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韋太守陟

《奉寄韋太守陟》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並寄贈友人韋陟的詩作。此詩描繪了邊塞孤城衰敗、蕭條的景象,抒發了詩人無限的惆悵、悲涼之感,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思念之情。全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層層遞進,語言精煉簡潔,借悲景訴悲情,最後直抒胸臆,讀來盪氣迴腸。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奉寄韋太守陟
荒城自蕭索,萬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聞歸鴻。
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
臨此歲方晏,顧景詠悲翁。
故人不可見,寂寞平陵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奉:敬詞。太守:一郡的行政長官。韋太守陟:即韋陟,王維的好友,兩人多相唱和之詩。
⑵荒城:荒涼的古城。蕭索:蕭條冷落;淒涼。
⑶迥(jiǒng):遠。
⑷嘹唳(lì):形容聲音響亮淒清。歸鴻:歸雁。詩文中多用以寄託歸思。
⑸寒塘:寒冷的池塘。衰草:枯草。
⑹高館:高大的館舍。疏桐:梧桐樹間因為稀疏而落下的斑駁的影子。
⑺歲方晏:一年將盡的時候。晏,晚。
⑻顧景(yǐng):即顧影。自顧其影。有自矜、自負之意。悲翁:樂府曲《思悲翁》的省稱。
⑼故人:舊交;老友。
⑽平陵東:樂府相和曲名。相傳為漢代翟義的門客所作。王莽立子嬰為帝,自稱假皇帝。後來前任丞相翟方進的兒子子東郡太守翟義起兵反對王莽,事情敗露被王莽殺害,他的門客為作哀歌。平陵,漢昭帝劉弗陵之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陽之西。此指韋陟任職之地。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城郭荒涼本自荒涼冷落,萬里山河分外遼闊澄空。
秋高氣爽顯得太陽更遠,南歸鴻雁傳來悽厲哀鳴。
塘水寒碧倒映殘荷枯草,館舍高聳飄落幾葉梧桐。
正當這一年將盡的時節,顧影徘徊吟詠起思悲翁。
老朋友已經難以見到了,你寂寞地獨處平陵之東。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二年(743),王維的朋友韋陟被李林甫所排擠,由吏部侍郎降官為襄陽太守,王維思念朋友,作詩相寄,傾訴離別之情。韋陟是唐代顯赫的士族家族“京兆韋氏”的子弟,“京兆韋氏”有二十人在唐代擔任宰相。韋陟出身顯赫,能詩能文,書法出眾,廣有才名,待人卻無絲毫傲慢氣息,擔任禮部侍郎、吏部侍郎期間政績卓著。正因為韋陟出身好、才學好、人品好、能力強,通過阿諛逢迎唐玄宗而掌握權勢的李林甫非常害怕韋陟威脅自己的地位,所以把他調離京城。後來外戚楊國忠也非常忌憚韋陟的才華,以至於韋陟在天寶年間鬱郁不得志。此時韋陟出為襄陽太守,王維寫了這首詩相寄贈,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詩人與朋友遠隔千里,分別日久,思念情深。詩人在淡然的秋景描寫中,抒發出自己對朋友深深的思念,使人倍覺淒涼。此詩讀來頗有高致,而出語近乎自然天成,但實際上這首詩中融入了詩人的巧妙構思。首聯荒城、山河都是實景,一個“空”字將眼前的景象寫入極端空曠遼闊的空間中。第三句“天高秋日迥”承接了這種空闊的空間感,而“歸鴻”又將視野集中到實在的物象上。“寒塘映衰草”一句中,處處是實在的、淒涼的意象,而“高館落疏桐”又寫出客居空落落的感覺。秋天的淒涼氣息,在“空”與“實”的交織中被描繪出來。
詩歌尾二聯連續借用了《思悲翁》與《平陵東》兩個樂府詩題,但詩句的意思與樂府詩的意思沒有太大關聯,“顧景詠悲翁”中“悲翁”實際指代即是悲傷的老翁,“寂寞平陵東”中“平陵東”即指詩人所在的長安城郊。借用樂府詩題,使得詩歌讀來頗具古韻。
縱觀全詩,首句概寫,第二聯亦從大處落筆,而第三聯則從身邊細節入手,由遠及近,層層遞進。且精煉簡潔地描繪出邊塞荒涼之景,借悲景訴悲情。至結尾兩聯,則環顧自身,直抒胸臆,情感的深度再往推一層,至顧荒城之憂,思故鄉之輩,懷故人之戚,愐肅秋之愁,夾雜纏繞如奔騰河水,晝夜不息,盪氣迴腸。

名家點評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王元美曰:由工入微,不犯痕跡。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疏冷。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陳彝曰:敘景瀟灑。“顧影問悲翁”情慘。蔣一梅曰:淡而有味。
清代吳煊、黃培芳《唐賢三昧集箋注》:其妙處純在自然。六朝人名句足千古者,莫不是自然。高致自然,讀之使人氣平。
清代張文蓀《唐賢清雅集》:高疏細密。“寒塘”二語,尤見風調。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