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縣豐盛綠化苗木基地 簡介
江西省奉新縣豐盛綠化苗木基地江西省宜春市轄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介於東經114°45′至115°31′,北緯28°34′至28°52′之間;東連安義縣、南接高安縣、西南毗宜豐縣、西北鄰修水縣,北靠靖安縣,距省會南昌僅60公里,到昌北機場68公里,離港口城市九江170公里。林業資源豐富林地面積165.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山川秀美,土地肥沃,資源富饒。這裡是“中國造林苗之鄉·”,有著綠化苗木資源的傳承優勢,造林苗品種豐富,早在50年前就已經有人開始培育造林苗木。基地現有紅豆杉、羅漢松、紫薇、竹柏、紅葉石楠、桂花、含笑、杜英、廣玉蘭、紅楓、楓香、濕地松、杉木、青楓、香樟、無患子,木荷、雞爪槭、水杉、茶花、大葉女貞、楊梅等綠化苗木、苗圃、造林苗木、行道樹、園林綠化工程苗,基地每年都派代表前往全國各大綠化展,苗木展,資材展參展,參觀,到各大苗木基地,綠化中心,供銷集散地實地考察,學習吸收,創新。與全國各地苗木商強強聯手,共同開發,引進,培育推出適合庭院綠化工程,城市綠化,林業綠化,廠區花園綠化的優良新品種。
苗木基地自然優勢
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0.4%,居江西省之首。有著豐富的綠化苗木品種資源,如楓香、木荷、濕地松、杉苗、竹柏,紅豆杉,紫薇,桂花樹,羅漢松,香樟,馬尾松香樟等幾十種諸多在綠化,園林中優良品種都源自這裡。境內有百畝造林苗林場、香樟園、紅豆杉觀賞園,面積達1000公頃,基中造林苗林場育苗2000多萬株被譽為“中國造林苗之鄉”;有毛竹林基地,省獼猴桃開發基地、“天下清規”石刻、越王山、百丈寺、百丈寺又是是佛教“禪林清規”(又稱“天下清規”)的發祥地。有華林書院遺址、蘿蔔潭、宋應星紀念館等。
相關歷史故事
千古音韻第一人——陰幼遇
元朝初朝,羅市鎮陰村曾建有一座聚德樓(又名招賓館)。這座樓里,曾誕生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音韻類書。該書的作者陰幼遇,為完成這部不朽的著作,在這座樓里嘔心瀝血十多年。陰幼遇,字時夫,一作時遇,奉新縣羅市鎮陰村人,約生於宋鹹淳四年或五年(1267年或1268年),其父陰應夢是游 十年的進士,做過朝廷官員,後因南宋朝政日益腐敗,奸臣賈似道專權,便辭官帶著家眷回到家鄉,在家鄉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偉的聚德樓,從此以讀書自娛。陰幼遇從小聰穎好學,才智過人,8歲便考中了九經童科。也就在陰幼遇考中九經童科的二、三年後,南宋為元所滅。或許是為了表明他們忠於宋室,從此,陰幼遇一家人中再也沒有誰出去應考或做官了。陰幼遇平時沒有事,喜歡待在聚德樓的書房裡翻閱藏書,一天,他在翻閱前人留下的有關音韻方面的著述時,覺得這些著述都不太全面,便萌發了編一部比較齊全的“音韻”類書的念頭。為編好這部書,他很快開始做詞藻和典故的歸類工作,頓時,他書房裡的桌子上,凳子上,几子上……到處都堆放一疊疊的卡片。一天,陰應夢登上樓來,走進陰幼遇的書房,見屋裡擺滿了重重疊疊的紙片,感到非常驚異,便問幼遇:“你這是在搞什麼名堂?”陰幼遇滿懷信心地回答說:“我準備編寫一部按韻編排的類書來,現在正在積累資料,做詞藻和典故的歸類工作。”陰應夢聽後,笑著搖搖頭,便走出了書房;他不相信兒子能完成這項巨大工程。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之後,便深深地為陰幼遇堅韌的治學毅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所感動,不但完全相信陰幼遇能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積極給予指導和支持。陰應夢為陰幼遇籌劃說:“造屋子的,必須先有工具;燒陶瓷的,必須先有模子;著書立說,也是同樣道理,必須先有個準則。因此,我給你設計了一套‘凡例’,作為你編好這部類書的依據。”陰幼遇在父親的指導下,孜孜不倦地幹了整整30年,終於完成了這部書的編纂工作。全書共二十卷,上涉群經,下包諸子。書編成後,陰幼遇的三哥陰幼達認為書中蒐集的典故,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一看就懂的,於是便又給書隨字注釋,以備觀鑒。這樣,這部類書就更齊全和完整了。最後,到了該給這部書取名了。有個書客建議道:“就請題名為《韻府群玉》吧!”陰幼遇的父親聽後,臉上微露難色,便問道:“您取的這個名兒,到底是什麼含義呢?是說這部書編得象圭璋璜璧一樣可貴呢?還是說這部書里所蒐集的詞藻、典故本身象圭璋璜璧一樣可貴呢?假如屬於前一種含義,實在是不能稱望,假如屬於後一種含義,那么這個名字是取得再好也不過了。”客人笑而不答,於是書名客這么定下來了。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陰應夢為《韻府群玉》寫好了序言。可是韻書正式出版時,陰應夢竟不幸去世了,陰幼遇非常悲痛,他在書中的自序里寫道“是編敬遵先子‘凡例’,刻意纂集,幸績於成,書成而失怙,痛哉!”表達了對他父親的深切悼念。《韻府群玉》問世後,得到了歷代文人學士的推崇。元代翰林滕玉霄說這部書“經史子傳鬼獵靡遺,是又能以有窮之韻而寄無窮之事,亦奇矣!”認為此書蒐集材料,廣博無遺,浩如煙海,不禁漢為觀止;元代另一翰林趙子昂評價說:“上涉群經,下苞諸子,賢於回溪史韻多矣!”明陳文燭認為“備天地之大觀,為藝林之珍品”。都是說它廣博可貴。清朝康熙年間張廷玉等人奉旨修撰音韻巨著《佩文韻府》時,將《韻府群玉》全部抄入。乾隆年間修編《四庫全書》時,《韻府群玉》又被收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還說:“然而元代押韻之書,今皆不傳,傳者以此書為最古。世所通行之韻,亦即從此書錄出”。《韻府群玉》在元、明、清時,一直是作“近體詩”者押韻的依據,它在音韻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一份極其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