行比較時,必須考慮到期權成本$0.0273/£。例如,只有當3個月後的即期匯率超過$1.7540 +$0.0273=$1.7813/£時,期權避險才比遠期避險有利。而只有當即期匯率低於$1.75-$0.0273=$1.7221/£時,期權避險才比不避險要有利。也就是說,只有當匯率變化的上限超過$1.7813/£和下限低於$1.7221/£時,採用期權避險才是有利的。
期權避險的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顯然,如果企業管理人員估計匯率不可能突破$1.7813/£的上限和$1.7221/£的下限,就可以不採用。
相關方式
互換交易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交易形式。更為準確地說,互換交易是當事人之間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等價經濟價值的現金流的交易。較為常見的是貨幣互換交易和利率互換交易。貨幣互換交易,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交換交易,在一般情況下,是指兩種貨幣資金的本金交換。利率互換交易是相同貨幣資金的不同種類利率之間的交換交易,一般不伴隨本金的交換。
期權契約避險發展現狀
期權交易的發展過程。期權交易萌芽形式的最初出現和使用可以追溯到17世紀荷蘭鬱金香球莖交易狂熱時期,但較早的期權交易主要是現貨期權交易。20世紀20年代,在西方工業已開發國家集中進行股票交易之前產生了期權交易的萌芽,但在70年代以前,期權交易在美國是受到禁止的。1973年4月,世界第一家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成立,首先推出了股票認購期權契約交易,即看漲期權交易,1977年6月又增設了股票認售期權契約交易,即看跌期權交易,1982年10月首次推出了美國長期國債期貨的期權交易。此後,傳統商品期貨及金融期貨的期權交易逐步發展起來,期權交易規模逐年增長。期權交易已成為世界衍生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期權交易的普遍性。從期權交易的品種分布情況看,無論是國際性期貨交易所如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還是日本、巴西、阿根廷等許多國家的區域性期貨交易所,絕大多數商品期貨契約都開展了期權交易,期權契約基本上已經成為相關期貨契約的配套契約,具備一定交易規模的期貨契約都有相應的期權契約。以美國為例,美國六家期貨交易所上市62個商品期貨契約,上市相關期權契約52個,期權契約數量為期貨契約數量的84%,其中農產品期貨契約27個,相關期權契約23個,占85%,其他種類商品期貨契約和期權契約的情況也基本如此(表1)。再如,阿根廷擁有布宜諾斯艾利斯穀物交易所、布宜諾斯艾利斯期貨交易所、羅薩里奧期貨交易所三家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玉米、大豆、小麥、葵花籽等品種的14個商品期貨契約,同時上市交易以這些商品期貨契約為標的物的13種期權契約,這些商品期貨和期權的交易量都不是很大。由此可見,期權交易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交易形式。
期權交易的成長性。期權交易出現以後,特別是近十幾年來,交易規模逐年擴大,表現出強勁的成長性。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為例,1987年至2000年的14年間,其商品期貨契約的期權成交量增長了5?4倍,同時與商品期貨契約成交量的比例由8?7%上升至24?4%。
期權交易套用的廣泛性。期權交易的獨特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使期權市場的參與者範圍不斷擴大,套用日益廣泛。如機構投資者通過期權的組合可以提供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所沒有的投資組合,因此,期權交易出現之後始終是各類大型機構投資者必不可少的投資組合工具。農產品生產者利用期權交易中期權買方具有風險鎖定、收益無限、操作簡單等特點,廣泛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再如,美國政府則通過為農場主支付期權權利金提供低息貸款的方式,鼓勵農場主參與期權交易,運用市場手段迴避農產品價格風險。據統計,1993年美國農場主參與農產品期權交易的數量為956家,1996年時達到1569家,上升幅度顯著,期權市場在穩定和保護農場主利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關案例
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泰富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中信集團主席榮智健表示,由於中信泰富的財務董事越權與香港數家著名的銀行簽訂了金額巨大的澳元遠期契約導致已經產生8億港元的損失,他說,如果以匯率市價估計,這次外匯槓桿交易可能帶來高達147億港元的損失。
這起外匯槓桿交易可能是因為由於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名為SINO-IRON的鐵礦項目,該項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鐵礦項目。整個投資項目的資本開支,除的16億澳元之外,在項目進行的25年期內,還將在全面營運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億澳元,為了減低項目面對的貨幣風險,因此簽訂若干槓桿式外匯買賣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