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華林書院

奉新華林書院位於江西奉新浮林山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奉新華林書院
  • 地理位置:江西奉新浮林山中
  • 原名:華林書堂
  • 始建於:南唐前期
書院介紹
其曾孫仲堯“聚書萬卷,大設廚廩,以延四方遊學之士。南唐李煜時嘗授寺丞。宋雍熙二年,詔旌其門閭。”楊億稱其為鼎峙江南名書院之一。在中國書院史上,華林書院占有重要的地位。官至散騎常侍的宋初文學家徐鉉在其《華林書院記》中說:“豈直豫章之間氣概,以占皇宋之文運矣!”說華林書院大有左右大宋皇朝文學盛衰的氣勢,其影響之大,聲譽之高由此可見。那時,王公大臣、文人墨客為書院作文題詩讚譽的共有72人。其中官至大宋宰相的有王欽若、李 、陳堯叟、張齊賢、晏殊、呂蒙正、向敏中等;大文學家有蘇東坡、黃庭堅、楊億等。這些人中,有的到過華林書院講學,並與華林胡氏關係密切。華林書院之所以能在北宋產生如此大的影響,與它自身的特色是分不開的。其一,華林書院為胡氏家族所創,是一所家族化的書院,但是它卻以海納百川的氣勢和胸襟,“廣延墨客收經籍”、“別種梧桐養鳳”,吸收了大量的遊學文士,供他們衣食,給他們資助。據《天下一統志》載:“四方文士來此遊學者常數百人。”其二,當時到華林書院來講學的,多是當時有影響的官員和文學家。其三,華林書院與當時的道教有著密切的聯繫。北宋時期,道教文化的影響非常大,上至皇室,下至朝中大臣,很多人與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浮雲山自中唐以來一直是奉新的道教勝地,華林遠祖選擇在浮雲山築室建書院,與他們尊崇道教不無關聯,所以華林胡氏在其族譜中曾說:“浮雲宮即華林書院。”除上述三點原因外,華林書院顯著的教育成果也是它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原因。華林書院曾為大宋朝廷培養了大批人材。據統計,從華林胡氏走出來的進士達55名,其中大多是華林書院培養的。這些人中成為刺史、尚書、宰相的也不乏其人。所以宋真宗曾賦詩稱讚胡氏說:“一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他族未聞有,朕今止見胡。”華林書院是隨著胡氏家族的興盛創辦、發展的,它也必將隨著胡氏家族的離散、衰落。 畢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書院傳到胡仲堯的曾孫,官至南宋刑、兵、吏三部尚書胡直孺手中時,達到全盛時期。但隨著胡氏子孫外出做官的日漸增多,昔日“同居共爨八百口”的華林胡氏逐漸遷往各地。曾經風風光光,熱熱鬧鬧的華林山開始沉寂下來。到後來,胡直孺將書院的大部分財產交給浮雲宮管理,書院雖然尚存,規模已經很小。其後雖然有過幾次小小的中興,但已是每況愈下。明代正德五年(1510年),華林農民起義爆發,浮雲山是起義軍的主要據點,幾經戰火,書院名存實亡,一蹶不振。清康熙元年(1662年),胡氏後裔、奉政大夫胡明垣來到浮雲山,尋找書院舊址,卻只見殘牆瓦礫,荊棘叢生,不禁感慨萬千。現僅存遺址。近年奉新市政府已斥資重建華林書院景區。
奉新華林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