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政奉還
- 外文名:たいせいほうかん
- 時間:1867年10月
- 地點:日本
- 影響1:標誌著德川幕府統治的結束
- 影響2:標誌著日本近代歷史的開始
- 在位將軍:德川慶喜
背景
經過
結果
- 天下政權奉還朝廷,政令宜出朝廷。
- 設上下議政局,置議員參贊萬機,萬機宜決公議。
- 有材之公卿、諸侯及天下之人材,備為顧問,賜以官爵,宜除以往有名無實之官。
- 與外國交際,廣采公議,新立至當之規約。
- 折衷古來之律令,新撰永恆之大典。
- 海軍宜擴張。
- 置親兵,使之守衛帝都。
- 金銀貨物宜與外國設平均之法。
奉還大政一般指本詞條
江戶幕府末期以打倒江戶幕府為目的政治運動。狹義專指武裝討幕。廣義有時也包括“奉還大政”,即幕府和平、妥地向朝廷移交政權,也稱倒幕運動。...
於船上坂本龍馬向後藤象二郎娓娓道出日後成為新日本政治綱領的“船中八策”,包括“大政奉還”、“議會開設”、“官制改革”、“條約改正”、“憲法制定”、“...
日本自1185年鎌倉幕府建立至1867年大政奉還,天皇權力被架空六百八十二年之久。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逐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昭和天皇指揮策劃相繼發動日本侵華戰爭和太平洋...
慶應三年(1867年)6月,土佐藩主張幕府大政奉還,並發動倒幕運動,德川幕府戰事失利, [4] 德川慶喜於慶應三年(1867年)10月14日大政奉還,將奉還大政予天皇 [5] ...
在伏見·鳥羽戰役中戰勝幕府軍,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被迫奉還大政於明治天皇,從此日本正式邁入資本主義社會。明治維新剝奪了封建武士階層的特權,中上級武士因由政 倒幕...
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以守為攻,企圖在“奉還大政”的幌子下繼續保留軍隊,控制實權。西鄉、大久保等討幕激進派主張徹底推翻幕府統治,武力解決問題。於是西鄉隆盛等暗...
9日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奏請“奉還大政”,同時卻在大阪集結精兵,企圖反叛。1868年( 戊辰年 )1月3日,天皇發布《 王政復古大號令 》,廢除幕府 ,令德川慶喜“辭官...
記錄·回憶錄有《大政奉還始末 並昔日談》、《実歴史伝(第三) 福岡孝弟子》、《五事御誓文起草始末》、《大政奉還前後の事情(明治四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慶應3年(1867年)6月,坂本龍馬與後藤象二郎在藩船“夕顏丸”號上一起完成了著名的“船中八策”,後藤象二郎據此通過山內容堂向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提議大政奉還論,...
在幕末農民起義和薩長等西南強藩為中心的倒幕運動壓力下,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 年末被迫宣布奉還大政 。 1867 年12 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布...
在幕末農民起義和薩長等西南強藩為中心的倒幕運動壓力下,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還大政”。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布...
在幕末農民起義和薩長等西南強藩為中心的倒幕運動壓力下,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還大政”。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布...
在倒幕運動迫在眉睫的情況下,為保住自己的統治地位,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搶先於10月14日向睦仁天皇提出一份“奉還大政”的報告,表示要辭去“征夷大將軍”的職位。...
在幕末農民起義和薩長等西南強藩為中心的倒幕運動壓力下,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還大政”。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布...
隨後,張勛派梁鼎芬為代表前往總統府,要求黎元洪奉還大政,然梁鼎芬從未行過鞠躬禮,勉強行之,樣子實在令人發噱。只見他彎腰曲背,兩手置地,首低胯際,臀尖高聳,禮畢...
在幕末農民起義和薩長等西南強藩為中心的倒幕運動壓力下,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年末被迫宣布“奉還大政”。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