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狀》是唐代文學家陸贄創作的一篇文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狀
- 作者:陸贄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翰苑集》
- 作品體裁:散文
《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狀》是唐代文學家陸贄創作的一篇文章。
《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狀》是唐代文學家陸贄創作的一篇文章。作品原文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狀右。贓泚稽誅,保聚宮苑,勢窮援絕,引日偷生。懷光總仗順之師,乘制勝之氣,鼓行芟翦,易若摧枯。而乃寇奔不追,師老不用,諸帥每欲進取,懷光輒...
《奉天奉李建徽楊惠元兩節度兵馬狀》是唐代文學家陸贄創作的一篇文章。作品原文 奉天奉李建徽楊惠元兩節度兵馬狀 右。懷光當管師徒,足以獨制凶寇,逗留未進,抑有他由。所患太強,不資傍助。比者又遣李晟、李建徽、楊惠元三節度之眾,附麗其營,無益成功,秪足生事。何則?四軍接壘,群帥異心,論勢力則懸...
《興元奏請許渾瑊李晟等諸軍兵馬自取機便狀》是唐代陸贄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興元奏請許渾瑊李晟等諸軍兵馬自取機便狀 右。欽漵奉宣聖旨:“省卿所奏蕃軍退歸及關中體勢,理皆切當,甚慰朕懷。然渾瑊、李晟等諸軍,須有商量規畫,令其進取。朕見欲遣使宣慰,卿宜審細條疏,速奏來者。”臣聞將貴...
李晟鳳翔隴西節度兼涇原副元帥制 周之元老,以分陝為重,漢之丞相,以憂邊見稱。故方岳克寧,疆場不聳,安人保大,致理之端。今所以重煩上台,作鎮西土,奉天定難功臣司徒兼中書令、充神策軍節度鄜坊丹延等州觀察處置等使仍充京畿渭北(一作南)鄜州華州(一作商州華州又作商華等州)兵馬副元帥上柱國合川...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甘肅省臨潭縣)人。唐朝中期名將,左金吾衛大將軍李欽之子。擅長騎射,勇武絕倫。以良家子身份從軍,跟隨河西節度使王忠嗣征討吐蕃,號稱“萬人敵”。鎮守西陲,屢立戰功,累遷右金吾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 ,冊封合川郡王。大曆八年,入為右...
興元元年四月,李晟主持軍機大事後,積極籌劃收復長安。他奏請德宗批准,任京兆少尹張或為副使,諫議大夫鄭雲逵為行軍司馬,京兆府司錄李敬仲為節度判官。授予唐良臣河中節度使令其保衛潼關;戴休顏為鄜坊節度使令其守奉天;李晟又建議朝廷在京城郊縣廣泛征賦,使軍隊糧草充裕。當時,神策軍家屬及李晟家百口都在長安...
天祚我唐,降生忠烈,有社稷之臣曰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尚書左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充神策軍節度鄜坊等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京畿渭南渭北商華等州兵馬副元帥上柱國合川郡王李晟,沈肅有勇,堅明能斷。聞難感憤,誓軍徂征,誠激於衷,義形於色。自河之右,萬里濟師,殷然雷奔,大盜懾駭。屬皇家不造,戎帥...
①和合,協調。南朝 梁 锺嶸 《詩品·總論》:“古曰詩頌,皆被之金竹。故非調五音,無以諧會。”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然 唐 人填曲,多詠其曲名,所以哀樂與聲,尚相諧會。”②會合,巧合。唐 陸贄 《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狀》:“臣初奉使諭旨,本緣糧賜不均,偶屬移軍,事相諧會。”
雖終難全,猶可引日。”《周書·文帝紀上》:“眾之思公,引日成歲,願勿稽留,以慰眾望也。”《周書·楊忠傳》:“若引日勞師,表里受敵,非計也。”唐陸贄 《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狀》:“右賊泚稽誅,保聚宮苑,勢窮援絕,引日偷生。”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呂才《敘卜宅》、《敘葬書》,魏徵《十漸不克終疏》,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啟》,劉知幾《論史上蕭至忠書》,陳子昂《諫用刑書》,盧藏用《析滯論》,李嶠《神龍歷序》,李華《卜論》,元結《篋中集序》,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奉天論延訪朝臣表》、《論渾瑊李晟等諸軍兵馬不要指授方略狀...
興元賀吐蕃尚結贊抽軍回歸狀 右。欽漵奉宣聖旨:“適得渾瑊奏,比日尚結贊頻使人計會,擬自領兵馬,剋期同收京城。緣春來蕃軍,多有疾疫,近得探報,尚結贊等並抽兵退歸,不知遠近。朕意緣吐蕃士馬強盛,又以和好之義,自請將兵,助國討賊,朝夕望其成功。今忽抽軍退歸,甚失準擬。渾瑊、李晟等諸...
故所向未嘗挫衂,與李晟共享大名,遭時眷,宜矣。史以與抱真交惡及不禽田悅、信吐蕃為燧惜,亦《春秋》責備賢者意乎?然抱真睚眥,聞晟一言,即和好如初,此不足為盛徳累。田悅有河朔群助,未易輕取。奉天忽狩,詔趣還軍。謂力所能而故縱,燧何至於此極也?輕信吐蕃,乃其一時之悞,亦尚結贊狡黠計去三...
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唐朝宰相、軍事家。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
《舊唐書》李晟傳 (興元元年)四月,有詔加晟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時京兆府司錄李敬仲自京城來,諫議大夫鄭雲逵自奉天至,晟以京兆少尹張彧為副使,鄭雲逵為行軍司馬,李敬仲為節度判官,俾同主軍畫。又請以懷光舊將唐良臣保潼關,以河中節度授之;戴休顏守奉天,請以鄜坊節度授之;上皆從之...
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唐朝宰相、軍事家。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
渾瑊隨即進駐奉天,與李晟的神策軍東西呼應,形成包圍長安、聚殲朱泚主力之勢。五月,李晟率領唐軍收復長安。渾瑊也在同時與韓游瑰、戴休顏等西面諸軍收復了鹹陽縣(今陝西鹹陽東北),擊敗叛軍三千餘人。聽聞朱泚、姚令言西逃,渾瑊命諸軍分道邀擊,叛軍潰不成軍,紛紛來降。又選精銳騎兵三千追擊朱泚,在涇州彭原...
大將李晟移兵至東渭橋,與駱元光、尚可孤分兵扼守京師東面的要道,渾瑊與韓游瑰、戴休顏分別統兵扼守京城西面的要道,形成犄角攻擊之勢。同年,德宗授韓游瑰為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援例授予“奉天定難功臣”的稱號,至此時,韓游瑰已累封爵位至許昌郡王。五月,李晟收復京師,韓游瑰與渾瑊、戴休顏也在鹹陽縣擊敗...
”翃、贊以告盧杞,杞懼,遂對德宗說:“李懷光解奉天之圍,功勞巨大,叛軍皆聞風喪膽。如果使其乘勝攻取長安,就可以一舉滅敵。如果令其入朝,定要賜宴款待,留連數日,叛軍就可會集京師,從容設備,難以攻克。”德宗以為然。遂詔懷光不必入見,可與李建徽、李晟及神策兵馬使楊惠元等刻期共取長安。懷光自以數...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元直。洮州臨潭縣(今甘肅省臨潭縣)人。中國唐朝中期名將,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有謀略,善騎射。初以門蔭任協律郎,歷官衛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晉二州刺史等職。元和十一年(816年),上表自薦平叛,出任唐鄧節度使,參與討伐割據淮西的吳元濟。李愬到任後...
李晟能與士卒同甘苦,軍士樂從之,其始有兵四千,旬月間至萬餘人。諸路援兵雲集,奉天圍解 自德宗出奔奉天,敕天下兵赴援,大河南北討藩俱罷,各路援軍漸次入關。汝鄭應援使劉德信進屯東渭橋,馬燧遣其行軍司馬王權及其子匯帥兵五千屯中渭橋,朔方杜希全等四將暫屯邠州,神策兵馬使尚可孤已取藍田,鎮國軍副...
其所管兵馬,委本軍自舉一人功高望重者便宜統領。先一日,已以行在都知兵馬使渾瑊同平章事兼朔方節度使,朔方、邠寧,振武、永平、奉天行營兵馬副元帥。(瑊乃朔方舊將,用之以替懷光朔方兵權)四月四日,又加李晟鄜坊、京畿、渭北、商華副元帥。(李晟出自神策軍,關中軍事委之,以替懷光討逆之權)時李晟...
興元元年(784年)四月,德宗升時為陝虢防遏使的唐朝臣為河中尹、河中同晉絳節度使。五月,唐朝臣(《奉天錄》載其官爵為“潼關大使、御史大夫”)會同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李晟及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商州節度使尚可孤、神策制將高秉哲等進攻長安。至二十八日,唐軍收復長安。討平河中 興元元年(784年...
德宗下詔命河東節度使馬燧和神策軍行營招討使李晟率軍援救。李抱真與李晟、馬燧自壺關東下,在盧家砦、雙岡先後擊敗魏博軍,殺死楊朝光,斬首五千餘級。後又在臨洺擊敗田悅,斬首一萬餘級,解除對臨洺和邢州的包圍,田悅退保洹水。李抱真因功升任檢校兵部尚書。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李抱真和馬燧在洹水(今...
當時,李懷光部下將領韓游瑰帶部隊在奉天。李懷光就給他寫信,約定時間命他反叛,他秘密報告了這事。第二天,李懷光又派人催促他,他又報告了。幾天后,李懷光又派人催他,被守城門的抓住了。李懷光又公開說:“我現與朱泚此聯合,皇帝應該躲開。”因此皇帝急忙逃到梁州。當時李晟已經將軍隊移駐東渭橋,李懷光又...
建中四年(783年),爆發朱泚之亂(涇原兵變),唐德宗李适與后妃、太子、諸王出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李晟率領邢君牙用比平常快一倍的行軍速度奔赴奉天救駕。軍隊駐紮鹹陽、移營渭橋,軍中應辦的事務,李晟都只和邢君牙商議,因此邢君牙能預先做準備。李晟收復長安後,邢君牙因功加任御史大夫、檢校常侍。李晟...
朝廷就命盧龍節度使朱滔出兵討伐,並派神策軍先鋒都知兵馬使李晟、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一同出兵討伐。眼看朝廷大軍壓境,李惟岳的大將易州刺史張孝忠以易州歸降朝廷,唐德宗便任命張孝忠為成德軍節度使,要他與朱滔聯兵討伐李惟岳。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朱滔、張孝忠在束鹿(今河北辛集)大破李惟岳。成...
”跟《舊唐書》的區別,是沒有提“有詔言其狀跡不可原”。以上三種史料,導致張光晟被殺的關鍵人物一是皇帝,二是駱元光,李晟的手很乾淨,可比把基督釘上十字架的本丟彼拉多。可是實際上,李晟的表現是否那樣完美無暇呢?《奉天錄》:“時偽門下平章事張光晟,恃內應之功,辭公先往迎駕,擬立功於眾臣之上。...
李晟斬劉德信 朱泚從奉天敗歸長安,神策軍行營節度使李晟謀攻取之。神策軍大將劉德信與晟皆帥兵屯東渭橋(今陝西高陵南),德信不受李晟節制。李晟因德信至營中,責其滬澗之敗(見建中四年“李克誠敗劉德信”條)及所過剽掠之罪,然後斬之。因以數騎馳入德信軍中,勞其部卒,無敢動者,遂並帥之,軍勢益振...
後來,張孝忠受到朱滔的攻擊,朝廷便派神策兵馬使李晟、中官竇文場前去救援。張孝忠與李晟戮力同心,終於保住義武軍,使叛軍不敢深入。783年(建中四年),涇原兵變,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李晟欲回師勤王。張孝忠正陷於朱滔和王武俊威脅下,一直不讓李晟離開。李晟讓兒子李憑娶張孝忠之女,又解下玉帶...
建中二年(七八一)七月二十六日,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神策軍先鋒都知兵馬使李晟等大敗田悅於臨洺(今河北永年)。當時田悅親自帥兵攻臨洺,數月不拔,城中食將盡,府庫空竭,士卒死傷甚多。守將張抷飾其愛女,使出拜將士說:大家守城甚苦,我家裡沒有什麼東西慰勞大家,請賣此女為將士守城資費...